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科幻小说 > 乌啼记 > 第73章 溯源寻根获息壤_2

第73章 溯源寻根获息壤_2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昆仑修道院位于昆仑山腹地的峡谷地带,这里是慧至法师创建的佛道双修道场。自从大洪水和大旱灾之后,除了西部地区所有道场都失去了驻锡之地。除了部分迁往地下城,大部分都西迁至昆仑山一带。慧至法师发心为离散失所的师兄们修复一座佛道双修道场,便是现在的昆仑修道院。一条高山融雪汇成的瀑布从昆仑修道院后面倾泻而下,在修道院大门口积成一方清碧的水潭,潭水溢出隘口,奔向不远处的昆仑海。环目之下,葱翠巍峨的万山之祖峰顶白雪皑皑,山间烟云飘渺,实为避暑之胜地,修仙之妙境。

    陆秋鸣选择在昆仑修道院现身自有他的想法。意外失踪离开外面的世界近三年,三年所悟又重新为人,所有思想理念和以前完全不一样,很难一下子融入变化太快的社会,原单位早已人事更迭,也不一定马上会被他人所接受。昆仑修道院毕竟为方外之地,慧至法师也算是故人。陆秋鸣有落发出家之念,余生做弘法利生之事,也是心之所愿。于是前往拜谒慧至法师。

    慧至法师在禅房见到陆秋鸣时,先是一愣,继而开怀大笑道:“原来是故人呀,真不容易,真不容易,看你样子,一定是有什么奇遇。”

    “法师果然慧眼,说来真是离奇的很。”陆秋鸣遂将离开寒山寺后,又读《寒山诗集》,再前往炎龙降进行探险式考察,后误入与世隔绝的溶洞,遇见寒山子等事情一一道来。

    慧至法师啧啧称赞道:“昔日我见你慧根非浅,也真是有缘人,所以有一番话谈想点拨你。没想到你竟有如此奇遇,今天你已悟道前程,业已知晓所有因果。那你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我想请师傅为我落发。”

    “使不得,使不得。你世缘未了,身负重大使命,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着你,不可轻易落发。”

    “我已经看通了,世事变化无常,人不可与天斗。既便有什么使命落了发也都还是可以做的。”

    “落发只是形式,修行只在一心。世事虽然变化无常,但最宝贵的是修行人的心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为方便世间行事,你还不宜落发。”

    “我明白了,那就以后再说吧。”

    “现在是乱世时期,不管这个世界怎么变,道心固则万事休,道心移则万事纷繁。坚固道心,抓住事物的根本很重要。”

    “现在世界根本的矛看是什么?”

    “当然是生存。人必须要在这个地球上生存下去,但如今失去了最根本的东西,人类就没法活。”

    “哪些东西是最根本的东西?”

    “水、空气和阳光。水到了不该到的地方,人们够不着。之前还有海水在地上,人们还可以通过海水淡化取水,但转眼间,海水到了空中去。全球各地下城缺水少粮情况已经非常严重。空中引水工程建设跟不上脚步。而现在阳光又过于毒辣,大部分地区气温接近50度,部分地区高达70度,没有水,再加上毒辣的阳光,导致全球陆地植被破坏殆尽,陆生动植物尽数灭绝,地球大气层空气成份也因此正在发生改变。目前全依赖于人工室内种植、育种和养殖保证了全球人的饭碗,几大种质资源库方舟保留了地球最后的生物资源。”

    “那为什么昆仑山还是这么清凉?”

    慧至法师手捻念珠,在禅房里踱步道:“你这个问题问得好,昆仑山说起来是大有来头的。昆仑山和江元是天选之地,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昆仑山上空正对着北极星,北极星是宇宙中相对于地球的定位星。宇宙先进的文明遁北极星导航来到地球,首先就是下到昆仑山,从而发源了地球文明。昆仑山是全世界十二条龙脉的中间交汇点,全世界有六条长的龙脉和六条短的龙脉,它们的交汇点正是昆仑山。昆仑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东接秦岭,蜿蜒曲折,呈s形划分南北,北边现为茫茫昆仑海,南边就是青藏高原。一阴一阳就是一个太极图,它主导了一个又一个的文明轮回。这也是易经文化的根源,易经文化就是昆仑文化,昆仑文化向西走出三种文化:分别是巴比伦文化、埃及文化和希腊文化,往南分化出古印度文化,往东演化出华夏文化、印第安文化和玛雅文化。这七种文化只有我们华夏文化保留了易经的精华,其它六种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全部断掉了传承。所以华夏人具有最强的包容性、变通性和灵活性。从古至今华夏修道人士不断传承,勤于精进。如今在全球修道人士的加持和神明护佑下,方留有今天最后一片绿水青山。”

    “让大家都来昆仑山,来楼兰和江元定居,可以度过危机吗?”

