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称孤道寡 > 第17章 出访使觐见显王 文武威朝堂双杀

第17章 出访使觐见显王 文武威朝堂双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陛下,李国使者觐见。”

    华国的大殿上,品级台下上百名官员

    黑压压站了一片,他们手握笏板,

    垂手站立,

    他们的新国君于显正端坐高位。

    这于显面如重枣,细眉狐眼,

    鹰钩鼻薄嘴唇。

    听到承启官一喊,于显捋了捋胡须,

    低头看了看皇袍,说了声,“宣!”。

    内侍太监带领赐敖

    和副将赵一树进入大殿,

    赐敖和赵一树上前跪倒行礼,

    赐敖高呼:“李国使者赐敖,

    参见显王。”

    于显眯缝着眼睛看了看两个人,

    一摆手,“平身。”

    赐敖和赵一树起身,“谢显王。”

    赐敖说:“下官赐敖,受李王所托,

    先贺显王荣登大宝,

    李王赠送铜币五万钱,

    珍珠一百颗,美女二十名,

    精铁一千斤,铁匠十名,

    木匠十名。”

    然后一指赵一树的手,

    “此乃礼单,请显王龙目御览。”

    赵一树上前一步,

    内侍太监走到他面前接过礼单,

    呈给于显。于显展开礼单看了看问,

    “李国使者,这铁匠十名作何之用?”

    赐敖心想,你连个谢字都没有吗?

    然后施礼说道:

    “启禀显王,因贵国与蛮人常年作战,

    蛮人善于骑射,

    对抗骑兵当以弓箭为佳,

    但蛮人甲胄坚硬,

    骑兵用普通铁制箭头

    一般都配六石弓,

    无法穿透蛮人重甲,

    唯有使用十二石弓可破。。。”

    于显点点头问,

    “可是并非所有将士的臂力

    都能拉开十二石弓,

    且骑兵携带十二石弓也会

    影响行军速度。”

    赐敖一抱拳:“显王明鉴,

    因此想用六石弓射穿重甲,

    就要使用更坚硬的箭头。

    我李国这十名铁匠,

    一年前制成一种叫“柳铁”

    的杂合精铁,用它做成箭头,

    只需要六石弓即可射穿重甲,

    此次李王为表结盟虔诚之心,

    将这十名铁匠全部送来华国,

    用他们的铸铁技艺,

    帮华国打造最精良的箭头,

    这一千斤精铁就是

    第一批新箭头的材料。”

    于显舒展眉头,

    明显对这箭头很感兴趣,

    “原来如此,多谢李王一番美意。”

    然后于显又皱起眉头问,

    “刚才使者口述的礼品中,

    并无御辇一架,这礼单上却有,

    这。。。。”

    赐敖就怕问这个,

    他从御辇出事的那天就愁眉不展,

    想了许多说法,都觉得不严密,

    最后他想,干脆我就说实话吧,

    反正拆卸下来的部件,

    九成以上都没有损坏,

    大不了在平都重新再拼合起来,

    就是耗费点时间罢了。

    可转念一想,这样的说法行不通,

    于显一定不会接受,

    如果我换个说法呢?

    于是赐敖让金老头他们

    把拆下来的部件所有的接口

    和榫卯处都刷上桐油,

    然后晾干整理好。

    现在于显这么一问,赐敖心想,

    是死是活就看这一句话了,

    “禀告显王,礼单中确有御辇一架,

    只因李国距离华国路途遥远,

    经过华国边界时还需绕走山崖,

    若是把御辇打造好,一路颠簸至此,

    崭新的御辇必会有所损伤折旧,

    到时李王的一片心意,

    反会失礼于显王,

    因此李王特派木匠十名

    携带上好木料待到达华国后

    再行打造。”

    于显一听,心想我们华国

    把个李霖都吓成什么样了,

    就连送一架车辇都小心翼翼

    不敢出岔子,于是他笑道:

    “还是李王想得周到啊。”

    还没等赐敖回话呢,

    众朝臣中突然闪出一人,

    “李国使者!

    听说你这次是来交纳顺表的,

    这顺表何在啊?”

    赐敖侧身一看,是个小老头,

    看样子已过六旬,

    身高也就六尺多一点,

    头戴黑纱帽,鬓发斑白,

    一张大白脸上一点血色都没有,

    短眉细眼,蒜头鼻,大嘴。

    赐敖临离开申都前,

    曾向大王李霖提出,

    希望面见华国公主华稚,

    要在前往华国之前

    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华国的情况。

    李霖觉得很有必要,

    华稚也知道赐敖此次

    出访华国的重要,

    因此知无不言地倾囊相告。

    赐敖主要就问了些华国主要的人物

    和一些民风民情,没想到这些情况

    一到华国的朝堂就用上了。

    赐敖一看,

    这不就是华国丞相安敬戌嘛,

    他先施一礼,“安丞相,有礼了。

    降书顺表乃是战败之国

    向战胜国递交的,

    想是安丞相所听消息有所谬误。”

    安丞相没想到赐敖认识自己,

    上下打量了一番赐敖,

    “李国使者认得老夫?”

