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编年史
统治着华国的“梁”王朝已经慢慢的走向了腐败。
据历史记载,全国各地爆发了非常严重的鼠疫,又遇到了旱灾导致粮食颗粒无收,再加上百姓因为无钱看病只能请求官府的帮助,官府在得知这件事之后,立即向灾区发放救助物资,不过这些物资只有少数一部分发给了百姓,剩下的不知所踪。
“活下去,不择手段的活下去。”这是当时百姓的心里想法。
百姓为了活下去,任何方法都会去尝试,有的百姓为了填饱肚子,草根、树皮、泥土都会吃,更有甚者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情况,据当时的官员看见这一幕仰天长叹道:“这仿佛是地府。”
而另一批百姓他们会将自己卖入豪门,成为下人勉强的活下去,他们成为了豪门的奴仆,家主可以随意对他们肆意殴打,处以私刑。
这是当时老百姓的活法,但是仍有百姓忍受挨饿,最终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起义。
西北、南方地区都发生了起义,朝廷不得不出兵镇压,由于起义的地区众多,不能及时镇压,因此想出了一个办法。
“设立节度使,在各省负责军事管理、屯田、财政三大方面。”
被封为节度使的20名将军们都是久战沙场的老兵,他们也都是豪门出身,在地方有很强的统治权,因此也就成为了当地的军阀,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因此中央集权已经瓦解。
金哈赤是他们之中最年轻的一名将军,祖籍燕平,贵族出身。他早年因为立下赫赫战功,再加上处理人际关系十分的圆滑,因此拥有大量的人脉,他被封为节度使的时候曾偷偷的跟他的心腹说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他的任职地点在辽东地区,辽东土壤丰富,粮食充足,木材丰富,奇珍异兽全都集中在辽东一带,同时这里经常出现土匪打家劫舍,所以金哈赤刚来到了这里就下达了剿匪的命令,他他首先锐意整肃部队内部的纲纪,彻底清除赌博、毒品、强奸三大恶”。他带兵剿匪,发现土匪就直接消灭,不留活口。同时,他经常亲自下地干农活,将种出来的粮食发给生活困难的百姓,过不久就有无数人歌颂金哈赤的壮举。
金哈赤将辽东治理的有理有条,成为了世外桃源,这时候其他地区则是另一番景象,各地的节度使已经不再听从中央,形成了藩镇割据的现象,为了各自目的开始抢夺土地,形成了混战局面。这时候金哈赤得知了这个消息觉得他已经抓住了机会,他要继续向前前进,随后他说道:“现如今天下大乱,各方诸侯为了自身利益擅自引起战乱,架空天子,残杀百姓,我必须将这些奸臣全部斩杀,保护天子,保护百姓!”
金哈赤以“清君侧”为口号,率领大军将战乱平定,因为在平定战乱有功被加封为王,为“周王”,后被封为了内阁首辅、最高宰相。
这时候他认为这时候自己离最高权力只有一步之遥,最终他发起了政变,推翻梁王朝,改国号为“周”,成为了皇帝。
在他强悍的政治领导能力及刚毅的意志贯彻之下,纲纪肃正,行政效率大幅提高,贪官污吏一扫而空,生产力也得到了提升,金哈赤赢得了当时众人的称赞,认为他是一名明君,经常有诗人歌颂他的壮举。
不过,金哈赤认为他自己所做的远远不够,只有集权、服从、力量这三种世界才可以更好,这个世界根本不需要反对者,弱者必须淘汰。随后他将反对自己的人,凡是对他又一丝不满的就直接杀死,同时,他有颁布了一道臭名昭著的法令《残疾排除法》,这种法令规定凡是身体残疾、智障的人必须全部处死。
“这是不是有点太过了。”这是当时百姓心里所想的。
这项法令颁布过后,据统计有40多万的残疾人处死,有一些反对这项法令的官员、百姓责备统统流放岛屿沂州,世世代代为奴,被称为“贱民”。金哈赤又大肆封赏自己的子嗣、功臣爵位,他们因此成为了帝国的统治阶级,“贵族集团”,而当地的豪门也形成了另一股势力“士族集团”。
皇族、贵族、士族这三大集团成为了帝国的统治阶层最高的权力阶级。
过了40年,金哈赤以76岁高龄与世长辞,在他死后,许多反对他的人全都拿起了武器想要结束这场闹剧,同时梁王朝的后人也在这时候奋起反抗,光复梁王朝。但是最终的结果所有人已经预料到了,他们失败了。
周王朝的统治者们称他们是虫子,但是,虫子从来没有被消灭过。
时间继续向前发展,到了近代,周王朝实现了工业化的革命,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但是斗争仍然存在。
而且周王朝的对手已经发生了改变,他的对手已经不再是前朝的余孽,而是拥有新思想的军队,“革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