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章 堪称完美
眼瞅着海口的生意会是接下来的重心,林依雷厉风行,如他们所愿,在小宝小贝病好的第三天,林家举家搬迁了。
海口的繁华让林父林母啧啧称奇。
就连林展都觉得在商城郡经商行业内数一数二的自己在这里都只能称得上是井底之蛙。
整齐的街道,黄土砖铺就的平整马路,造型几乎一致的房屋,城门边整排的仓库,客栈等都让他们大开眼界。
原来,对于一所城市的规划还能做到这个地步!
林依近来守着小宝小贝,一直不得空去瓷窑。
这一次,她身边跟着林父,林展,颜暮云和地四,五个人一同去了瓷窑。
田兴因从前坐过牢,在一众工匠中并不受待见。
没人会主动靠近他。
一整天下来,除了与烧窑有关的,没人跟他说一句话的情况都常有。
面对这些歧视与排斥,田兴不多言,总是默默地做着自己应该做的。
林依替田甜治疗腿疾,又按时给她做针灸药浴按摩。
眼瞅着田甜的腿是一天好过一天,林依还给他开了那么高的工钱,如今的田兴做什么都劲头十足,丝毫不在乎旁人的眼光。
他一门心思研究如何烧制青瓷。
一次、两次,三次,次次失败,次次重试。
调配原料土,拉坯,塑形,烧制,全程自己动手。
而工匠们对他的改观则是从第一批青瓷出窑的那天开始的。
当拆掉瓷窑上的封泥,入眼一片青绿色时,瓷窑中的所有工匠都被震惊了。
自那以后,众人们便开始有意接近他,有时说上两句闲话,问问田甜的腿疾情况如何,吃饭时也聚在一起猜猜这批瓷器会是什么模样。
那个家徒四壁的房子也开始有人走动,不似从前那般冷冷清清。
林依几人来时,众人刚从窑中取出上一批烧好的青瓷。
之前成功烧制出了青瓷,田兴已经摸到了窍门,林依没在的这几日,他又在瓷器的花样上做了改进。
莲花瓶,双耳圆肚瓶,窄口执壶,杯、碗、茶盏灯等等等等。
老师傅出手的物件儿,做工,线条,造型,色泽,釉质,每一项都堪称美。
林父率先表示了惊叹。
从工匠手中接过一个宽肚青釉莲花瓶,眼中的赞叹久久不散。
“这釉质可真均匀,瓷质细腻,线条流畅,为父经商这么多年,还是第一次见到青色的瓷器,美,真美!”
田兴道,“烧制之前,东家说过,颜色要有‘雨过天晴云破出’的感觉,老头子虽然不懂但也见过下过雨的天。这尊莲花瓶应当不负东家厚望。”
林依失笑。
“雨过天晴云破出”并不是她说的,而是宋徽宗当时做个梦,梦醒之后给工匠们下的旨意。
当时可是难倒了一大片烧制瓷器的工匠们。
这也算是在瓷器发展史上人们津津乐道的一件趣事。
林展不住点头,口中也是赞叹。
“这莲花瓶质地莹润,釉色又如此美妙,韵味十足,算是这一批里最美价值也最高的一个了吧?”
没有回答他的话,林依的目光散在其他成品中。
最后在一众造型各异的杯,盘,碗,盏中挑了一个小巧精致的茶盏。
田兴见林依一眼相中了这个不起眼的小东西,笑道,“东家慧眼。”
田师傅的话一出,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到林依手中。
林展瞧了瞧茶盏又转头看了看林父手中的莲花瓶,“这个小东西比这尊莲花瓶要好?”
林父是商人,他从小也耳濡目染,父子二人的审美水准相差无几。
林依小心地将杯盖取下,递给他,“兄长可透过它看看日头。”
带着狐疑,林展抬手将之对准了阳光。
众人的视线都随着他的动作往天上看。
“我的天!”林展突然惊呼一声,“它竟然能透光!”
林依适时将手中的杯子也递过去,无论是杯盖,杯体本身还是茶托,三者无一例外的全部透了光。
整个茶盏的胎体被做的特别薄。
这种厚薄的胎体能烧而不裂,釉色还能展现的如此完美,全靠田兴手上的功夫和他对瓷窑温度的把控。
这个体积小巧的东西在众人手中传看,赞叹声此起彼伏。
林父爽朗的笑,“我儿厉害,这样的东西,说是贡品也不为过!”
林依笑道,“难得爹喜欢,这只茶盏就送给爹了。”
赶忙摆手,林父拒绝道,“爹是为你高兴,商城郡地方太小,有什么好东西也没人懂得欣赏,这东西还是你留着吧。”
“田师傅,让人把这个装起来。”
林依嘱咐田兴将它装盒,看向林父时,眼中满是自信与对未来的野心。
“爹,这才只是刚刚开始,往后,我要让海口烧制的青瓷和白瓷远销海内外,咱们方才看到的那些船,将来装的满满的都是我的瓷器!”
林依的一番话,让除了颜暮云以外的三个姓林的热血沸腾。
这种激动的心情,不是经商之人是无法体会的。
“好!”林父喝了一声,“我儿志气堪比九天之上的大鹏鸟,展儿,你与你妹妹学着些。”
林展故作为难地看了一眼林依。
故意轻叹一口气,“从踏进南方这片土地开始,爹就一直在我面前夸奖你,明明从前这都是爹夸我的话。我想,用不了多久,我就要在爹娘面前失宠了。”
众人齐声笑开。
颜暮云的目光落在林依身上久久不能移动。
林依的美,她的特立独行,都曾让他牵肠挂肚,如今他又发现了她这种无时无刻不在发光的能力。
正如田兴。
若是换成他,他不会启用这样的人,哪怕田兴有过人的天赋。
这样的女人,曾经属于他,可现在,她对他,避之唯恐不及。
后悔两个字早已深刻在心底,与心脏的血肉连成了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