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悲情母女阴阳隔
档案袋里的照片上,戴着绿叶子发卡的女孩笑得很腼腆也很甜。当时的她应该正沉浸在金榜题名的喜悦里吧。可惜她不知道,这只是她悲苦人生中最快乐也最短暂的一段时光。
这个女孩是大我们七届的学姐,原本籍贯是在西部的某个贫困地区。由于家境贫寒,她是靠着国家发放的助学金以及助学金贷款来缴纳学费的。她的父亲是个重男轻女的社会闲散人员,没什么正式的工作。其实如果肯吃苦,她父亲还是有过几次工作机会的,但是他眼高手低,什么都干不长。他还会把在外面受到的怒气带回家,稍不如意就对女儿拳打脚踢。母亲为了保护女儿,也挨了不少的拳脚,但周围的亲朋好友却一边同情她们娘俩的遭遇,一边说着“忍忍吧,熬一熬会好的。”等规劝的话,反对学姐的父母离婚。
由于学姐母亲的原生家庭也比较贫穷,家里兄弟姐妹较多,女孩子就没有了读书的机会。她的母亲长期生活在被打压的环境中,久而久之就成为了性格软弱的人,从来不敢违抗家人的提议。就连嫁人这种人生大事,都不是她自己的选择。好在学姐在学习上非常争气,又孝顺母亲,才给她母亲悲苦的生活带来了一些盼头。
学姐的父亲后来很少回家,基本上是她们母女两个相依为命。但没想到几年后,她的混蛋父亲回来了,一毛钱都没有带回来,还患上了一身绝症。他拼尽了全力想要苟延残喘,不惜让妻子和女儿债台高筑,也想要延长自己的性命。
但有些事不是用钱就能够摆平的,更何况他们没钱。学姐的混账父亲最终还是走了,留下了巨大的债务。好在学姐的母亲十分勤劳还能吃苦,虽然还是听从了周围人的“规劝”,不敢到外地去闯荡,要留在本地继续伺候男方的父母和小姑,但她总算是硬气了一回:没有完全听从亲朋好友的建议让女儿辍学打工当保姆,而是坚持要供女儿读书。
为了让女儿安心读书,学姐的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地四处打工,每天只吃一顿清水挂面。就连女儿想吃个炒素菜,都要趁下午菜市场收摊儿的时候去烂菜堆里面去捡。好在学姐非常争气,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了她们当地的状元,成功进入到我们学校就读,并且获得了国家助学金。
进入大学后,懂事的学姐把自己变得更忙碌了。她不想伸手向妈妈要生活费,便四处兼职做家教打工。学姐乐观开朗,处事积极,有很多回头客,所以她兼职后确实给家里大大缓解了经济压力。她和妈妈甚至憧憬着,毕业后学姐就能找份好工作,帮家里还清所有的债务,再把妈妈接到城市里来享福。殊不知她的勤奋,却把她自己逼上了绝路。
一切的转折都发生在学姐大四那年的冬天。那时的新校区还没有完全竣工,只允许少数几个学院的学生入住。老校区离新校区坐公交车要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路程。由于第二天一早就安排有家教课,学姐便联系了住在新校区的学妹,在学妹的宿舍借宿了一晚。
虽然冬天的早晨亮得比较晚,但雇主不会等人。清晨天还没有亮,学姐就独自一人从宿舍出发,要去校外任教,途中她经过了大湖。
那时候的大湖还没有完成修建,保持着一副半野生的样子。学姐正在湖边的小路上穿梭时,遇见了一个建筑工。那名建筑工是从底下市县跟着工头来学校做工程的,已经待了有两个多月。那天早上看到学姐后,他突然兽性大发,想要强暴她。
冬天的湖边雾气蒙蒙,容易看不清路,也很容易让人摔跤。学姐没有跑出去多远就被建筑工抓住了。被抓后的学姐拼了命地反抗,可无奈力气远远小于常年干苦力的工人。几番纠缠后,建筑工怕学姐的尖叫声会引来路人,就使劲挥拳将她打晕。由于怕有人会经过,建筑工便把学姐拖到了湖边的土坡后面,实施了罪恶。
当学姐再次醒来时,已经是在医院里了,她的病床周围围绕着辅导员、施工单位代表和警察。他们都对学姐表达了慰问。接下来学校就把学姐的妈妈从老家接了过来,母女俩一见面就泣不成声。事情处理的具体过程没有很详细的记载,但结果就是学姐所在的学院给她保了研,并承诺读研后会继续给予助学金。
也许在世俗的眼光看来:对于没钱没势的学姐一家来说,这个结果已经算是不错了。但处理案件的所有人仿佛都觉得“结案”就是终点,却没有人注意到当事人的心理健康,给予学姐及时的心理援助。
从那以后,学姐像是完全换了一个人,性格大变,完全不像以前一般乐观开朗,也不爱和人沟通。虽然她还是会按时上课交作业,但是拒绝跟人,尤其是跟异性沟通。就连男同学走得离她近了一点儿,她都会害怕得发抖。但悲哀的是:
这世上不存在感同身受!
