第141章 大结局
老奴并未夸大其词, 皇后真的病很重。
在元德帝的印象里,皇后长孙嬅是一个格外注重仪态之人。
倒不是她生就精擅些,仅仅是因为, 是皇后该有的样子。
伴着几声轻咳, 皇后虚弱的声音自玉屏后响起。
“是陛下吗……”
元德帝站在玉屏另一侧, 与卧床的皇后一屏之隔。
“听闻皇后病重, 朕看看。”
屏风那头静默一瞬,旋即响起皇后一声很轻很轻的笑。
“陛下是探望,还是问罪的?”
不等元德帝回话,她又兀自笑道:“不对。该知道的, 陛下都知道的了。不知道的, 陛下也能猜到了, 倒也不必专程问。”
她的语气含着些微妙的调侃:“么说,陛下还真是探望臣妾的。”
殿内没有奴人伺候, 皇后自己掀了褥, 着单衣, 赤脚下床。
元德帝的目光随着那抹纤瘦的影子而动,看着她自玉屏后走出。
皇后散发未梳,青丝垂后, 越发衬她面无血色。
她一步一步到元德帝面前, 弯膝跪下。
“臣妾恳请陛下治罪。”
元德帝垂眼看着她:“朕要治你什么罪?”
皇后像是听了一个有趣的笑话, 轻轻笑了声,抬起头。
“陛下何必装模样?长孙蕙睚眦必报, 从她找回一双女儿, 公然威胁长孙家,让臣妾沦为长孙家的弃子开始,臣妾就知道, 陛下迟早会。”
元德帝双手闲闲负在后,面无表情的看着上的长孙皇后。
她说的那些,并未明确表态有没有回事。
元德帝就样凝视许久。
到一刻,才识到,从一开始就无法沟通的个人,一辈子都难。
良久,只剩不知是今夜的第几声叹息。
“你既知错,想也做好了承受一切的准备。”
“朕……没什么说的。”
上的人轻轻颤了一下,撑在上的一双手渐渐握成拳。
元德帝最后看她一眼,转离开。
皇后垂着头,看不到元德帝的人,视线之中,只有的影子一步一步从视线中抽离。
当影子在视线中只剩一个头时,她似是压抑到了极端,奋力爬起,对着那道背影嘶吼:“你是没什么说的,还是不敢说!”
元德帝的脚步定在原,背对着皇后。
皇后咯咯笑起,笑眼通红,盈满泪水。
“是我让明黛成为准太子妃,也是我让太子以为明黛在查过去的事情……”
“我从没有逼着李元岱去杀明黛!”
“真的无辜吗?若无辜,又为何要手书罪己诏,为何要杀人灭口?”
“想遮掩的,就是曾经做过的事!”
“李嗣,你凭什么……凭什么为了护住一个李元岱,就要我的元琅死不明不白!”
“是,我害了长孙蕙的女儿,害了你一心想保护的儿子,你也害了我的儿子!”
“我知错?我倒想问问你,你知不知错!!你一笔,又该怎么算!!”
