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清明上河图新篇_2
一舟一世界,一种一菩提。
每一艘息壤圆舟可以容纳1-10000人不等。乘上息壤圆舟的人,可以到任何水域里,或到大海里进行任意地飘荡沉浮,随波逐流或定向行驶。每一艘息壤圆舟关闭之后呈全密封状,内部生活设施齐全,生态自循环,并且内环境气温可控。
每粒息壤圆舟的种子平均只有乒乓球大小,就是那么圆溜溜的一个小球。最小的种子只有玻珠棋的玻璃弹珠那么大,最大的种子却有大号的瑜伽球那么大。每粒种子的内部结构都极其精致而复杂。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粒种子就是一个独立的宇宙。
将大大小小的息壤圆舟种子置于水中,种子遇水而生,遇气而长,一夜间会变化成为一艘艘可以住人的圆舟。最小的弹珠式种子成长成的圆舟只能住下一个人,圆舟的直径大约3米,这么大的空间对一个人来说还是相当宽敞和舒适的。如果只是睡觉当然不需要这么大,但要将整个的生活设施、生态循环系统和环境控制系统集成在里面,这么大却已经是极度精减。最大的瑜伽球式种子成长成的圆舟则大得多,设计居住人数最多达到10000人,相当于一个中型社区的容量,和世界上最大的邮轮差不多大,只是圆舟是一个标准的球体结构。
建造息壤圆舟种子采用的原材料极其特殊,是一种大分子聚合全息生长纳米新材料,科研团队给这种新材料命名取了一个古老的名字息壤。息壤出自《山海经海内经》:“息壤者,言土自长息无限,故可以塞洪水也。”相传大禹的父亲鲧就是采用息壤用填堵法治理洪水,未成功,大禹继承父志接着治理洪水,采用疏导分流的方法治理洪水,得以成功。当然大禹也得到了父亲鲧治理洪水的法宝息壤。《玉堂闲话》对此则有更清楚明了的表述:“禹镌石造龙宫填于空中,以塞水眼。”说的是大禹用石头凿了一只龙宫模型,投入管涌中,这个石制龙宫的模型,就叫做“息壤”。如今鱼厂的科研团队研发的大分子材料和上古神话中的息壤特性相似。息壤遇水会不断生长,直到最终定型,变成坚硬如铁的外壳。大禹所制龙宫的模型和圆舟的种子或许也十分地相近。
建造息壤圆舟种子采用的工艺是芯片制造光刻机技术。华夏碳基芯片技术的发展直接催生了新类型的有机芯片光刻机。这类光刻机可以在指甲盖大小的息壤材料上绘制图形,并且将它刻上去,结合3d纳米打印机技术一层层制成一个立体的圆球体。这个三层壳体的球具备一流的隔音效果,本身还是一个陀螺仪稳定器,陀螺仪稳定系统对球体的角运动检测起到自动均衡的输出作用,使得最终的圆舟无论在什么方向上翻转滚动,其内部空间环境始终是保持平稳安静的。
————————————————
太一河是目前唯一条世界级的大河,它不在地上,它在天上。太一山引领着环状的大海脱离地心引力飘飘荡荡,逐渐被拔高升到了天上去,便形成了太一河。这时地球上的人们抬头看天空,看到的是海底。不,现在称它为河底,那是太一河的河底。太一河浩浩荡荡地环球运行,像一个巨大无比的套着地球的甜甜圈。当太一河这个巨大的甜甜圈形成的时候,太一山就消失了。甜甜圈的形状不是均匀的环形,它随着月球的方向运动着,呈现着粗细不同的环形变化,面临月球的这一面具有更为粗壮巨大的水流。另一侧较细河流的河底则会贴着地球的地面滑行,将地球的大陆冲刷得逐渐圆滑而又平整。
这条汇聚了地球四大洋总水量的太一河就以这样的方式悬浮于天际,震撼着所有人心扉的同时,也给地球带来了更为巨大的灾难。失水的地球上的人们寸步难行,缺水少粮的地下城除了少部分可以从亚洲水塔的世界屋脊引水外,大部分地区的地下储备水源都已开始用罄。
人们只能望河兴叹。又该有多少人在这一过程中悲惨地死去!