在经过了最初的同情阶段之后,周围的人受够了学姐的“反常”。他们不明白既然事情都已经过去一段时间了,学姐为什么还不能向前看。他们教条主义地说着“时间可以治愈一切”,却不明白那是在事情有所改善的前提下。他们没有真心地去了解过学姐,去倾听她的诉求并给予帮助。心理的包袱没有减轻,那时间只会将事情恶化。就像是一个小窟窿没有被及时修补,时间只会让漏洞越来越大,最终吞噬掉整个心灵。
于是在一个凉爽的夏日清晨,学姐一个人光着脚,穿着睡衣,木呆呆地走到了她当初出事的土坡处,对着湖面一跃而下。那时的大湖为了翻新正在放水,因此比我梦见过的水深要更浅一些。湖里的水虽然不深,但是充满了淤泥。半个小时后,几个上早课的同学,震惊地看到湖里倒竖着两条人腿,差点儿被吓晕过去。
对学姐后事的处理就是按照流程进行的了。毕竟一个没有文化也没有什么主见的县城中年妇女,在失去了从小相依为命的女儿,失去了对未来生活的所有希望后,也不会对合同上拟定的赔偿金额有什么意见。她不过是像个提线木偶,麻木地被人操作着签合同走流程罢了。在埋葬完学姐的骨灰后,学姐的妈妈也曾想来学校跳湖陪女儿离去,但是在校门口就被校警拦下了。于是失魂落魄的她疯了,被送进了精神病院。
看完有关学姐的记录后,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同样是心怀理想,阳光积极的大学生,她的生活竟然会这么的艰难!尤其令人唏嘘的是:那么多年的黑暗都熬过了,她却死在了迎接黎明。虽然早就从新闻媒体或网上的其他资讯里见过了很多生活困难的人的境况,但对我来说,亲眼“见证”过后的震撼度还是完全不一样的。
可是有件事我却想不通:既然学姐比我们大七届,那她就是七年前入校的。她出事的时候是大四,也就是三年前。可是三年了,广播站一直运行地都很顺利,为什么她偏偏要在三个星期前才开始找那个绿叶子发卡呢?还有她为什么非要纠缠住鲍丽?
我百思不得其解,一抬头天快亮了,我便把档案重新放好,赶紧离开了校史馆。
当我把学姐的事情告诉了鲍丽之后,她居然哭了很久。想不到向来一脸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她,心肠竟会这么柔软。在她的啜泣和断断续续的叙述中,我才明白了鲍丽也是贫苦家庭出身,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但比学姐幸运的是,她的母亲有勇气“及时止损”,早早地就跟爱家暴的老公离了婚。虽然是净身出户,当年也曾闹得“众叛亲离”,被所有人不理解。但是鲍丽的妈妈离婚后带着女儿来到这座城市努力打拼,再加上一路上遇到了贵人扶持,早就立稳了脚跟,已经是有一定积蓄的“新城市人”了。而鲍丽虽然从小就不爱说话,但懂事的她为了保护妈妈,早早就学习了跆拳道。
刹那间,我明白了,也许学姐选中鲍丽,就是因为她们的背景很相似,所以磁场最相近,也最容易接触到。但鲍丽在广播站播音也算是有一个学期了,为什么最近学姐才找上她呢?在三个星期前到底出了什么事?学姐到底想要那个绿色发卡做什么?
想到这里,我决定去缠一个人。
当杨老师中午再次被我堵在办公室门口的时候,她差点儿都哭了。
“月半啊,你是我老公派来逼我减肥的吧。我好饿啊,你就让我正常去吃午饭吧。”
“杨大姐,你先忍一忍,这次的事情关系着这位同学的人身安全。”
我指着鲍丽。
“不是吧?你又来!”
不由分说,我就把杨老师赶回到了屋内,逼她听我们讲故事。
讲完了绿发卡学姐的事情后,杨老师这回倒是没有笑。
“那件事我确实也听说过,而且那个绿叶子发卡啊,还是那个学姐的母亲在她18岁生日的时候,送给她的成人礼物呢。苦命的孩子,好像她这么大就收过一次生日礼物,真是太可怜了不对啊,你们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当事人可都签了保密协定!”
原来绿发卡是学姐母女之间的纽带!我像是突然明白了什么,但我当下是不能告诉杨老师我半夜去探访档案室的事的,只好糊弄过去。
“我也是多方打听后听人说的。话说大姐,这回不需要你找领导跑关系,你就帮我们打听下那位学姐妈妈的近况或者她的联系方式吧,我们自己去查就行。”
“不行不行,这事儿没那么容易。”
“杨老师!”
我突然一脸正义地看着她,顺手指着鲍丽。
“你就忍心看着这名弱女子一直担惊受怕吗?就不怕她的精神也出什么问题吗?”
杨老师听后一愣,狐疑地看着一米七的鲍丽,我迅速加码:
“你是可以帮到她的!”