诺大的宫殿,全是女人崩溃的嘶吼声。
元德帝背在后的手亦握成拳,深吸一口气,回过。
天寒冻的,皇后只穿单薄的中衣,披头散发,涕泗横流,不见半点金贵高雅,宛若疯妇。
也是一刻,元德帝才终从她的疯态中窥伺到了些年,她压抑在端庄雅态下的另一面。
或许,再过去无数个日夜,当她端着贤惠姿态与相处时,心中积压的,都是恨吧。
元德帝丝毫不想与她争辩什么。
以她今的状态,在无尽的自我折磨中,能早就忘了,长子元琅,出生就是带病的。
那是元德帝的第一个儿子,岂会不心不在。
御医成群的请,药材食材皆用最好的。
注定是个留不住的孩子。
元德帝也不懂,为什么孩子生下会留不住。
直至御医的一席话,令无言以对——皇后有孕期间,情绪一直不佳,几度有小产征兆。
须知孩子在母中的生长状态,会直接影响出生后的情况。
长子元琅之所以出生便病,活不过弱冠,症结所在,是在母时就未养好。
那一瞬间,元德帝只觉格外讽刺。
即便长孙嬅并非最满的皇后,是在娶她为妻那日起,便切断了所有无谓的念头。
长孙嬅对说,并不算男女情爱上最珍贵的女人。
但应该给与妻子的怀与尊重,从未少半分。
整个后宫,无人能威胁她的皇后位。
自以为问心无愧,换的结果,是她情绪不佳,生下病胎。
或许,换一个丈夫,换一种处境,她未必会此。
御医早有前言,先太子活不过弱冠,随着元琅渐渐长大,元德帝也认清了一点。
唯一能做的,就是毫不犹豫的立长子为太子。
至少,在活着的时候,能尽能享受所以分尊荣。
今看,恰是一举,给了长孙嬅太多的希冀和期盼。
自古以,嫡庶之争无穷无尽。
或许在她看,与其接受江山送到面前元琅都无福接受,倒不去相信,是害死的。
长子元琅的死,次子元岱并非毫无责任。
但真正促成元琅之死的,绝不是那几句一时气的口舌之争。
而是从生下起,就的生母亲手埋在心中的死因——
早就知道自己会死,越是知道,就越是敏感尖锐,将所有不顺都当做逼去死的诅咒。
最后,应咒而亡,争执后急火攻心,猝死宫中。
元德帝很清楚当年到底是怎么回事。
所以,的确袒护了太子,云淡风轻的抹去了此事,只以病逝将此事盖棺定。
现在看,未必做对了。
因为此举,长孙嬅在心中将划到害她亲儿的敌营,筹划了些事。
而袒护的儿子,以为自己瞒天过海逃过一劫,不敢与坦诚布公。
甚至为了一件觉自己根本没做,却怕传出去后会生乱的事而杀人灭口。
元德帝凝视皇后许久,低声道:“何算?你一笔,恐怕从就不是从朕里开始记起。”
云淡风轻一句话,令长孙嬅定在原,愣神许久。
元德帝:“所以,当日你才会极力促成明家一双女儿都进宫。又将当年的事告诉明家女,让她以为太子为夺权上位谋害先太子,陷入困境,而后,更是在明家寻女儿时,派人刺杀。”
听着元德帝亲口说出些,皇后才慢慢回神。
她吭吭笑了声,“那又何?臣妾既没有谎言欺人,也没有强行逼迫啊。”
皇后眼神幽幽的望向元德帝,抬手一指:“你们不都说,长孙蕙教出的女儿知书识礼,大方吗?所以臣妾也很想看看,在大是大非面前,她会怎么选!”
“她若隐瞒一切,护着能给她无上荣耀的太子,直至登上后位,那她就守好个秘密。”
她咯咯笑起,似在品一出好戏:“太子那么喜欢她,一旦发现她知道了些事情,她的存在,乃至整个明家,就都是太子的顾忌了。她做梦都小心翼翼,万万不吐露个秘密!”
“但若……”她语气一收,俨然又是一种态度:“她能为她枉死的表哥鸣冤,求一个真相,我个亲姨母,又怎会让她深陷险境?”
皇后脸上的表情凝住,渐渐化成一份浓烈的恨:“是谁想到,她们死了都能回,毫发无伤,完好无损。”
她猛抬起头,撕心裂肺的吼道:“凭什么长孙蕙的女儿以死而复生,她以失而复,我的孩子却没有任何希望!凭什么她以到自己所有想要的,而我什么都没有!”
轰的一声响,玉屏撞到震碎,长孙皇后亦耗尽了力气,跌坐在。
她单手撑着子,散乱的青丝遮住了脸,嘶吼变了喃喃絮语,皆是执念。
从头到尾,元德帝的情绪都很平静。
看着上的女人,缓缓开口:“朕也不懂,既般受折磨,当年为何要进宫做皇后?”
句话刺中了皇后的痛点,低声絮语止住,她抬头望向元德帝。
“但凡臣妾能有长孙蕙一半的自私自利不顾大局,也不会有今日的局面。陛下应该同臣妾一样失望吧。毕竟,您看中的皇后,也不是臣妾。”
面对皇后的质疑与恨,元德帝一直不曾回应什么。
但在听到句话时,终笑出了声,连眼神中最后一丝怜悯都灭去。
冷声开口:“长孙嬅,话说出,你自己不觉笑吗?连朕都知道,你们长孙家为何迫切推族中女子登上后位,你难道不知?”
