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科幻小说 > 永恒之初 > 04 沉睡的一百年

04 沉睡的一百年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在离开暗夜星球后,艾力进行了多次空间折跃,因此暗夜星球紧接着被毁灭的事情他并不知情。但是,通过态势分析,结果显示情况不容乐观,可由于没有更多的数据证明,便一直不敢下定论。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艾力,倒成了一个智能体的心结了。

    暗夜星球的遭遇,促使艾力对自身进化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演算,同时他结合各种族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对事物的发展规律有了更深的理解。

    结论是:光明可以照耀或压制黑暗,但必须保证绝对的、持续的强大,否则终会被黑暗吞噬。

    因此,他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调整预设程序和航线,决定暂缓前往发现暗灵的目标星域,转而前往另外一个至今所有种族都仍未踏足的未知星域。调整后的首要计划:在随后的一千年里,以狼猛族当前实力的5倍作为目标值,提升自身的武装力量。根据以往数据的分析,以狼猛族的武力水平每一百年提升10的均值进行测算,一千年之后他们的实力将提升约25倍。对艾力来说,为了比他们更强大,提升5倍的武装实力水平是最起码的目标。

    为了让狼猛族无法追踪其逃离路线,艾力故意穿越了多个折跃力场,并对第一个节点,和之后的某些节点投放了敌对感应自爆装置或定时自爆装置。这样一来,给狼猛族的追击和情报分析造成巨大困扰。

    不久前,一支快速反应舰队刚刚完成空间折跃到达第一个节点,折跃力场便在爆炸中彻底报废。

    一个狼猛族的情报分析员抱怨着说:“这该死的智能探测器,实在是狡猾!”

    “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离基地足足有一千多光年!”领航员绝望地说道。

    “这还算是最近的一个力场,”情报分析员应声道,“刚刚接到量子通信消息,另外一支舰队抵达后遭遇了与我们相同的厄运。”他幸灾乐祸地说,“他们更惨,离基地近3万光年。和我们一样,附近备用的折跃力场也被彻底破坏了。”

    “要是跃迁引擎仍无法尽快研制成功,恐怕这辈子,他们再也回不来了。”领航员悲哀地说道。

    “向总部求援,发送接应坐标。”舰队司令无奈地命令道。

    领航员报告道:“坐标已发送,舰队航线已设定,开始加速至亚光速。预计到达汇合点需要503年。若算上途中休整的时间,累计需要至少530年。”

    大约10万年前,暗夜族首先掌握了光速行驶和空间折跃技术。不过,想要利用空间折跃实现瞬间远航,必须首先建立力场链接,即必须在目的地搭建折跃力场。经过近一代人的不断研究和实验,空间折跃技术日趋成熟,解决了精确定位、持续稳定及能源供给等多项重大问题。至此,暗夜族人开始大规模建造可移动的空间折跃力场发生器,同时配置光速推进器等辅助装置的生产。从那时起,成千上万的力场发生器从暗夜星球发射出去,远近皆有,从不间断。

    后来,其他种族也先后掌握了这一系列技术。在之后相对和平的时期里,各种族为了更快地延伸触角、获取资源,以达到快速发展的目的,种族之间达成协议,开始共享力场网络。至今,在共同规划下,各种族累计发射的力场发生器以亿万计,几乎布满了整个星域。

    在帮助艾力顺利逃离的那一刻,圣者将暗夜族拥有的所有力场发生器控制权移交给了艾力。但他并没有立即关闭暗夜族的力场网络,而是释放了数以万计的小型无人飞行器。他们从第二个力场发生器开始一起跳跃出发,目的地却各不相同。随后,其中一些停止跳跃,一些继续随机跳跃。与此同时,艾力自己来回反复随机跳跃。为了将自己的行踪隐藏得更加不可预测,他还给无人飞行器设置了敌对感应自爆程序或定时自爆程序。所有参与追击的狼猛族快速反应舰队,在抵达各个力场发生器时都难逃厄运,全部被无情地困在了茫茫星海里。

    艾力扫描了全部力场网络,在确认所有追兵都被困之后,找到了离暗夜星球最远,大约10万光年,但离修正后的目的地最近的一个力场发生器。而且,它还在光速运动中,应该是第一批发射出去,还没有到达预定位置的空间折跃力场发生器。艾力通过量子通信命令,使它停了下来。如果从这个节点的当前位置出发,前往那片未知星域只需要通过16年的光速飞行便可到达。艾力将新的路线反复进行了确认,在关闭和锁死整个力场网络前,他做了最后一次空间折跃。

    坦力纪元前296年,未知星域。

    通过16年不间断的光速飞行,艾力终于抵达了这片未知星域。但他并没有停下来,而是在光速飞行的状态下继续向星域中心飞行了大约5年,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扫描探测。他发现,这片星域虽然没有高智商种族的存在,但是却生机盎然,动植物以及矿藏丰富。在他刚抵达星域边缘时,便同时向左右两翼发射了多颗空间折跃力场发生器,在继续前进的过程中,每每发现有价值的区域时,再发射一颗,直到携带的力场发生器全部使用完毕,一个小型的空间折跃力场网络就这样在这片星域建立起来了。