也许是被我的正气所感染,又或许是杨老师急于甩掉我这个烫手山芋,她最终还是妥协了。在得到了杨老师的允诺后,我和鲍丽开心地就要告辞离开。走到门口杨老师却突然叫住我:
“月半啊!”
“啊?”
我一转身,看到杨老师指着门外。
“你那自行车能不能搭上我啊?”
我一指鲍丽。
“人家还要坐呢。我得发扬风度送友学院的同学回去。”
“我呸。”
杨老师对我翻了个白眼,放我们走了。
杨老师的办事效率果然很快,仅仅过了一天,她就发信息告诉我:就在三个星期前,学姐的妈妈病危了。看护人员说她十分痛苦,但是撑着一口气不肯离去,非要再见到女儿,大家怎么跟她解释都没有用!
这就是学姐要播寻物启事的原因!原来她想要找到绿叶子发卡,把它交给妈妈,让她可以安心离去。
可是大湖早就被翻新,哪儿还能找到学姐的发卡呢?万般无奈之下,我只好蹲在和河童约定的地方等它,想拜托它去打捞。天黑之后,我眼看四周没人,便悄悄地呼唤着河童。十分钟后,湖里突然响起了一阵水花,河童来了!
我感到又惊又喜:河童真的愿意给我面子!我把它抱在湖边的长椅上坐好,真诚地请它帮忙打捞发卡,还给它看了看我画的绿叶子发卡的图片。河童盯着图片看了一会儿,像是努力记住了,嗷嗷地示意我把它放回去。我感谢了它的帮助,然后又抱起它把它送回了湖里。
之后一连三天,我都蹲在湖边等河童,但它都没有出现。第四天我等得都快睡着的时候,湖面响起了水声,突然一个东西被抛到了我的脚边。我定睛一看:
是绿叶子发卡!
我激动极了,手里不断摩挲着发卡,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河童躺在水里,像是个泡澡的大爷一样地看着我。几天不见,它的体态竟然瘦了一圈,但还是一脸得意的样子。我赶紧对着它一顿猛夸,并拿出了一盒鲮鱼罐头,打开后递给它作为酬谢。
其实我也不知道河童爱不爱吃鱼罐头,但我觉得这鲮鱼罐头对于河童来说,应该就像是腊肉对于人的吸引力一样吧。虽然新鲜的肉很好吃,但偶尔也想换换口味吃点腌制食品。河童试探着先吃了一小块腌鱼,估计觉得咸,狂喝了好几口水。但是越吃越带劲,不一会儿就把鲮鱼罐头给吃完了,还把空罐头扔给我让我带走。
这只河童真的很优秀,知道吃完东西不能乱丢垃圾,真是比很多人都强。
我再次感谢完河童后,叮嘱它躲藏好,就去找鲍丽了。
我不知道鲍丽是怎么说服她那位搭档的大兄弟的。总之第二天,大兄弟就让我去替他去跟鲍丽播音了。到了广播的当日,我们一进到广播站后就把绿叶子发卡放到了那叠失物招领的最下方。然后我们没有再去刻意查看,而是照常播完了当日的节目。一直到了播报失物招领的时间,鲍丽才深吸了一口气,鼓足勇气去拿材料。一摸:
绿色发卡不见了!材料里也再也没有了那则寻物启事。
后续的事情是我在梦里梦到的:当时我飘到了一间病房的上空,看到了一个戴着呼吸机的中年妇女,应该是学姐的妈妈。突然病房里出现了一个半透明的身影,是学姐!她走到了母亲身旁,握住了她的手,把绿发卡塞了进去。尽管学姐的妈妈依旧没有醒,但是在握到绿色的发卡后,她仿佛感应到了什么,表情一下子松弛了下来,像是得到了莫大的安慰。
“滴”一阵平稳的声音过后,仪器显示出检测心跳的数据变成了一条直线。医生护士们迅速冲进了房间,对学姐的妈妈进行了简单的急救。而我却看到有一个半透明的形象离开了学姐妈妈的躯体。她终于再次见到了自己的女儿!学姐母女紧紧相拥。拥抱之后,她们突然看向了我所在的方向:
“谢谢。”
我读懂了学姐的口型。她和妈妈就这么微笑着消失了,获得了永久的安宁。
第二天一下课,我就迫不及待地去找了鲍丽,把昨晚的梦境告诉了她。她听后非常的高兴,毕竟终于可以卸下心里的一个大包袱了。
“谢谢你,月半。”
可能是不习惯说谢谢,鲍丽还有点儿脸红。
“别客气。我还要谢谢你带我一起拥有了这么独特的经历。”
鲍丽没有再说话,而是低下了头。半晌,她突然发出了一句感慨:
“我要谢谢我的妈妈!”
我没有再接话,却无比地认同她的观点。没错,如果不是鲍丽的妈妈当初能“孤注一掷”,勇敢地带着女儿到另一个城市重头打拼,鲍丽应该不能拥有如今不需要为衣食烦忧,只需要一心学习的幸福生活。也许当日学姐“见到”鲍丽的时候,她也会有几个时刻,非常羡慕她有这般勇敢的妈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