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一母同胞又如何
“先查,将所有证据都搜集齐,朕倒要看看,他们整日在朕的眼皮子底下都做了什么好事!”
宣德帝态度明确,颜暮云再次领旨。
颜暮云走后,宣德帝留萧韵说话,在谈话之前,宣德帝竟然将在身边伺候的昌鹿都赶了出去。
偌大的宫殿上只有宣德帝和萧韵两人。
宣德帝走下龙椅,两人一同走向后殿,“韵儿,你可知,最近京中有些流言蜚语?”
“儿臣知道。”萧韵略垂了垂眸子。
萧亭想要利用冉兰阻止萧韵大婚,冉兰的气质与林依十分相似,京都中早已平息的流言再次四起,好不容易被别的流言掩盖,不知为何最近又冒出了头。
不少人都在传萧韵当初与正阳侯的填房续妻林依不清不楚。
“儿臣的太子妃已经有孕了,这便是最好的回击。”
萧韵的心思皇后知道,宣德帝也知道,但是林依消失了这么久,太子妃有孕,一切都在正轨上,可偏偏有人出来兴风作浪。
“朕可以让长风查贪渎案,查朗儿和亭儿有没有在朝堂上拉拢朝臣,构建势力,可唯独这件事,朕没有办法让他去查。”
这也是宣德帝当初让萧韵在皇位与林依之间做选择的一个原因。
颜暮云是极好的助力,萧韵是他亲自选中的儿子,是他的继任者,他不可能让这两个人之间产生矛盾。
萧韵选了皇位,那他就必须与林依划清界限,不然,长风再不可用。
可为了一个女人,失去一员大将,在宣德帝看来,这笔买卖不值得。
萧韵抬起头,直视宣德帝的眼睛,朗月清风的模样带着一丝坚定,“儿臣亲自去查,这一次,若是查出幕后之人,儿臣绝不姑息。”
宣德帝兀自叹了口气,他也是从皇子的身份一步步走上来的。
最是知道这其中的凶险。
他不可能一直护着太子,康泰需要的是一个英明的君主,而不是一个只会躲在后面的傀儡。
“去吧,查到了真相,朕为你做主。”
端王府。
原先凑在萧亭身边的幕僚已经走得差不多了,任谁都能看出萧亭已经失去了圣心,就算皇位不是萧韵的,也不会是他萧亭的。
可总有那么一两个,认为自己慧眼识珠,倔强的守在萧亭身边,不离不弃。
京都之中关于太子与正阳侯继夫人的风流韵事的风声刚起,萧亭就通过幕僚得知了。
“王爷,这一定是有人故意放出的风声,想要抹黑您。”
那幕僚分析的头头是道。
“王爷您细想,从前寿王还不是太子的时候,便传出过这种风声,当时皇上并没有惩处他,而后您让章家把冉兰送过去,皇上也护着太子。这件事会不会是太子自导自演的一出戏,左右皇上是站在他那边的,太子想利用这件事索性让您在朝堂之上再无翻身的可能?”
萧亭得知这个消息时,首先怀疑的也是太子。
可思虑再三便觉得这事不可能。
颜暮云多受器重,有眼睛的人都看得出来,太子登基不会放弃这样一个重臣。
这个流言说起来对太子也不利,而刚他解除禁足,这个流言在这个时候又如星星之火般在京都四处蔓延……
如果不是太子,难不成真的如他所想?
他与太子之间斗得狠了,谁人得利?
这个问题的答案闭着眼睛都猜得到。
可为什么?
他们不是一母同胞么?
宣德帝立了太子,朝中还是不太平,枯燥的朝堂政事并未波及到南方。
曹家的商队终于在几日后到达了海口。
刚进城,海口那不输京都的建筑和繁华的场景就让曹开朗和曹哲彦两兄弟吃惊不已。
一路走来,他们已经知道了为供跑商的人落脚,除了沿途的客栈还有便宜又有人情味的脚店。
但进了海口,他们仍旧选了客栈住宿。
不是瞧不起脚店,也不是嫌弃脚店人员杂,环境差,而是城中各处的脚店都已经被人占满了。
那么多的脚店,那么大的面积却没有一个空铺,足以见识海口的这个通商口岸的忙碌程度。
放下行李,曹开朗在打听了“千峰翠色”的地址后,便立即带着曹哲彦前去。
可每日排在瓷窑外等着与林依做生意的商人没有一百也有几十,他们去了之后,瓷窑的管事只将他们的名帖和住址留了下来,只说想见面只怕要等。
曹开朗还是第一次见到比衙门还忙的窑厂,一时被这场面震惊的说不话来。
曹哲彦眼瞅着不停有商人前来拜访留下名帖,十分感慨。
“三哥,咱们先回去还是在街面上逛逛?”
来的路上,他观察了下四周,有不少的新奇东西都是他在京都都没见过的。
海口作为最大的贸易中心,五湖四海的商人都在这里聚集。
时不时还有从别的小国来的船舶在这里停靠,海口当地的商品种类以及复杂程度远超京都。
这里的一切都让曹哲彦眼花缭乱。
“逛逛吧。”曹开朗也是发愁。
来之前,他们把青瓷生意看的太简单了,只想着做成这笔生意后,曹家在京都的名望会高,可没想到想见人东家一面都这么难。
只能先在海口瞧瞧还有没有京都没有的新奇物件儿,到时候带回去,也算是这一趟没有白跑。
两兄弟在海口的街面上溜达,但凡是个店铺,就进去瞧瞧。
这里摆摊的小商贩混合着做吃食的小摊子,每隔一段距离,便能嗅到不同种类食物的香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