长孙家,不拼儿郎拼女郎。
只因人才凋零,再难风光,便挖空心思,想要再造一个开国皇后般的长孙皇后出。
然后,便扶持那些不成器的族人。
元德帝:“当年,朕连长孙蕙抗婚都以接受,倘若你真的万般不愿,朕完全以在不为难你的情况下推掉门婚事。长孙家,从不是朕唯一的选择。”
“你扪心自问,究竟是长孙家逼迫你不不做此选择,还是你不甘心,只想选一门最好的婚事胜过她?”
长孙嬅受闷头一棍,竟半个字都吐不出。
元德帝的语气更沉:“朕不知道你想要的到底是什么,但朕明白,你要的东西,朕永远也给不了。至你,或许比朕更早知道一点。”
“你总是将自己与长孙蕙比较,却越比越糊涂。”
“既然你么喜欢比较,朕告诉你——”
“长孙蕙之所以抗婚,是因为她也清楚自己想要的朕给不了。所以,她只争取能给她圆满的人。即便当日明玄选了你,而不是她,也不会影响她继续争取,不是明玄,也会是别人。”
“而你,选了一个不能给你圆满的人,却又反过怨恨令你不能圆满,只终止不圆满的那一刻,越陷越深,糊涂不清。”
“不是样——”长孙嬅忽然嘶吼反驳,陷癫狂:“是她抢走的!全都是她抢走的!你们都爱她,都袒护她,是因为她我才失去一切,失去元琅!都是因为她!”
“我要她的女儿也尝尝深宫之苦,我要她也尝尝失去亲儿之痛!!!”
元德帝转过,将所有咆哮抛在后,唤亲卫。
“皇后思子成疾,突犯疯疾,从今日起囚禁凤宁宫,只留二三宫人照料起居,外人一概不准接触。”
……
天微微亮,宫门尚未开,秦晁内侍悄悄引入御书房。
里面,元德帝枯坐许久。
秦晁时,元德帝眼珠动了动,整个人终从一片死寂里捞回几分生气。
“秦卿知,朕寻你,所谓何事?”
秦晁跪在上,回答的痛快:“微臣斗胆猜测,应是为太子之事。”
元德帝闻言,轻笑一声,自案头拾起一封折子,扔到了秦晁的面前。
那折子落下时翻开,正好摊在秦晁面前。
上面是真正的份,从小到大,事无巨细。
“明玄和长孙蕙,为了自己一双女儿,当真是煞费苦心。又是借东海国的名义为女儿遮掩行迹,又是为你重重安排打点。好在,们倒也没白忙活。”
元德帝望向秦晁:“你女婿,大抵能合们的眼缘。”
秦晁看着面前的东西,不由愣了一下。
就在前一日,太子还拿的份威胁过。
件事,秦晁并不惧怕。
知道元德帝要的是什么,更在什么,不在什么。
的份,和当日在冬猎场上的莽撞一样,元德帝握在手中,反而更安心。
没有想到,位皇帝陛下早知,还同大大方方摊牌。
元德帝将的反应看在眼中,再度开口。
“外人对明家,总有诸多说法。尤其是你那位岳母,横行霸道,护内不讲理。但其实,明家行事,永远都有一个底线。而道底线,就压在朕一处,一你入朝以,不受朝中拉帮结派影响,只专心致志帮朕做那一件事。”
秦晁默了一瞬,神色渐渐了然,也不似刚才那般紧绷。
元德帝垂眼,“朕找你,只为件事。”
秦晁出洗耳恭听的姿态。
“第一件事,是那金像。秦晁,朕再问你一次,你知那金像从何而,内里又藏了何物?”
