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鹤离樊笼脱虎口,为山止篑扼腕息
一炷香后,守城士兵远远望见一队白衣丧服簇拥一口上等棺椁缓缓驶来,其中为首之人乃是南阳王元宝炬。
这些守城兵卒不敢怠慢,立即上前拜行大礼。南阳王元宝炬坐在马上开口说道:“本王奉皇后娘娘懿旨,将平原公主葬于城外。所以尔等速速打开城门。”
未等守城兵卒开口回复,突然身后传来一声“且慢!”南阳王元宝炬立即回身望去,竟是冀州刺史尉景带领百名骑兵赶了过来,不禁瞬间面色惨白紧张慌乱。
冀州刺史尉景催马来到南阳王元宝炬面前抱拳行礼恭敬说道:“目下战事频频,故而关闭城门以防不测亦或滋生祸端。”
南阳王元宝炬焦急万分辩解说道:“皇后娘娘金口玉言,难道将军竟敢抗旨不遵?”
冀州刺史尉景微微一笑道:“末将自然谨遵奉从娘娘懿旨,只是出城之前,许可末将开馆检查。”
南阳王元宝炬生气说道:“放肆!莫道死者为尊,棺椁之内乃是大魏平原公主!若是陛下知晓此事,将军怕是难辞其咎罪责难逃!”
可是冀州刺史尉景毫不退群寸步不让道:“防微杜杜渐桑土绸缪,故请王爷谅解宥恕。”言说至此,单手一挥,身后十几名骑兵一拥而上不由分说强行撬开棺椁。冀州刺史尉景催马上前俯身向下细观,看到平原公主元明月果真躺在棺椁之内。
与此同时,南阳王元宝炬故意大吵大嚷哭天抢地道:“诸位父老乡亲,小王胞妹新死未久,但却惨遭开棺验尸,试问王法何在?天理何在?”在场所有城内百姓皆对冀州刺史尉景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冀州刺史尉景见棺椁内果有平原公主元明月,亦又加之围观百姓舆论谴责,所以摆手说道:“放行。”南阳王元宝炬这才止住不言,带领一众人等快速通过城门离开都城洛阳。
与此同时,冀州刺史尉景一直凝望注视丧队,突然脑海中回忆起方才人群之中有几位家仆皆用宽大衣袖遮掩其面容,故而立即率领百名骑兵飞奔出城奋力追赶。
南阳王元宝炬等人刚刚离开城门,便迅速打开棺椁将平原公主元明月扶起。早已恭候多时的讨夷将军李弼带领一万骑兵急速来到众人面前,翻身下马来到一身丧服的皇帝元修面前,双膝跪地拜行君臣大礼道:“末将李弼拜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元修忧虑焦灼摆手询问道:“此地不宜久留。马匹何在?”讨夷将军李弼起身,向后单手一挥,十几名兵卒牵着十几匹上等宝马良驹走了过来。皇帝元修没有更换丧服,而是飞身上马与众人急匆匆地飞奔不停。
片刻之后,冀州刺史尉景出城之后看到路旁遗弃棺椁,立即失声叫喊道:“大事不妙!”策马扬鞭向前追赶,身后百名骑兵紧随其后。
朝夕之间,讨夷将军李弼侧身回望看到冀州刺史尉景仅仅只带百名骑兵而已,不屑一顾道:“螳臂当车,自不量力。”然后大声命令道:“弓箭手!将敌军射杀至此!”
一千左右弓箭手齐声称是,调转马头一边取下身后弓箭一边笔直地向冀州刺史尉景等人射了过来。刹那间,箭如雨下。众多骑兵或是中箭身亡,亦或身负重伤跌落马下。包括冀州刺史尉景也不幸左臂中了一箭,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带领残余兵卒返回城内。
为首城门兵卒看到冀州刺史尉景受伤而归,急忙快步上前关切说道:“将军……”他还没有说完。
冀州刺史尉景大声喊道:“即刻关闭城门,无论何人前来不许放其出城!”为首兵卒行礼称是。
冀州刺史尉景不顾自身箭伤疼痛,催马赶到皇宫,大步来到显阳殿内看到空荡无人,便已猜出整件事情来龙去脉,气的顿足捶胸叫喊道:“来人!”
