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四千多亩地
老汉没有吭声。
秦宛如循循善诱道:“如果老爷子你们明年种白叠子, 一石一百斤,一斤白叠子若是按正常收购价三十文收购,一亩地就是三贯钱, 除了一半种子钱,你们一亩能得一千五百文,跟庄稼同等条件下,翻了一翻。”
这话把婆子的心思说得活络了, 几个村民你一言我一语七嘴八舌议论开来。
一人调侃道:“老甄家的, 你们可有十三亩地,若一亩能得一千五百文,十三亩得有十九多贯钱呐!”
那家人不信, “我听你吹牛,当天上掉馅饼不成!”
秦宛如摆手,“若是佃农也比种庄稼好,一石稷米得交一半的租子,改成种白叠子,一年下来也能多得一半钱糊口。”
婆子的心思到底通透了, 试探问:“秦小娘子,这事当真能成?”
秦宛如笑道:“自然能成,我们会双方签订合伙契约, 咱们提供种子给农户, 还会派人下来教你们怎么种。
“待到秋收的时候只要质地跟我们这回种的差不多, 就按三十文一斤的价收购籽棉。那时候再抵扣种子钱都无妨,但你们种出来的白叠子不能卖给他人,除非自用,若私贩就是违约。
“丑话说在前头,伯爵府的背景你们都清楚, 闹成什么样我就不好说了。”
众人议论纷纷,也有人提出疑问:“我看有些差的又是怎么收的?”
秦宛如:“次品自然得减半。”又道,“我们会提供样品给你们瞧,就按样品来收。”
一妇人道:“你们现在散装的白叠子都能卖二百二十文一斤呢,收购才三十文一斤,也委实太低了。”
听到这话,秦宛如笑道:“话可不能这么说,以后白叠子的价格还会越来越低廉,现在贵是因为稀少,种子钱贵。
“明年我们还会用白叠子纺织成布,售价一匹也只比麻布贵些,让更多人用上它,不会一直居高不下。
“它以后不会光做被褥和散卖,主要是纺织成布匹,我们的人工成本,商铺成本,运输成本,以及加工成本和商税等,林林总总加起来也不少。
“现在我们想带动你们跟着种白叠子,也是考虑让大家跟着捡一阵子便宜,待种的人多了,东西不那么金贵了,它的价格自然会降下来,也不过是这两年的事。”
婆子道:“说来说去,不过是趁热打铁。”
秦宛如点头,“就是这个意思,趁现在整个大燕都没怎么种白叠子,咱们先把甜头占了。今年你们也瞧见了,种白叠子并不难,以后种它的人会越来越多。”
又有人问:“若是有意,什么时候能签契约协议?”
秦宛如:“现在我们正忙,若是有意的,就先自行把庄稼地翻了搁那儿。待我们把地里剩下的白叠子采收得差不多了,会亲自到村里走一趟,由里正做见证人签订契约,这样大家都放心。”
听到有里正做见证,众人都放心了些。
之后接连几天秦宛如都进村子跟村民们讲合作的事情,除了租地的几个村子外,附近其他村子里都会走一趟。
一时间,各村之间的热门话题都是种白叠子的事。
三十文一斤的收购价确实令不少人心动,有人打算拿一半土地种白叠子尝试,也有人打算都种它试一年,还有人则觉得还是种庄稼踏实些。
现在深秋,早晚温差极大,段珍娘给黎县令和县丞等人送了几床,也让他们体验一下白叠子的魅力。
并且各地的里正也得了两床。
黎夫人觉得东西极好,特地差人到商铺又买了几床,还有散装的也要了不少,用来缝制棉衣给孩子们过冬。
黎正摸着那柔软的触感,只觉得整颗心都软和下来,赞道:“这东西好啊。”
黎夫人:“就是目前还挺贵,一斤也要二百二十文呢。”
黎正抱手道:“现在整个大燕都没几人种这东西,从天竺来的稀奇货,去年要四百文一斤,可知足。”
黎夫人抬头道:“我听张县丞说明年村民们也会种白叠子,他们一斤三十文收购,这样算下来委实不得了。”
黎正无奈地看向她,“你若是村民,愿意种庄稼还是白叠子?”
黎夫人想也不想就道:“自然是白叠子了,能吃饱饭。”
黎正叹了口气,“我何尝不知啊,可是把庄稼地拿来种这东西,到底是头一回,心里头没底。”
黎夫人不解道:“村民们自愿的,又没有人逼他们,况且人家还要签契约协议呢。”顿了顿又道,“你看现在的白叠子这么贵,若他们违约不收也不怕,卖给其他人还能卖更高的价。”
黎正:“……”
黎夫人:“有时候我就觉得四郎你瞻前顾后,既然把这东西引进来了,自然就要把它做起来,只要你能按时收到粮税商税,管老百姓种什么,现在又不是混乱世道缺粮食。”
黎正:“……”
黎夫人:“我听下头的人说作坊请了不少人,都是妇人居多,能在家门口挣钱,个个都挺高兴的,这不挺好吗?”
