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曲突徙薪迁新都,唾面自干东魏君
晋阳,侍中高敖曹带领二哥高慎四弟高季式来到大丞相高欢面前双膝跪地诚恳说道:“末将无用,未能带回元修等人,故请大丞相降罪责罚。”
大丞相高欢却全无怒火心平气和地说道:“若非李虎等人带兵五万急速救援,元修等人定被你等悉数带回。因此无罪,免礼起身。”高氏兄弟三人谢过起身站立一侧。
这时,左卫将军段荣快步走了进来,抱拳行礼神色慌张开口说道:“启禀大丞相,宇文泰以元修与元明月为由将其毒杀,另立南阳王元宝炬为新帝。”他还没有说完。
大丞相高欢勃然大怒道:“宇文泰志在谋取大魏,欲与本大丞相一较长短决出胜负。”
左卫将军段荣面露难色继续说道:“宇文泰趁长安守备空虚缺兵少将,现已攻占并且布告天下大魏都城已改长安。同时亦又派兵攻打潼关。”
大丞相高欢听闻此语,立即从座而起,转身直视悬挂墙上大魏地图。良久之后,他转身命令道:“即刻迁都邺城。”
左卫将军段荣震惊说道:“迁都?此事非同小可,请大丞相三思而行。”
大丞相高欢斩钉截铁毅然决然道:“长安与洛阳相距甚近,稍有不慎可被贼人围攻奇袭。”
左卫将军段荣恍然大悟点头说道:“原来如此。”
大丞相高欢又吩咐说道:“速将皇室宗亲未成年者写名成册。”
左卫将军段荣试问道:“大丞相准备另立新君?而非自己取而代之?”
大丞相高欢皱眉说道:“九州尚未平定,本大丞相与那宇文泰皆不愿冒天下之大不韪改朝换代自立为帝。故而应需元氏之人继任为君。只是这次人选不可再择元修一般。”左卫将军段荣行礼称是,恭敬退出大厅。
这时,大丞相高欢侧目看了一眼高氏三兄弟,心中暗自说道:“现今宇文泰与我隔黄河对峙,故乃用人之际。”
想到这里,大丞相高欢含笑说道:“三位虽未追回元修等人,但却斩杀敌军万人有余,亦乃功不可没。故而进封高敖曹为豫州刺史,高慎为光州刺史,高季式为镇远将军。”
兄弟三人喜从天降拜行大礼。豫州刺史高敖曹感激涕零道:“大丞相如此厚待倚重,我兄弟三人定将宇文泰食肉寝皮挫骨扬灰!”
大丞相高欢满意地点头说道:“攀龙麟,附凤翼,乃人之常情。”然后亦又摆手说道:“若无他事,暂且退下。”兄弟三人行礼称是,恭敬退出大厅。
大丞相高欢顷刻之间却又愁眉锁眼自语道:“白黑溷淆,清浊同源。不知何年何月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半月之后,夫人娄昭君带领高氏族人浩浩荡荡来到新都邺城。大丞相高欢亲自走出府门迎接血脉至亲。众人有序下车之后,向大丞相高欢恭敬行礼。
大丞相高欢含笑说道:“自家亲眷无需多礼。”随后他便引领众人走进府内,亦又分主次落座。
这时,姐夫冀州刺史尉景大步来到大丞相高欢面前双膝跪地郑重其事诚恳真挚认错说道:“只因末将疏忽大意,方令元修等人偷逃出城酿成大祸,故请大丞相降罪重罚。”
话音未落,夫人娄昭君立即侧身对夫君大丞相高欢说道:“是为妻言说可放元明月棺椁出城……”她还没有说完。
长女高彤急忙起身,行礼阻拦道:“是女儿下令放其出城,与他人无关。父亲责罚女儿一人便是。”
大丞相高欢轻轻摆手说道:“整件事情起因经过已然知晓,不怨任何一人。只恨元修奸刁巧诈,因此你等无需自责。”然后他又起身,亲自扶起姐夫冀州刺史尉景安慰其说道:“切莫多思忧虑。”
姐夫冀州刺史尉景热泪盈眶铭感五内道:“多谢大丞相。”
这时,左卫将军段荣走进厅内抱拳行礼说道:“启禀大丞相,皇室宗亲未成年者姓名出身皆在名单之上。”
大丞相高欢单手接过名单,仔细详看之后吩咐说道:“将清河王世子元善见带来至此。”左卫将军段荣行礼称是,躬身退出大厅。
长女高彤愁绪满怀将头低下。大丞相高欢明白爱女所思所想,因此转身来到其面前温柔说道:“彤儿,彭城郡王元韶乃是献文帝拓拔弘之曾孙,无上王元劭之子。此人外貌俊美喜好儒学,亦又平易近人礼贤下士。明日为父安排此人入府,你若对其有所好感,为父即刻安排主持婚事。”
长女高彤将头抬起,吃惊说道:“女儿乃是先帝皇后,若依礼法不可再嫁他人。”
大丞相高欢皱眉说道:“元修从未善待于你,你又何须为其孤独终老?”