次日,大丞相高欢站在黄河岸边,目不斜视凝望滚滚江水。
这时,左卫将军段荣右卫将军蔡俊图走了过来行礼恭敬说道:“启禀大丞相,所有木筏准备完毕。”大丞相高欢轻轻地点了一下头,刚要开口说话。
一名报事骑兵飞驰而至,翻身下马抱拳行礼快速说道:“启禀大丞相,尉景将军十万火急告知都城发生巨变!皇帝带领亲信朝臣假借平原公主出殡为由逃离洛阳,又因李弼以及一万骑兵接应保护,致使尉景将军虽然中箭负伤,但却未能追回众人。”
此番言语一出,在场众人无不大惊失色。素来镇定自若处之泰然的大丞相高欢也情不自禁倒退两步,脸色骤变呼吸急促。
左卫将军段荣和右卫将军蔡俊图不约而同自报奋勇行礼说道:“末将愿带兵马追回元修。”
大丞相高欢沉思片刻,然后开口说道:“命高敖曹与其二哥高慎四弟高季式带领两万骑兵火速追赶元修。”左卫将军段荣行礼称是,恭敬从命而为。
右卫将军蔡俊图皱眉担忧道:“大丞相,此事重大。高氏三兄弟能否追回元修?”
大丞相高欢信而有征点头说道:“杀兄之仇不共戴天,获此良机定当不顾性命捉拿元修。”
右卫将军蔡俊图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地恭维说道:“大丞相英明睿智末将望尘莫及。只是不知现在是否依照原定计划乘坐木筏渡过黄河?”
大丞相高欢轻叹一声道:“风云骤起,岂能唐突冒进?驻军此地,等待高氏兄弟最终结果。”右卫将军蔡俊图行礼称是。
讨夷将军李弼率领一行人等整整跑了一天一夜,众人不但食不果腹饥渴难耐,而且人困马乏精疲力尽。平原公主元明月不堪劳苦,险些从马上跌落下来。
皇帝元修急忙停下,一边扶稳平原公主元明月一边对讨夷将军李弼开口说道:“将军,不如暂且休息片刻?”
讨夷将军李弼本想立即否决,因为虽然一直向前奔袭,但却依旧距离都城洛阳较近,冀州刺史尉景随时可能带兵出现将其围剿。可是皇帝元修乃是九五之尊,自己不敢公然反对,只好行礼称是叫停一万骑兵原地休息。
广陵王元欣,散骑侍郎王思政,武卫将军独孤信,和仪同开府斛斯椿纷纷下马来到皇帝元修面前。皇帝元修含笑欣慰说道:“诸位爱卿速速休息,稍后还需继续赶路。”四人行礼称是各自散去。
皇帝元修坐在一颗大树底下倚靠安歇,平原公主元明月手持水壶奉上说道:“陛下。”
皇帝元修单手接过水壶猛喝几口,然后又将水壶放到平原公主元明月手中温柔说道:“美人亦饮,以解口渴。”
平原公主元明月含笑说道:“多谢陛下。”随后将头仰起狂饮不止。
皇帝元修见其如此,心疼地伸出右手轻抚其头道:“美人受苦了。”
平原公主元明月放下水壶,一边单手拭去嘴角水迹一边含笑恭顺说道:“能与陛下同进退共患难,明月了无遗憾。”
皇帝元修铭感五内地诚恳说道:“朕定不负美人。”平原公主元明月高兴地点了一下头。
就在这时,一名哨兵突然大声叫喊道:“前方发现敌军!”在场众人全部快速起身。
讨夷将军李弼立即命令道:“迅速集结,严阵以待。”一万骑兵疾速上马,紧握手中兵器。
平原公主元明月紧张害怕地拉住皇帝元修的手。皇帝元修握紧其手,宽慰其说道:“莫怕。”
少顷之间,讨夷将军李弼等人渐渐看清前方来人,乃是侍中高敖曹以及二哥高慎四弟高季式,更有两万骑兵尾随其后。皇帝元修呼吸急促,额头豆大汗珠源源不断滚滚落下。
讨夷将军李弼先是侧身大声命令道:“留下一千骑兵保护陛下,其他人等跟随本将军迎敌而战!”片刻之后,双方混战一处,喊杀声震撼天地摄人魂魄。
半个时辰之后,战况逐渐清晰。讨夷将军李弼所带九千骑兵死伤惨重,现存骑兵人数已经不足一千。皇帝元修恐慌不安地单手拭去额头汗珠。
这时,仪同开府斛斯椿心中暗自说道:“现今败局已定,元修等人无法顺利抵达关陇。与其稍后被那尉景生擒活捉死路一条何不放手一搏?”