这话黎正是认可的,“确实是赞许的。”
黎夫人:“你看大家都高兴,不挺好?”
黎正没有说话。
第二天窦氏从京里过来了一趟,段珍娘在作坊里忙碌。
窦氏去作坊瞧了瞧,没见到秦宛如,问道:“三丫头没在作坊里吗?”
段珍娘:“去地里了,还有两批要采收。”
仓储里堆满了没有去籽的白叠子,架子上也晾晒了不少,弹制房那边牛筋弦的震颤声此起彼伏,忙得热火朝天。
窦氏满意道:“井井有条的,很是不错。”
段珍娘笑着问:“西市那边的货走得如何了?”
窦氏:“这会儿正是抢手的时候,我们发了好几批到外地,数量不大。”又道,“京里一百零八坊,势必要让每个坊都用上白叠子才行。”
段珍娘掩嘴,“散装的还是这么走俏吗?”
窦氏应道:“是挺不错,你这边次品的也做出来送过去,买次品的人也不少,图便宜一些。”
段珍娘:“今年次品的不多,现在手里也只有几百斤了。”
窦氏:“都发过去。”又道,“续种留的那些只能当次品处理,到时候又有许多。”
段珍娘点头。
两人又继续说了许久,窦氏才回苏宅歇了阵子。
晚些时候秦宛如回来,听到她过来了去瞧她。
桌上摆放了几只火晶柿子,秦宛如挑了一只来吸食。
窦氏从屏风后出来,笑眯眯问:“这些日可累着了?”
秦宛如摆手,“不累,就是嗓子冒烟了。”
窦氏:“怎么?”
秦宛如夸张道:“为了明年能忽悠到更多人进来种白叠子,我把闵县的十多个村都跑遍了。”
窦氏:“……”
秦宛如:“我给他们说,一斤白叠子三十文收购,许多人都愿意试一试。”
窦氏默算了一下,“一斤白叠子三十文,我若是佃农,也愿意种,比种庄稼划算。”
秦宛如:“我觉得明年至少得四千亩往上的地会投入种白叠子。”
窦氏显然被唬住了,隔了好半晌才道:“这么多?”
秦宛如点头,暗搓搓道:“能挣钱的差事谁不乐意呢?”又道,“若能带动村民自己种,他们管理田地就会更精细,因为都盼着收成好。”
窦氏点头,表示赞同,“不过都种白叠子,只怕过两年虫害也会有。”
秦宛如:“这就跟种庄稼一样,村民可比我们有经验了,他们可以麦棉、稻棉轮作,或黄豆套种,花样多得很。”
窦氏想了想道:“如果我们只管收购,是要省事许多。”
秦宛如:“可不,不用费精力去管人了,只需要董蔡两家领头,再从今年的佃农里挑聪明的,领悟能力强的出来带着跟村民们做指导就可。他们自己深耕细作,自己获利,必定会比咱们请人耕种更精细更上心。”
窦氏“嗯”了一声,“你也要省事不少。”
秦宛如:“明年我要把重心投入到纺织这块上,得把这块扶持起来,它才是真正赚钱的门路,且比被褥走得远,扩张得远。”
窦氏不由得抿嘴笑,“目标明确,极好。”
秦宛如蹭了蹭她的胳膊,“咱们现在卖多少贯钱了?”
窦氏比划了一个数,秦宛如“啧”一声,一万贯出头,那是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窦氏也觉得不可思议。
秦宛如道:“种子钱还没付完?”
窦氏:“还有最后一笔没付。”
目前包括地里的白叠子,她们还有六成没处理。
而更滑稽的是方二娘简直是个人才,她离去时曾带了八十床回魏州,结果那人还没到半道上就同客船里的人们吹牛忽悠脱手了。
于是她又折返回了闵县,来继续讨要。
见她空手而归,只带着钱银回来,秦宛如哭笑不得。
段珍娘又气又笑,说道:“阿娘不是让你带去魏州的吗,怎么半道儿上就没了?”
方二娘无辜道:“这又不是我的错,你也知道我能唠,就在路上同妇人们唠家常,唠着唠着就丢了两床,一路丢着走。”
段珍娘:“……”
秦宛如才不信她的鬼话,憋着笑道:“姨母是想试试这东西到底好不好脱手?”