长女高彤心有余悸担忧说道:“万一元韶口舌蜜剑两面三刀,女儿岂非……”她没有说下去,而是从衣袖中取出一块粉色锦帕拭去眼角泪水。
大丞相高欢坚定不移信誓旦旦道:“无论彤儿看中何人,皆入赘进府。若其胆敢怠慢于你,为父定取其项上人头。”
长女高彤铭感五内泪流满面行礼说道:“多谢父亲垂怜疼惜。”
夫人娄昭君起身来到长女高彤身旁,双手将其揽入怀中柔声细语道:“一切皆已过去,此后定会琴瑟之好如胶似漆。”
长女高彤这才破涕为笑害羞说道:“母亲。”
这时,一名下人走了进来行礼说道:“启禀大丞相,左卫将军与清河王世子府外求见。”大丞相高欢轻轻地点了一下头。这名下人行礼称是,恭敬退出大厅。
夫人娄昭君侧身对夫君大丞相高欢说道:“夫君商议政事,故而为妻与彤儿先行离去。”
但是大丞相高欢却摇头阻拦道:“请夫人仔细察看元善见。”夫人娄昭君虽然不明其意,但却未向其询问缘由,只是点头称是与长女高彤回归原座。
须臾之间,左卫将军段荣引领一名十岁左右的少年来到大丞相高欢面前,局促不安行礼说道:“元善见拜见大丞相。”
大丞相高欢与夫人娄昭君认真细看这位清河王世子元善见,此人年纪虽小,但却凤表龙姿玉树临风,明眸皓齿美如冠玉,并且温文尔雅清新俊逸,雍容闲雅羽扇纶巾。大丞相高欢高高在上,故意不威自怒直视其说道:“小儿可敢为帝?”
清河王世子元善见听闻此言,心中暗自说道:“先帝元子攸和元修全部死于非命,而今此事竟又降临我身。若不降心相从含垢忍辱,定会朝夕之间死无葬身之地。”
想到这里,清河王世子元善见作揖行礼谦卑说道:“朝堂诸事岂是我等乳臭未干之人决断处置?故而无论称帝与否,大魏安危皆系大丞相一人矣。”
大丞相高欢满意点头说道:“小小年纪便已饱读诗书,亦又恭顺有礼,甚好。”然后他又侧身对夫人娄昭君询问道:“夫人认为此子如何?”夫人娄昭君含笑地点了一下头。
大丞相高欢继续说道:“为夫有意择一爱女嫁予此人为后。本想考虑夫人所生次女灿儿,但却忧虑万一日后若似彤儿一般……,故而征求夫人之意。若是夫人不许,为夫便将三女徴儿送入皇宫。”
夫人娄昭君心中暗自说道:“夫君子嗣众多,诸位妾室或是皇后王妃,亦或部将胞妹爱女。无论出身家世,或是相貌年纪,无不远胜于我。虽然夫君从始至终厚待有加,但若我出子女皆为龙凤,也可保我地位不可撼动。再者,元善见谈吐不凡容貌出众,实属上佳人选。”
与此同时,清河王世子元善见心中暗自说道:“若能娶高欢嫡女为妻等同自己拉进与其关系,此女亦可庇佑自己不受伤害。”
想到这里,清河王世子元善见上前两步拜行大礼诚恳说道:“若日后元善见寡待苛责夫人爱女,元善见定遭天谴不得善终!”