秦晁眼神轻动,隐约品出话中深,旋即叩首,沉声道:“微臣从未见过那金像,不知它从何而,亦不知当中深藏何物。”
元德帝看了一眼,缓缓道:“那朕告诉你,金像,只是偶然从底下撅出的玩儿,并非有人刻将它放进去,那金像的盒子里,只有一片工匠铸造时大遗落在里面的金箔。今日早朝,朕会对此事做个了结。”
秦晁定声道:“微臣明白。”
元德帝又道:“既然你明白,就该说第二件事了——替朕转告你的岳丈岳母,整件事情,朕希望能了结此,若们能理解,朕也愿给一个交代。”
秦晁垂眼静默半晌,再叩首:“微臣明白。”
就样,秦晁既没有追问太子会何处置,也没有打听皇后那头何。
出宫时,内侍给送一个锦盒。
圣人说了,请秦大人代劳,将此物亲手交到国公夫人手上。
日早朝,秦晁告假缺席。
……
又是一年冬,梅园的精致与往年无二。
长孙蕙还记,去年曾与阮氏坐在里吃茶。
那时,她还没找回女儿,急找些事情让自己分心。
今,还是处精致,吃茶的对象却换了人。
景亭里,秦晁端端正正坐在对面,石桌上放着一只打开的盒子,和一封读完的书信。
盒子有层,长孙蕙揭开上面的隔层,看到了一抹金灿灿的颜色,还有浇筑的“御赐”二字。
是她曾交出的东西。
秦晁待长孙蕙看完所有内容,方才开口:“陛下的思,大约是希望息事宁人。”
倒也不难理解。
年将近,大小盛宴都在时候冒出,若皇后和太子同时出事,必然乱成一团。
长孙蕙拧着眉头,许久没有说话。
今,所有的真相都摊在了眼前。
长孙嬅,当真恨她入骨。
所以,她明黛和明媚尝她尝过的苦,也要她尝她尝过的痛。
现在想想,过去有多少次,她曾让明黛去到了长孙嬅的边?
无长孙嬅对她说了什么,目的,仅仅是让她一边会深宫的无奈与痛苦,一边学着接受。
长孙蕙苦笑了一下:“那就样吧。”
秦晁打量着长孙蕙的神情:“岳母的思是,就此罢?”
长孙蕙目光轻转,落入院中景致:“你说,当日长孙嬅若没有选择暗中恐吓太子,让对黛娘下手,而是继续忍着,等到她们出游归,黛娘入宫,今日的黛娘,又是何种模样。”
她的语气不似一贯的镇定从容,是后怕的猜测。
秦晁默了一瞬,定声道:“她——会处理很好。”
长孙蕙目光轻闪,望向秦晁。
秦晁:“小婿记岳母曾说过一句话,且说的很对。”
长孙蕙:“什么?”
秦晁:“最初与黛黛相识时,她……的确挺难的。无是处的境,还是面对的人。”
“她不是神仙之躯,也会困惑遇难,瓶颈无措,甚至胆怯软弱。”
“但她不是会选择逃避的性子。只是需要多一些时间。”
“等她缓过了,她能无师自通的学会解决困难的方法。”
“无在富丽堂皇的宫殿,还是在破壁漏风的陋室,无她是金尊玉贵的郡主,还是乡野间出糟粕的娘子,她都会过很好。”
“无生何,高贵或低贱,富有或贫穷,总有人深处绝望与无奈之中。”
“有的人等到了带走出困境的人,有的人靠自己便走了出,有的人,停滞不前越陷越深。”
“她就是有那样的本事,不仅自己能走出,还能将深渊里的人也拉出。”
秦晁抬眼,目光中露出些浅浅的笑,语气带着安抚。
“所以,岳母不必多虑,也不必为没有发生的事愧疚不安。”
“倘若真的是那种情况,世上唯一遗憾懊恼的人,只有我。”
长孙蕙望向秦晁。老实说,眼前的年轻人,的确让她外。
早在很久之前,她与明靖便在宫中安了眼线。
在卫国公府了线索,们要调查的事,也变明晰。
长孙嬅生下病儿李元琅,她心态不稳,也让李元琅活在自己随时会死去的阴影里。
当年,太子与先太子只是起了口舌之争,之后,李元琅便暴毙。
太子是无心之失,到底不能为自己彻底摘除责任。
会写下那封罪己诏,长孙蕙曾怀疑过是长孙嬅搞的鬼。
长孙嬅知道,元德帝在此事上包庇了太子,她再怎么闹也不到合的结果。
所以,她故看开,甚至接受了李元岱之后的殷勤照顾,在元德帝再生立太子的时候,默认了李元岱。