    赐敖笑答:“安丞相声名远播,

    下官又怎会不识呢?

    听闻安丞相是三朝老臣,

    果然气势非凡,

    显王尚愿与李国结盟,

    安丞相竟然可以逆王之意

    让李国递交顺表,

    莫非这贤德殿上由谁做主,

    贵国尚未决定否?”

    于显一拍龙书案,怒道:

    “大胆赐敖,你。。。”

    于显想要责怪赐敖,

    但又一想,赐敖说得没错,

    你安敬戌也太不把我放在眼里了,

    我还没问话,你凭什么

    说人家来纳顺表的,

    所以一时语塞,没有继续责怪赐敖。

    赐敖懒懒地一躬到地,

    “显。。王。。请息怒,

    下官失言。”

    赐敖心想,于显啊于显,

    你没办法怪我,

    你新登大宝,根基未稳,

    这安敬戌仗着自己是三朝元老

    就敢抢你的话,你要是责罚我,

    那就长了安敬戌的气焰,

    今后你还怎么当这一国之君?

    果然,于显语塞一时,

    立刻就缓过来说道:

    “使者无需自责,

    寡人不会责怪于你。”

    于显用拇指捋了一下眼眉,

    看向安丞相:

    “安丞相,你是否想做寡人的主?

    华国和李国从未开战,哪来胜败,

    无有胜败,又何来递交降书顺表?

    你这样问李国使者,

    是要相代王权吗?”

    安敬戌脑门上的汗,

    刷地就淌下来了,

    他没想到于显不撑自己,

    一时手足无措。

    他知道于显新登大宝,

    对于感念前朝,

    或是流露出不想忠于自己的人,

    必杀之。自己原本想帮于显

    在李国使者面前抖抖威风,

    哪知这个赐敖一招离间计,

    立马就让于显对自己产生了厌恶感,

    安敬戌知道这要是处理不好,

    自己的脑袋可能就要没。

    即刻双膝跪倒,以头点地,

    急呼道:“大王明鉴,

    臣出言鲁莽,欠加思索,

    才会失礼于李国使者。

    是老臣虑事不周,

    一切都是老臣一人所想,

    老臣不该妄自揣测圣意,

    是老臣一时糊涂,望大王恕罪。”

    于显看安敬戌拼命求饶,

    原本起了杀意的他,平复了不少。

    又想到,这老头毕竟是老臣,

    我的王位还需要他扶持,

    杀他还不是时候,

    况且还在外人面前。

    于是稍稍收起点怒容,

    “安丞相为华国丹心一片,

    我朝谁人敢予质疑。

    只是你作为三朝老臣,

    应该成为众臣之楷模,万民之表率,

    怎可在李国使者面前失礼。

    朕念你年事已高,一时糊涂,

    这次不怪罪于你。你起来吧!”

    安丞相这才松了一口气,

    再次叩头,“谢大王恩典,

    老臣今后一定谨言慎行。”

    他起身,退入文班中,

    一个劲地擦汗,

    时不时还偷瞄几眼赐敖。

    于显心想,你个赐敖还真不简单,

    我的大臣没抖着威风,

    还被我骂了一顿,

    就不必再跟你道歉了吧。

    于是话锋一转,对赐敖说:

    “李国使者,早前寡人已收到

    李王的书信,据信中所说,

    李国想向华国提出一项

    ‘纳贡不称臣’的结盟之策,

    使者可否细细讲于寡人听听。”

    赐敖看他直接把前面的事抹过去了,

    也没多计较,答道:“禀告显王,

    李王知显王初登大宝,雄心万丈,

    显王为了彰显新王雄姿,

    难免会有些顺势之为。

    刚才安丞相其实说的也不完全错,

    对于入侵李国一事,

    华国必定有过此念。

    不过。。。”

    于显看赐敖有所迟疑,忙追问:

    “不过什么?莫非李王认为

    华国无法战胜李国?”

    赐敖回答:“正是!”

    这两个字一出,

    朝堂上“哗”地一声炸开了锅,

    群臣先是冷笑一番,

    然后交头接耳讽刺李国,

    特别是站在武班最前列有一位,

    头顶宝冠,高束白发,长脸宽下巴,

    扫帚眉,铃铛眼朝外鼓着,

    翻鼻孔,嘴不大,嘴唇却特别厚。

    但见他在武班中暴跳如雷,

    大步迈到品级台前,撩袍拜倒,

    “大王,小小李国竟敢轻视我朝,

    微臣愿请令出征,

    一个月定能踏平李国!”

    对于众臣的交头接耳和忿忿不平,

    于显反而很是冷静,

    “范将军请起。”

    然后又问赐敖,“李国使者,

    你何以对贵国的军力如此信心十足?”

    赐敖答道:“大王,并非下官

    对李国军力信心十足,

    而是此时华国进兵李国,

    将会面对三大弊。”

    “三大弊?”

    赐敖拱手欠身道:“不错。

    下官能否请显王赐下官清茶一壶,

    杯盏三只?”

    于显看他这么一客气,就笑着问:

    “使者是渴了吗?也怪孤王礼数不周,

    赶紧给出访使上茶。”

    内侍太监接旨,

    于显趁他们去准备,又接着问:

    “只是出访使和贵随从只有两人,

    为何要三只杯盏呢?”