长女高彤既为胞妹高灿开心欢喜,亦又羡慕嫉妒先帝元修为何不能这般厚待自己。夫人娄昭君甚是惬心如意地含笑说道:“多谢世子。”然后又抬头对夫君大丞相高欢微微一笑点头示意。
大丞相高欢明了其意,便对姐夫冀州刺史尉景吩咐说道:“烦劳姐夫筹办登基大婚两件大事。”
姐夫冀州刺史尉景深知大丞相高欢此举乃是向外界宣布不但原谅自己,而且依旧倚重珍视,所以感恩戴德地行礼说道:“末将遵命。”
三日之后,邺城内外悬灯结彩火树银花,热热闹闹如火如荼。大丞相府更是红绫漫天喜乐齐鸣。
未满十岁的二小姐高灿虽然身着正红嫁衣,头上凤冠更是靡丽华贵,但却难掩稚嫩天真。
夫人娄昭君俯身拉住二女儿高灿的手忧心忡忡叮嘱说道:“灿儿,入宫之后便是一国之母,言行举止不可如同府内一般……”她还没有说完。
站在一旁的长女高彤则立即开口反驳说道:“皇帝乃是父亲拥立,故而胞妹无需忌惮有所畏惧,更无需遵守宫中礼法。”
夫人娄昭君无奈地笑了一下,然后侧身一指屋内五十名婢女侍从说道:“这五十人乃是母亲为你精挑细选陪你入宫陪嫁之人,任何事宜,吩咐便是。”
与此同时,长女高彤转身上前一步掷地有声铿锵有力道:“尔等乃是高府中人,一切皆以二小姐为准则,无需顾及宫规礼法以及其他人等。”这五十人行礼称是。
这时,一名下人走了进来行礼恭敬说道:“启禀夫人,吉时已到。”二小姐高灿紧张不安焦虑说道:“母亲,长姐。”
夫人娄昭君眼眶湿润,强忍自己不许落泪道:“莫怕,你父与长兄共同送你入宫。”长姐高悦宽慰其说道:“母亲与长姐定会每日入宫看望。”二小姐高灿所悬之心这才落下,将头扬起露出灿烂笑容。
夫人娄昭君侧身从一婢女托盘内取出凤穿牡丹大红盖头轻轻放在二小姐高灿头上,随后又与长女高彤将其扶起走出闺阁。
夫人娄昭君与长女高彤目送婚队渐行渐远,长女高彤既担心忧虑又羡慕怀念地轻叹一声,然后转身打算返回府内时,突然看到妾室尔朱英娥手牵五子高浟也同时站立府门一侧眺望凤鸾车撵。
本就心情不佳的长女高彤见此情形勃然大怒,快步上前杏眼圆睁生气斥责道:“胞妹定会永居椒房殿母仪天下!”说完转身扶母亲娄昭君走进府内,并且故意嘲讽说道:“早已沦为他人妾室,竟还妄想奢求凤鸾荣光!”
妾室尔朱英娥听闻此语,眼泪瞬间流了下来。曾几何时,自己也如高彤这般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但是如今为保母亲以及同父异母四位胞弟,只能委曲求全奴颜媚骨。于是,她万念俱寂心灰意冷地带领五子高浟返回府邸。
大丞相高欢和大公子左右京畿大都督高澄在一众人等簇拥之下耀武扬威地走向皇宫。一路之上,风光无限。街道两旁围观百姓接踵比肩张袂成帷,窃窃私语惊羡钦慕。
为表尊敬谦卑,皇帝元善见亲率朝廷重臣皇室宗亲站列两排出宫迎接。
大丞相高欢轩轩自得骄傲自大地翻身下马来到皇帝元善见面前,惺惺作态打算依从礼法行君臣大礼。
皇帝元善见急忙阻拦说道:“今乃大喜之日,国丈无需多礼。”
大丞相高欢满意笑道:“多谢陛下。”
这时,皇帝元善见之胞妹冯翊公主元仲华带领十几名宫女来到皇后高灿面前,亲自扶其走入后宫。
站在一旁的大公子左右京畿大都督高澄低头细观这位冯翊公主元仲华,见其相貌宛若曹植所写《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因此,大公子左右京畿大都督高澄情不自禁开口询问道:“汝乃何人,搀扶胞妹?”