只有样,她才能暗中对太子做手脚,让对件事耿耿怀,疑心生暗鬼。
后,元德帝要为长子建庙,太子也出了很大的力。
也许就是在那时,长孙嬅设计让太子亲手写下了罪己书,藏在先太子庙宇中,在安抚亡灵,也为自己换一个安心。
而,也是长孙嬅留到最后,准备向太子发难的证据。
当长孙嬅派去利州的刺客擒时,她就知道事情即将败露,所以她立刻想到了那封罪己诏。
后,明程审问那个刺客时,明玄和长孙蕙布在宫中的眼线,也截到了那封太子亲笔手书。
长孙蕙雷厉风行,当即将此事告知长孙家。
果不其然,长孙家立刻慌了。
们做梦都想不到,长孙嬅能做出么多事。
她要对付的,是当今太子,准太子妃,甚至是元德帝。
长孙家别说是人手的帮衬,就连系都不敢再沾染半分。
至此,长孙嬅便失去了大半势力,加上明玄和长孙蕙在宫中安排的人手,长孙嬅很快陷入动。
那个刺客,长孙蕙一直没有交出去。
不仅仅因为系到母家,更因为件事情,元德帝是不会愿它闹大的。
但长孙蕙没准备息事宁人,然后,秦晁为明黛到了长安。
为了明黛,在外拼命半年,又为了到明程的信任,将自己挣的一切,全给了明家。
只要一个机会。
是,长孙蕙给了个机会。
在正式见面后,她把那封手书夹在药材里给了她。
此事,明家不再出面。
她想看看,个年轻人要用什么方式给明黛讨一个公道。
让长孙蕙出乎料的是,个气势汹汹的年轻人,用了一招最简单,又最有效的方法。
直接将手书给了元德帝,也将人心里那份偏私的心思摸透彻清楚。
件事情,处理的很好。
好像什么都不用做,但想做的事,都做到了。
一阵夹着香气的冷风吹。
长孙蕙笑了笑:“你说对。”
秦晁静静看着长孙蕙。
长孙蕙:“有的人,生就绝望又无奈。靠自己爬不出,便期盼着有一个人能出现,拉自己一把。所以,一旦个人出现,是死也不愿放手的。”
“是呀……”长孙蕙仰头轻叹:“样好的人,谁不想要呢,谁甘心不抢呢?”
她慢慢望向秦晁,眼里带了些惺惺相惜的笑:“所以,自己争取是一回事,能样的人选中,又是另一回事。”
“们选中,彼此交付真心,相互扶持,是一生之幸。”
秦晁眼神轻震,渐渐,也露出认同的笑。
“是,一生之幸。”
一阵短暂的静默后,长孙蕙轻声开口:“秦晁,又要麻烦你了。”
秦晁:“岳母请说。”
长孙蕙笑笑,“帮我们,把黛娘接回吧。你和,一起回家。”
秦晁眼眶微红,站起,对着长孙蕙恭恭敬敬一拜。
“是。”
……
日落黄昏,在山庄内外铺洒下一片暖橙。
因为是送给师父的礼物,所以是明黛亲手描的样稿,除了寻常的形制,还多了些巧妙的装饰。
她做事时认真不易分神,往往一投入便忘了时辰。
回过神时,是因为上的一道影子。
落笔揉脖子的动顿住,明黛的目光从影子一寸寸往上爬。
男人逆光而,面目不清,穿一浅色修圆领袍,是她喜欢的样式。
样的场景,何其相似。
像初次见面,又像相识多年。
哪怕看不清脸,明黛也认出了。
她笑起,起奔向怀中:“你怎么了?”
秦晁伸臂又收臂,含着笑拥她入怀。
曾对她承诺过,却因种种阻碍迫失信,今,跨越春夏秋冬,踏过千里之行,终以对她说——
“我带你回家。”
作者有话要说:主线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
当然,还有些细碎的小内容,会在番外补充~~~~~
1,边角人物补充。
2婚后生活。
3妹妹与妹夫。
感谢大家这四个月来的陪伴!发个红包庆祝一下~~~~~~~
感谢在2021-01-02 23:41:49~2021-01-04 00:16:16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燕小七 5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