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周大河醒来
李村长敬重族长,连忙说:“族长,你请回去休息吧,这里交给我就行。”
“谁愿意帮忙去收拾村尾的屋子?”村长朝着外面的村民喊道。
“我愿意。”
“我愿意。”
村民纷纷回应。
“行,大家回家拿工具,然后去村尾收拾。这里来几个妇人,帮忙把东西收拾一下,再来4个人,把大海抬到我家,等家里收拾好了,再抬回去。”村长高声说道。
话音刚落,大家都纷纷行动起来。
刘淑英在几个村妇的帮忙下,把仅有的一点衣服和家具收拾好,连同刚刚从地里捡来的20斤稻谷,分到的厨具,全部搬到了村尾的旧屋门口。
周大河和李海燕站在屋子前面,冷眼看着村民来来往往,生怕自家的东西被摸了去。
当他看到周大海的房子要空出来,心里不由得开心起来。
众人拾柴火焰高,2个小时的时间,原本破陋不堪的3间草棚房被修葺一新。
顶上的草被加厚加固了,不用担心刮风下雨。屋子里的杂物也被清空,虽然是泥胚墙泥土地,但打扫干净了,也算能勉强住人。
大家找来几块砖头,把木床脚垫高,衣柜也垫高,房间可以住了。
把小桌子和凳子搬到了隔壁房间,客厅也有了。
为了安全,村民们还帮用木头和竹子做了栅栏,围了一个院子出来。
原来的灶台清空杂物,修葺一番,把分到的锅安置上去,抱来了柴火,厨房也能用了。
屋子前的水井太久没用,都干了,几个年轻人下了井,帮着把泥土挖走,挖了半个小时,井又重新出水了。
一切搞定,天刚刚暗下来。
刘淑英看着属于自己的新家,激动流下了眼泪。
“谢谢大家,我和大海永远记得大家的恩情。”刘淑英牵着圆圆,给来帮忙的村民们鞠躬。
“老大家的,不用谢,这都是我们该做的,都是一个村的,谁家没有个难处的时候,大家伙帮着扶持一把,就能大步迈过。”村长扶起她,诚心地说道。
“对啊,淑英,以后你们一家三口好好过日子。”
“是啊,等大海伤好了,就能越过越好。”
村民七嘴八舌地安慰道。
“好的,谢谢大家,这份恩情,我们一家铭记在心,谢谢,谢谢。”刘淑英感激地说。
村民松了一口,大家开开心心地走了。
是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人就是这么奇怪,帮助了别人,自己内心反而会得到快乐。
见村民走了,刘淑英把院子的门关上,然后急忙回到屋里。
这时,周大海缓缓地睁开眼睛,看到一脸着急的刘淑英和圆圆,问道:“怎么了?我这是在哪?”
刘淑英看到周大海醒了,激动得哭了。
“你从运河堤坝上滚下来,摔倒了头,我还以为你醒不来了。呜呜呜,吓死我了。”
圆圆看着爹爹醒了,心里的那块石头也落了下来,她安慰说:“娘,别哭了,我爹没事就好,但还是找郎中看看才好。”
“对对对,我现在就去找郎中,圆圆,你在家看着爹爹。”刘淑英擦了把眼泪,然后起身,要往外走。
“好,娘,你去吧。”圆圆回答。
她跟着跑出去,到隔壁客厅倒了一杯水,小心翼翼地喂给周大海。
周大海喝了水,感觉舒服了不少,才发现自己身处一个陌生的房间,急忙问道:“圆圆,这是哪里?”
“爹,这是村尾的草棚,我们被分出来了。”圆圆回答。
周大海惊呆了,怎么这半天的功夫,他们一家就被分了出来?
“快告诉爹,这是怎么回事?”
“爹,你受伤晕倒,被村长抬回来,二叔他们怕你会连累他们,就分了,族长爷爷和村长家的爷爷一起见证,把族谱改了,明天村长还要帮我们把户口单开出来,以后我们就是新的一户了。”圆圆笑着说。
周大海一时没办法消化这么多信息,愣住了。
“爹,以后你赚的钱,可以自己留着,给我和娘买好吃的了。我们还分了100块钱和50斤米,4亩水田。”
“这么多?”周大海仿佛做梦一般。
“多什么,这就是我们应得的。”圆圆笑着说。
“好,好,好,这日子终于有盼头了,圆圆,爹答应你,以后一定让你和你娘过上好日子。”周大海激动地说。
“嗯嗯,爹爹,我相信你能做到。”圆圆甜甜地笑道。
“爹,你躺好了,好好休息一会,我去做饭。”
“等你娘回来再做吧。”周大海心疼女儿。
“没事,爹,我长大了,咱们村,哪个女孩子不是6岁开始学会煮饭的。”圆圆不以为然,安慰说。
“行,你去吧,小心点,不会弄就等你娘回来再搞。”周大海对着圆圆的背影说道。
圆圆走进了厨房,先在水缸里注满了灵泉水,快速地把锅洗一遍,然后淘米煮饭。
再从空家里拿了一只老母鸡出来,洗洗干净,没刀,然后整只放入另外一个煲里,注入了灵泉水,然后开始熬鸡汤。鸡汤里还放入了滋补的药材,得给爹娘好好补补。
不一会,刘淑芳领着郎中来到了家中。
圆圆在灶里加了几根大木棍,让它慢慢烧,然后走到房间里,想要听听郎中怎么说。
郎中坐到床边,看了看周大海的气色,和手脚上的伤。
然后又细细地把了把脉,才回答:“问题不大,不过这毕竟是伤到了脑子,还是得在家里多躺几天,我开点活血化瘀的药给你。”
“我手脚都还好,就是感觉头晕,有些恶心。”
“这都正常,从西医角度来说,这叫脑震荡。这么高的地方摔滚下去,还头部撞到了硬物,得亏你戴了个保护帽,不然今天你这条小命就交代在运河上了。”郎中感叹道。
夫妻二人对视一眼,然后看向圆圆。
圆圆明白他们的意思,急忙说:“都是大哥哥有先见之明,知道运河上工危险,送了顶帽子过来。”
“嗯,李天这孩子,真是我们家的恩人啊。”周大海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