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科幻小说 > 我和人工智能艾雅 > 第49章 天外来客

第49章 天外来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展高寒抢先答道:“我看过相关的资料奥陌陌是外星人的无人侦察飞船,月球上也有一艘奥陌陌。”

    方永元鄙夷地说:“又开始瞎扯了你一天到晚就会看些不靠谱的书和资料,还是让贾老师和我们说说奥陌陌是怎么回事吧。”

    眼看这两个人又要互掐起来了,贾雯雯把手从上往下压了压说道:“大家不要吵了我给大家详细讲讲奥陌陌,事情要从2017 年的10月19日说起,在位于夏威夷毛伊岛上,哈雷阿卡拉天文台的泛星计划望远镜打开了圆顶,准备开始晚上的巡天观测。

    泛星计划的重要目标就是通过对比同一天区不同的时刻的区别,该计划期望发现大量新的小行星、彗星、变星及其他天体,并进一步计算运行轨道,其最初的目的是寻找可能与地球产生碰撞的近地天体提前做出预警。

    泛星计划使用18米口径的望远镜,虽然对于通用型望远镜而言这个口径不算很大,但它的成像焦平面由60面按照88阵列独立安装的ccd组成,每张图片需要约2g的空间来存储,曝光时间30到60秒。

    望远镜足够可以捕捉到低于24星等的恒星,每张照片电脑需要花费1分钟的时间来处理,由于照片必须连续拍摄,望远镜每晚拍摄的数据达到了10t。

    因为电脑的硬盘容量有限,程序处理时只会记录下所有天体的位置和亮度的数据,然后把照片自动删除。再与已知数据库中早期观察的天体的数据对比,天文学家可以从比对的数据结果里找到观测目标因任何原因,造成的亮度或位置的改变。

    泛星计划望远镜巨大规模的视野,短时间的曝光使得其每晚能够对6000平方度的天空进行成像。整个天空有4π球面度,即4π乘以180除以π的平方约等于41,2530平方度,其中夏威夷可见的天空有3万平方度。这意味着泛星计划每晚10小时持续4天可以巡天一次, 考虑到如果月亮很亮的时候要避开它,整个天空每个月可以巡查4次。

    当晚观测的负责人是,夏威夷大学天文系的博士后罗伯韦瑞克博士,对于观测他已经是十分熟悉,现有的观测程序都已经自动化,韦瑞克只需要打开电脑,运行设定好的分析模型。

    分析模型如果观测到新的天体,就会有提示信息。当晚在运行观测模型后不久,观测模型就提示发现了一个可疑近地天体,对于已经发现了近1000颗近地天体的泛星计划而言,这早已是司空见惯,所以当新天体信息出现的时候,韦瑞克博士并没有太多的欣喜。

    他只是按照固有的流程重新查看了一遍数据,确认望远镜找到了的是新的天体之后,又对之前的数据进行了比对,发现望远镜其实在前一天也看到了这个天体,只是在数据处理的过程当中不知道为什么被忽略掉了。

    通过观测到的数据,很快地对这个天体的运动轨迹进行了估算,结果很是让韦瑞克目瞪口呆,从其运行轨迹来看,这个天体不像太阳系内天体的轨道,它更有可能是来自于太阳系之外。

    韦瑞克按捺不住地激动,按照工作流程迅速地将此天体的信息提交给了小行星中心。在接下来的几天,他又利用更大口径的cfh望远镜,(cfh望远镜,即加拿大-法国-夏威夷望远镜(英语:canada–france–hawaii telescope,缩写:cfht)座落在夏威夷的毛纳基峰最高峰4205米的附近,口径358米,主焦点是卡塞格林的结构。)

    通过cfh望远镜进行了追踪观测,从而进一步确认了此天体的轨道非常极端,是双曲线轨道偏心率达到了119,这是目前已知最高的曲线轨道,如此高的偏心率表明这是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第一个来自于我们太阳系之外的天体。

    cfh望远镜的观测表明此天体并没有尾巴,所以排除了是彗星的可能性。”

    望仪文问:“老师为什么彗星一定会有尾巴?”

    “是这样的彗星的结构是很奇特的,它那较亮的中心部分叫做“彗核”。在彗核的外面有一层云雾包裹着,这层云雾是“彗发”,它是由彗核中蒸发出来的气体和微小的尘粒组成的。彗核与彗发合称为“彗头”。当彗星运动到太阳附近时,强大的太阳风和太阳辐射压力使它产生一条拖在身后的尾巴,这条尾巴称为“彗尾”。

    彗尾物质实际上就是太阳风和辐射压力推动后,朝向后面的彗发中的气体和微尘,我们在70年代初期用火箭和人造卫星在大气外观测彗星,发现在彗发的外面还包围着由氢原子构成的云,称为“彗云”或“氢云”。具有包括彗头、彗云、彗尾的彗星是最典型的彗星形状,但是具备这样典型结构的彗星是极少数的。

    大多数彗星都比较暗,肉眼根本看不见,只有借助于望远镜才能看到它们。从拍到的照片上看它们只呈现出含有彗核的朦胧外壳,宛如一个小星云。还有一些彗星没有彗尾,有的甚至连彗发也很少。

    接着讲奥陌陌,后续的更多观测对此天体的形状也有了更多地发现它呈现一个雪茄状,大约长400米,宽40米,颜色偏红,具有固态表面,但是不能确定是岩石还是金属构成。

    关于它的外形问题让人非常的疑惑,直到目前为止,我们还从来没有在太阳系内发现过此类形状的小行星。

    按照观测到的结果计算,此天体在2017年的9月9日达到了近日点,后来以大约每秒40千米的速度离开了太阳系,并于11月1日,经过了火星轨道上空。因为此天体很小很暗,对它的观测持续到了当年的12月中旬左右,在此之后由于太暗的缘故,即使使用地球上最大口径的望远镜,也很难再观测到它了。

    尽管这样的天体首次在太阳系被发现,然而科学家已经期盼了很久。因为按照现有的行星理论,在巨行星向中心恒星移动的过程当中,会将一些小行星弹射出去,这些弹射出来的小行星在历经长时间的星际旅行之后,就有可能到达另外一个恒星系统。

    此类天体在太阳系内预计也有很多,但是由于太小而且距离地球太远的缘故,没有被我们看到。对于此次看到的天体,根据它的运动轨迹结果,推断很可能是来自于天琴座方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