想到这里,仪同开府斛斯椿悄悄向皇帝元修靠近,突然拔出腰间弯刀放在皇帝元修脖颈之下。在场众人无不吓得魂飞魄散呆若木鸡。皇帝元修勃然变色愤怒喊道:“斛斯椿!你敢弑君!”
仪同开府斛斯椿冰冷说道:“末将只想存活于世。”然后亦又大声喊道:“速备一匹战马!”
广陵王元欣和散骑侍郎王思政皆失声大叫道:“斛斯椿!放开陛下!”仪同开府斛斯椿冷冷一笑置之不理。
这时,武卫将军独孤信单手牵着一匹战马缓步慢行来到二人面前,语气平缓开口说道:“战马在此。”
散骑侍郎王思政和广陵王元欣怒目而视叫喊道:“独孤信!”
与此同时,仪同开府斛斯椿却得意扬扬道:“识时务者为俊杰!”
皇帝元修目露凶光怒视武卫将军独孤信。但是武卫将军独孤信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依旧缓步上前,单手奉上战马缰绳。
仪同开府斛斯椿一手用刀劫持皇帝元修,一手接过战马缰绳并且狂喜激动道:“烦劳陛下陪同末将见大丞相。”
就在这时,武卫将军独孤信猛然从衣袖中露出短刀刺向仪同开府斛斯椿左胸。因为没有任何防备,故而仪同开府斛斯椿瞬间中刀倒地。武卫将军独孤信顺势上前单膝压在其身上,再次拔出短刀亦又重重插入其左胸上。
刹那间,仪同开府斛斯椿鲜血四溅,倒在一旁的皇帝元修脸上和身上满是鲜血,令其六神无主恐慌无助。这时,散骑侍郎王思政和广陵王元欣急忙快步上前扶起皇帝元修。
而南阳王元宝炬却双手紧紧拉住胞妹平原公主元明月的手,瑟瑟发抖栗栗危惧。平原公主元明月虽然同样惊惧恐慌,但却远远好过其兄,所以安慰其说道:“兄长无需惊慌失措,斛斯椿已然被就地正法。”
与此同时,讨夷将军李弼不敌高氏三兄弟猛烈进攻,无奈之下只好带领残存百名骑兵调转马头一边向皇帝元修等人跑来,一边大声喊道:“速速上马,撤离此地。”
因为刚刚发生劫持事件,致使众人惊魂未定,皇帝元修更是几次不能顺利上马。在此千钧一发之际,武卫将军独孤信对皇帝元修抱拳行礼恭敬说道:“恭请陛下与末将共乘一匹战马。”皇帝元修惴惴不安心慌意乱地点了点头。于是一行人等纷纷上马,与讨夷将军李弼以及仅存千名骑兵拼尽全力向前跑去。
高氏三兄弟则带领一万多名骑兵紧追不舍步步紧逼。皇帝元修侧身回望,看到高氏三兄弟以及重兵仅距自己一步之遥近在咫尺,忧心如焚焦灼害怕滴地流泪说道:“朕不甘心!”
就在这时,前方突然尘土飞扬马蹄阵阵,致使众人更加骨寒毛竖魂亡胆落。同时,一声“胞弟莫慌,兄长已至。”讨夷将军李弼定睛细观,原来是兄长宁朔将军李虎以及征虏将军于谨,伏波将军赵贵,身后更是约有五万兵卒紧随其后。在场众人如获重生转忧为喜。
少顷之间,宁朔将军李虎带领所有将军兵卒将皇帝元修等人层层叠叠保护在内。
这时,二哥高慎勃然大怒道:“元修已在眼前,可为大哥报仇雪恨,竟然凭空出现众多援军!”
三哥侍中高乾皱眉说道:“敌众我寡,不可硬拼。”然后单手一挥大声喊道:“即刻调转马头,返回驻军大营。”然后又目露寒光地怒视人群之中皇帝元修高声叫喊道:“元修!他日定取小儿性命!”说完催马扬长而去。
皇帝元修满腔愤慨发指眦裂。讨夷将军李弼抱拳行礼恭敬说道:“恳请陛下平息盛怒,即刻离开此地前往关陇。”皇帝元修别无选择,只好轻轻地点了一下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