方二娘指了指她,“就是这个意思,我做生意干了十多年,哪些人能唠心里头门儿清。”又道,“这东西稀奇,她们听说从京中送到魏州的,都很好奇,看了也觉得不错,有些顺路的就捎带了两床走。”
段珍娘问:“散装的也有人要?”
方二娘:“怎么不要了,若是被我相中的,多半都跑不了。”
段珍娘:“……”
这回秦宛如是信了的,一个能在魏州开几家绸缎庄的女人确实有几分真本事,知道怎么去抓她的客户群体,针对性去忽悠。
于是这回方二娘又捎带了数十床回魏州,并另外发了几百床走货运。
再次把她送走后,秦宛如自言自语道:“姨母当真是个人才。”
段珍娘:“阿娘毕竟是干了十多年的生意人,最会忽悠了。”
秦宛如背着手,两人边走边道:“先前我问姻伯母,她说已经销了一万贯了,若是把全部白叠子销完,三万贯肯定是有的。”
段珍娘兴致勃勃道:“刨除人工,作坊,种子和商税成本,应能分得不少了。”
秦宛如看向她,“别光想着分钱,明年我预计四千亩白叠子,到时候买种子又得开销一笔,还有采摘的时候收购也是好大一笔。”
段珍娘听得咂舌,“四千亩,你到哪儿去抢?”
秦宛如:“不信你等着瞧。”顿了顿,“十多个村都种白叠子。”
段珍娘:“……”
地里的白叠子都采收完了后,还剩下一百多亩的续种留着。
佃农们陆续翻地,秦宛如把董蔡两家找来,说了明年的打算。
如果十多个村都种白叠子,且是分散的,他们肯定忙不过来,需要从四十几户佃农里找几个不错的一起做种植指导。
两家人提了几户,都是一致认可的。
秦宛如让他们把那三户佃农找来商议,问他们有没有意愿像董蔡两家那样指导其他村民种白叠子。
结果不言而喻。
佃农如果能摆脱种地养家,无疑是最好的。
秦宛如把董蔡两家的工钱提到了三十贯一年,另外三家则是二十贯一年,由五家人负责闵县所有种植户的种植指导,他们的技术越纯熟,以后工钱会更多。
这个合作社以种植户和五家指导人,以及花匠丘老儿组成。
虽然以后的种植户多了,但工作量其实比种那一千多亩轻松。
因为人们都是种自己的地,关乎收成,势必会更用心,只要他们说清楚,多半都会配合执行,不会偷奸耍滑。
毕竟又不会损害到指导人的利益。
把五家人定妥当后,三家佃农的地再重新请佃农进来种。
段珍娘早就把合作契约协议的模板理出来了,并给官府那边过了一遍。
契约按年签,白纸黑字写好的上乘白叠子收购价一斤三十文铜板,次品十五文,合作农户除了自用外,未经棉匠准允,不可私贩他人。
条款都写得非常清楚明白,棉匠提供的条件,以及对农户的要求,涉及到方方面面。
并且为了公正,棉匠会提供上乘样品白叠子和次品白叠子样品给官府那边,若到时候双方发生扯皮无法私了可寻官府评判。
尽最大可能保护双方的利益。
那份契约得到官府认可,才开始大量签署。
秦宛如亲自带着契约协议去村子,先从龙门村排头。
起初没几人来,后来见三四户佃农主动签了契约,人们才蠢蠢欲动。
那几户佃农都是拿一半地尝试种白叠子,一半地种庄稼,这样更保险些。
这种组合得到不少农户青睐,也有人全种白叠子的,进村的第一天秦宛如就签了二十多家。
闵县十多个村她挨着去签。
账本上会记录某村某户用多少亩地种白叠子,便于他们最后统计。
但凡签过契约协议的村子,指导人董二郎他们就开始入场跟村民们讲解翻地下肥需要的东西,以及这样做的目的等。
最后十多个村签下来,自主加入种白叠子的土地有三千二百亩,再加上秦宛如她们的租地共计四千五百亩。
对于这个结果秦宛如很满意。
段珍娘看着账本上记录的参与农户,肉疼道:“这么多的地都要种子,得砸多少钱进去?”