    赐敖答道:“启禀大王,

    下官想要清茶一壶

    和杯盏三只并不是解渴之用,

    待这些东西备齐后,

    大王自会明白。”

    于显不知其中奥妙,

    和群臣都以期待的眼神看着赐敖。

    不一会儿,两个太监搬来一张长案,

    一名宫女捧来茶壶和口杯后,

    放在长案之上。

    赐敖先伸出手指,

    用指背探了探茶壶的冷热,

    觉得合适后,端起茶壶倒出一杯,

    拿到手中用鼻子闻了闻,

    抿了一口说:“果然好茶,

    这么好的茶,不饮一杯,

    下官唯恐辜负了大王一番美意,

    也白费了这壶好茶。”

    说着他又倒了两杯,

    然后一手举起一杯,

    “多谢大王赐茶。”

    将其中一杯递给赵一树,

    对他点点头,赵一树端杯在手,

    向于显鞠了一躬,

    “谢大王赐茶。”

    就和赐敖一同喝完茶,

    又将杯子放在长案上。

    于显和众臣已经等得不耐烦了,

    只是一杯茶的时间都不给客人,

    确实又说不过去。

    赐敖看出他们的心焦,

    这也是他要杀杀华国众人

    锐气的第一招。

    他又拿起茶壶稍微晃了晃,

    于显心想,你还喝啊?

    他正想发作,谁知赐敖开口了,

    “显王,华国现在攻打李国的三大弊,

    请听下官道来。”

    说着,从茶壶里又倒出一杯茶,

    然后指着茶壶说,

    “大王,请恕下官无礼,

    为了让大家清楚明白地

    理解我说的话,

    下官要将华国比作这个茶壶,

    望大王见谅。”

    于显心想,你哪儿那么多讲究,

    赶紧点点头,“准!”

    赐敖举起茶壶说,

    “这茶壶代表华国,

    茶水代表华国百姓。

    众所周知,

    华国一直以来为蛮人所祸,

    长年抵御蛮族却始终无法根除此患,

    即便像显王这样英明神武的国君,”

    说到此处,赐敖手挥向于显,

    顿了一顿。

    于显得意地捻了捻胡子,

    对赐敖笑了笑。

    赐敖心想:好听的先给你一句,

    难听的就要开始了。

    赐敖接着说,“即便有如此英主,

    驻守边关近二十年

    也没能将蛮族之乱根除,

    可见华国西面边境的驻军

    是不可以动的。”

    赐敖又指了指刚才倒出来的那杯水,

    “请问范将军,

    如若这是华国的西境守军,

    可否用他们攻打李国?”

    范连东向前一步:“当然不能!

    你也认识我?”

    赐敖说:“范将军威名远播,

    别说下官了,就连我这位随从

    也熟知范将军的盛名。”

    说着,一拍赵一树的后背,

    “来,告诉范将军你都知道

    他些什么事迹!”

    赵一树不假思索高声言道:

    “范将军,官印范连东,字六亭。

    自小习武,善骑射,

    练就一手好刀法,十三岁从军,

    凭借军功一路升至西境副将,

    因随显王充当先锋,曾一天之内,

    退敌六十里,显王赐字六亭,

    注:一亭是十里。

    人称六亭将军。显王登基后,

    封范将军为西境大将军,官居一品。

    只是。。。”

    于显问:“只是什么?”

    范连东也生怕赵一树不说下去,

    让别人以为他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

    也急忙追问:“只是什么?

    你倒是说呀!”

    赵一树微微一笑:

    “只是范大将军常年征战,

    虽战绩彪炳,但家中连得六女,

    至今膝下无子,范大将军为求一子,

    最近趁显王召回边塞大将

    共商国事的机会,

    似乎又娶了一房夫。。。”

    “住口!”范连东越听越不对,

    当他发现原来这小子是要

    爆自己隐私时才想到喊停,

    可已经来不及了,

    无论文班还是武班,

    不少人已经笑出声来了。

    于显赶紧用袍袖挡住脸,

    他不想像众臣那样笑话范连东,

    可想到“家中连得六女,

    至今膝下无子”这句,

    又不自觉地在他脑子里过了一遍后,

    他还是笑了出来。

    为了给范连东找回脸面,

    于显先开了口,

    “出访使,你这位随从果然有些见识,

    范大将军武艺高强,精通兵法,

    确实是我朝第一大将,

    所以寡人让他镇守西境,

    将来要是击退蛮族,

    范大将军就是我朝的镇西王。”

    范连东听于显这么一说,

    才舒展羞眉,

    笑着向于显深施一礼,

    “多谢我主褒奖,

    六亭必不负我主期望,

    誓死扫平蛮族。”

    于显见范连东转羞为喜,松了口气。

    心想,赐敖你可够损的,

    几句话就让我的两位一品大员

    丢了颜面,于是转头看向赐敖,

    “出访使,你的三大弊,

    寡人可还没听到呢。”

    赐敖一笑,“显王,莫急,

    这三大弊嘛。。。”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