    “只能救一少部分人,大部人是没办法的。我计算过,整个青藏高原如果不失水,加上江元的地下空间和大西湖的水,最多也只能救全球目前七分之一的人口。要救大部分人,得彻底解决水和阳光的问题。”

    “现在月球直奔地球而来,联合政府有解决方案了吗?”

    “据我了解,也还没有。之前专家们提出的方案都漏洞百出,无一可以成行。大家抱最大希望的月球裂解方案也已夭折。可以在地球上钻探上万米深的钻探机在月球上根本达不到预期效果,钻进不到两百米就一律熄火。月球以顽固的运行轨迹离地球越来越近,还存在加速的可能。”

    “我想一定会有办法的。”

    “是的,一定会有办法,只是很难。”

    “世上的事都是难能可能,难为可为。唯其难能难为,方显可贵。”

    “所以你说要落发,我觉得不可。你还是要到世上去,人只有行菩萨道,在这样的乱世中去救万民于水火,方能功德圆满。如果还有能用得上我的地方,我也一定会万死不辞的。”

    “法师觉得我应该去哪里最合适?”

    “去大西吧,去太元吧。大西是现在世界最先进的政治文化中心,太元元宇宙世界则占据了现代文明的制高点。只有全面依赖科技的力量和人类精神的伟力,两者相互有机结合,保持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才能战胜这次史无前例的大天灾。”

    ————————————————

    太元时间第一时间纪元,公元前3014年至公元前2813年,史称上古时期。到这个纪元来玩的人其实不多,主要是人们对太过久远的历史都已经非常模糊,很多是没有明确记载的事物,整个世界场景也都比较粗旷,没有大型的成熟的城市,只有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在这个第一时间纪元游玩的人都需要超强的想象力和对上古时期历史非常热爱才能玩的比较好。

    大禹踽踽独行于天地之间,大洪水刚刚退去,大禹独自一人来到这块用息壤构建的三角洲,察看洪水分流情况。大禹想起儿子启即将建立的第一个王朝,美好的禅让制就这样被终结了,觉得有点对不起舜的信任和嘱托。于是对着天空一声长啸,大声道:“启儿,听为父数言。夏国始君,请切记天地初开以来人类的使命,我们为君,一不为名,二不为利。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再造一个宇宙,为了宇宙新的循环,是为了文明能在荒漠里生根发芽。”

    天地无言,大洪水滔滔东去。

    大禹又对着洪水道:“我禹,今年一百五十二岁,将于七年后离世,届时我已经一百五十九岁了。我想知道,到时候我们的希望还存在吗?启我儿,为父治水期间,三过家门而不入,只是寄希望于你,启你知道吗?今洪水退却,天下安定,大小部族尽归于我。启,你可知你为何名启?这是为父给你起的名字。”

    “为什么给我起名叫启?我想知道。”一个声音从大禹背后传来。大禹转过身,正是儿子启,不知什么时候来到了他的身后。

    “哦,原来你在呀,我以为你要看留言了呢。启呀,就是开启,门户大开之意,开启的是什么你知道吗?”

    “开启的是什么呢?”启有点明白,但还是有点迷惑,不知道父亲想说什么。

    “开启的是历史,开启的是未来,开启的是时间之轮呀。启呀,请问还能开启什么?” 大禹继续问道。

    “我懂了,开启的是龙门,开启的是智慧,开启的是第五维度。”启大声道。

    大禹听了儿子的回答很高兴,道:“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你学会了举一反三,儒子可教也,华夏也有望呀。”

    启道:“还需要父亲大人的指教启发。”

    大禹道:“你看我们脚下这块息壤,它有什么特性呢?”

    启道:“息壤遇水而生,遇气而长,是填漏补缺堵水的绝佳材料。”

    大禹道:“如果用它做一艘密闭的圆舟,我们就可以乘着它随水远去。”

    启道:“真是妙呀,真幸运能在这里遇到您。我代表太元总部邀请您加入花港观鱼俱乐部,您能接受这个邀请吗?”

    大禹点点头。

    “好的,那我们线下联系。”

    秦敏退出太元后,抑制不住的兴奋之情,心里只有“息壤圆舟”这个词。她查了一下系统后台大禹注册登记的实名认证资料,在姓名一栏填着的是:陆秋鸣。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