只到息壤圆舟被研发出来。
一批批息壤圆舟种子被直升机载着飞向高空,运送到太一河上。直升机将息壤圆舟种子撒进了太一河,种子在太一河里迅速膨胀生长,一夜之间变成了一艘艘可以住人的圆舟,就像是传说中大禹所造的龙宫。
所有地下城的人们又一批批被直升机转移到太一河上,用绳梯下降到了圆舟上,打开圆舟顶部的舱门后进入圆舟内部,待该圆舟人满后,便关闭上舱门。圆舟就可以自由运行了。
在35亿年前的一天早晨,那是泥盆纪晚期。一条身体瘦弱并不是很大的小鱼跳到了海洋边。其实它不是鱼,而是原始两栖动物鱼石螈。这条鱼石源标志着地球生物第一次从海洋走上了陆地。经过35亿年的漫长岁月,海洋飘到了陆地的上方。人类求生的本能与海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类离不开水,离不开海洋,于是终于又返回到了海洋生物时代。
只不过这一次,人类用息壤圆舟代替了鱼鳃。
————————————————
海伦和尤利住进了一个双人圆舟里,他们没有去大型的圆舟社区,而是选择了一个双人空间的圆舟。
圆舟外河水滔天,波浪翻涌。圆舟内安静平稳,基本上感觉不到太大的震动,和在大型游轮上的感觉差不多。为方便使用,球内是设计成一个方正的上下两层空间。被隔离成四部分,是标准一房一厅一厨一卫,生活设施和房间一体化配套齐全。恒温25度的内部环境和外面五六十度的高温简直是天壤之别。
“我们来这里是对的,放弃去楼兰我不后悔。” 尤利道。
“这里的人更需要你,跟着你我也不后悔。”海伦道。
两人进到下层厨房,打开水龙头,查看用水情况。
“你看这取水装置,真是非常巧妙。” 尤利说,“它是从圆舟外侧方取太一河水,进入圆舟后,经过房间与外壳夹层空间的海水淡化装置,采用尤利淡化法制取淡水后再输入这边厨卫。排水口经去污后才又排回太一河。”
“我们的生活物资在这里能支撑多久?”海伦担心地问。
“据我了解,生活物资正常都是三到五天的储备量。但不用担心,上层客厅这边有一个物料输入出口。根据需要,水上机器人会将我们需要生活物资放到这个输入口处,我们可以从这里取进来。一些个人需求方面的东西都可以在网上采购,机器人会按需调剂发货。生活垃圾放到输出口,水上机器人也会定时来取走。”
“这就是一个可以长期居住的水上家园,真的非常先进非常智能,只是有幽居的感觉,像一座监狱。”海伦心里有点失落的说。
“不,这是非常伟大的救生圆舟,千千万万的人依赖它获得生存的最基本条件,要知道我们的生命才是最宝贵的。我们已经失去了太多的生命,其他生物也没有人类这么幸运,还能靠这些技术手段支撑到今天。现在又有了太元,既使在这里面躺平几年,也不会再有幽居感。”
“那倒也是,我想我会喜欢这里的。”
“如果需要现实的社交,需要现实中的朋友,我们也可以搬到大型的圆舟社区里去。”
“那就不要了吧,我发现通过太元交朋友更有趣。我还是希望过只有我们两个人的二人世界。”
“好的,亲爱的。”
“亲爱的,你最近怎么喜欢看华夏的历史剧,看到哪了?我和你一起看好吗?”
“好呀,真的很奇葩。宋徽宗成了金国的俘虏,被幽居到五国城,居然还有一大堆的嫔妃,在金国9年里还生14个孩子。”
“确实很有趣。不过我在想,息壤圆舟里,估计也会有很多很多的孩子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