秦宛如无比淡定,“咱们要的数量越来越多,可多找几家购买种子,量大了自然会便宜些,且分成四次付钱银,这法子极好。”
段珍娘:“今年续的那些种也能管好多亩地了。”
秦宛如点头,“等以后白叠子种得越来越多,我们就不用再从外头引进了,可省去不少成本。”
段珍娘:“这么多地,得让姻伯母着手找明年的种子。”
秦宛如:“种子就交给你们了,我近些日也要下村里看看农户们下底肥,关乎着明年的收成。”
段珍娘:“那这边就由你盯着,我明日就回京。”
秦宛如应声好。
于是次日段珍娘回京去了,秦宛如看作坊里没有问题,便去村子里溜了一趟。
农户们见到她都倍感亲切,秦宛如站在田埂上同他们唠生活里的鸡毛蒜皮,双方也会唠种田技巧。
秦宛如说起种白叠子,一般超过三年就会虫害多,最好是换着种。
也就是轮作。
人们交流起除虫技能,方法五花八门。
而此刻段珍娘回京后先去了一趟秦家,当时方氏没在家里,在平康坊那边的,家里只有秦老夫人在,甚至连双胞胎都过去了。
听到她回来,秦老夫人高兴不已。
段珍娘嘘寒问暖了一番,秦老夫人笑道:“屋里烧了炭火,不冷。”又问,“现在闵县那边如何了,你竟得空回来?”
段珍娘道:“那边忙着呢,明年会更忙了,三妹一下子拿了三千多亩地,加上租地就四千五百亩!”
秦老夫人听得咂舌,“这么多地怎么种得完?”
段珍娘激动道:“是农户们自主加入要种白叠子的。”
当即把契约协议的事同她细细说了一番,秦老夫人听后觉得这个法子好,说道:“这样一来三丫头也要轻松不少。”
段珍娘摆手,“她也不会轻松,明年我们要着手做纺织了,还得找一家合适的作坊进行合作,我们提供材料,给工钱与作坊,纺织成布,再把布匹销出去,定价会比麻布价高一些,估计也是几百文一匹。”
秦老夫人:“做成布好啊,裁衣制裤,一年到头都有的买,从头到脚衣裤袜汗巾帕子,什么都可以用。”
段珍娘:“三妹的意思就是这个,应比被褥更好脱手。”
秦老夫人欣慰道:“这孩子竟有这般远见,可见是个聪明的。”
段珍娘打趣道:“谁说她笨了,她就是懒。”顿了顿,“以前她若是勤快些,指不定在安义县一家人就发财了。”
秦老夫人也被逗笑了。
段珍娘继续道:“今年若能把手里的白叠子都脱手,三万贯应是能卖的,就是种子成本高,刨除乱七八糟的成本,能分不少利,我还眼热着呢,结果一看四千多亩地的种子,一下子就凉了。”
秦老夫人笑道:“待明年的秋收,种子钱也能回来了。”
段珍娘:“盼着明年收成好,农户们高兴,作坊里的短工们也开心,个个都盼着有活干,他们还问什么时候能一年到头干下去,在家门口挣钱不容易。”
秦老夫人抱手道:“都盼着蒸蒸日上。”
晚些时候方氏回来,三人又唠了阵儿,段珍娘说起自家老娘就忍俊不禁。
在听到她说方二娘还没到半道上就把被褥脱手,方氏笑道:“她那张嘴最会瞎忽悠,我看三娘也跟她差不多了。”
段珍娘:“还别说,三妹那张嘴跟我阿娘是有几分相像,都会忽悠人。”
方氏似想起了什么,问:“庄子那边你可去看过?”
段珍娘:“回来的时候顺道去瞧了一眼,看了一下存货,都不多。”
方氏道:“得赶紧备些去籽的过来,平康坊这边的也不多了,莫要供应不上。”又道,“京城里一百零八个坊呢,我看有钱人也不少,前两日我去西市商铺那边问了问,你姻伯母说周边县城都有人带货了,林林总总还不少。”
段珍娘:“那明日派人过去催。”
方氏:“最好是一个冬就全部脱手,勿要捂手里。”
段珍娘抿了一口饮子,“我也盼着呐,地里还有一百多亩续种的次品白叠子,那个倒不愁销。”
方氏:“实际上次品的反而是最易脱手的,主要是价钱便宜。”
段珍娘应道:“谁盼着地里长出次品来?”又道,“待以后做成布匹了,他们的接受度就更好,运输起来也方便,几百文一匹布,大多数都接受得了。”
方氏点头,“做成布好。”
傍晚秦致坤下值回来,段珍娘用了晚饭才回张家胡同,说明日一早就去西市商铺把种子的事情处理了。
待她离去后,秦致坤自言自语道:“四千多亩地的白叠子,那得卖多少钱?”
方氏失笑,“反正你是一辈子都挣不来的。”又道,“现在都已经卖了一万多贯了。”
秦致坤咂舌,“家财万贯,家财万贯哪。”
方氏打了他一下,“赶紧醒醒,都是你三闺女的,你想都别想。”
秦致坤:“……”
方氏:“自个儿守着你那几十贯钱老实一点。”
秦致坤听了忍不住拍案而起,“我去给她看大门儿不行?!”
方氏:“……”
出息!
作者有话要说: 明年开春会抛个炸雷出来哈,王简端他爹的饭碗~~顺便还忽悠了一个孙媳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