冯翊公主元仲华不敢怠慢,恭敬有加轻声回道:“陛下胞妹冯翊公主元仲华。”随后扶着皇后高灿走入后宫。大公子左右京畿大都督高澄驻足远眺魂牵梦绕。
与此同时冀州刺史尉景走上前来抱拳行礼恭敬说道:“恭请陛下移步金殿,接受文武官员叩拜大礼。”
皇帝元善见点了点头。众人亦又来到金銮宝殿,皇帝元善见在朝臣官员三呼万岁声中坐在龙椅之上。这位便是东魏第一任君主,史称孝静帝。
皇帝元善见侧身看了一眼身旁侍从,侍从心领神会,来到金殿中央双手打开圣旨高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自即日起,改年号为天平,定都邺城。因朕年幼,无法亲政。故而朝廷大小事宜皆由大丞相高欢主持处理。钦此。”
大丞相高欢志得意满地走出朝班行礼说道:“臣高欢谨遵圣谕。”
这时,侍从又拿出一道圣旨高声宣读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高欢次女高灿名门闺秀贤良恭淑,乃母仪天下之典范。故册封其为后入主中宫。钦此。”
大丞相高欢再次行礼说道:“臣带次女叩谢陛下圣主隆恩。”
皇帝元善见含笑说道:“国丈免礼平身。来人,设宴奏乐。”几十名宫人侍从手持托盘鱼贯而入,将各色美味佳肴琼浆玉液摆放在各位朝臣桌面上。
皇帝元善见双手举杯,毕恭毕敬地对大丞相高欢说道:“大丞相乃国之栋梁股肱耳目,故朕薄酒一杯以表敬意。”
大丞相高欢双手举杯微笑说道:“多谢陛下垂青厚爱,臣定以身报国鞠躬尽瘁。”
皇帝元善见含笑说道:“国丈忠心,朕自明了。况且今又喜结连理百年之好,朕自然安魂定魄无有忧愁。”
就在这时,大公子左右京畿大都督高澄行礼说道:“今逢喜事,亦可喜上加喜。方才微臣领略冯翊公主倾城容姿,故而斗胆恳求陛下赐婚可好?”
大丞相高欢先是不悦地看了一眼长子高澄,心中暗自说道:“小小年纪不思进取,这般贪图美色!着实无有嫡子长兄之风范。”
但又转念一想,何不借此机会试探查看皇帝元善见?想到这里,大丞相高欢目不转睛直视皇帝元善见。
皇帝元善见听闻此语,立即双眉紧锁。因为冯翊公主元仲华乃是自己同父同母至亲之人。若是将其嫁给高澄,日后如何度日犹未可知,许会恐遭薄恩寡待甚至斥责谩骂。
但是眼下自己乃是高欢手中傀儡,无有一丝权力,并且此前些许忠贞朝臣或随先帝元修离开洛阳亦或已被高欢贬职杀害,所以无有一人胆敢拥护自己。想到这里,皇帝元善见急忙陪笑说道:“亲上加亲,如此甚好。此事全凭国丈全权处理。”
大丞相高欢甚是满意地点了一下头说道:“多谢陛下。”大公子左右京畿大都督高澄眉飞色舞兴高采烈。
坐在一旁的司徒侯景却心中暗自伤感说道:“不知何年何月,我可如同高欢一般独掌朝权为所欲为,甚至可以改朝换代自立为帝。那些所谓名门闺秀公主千金,皆被我所纳入府邸。”想到这里,他握紧手中酒杯,目露贪婪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