    他最终选择了一颗虽然只有暗夜星球三分之一大,但却最适合艾坦生存的行星,并将自己停泊在了一个比较宽敞、平坦且面朝大海,背靠高山森林的位置。这片区域附近的山区富含基础设施建设常用的金属和晶体,近海区域大量的水资源既可转换成高效能源,也有利于某些重要设施的快速冷却,这里是建立基地的绝佳位置。

    在这21年的光速飞行过程中,艾力对未来作了大量的规划和演算,并选择了这条最佳的发展途径。在这些岁月里,艾力时常为艾坦播放一些大自然的声音,或优美的音乐和旋律,艾坦的各项生命特征一直平稳且安详。而艾力却一刻也不敢停歇,但他逐渐明白了责任与担当,并且逐渐对“寂寞”有了更深的理解。在守护艾坦的过程中,他感受到了这个生命体充沛的精力、坚韧的意志和顽强的决心。

    暗夜星球的科学家们,是真正名副其实的创造者和奠基者。他们为这次探索考虑得相当周全,在为艾力充实科技等相关基础或复杂理论的同时,还配套了各种最基础的制造设备和大量蓝图。他们将艾力设计和建造成了一个集智能体、重工厂和探测器等于一身的移动堡垒。

    其实,艾力并没有要建造一支庞大的智能体武装部队的计划,更不会建造拥有众多星舰的超级舰队,虽然花些时间的确可以做到。但是,这样做既耗费时间和资源,又过于引人注目,恐怕到最后也达不到提升武力的实际目的。他唯一要做的就是研制一种新型材料,一种由混合元素重新排列组成的、坚不可摧的合金。艾力拥有已知高智商种族的全部知识,其中就包括大量基本元素的特性和结构排序。从他决定暂缓前往发现暗灵的目标星域,并修正初始计划时起,就已经开始通过强大的集约分析运算,测试可能的最佳混合元素排列方案。通过筛选亿万种的复杂排列结果,并与现今的实用型合金作硬度、强度、密度、熔点、抗腐蚀性等方面的对比分析,发现了上百种最佳方案,这些新材料从各方面完胜现有材料,随便几种材料的各项参数都比现有的好上千倍、上万倍。

    艾力首先在基地附近设立了一个小型的空间折跃力场发生器,它的形状就像一扇巨大的圆形拱门。远处是相对平静的海面,不过海浪的声音依然此起彼伏,风呼呼地吹着,海面波光粼粼,时有海洋生物越过水面,与天空中的飞鸟遥相呼应。这一幕,让艾力想起了暗夜星球平静而和谐的过往时光,这些相似的画面让他感受到了和平的珍贵。

    现在,就剩下最后一次详细的资源探测了。艾力释放了剩余的小型无人飞行器,一些扩散至行星表面,一些通过空间折跃到达了位于该星域的各个力场节点。它们要做的就是开展定点扫描,以获取矿藏资源分布数据。艾力利用这些数据进行了筛查分析,根据最终的资源分布结果,挑选矿藏利用率最高,且最齐全的几十种混合材料方案。最后,艾力选择了其中各项参数最佳的一种。

    为了极大地提升资源收集效率和冶炼效率,艾力使用现有的小型飞行器,收集了一些常见的资源,利用基础设备制造了更多的专用资源采集机器人。经过14年夜以继日的努力,最初停泊的区域俨然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大型的生产与制造基地。这期间,艾力不断地升级、研发,产生了更多的先进技术,升级制造了更多的优质设备。在基地附近的干净水源地,农场机器人还为艾坦生产了大量的新鲜食品;生物探测机器人考察了整个星域可触及的行星,建立了动植物名录;资源探测机器人,探明了星域蕴藏的大量矿藏并建立了分布数据。

    时间一晃而过,又是65年过去了。制造这种混合材料的各类资源,经过长年累月的高效采掘、提炼、合成,现如今的制成品已经有相当可观的储备,其他普通材料更是数不胜数。行星上的基地已扩建了几十倍,空间折跃力场发生器合理地分布在各生产单元旁边,一片繁忙的景象。同样的,在星域中的各力场节点附近,也建造了许多大中型生产基地。期间,艾力指挥着空间建造机器人,在这颗行星的近地轨道建造了一艘小型船坞,方圆3公里左右。根据配套不同,船坞的各生产模块有序地联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圆盘,圆盘的中心便是最后的装配车间。在圆盘的上下位置,各配置了一个中型空间折跃力场发生器,方便行星和其他各节点的资源运输船汇聚资源。

    这种规模的船坞,可以建造一艘小型空间飞行器,只有艾力现有体积的二分之一,组装完成的球形飞船外径约900米,内径约360米。也就是说,外径与内径之间的部分大约有60的空间。这部分空间几乎全部被混合材料占据,推进器和武器系统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准确来讲,这60的物质本身就是一个超级动能武器,只要冲击速度够快,撞毁类似狼猛族的星舰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如果速度再快一点,摧毁一颗行星也不在话下。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