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喜脉
“行,大海你好好休息,淑英你跟我回家去拿药,一会拿回来煲了给大海喝。”郎中看了一下家徒四壁的家,也知道他们今天被老宅的人分了出来,半分没有提诊疗的费用。
刘淑英递了10块钱过去,感激地说:“谢谢你,李郎中,这是10块钱诊金,希望不要嫌少。”
“周大嫂,不要客气,我知道你们家现在难,诊金我不能收。”李郎中连忙推辞。
“李郎中,你们家也不容易,这钱你一定得拿着,不然我们心里过意不去。”刘淑英把钱推过去。
“行,这钱就当是药费吧,周大嫂跟我回家去拿药。”李郎中拿着钱,说道。
两人真要往外走,圆圆急了,连忙说:
“李叔叔,你帮我娘也把把脉吧,她最近总觉得头晕,身子懒。”
周大海听了,心疼极了,挣扎着要起来。
“她娘,你怎么了?怎么都没听你说过,”
“你别动,好好躺着,这都脑震荡了,你还不好生给我好好养病,你要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娘俩该怎么办?”
刘淑英一把摁住他,不让他起来。
“圆圆她娘,你坐好,我给你把把脉。”郎中看到两人伉俪情深,很是羡慕,把诊疗箱放下,笑着说道。
刘淑英把手伸了过去,周大海和圆圆紧张地盯着李郎中看,只见他先是吃惊,继而眉头紧皱,把爷俩的心看得七上八下的,手里都拽出汗来。
最后看到他面露喜色,轻轻收回了手,圆圆就有8-9分肯定,心情松了下来。
“怎么样?”周大海紧张地问道。
“恭喜啊,圆圆要当姐姐了。”李郎中笑道
“真的?”周大海激动地握住刘淑英的手,欣喜若狂。
“这脉象确实是喜脉,但淑英身体太瘦弱了,胎儿有些不稳的迹象,所以,还是得注意些,好生养着,千万不要干重活,提重的东西,没过三个月,最好不要出门。”李郎中肯定地说。
“好好好,我们都听郎中的,可有安胎药?”周大海激动地说。
“有,一会我给你开。”李郎中回答。
眼看要黑透了,周大海面露难色,原本是刘淑英要去取药的,现在发现她怀孕了,天又快黑了,不能让她外出,万一摔着了,那可不得了。
而自己又有伤在身不能下床,正左右为难,圆圆开口了:“李叔叔,那我们走吧,我去拿药。”
李郎中点点头,这个时候,确实是圆圆去比较好。
村里民风淳厚,不会有危险,而且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很多孩子5-6岁就下地帮忙干活了,所以这个时候,让圆圆去,是最好不过了。
李淑英也觉得可行,又掏了10块钱出来,递给李郎中。
“圆圆她娘,你这是干嘛,这是安胎药不值什么钱,你已经给我10块了,这钱你留着,以后还有很多用处呢。”李郎中脸色严肃,把钱推了回去。
“那好吧,以后我们生活稳定了,报答你的恩情。”刘淑英感激地说道。
“都是一个村的,不要说这种见外的话,大海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这肚子里的孩子还得叫我一声李叔呢!圆圆,我们走吧。”李郎中说道。
圆圆听了,麻溜地跑到厨房,添了一把火柴,然后拿了一个麻袋,从空间里拿了几根排骨出来,然后快速跟了上去。
李郎中的家离得有些远,好在村子圆圆都熟悉,虽说前世7岁就被卖了,但多少还记得村子的大致样貌,而且现在住在她小身板里面的是一具26岁的灵魂,认路这事一点不难。
两人一前一后地走着,偶尔还会遇到几个村民,都相互问好。
知道周大海醒了,圆圆去拿药,都松了一口气。
李郎中没有把刘淑英怀孕的事情说出去,一来农村人迷信,胎儿不够3个月,是不能对外说的。
二来这一家才刚刚分了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以后肚子显怀了,大家就知道了。
另一个就是担心村里的人话多,一不小心说漏嘴,让知道圆圆自己的身世,对她不好。
想起圆圆的身世,他不禁摇摇头,圆圆原来不叫周圆圆,而是叫周来娣。
刘淑英18岁嫁到周家,她脾性好,从不与人争执,一心和周大海过日子,但结婚3年,就是没见有孩子,被陈春花骂是不生蛋的鸡。
无奈之下,抱养了被人遗弃的周圆圆。陈春花想要孙子,就给起名叫周来娣,刘淑英觉得这么好看的姑娘叫来娣不好听,就给改了名字叫周圆圆。
农村人对抱养都很默契,从不多嘴,因为如果告知抱养的人她是领养的,那就不灵了,那家人就招不来弟弟,这是断人家子孙的事,没人敢多嘴。
所以圆圆从未在村里听过自己是抱养的事情,前世直到死去的前一刻,才从周苗苗嘴里得知自己是被抱养的事实。
圆圆跟着李郎中走进他家,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淡淡的药材味道。
李郎中的妻子钟氏抱着刚出生的儿子,正在院子里喂米汤,看到圆圆进来,笑着说:“圆圆,你来了,你爹怎样了?”
圆圆朝着她,甜甜一笑,回答:“李婶婶,我爹醒,现在来抓点药。”
“太好了,没事就好,这分了家好啊,以后你爹赚了钱,就能给你买好吃的了。”钟氏欣慰地回答。
“圆圆,你在这里等着,我去抓药。”
“好的,李叔。”圆圆笑着回答。
圆圆蹲在钟氏面前,看着她怀里粉粉嫩嫩的小奶团,很是喜欢。以后娘也会生个弟弟,一样好看的小奶团。
“婶婶,弟弟多大了?好可爱啊。”圆圆把小手放到小萌娃手里,让他抓住自己的小手指。
“3个月大了。”钟氏一边说,一边给小奶团喂米汤。
“婶婶,怎么不给弟弟吃奶?”
“婶婶奶水不够,没办法,只好委屈他了。”钟氏叹了一口气。
现在才刚刚包田到户不久,家里劳动力多的,大多不缺粮,但李郎中家只有他一个男丁,父母早早过世,他只懂给人看病,种地是一窍不通,所以家里依旧很穷,没有油水,哪来的奶给娃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