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混酒论天下
“爷,您慢用。”
五六壶风味不同的酒被端了上来,龟公放下酒水,退到幕后,继续候命。
林夕取了大碗,将秦国的、魏国的、荒漠的、以及两壶院里自己酿的酒都倒在了一起。
最后,才是韩世杰递过来的齐国的酒。
“青花酿”
“嗯哼!”
这算是确认了林夕的猜测。
“花香酒香融为一体,互不夺味,却也相互争艳,微末平衡,恰到好处,是真品了。”
林夕嗅着酒香,点评道。
“林老弟以前喝过。”
“嗯。”林夕点头
[剑圣喝过,且齐国皇室还送了不少,后来被云丫头嫌弃占地方,就当白水,散给了路上的行人。]
微微晃动杯子,林夕作势,就要将青花酿倒进那混合了不同地域酒水的大碗中。
“且慢!”
韩世杰见状,赶忙出手,大声阻拦。
可为时已晚,酒杯倾倒,那齐国的青花酿,却已是如小股水流般,注入了大碗中。
“唉!”
韩世杰心痛叹息,情到浓时,还忍不住狠拍自己大腿。那样子,就好像是在怪责自己,为何把青花酿送给林夕浪费一般。
林夕可不管这些,他拿起一双干净的筷子,小心地顺着碗的边缘搅拌几下。
最后,才把碗中混合的酒水分出一半,递给了唉声叹气的韩世杰。
“韩老哥,请。”
林夕抬碗,看着韩世杰。
“哼!”
韩世杰似有不悦,轻不可闻地冷哼一声。他也学着林夕的样子,从怀里摸出银针,认真试探一番,这才抬碗,和林夕碰杯。
那样子,就好像是在说——
[小样,就你有银针,就你的命值钱,小爷我也有,我也用银针试毒,哼!]
林夕昂首,先饮为敬。
韩世杰无奈,只好捏着鼻子浅尝一口,这一尝,不由地被震惊了。
稍稍将大碗移开,韩世杰借着明亮烛火,仔细打量着碗里的酒水。
看不出有什么非同寻常的,非要说的话,那就是这酒水比起一般的,要浑浊许多。
韩世杰抬碗,大大的饮了一口,含在嘴中细细回味。
酒液入口,各种味道混为一体,呛、苦、涩,刺激的舌头好生难受。
可随着时间慢慢推移,那股苦涩渐渐消退,悠长、细腻的甘甜,充斥整个口腔。
那股甘甜,并不单一,而是清晰丰富的。
韩世杰一一品味,可见秦的励精图治、苦尽甘来、可见魏的厚积薄发,往如从前,可见荒漠的得来不易、酸中取甜,甚至,便是齐国青花酿的清甜,也是品得出来的。
韩世杰的瞳孔慢慢放大,就好像发现了什么新世界的大门一般。他仰头,又灌了一大口,这才心满意足地放下了空碗。
“尝尽百般苦,觅得万国甜。”
“哈哈哈……”
韩世杰畅快大笑道。
“韩老哥,不急,这酒还有其他喝法。”
“怎么个说道”
“酒的比例不一样,最后的味道也不一样。”
“当是如此、当是如此……”
韩世杰的脸红扑扑的,就如姑娘的腮红,没晕染开。不知是醉得,还是又得一喝酒良法,兴奋的。
“喏,今晚,就看林老弟能不能把我灌醉了。”
韩世杰将酒囊拍在桌上,里面,是他宝贵的不得了的齐国青花酿。
“啪啪啪……”
楼下掌声雷动,约莫着是说书先生已将故事,推向了高潮。
二楼的两人不再说话交谈了,待林夕重新调制一杯浊酒,二人便斜倚着,端着酒碗认真地听起了故事。
“您猜怎么着
国战当头,生死攸关之时,却不想,这晋国的皇帝先跑了。”
说书的先生打了个哑谜,调动起台下观众的气氛后,这才说出了下文。
“那时,当真是四面楚歌、山穷水尽。不曾想,这林哲宛将计就计,在莒东关的北城门摆了个空城计,虚张声势。
便如此,秦军的主力被吸引了注意。
然后南城门大开,三千骑忠心耿耿地死士,便随着林哲宛直袭秦军后方帅辇。
好家伙啊,出得城门,那林哲宛便化身面目狰狞、尖牙利爪的女罗刹。手持长枪,入盗窃豆腐般冲进秦军阵列之中。
奔袭数里,长枪所过,擦着就死、摸着就伤,人头滚滚,无一幸免,入秦军阵列,竟入无人之境。
林哲宛武勇,惊得帅辇上的秦军大帅李继忠慌忙向后逃窜。双方,就在望江边上开始一追一逃的追逐战……”
“后来呢?”
“李继忠被林哲宛杀死没……”
“新晋灭国没有……”
“晋皇抓到了吗?”
台下有听故事的人有些迫不及待了,他们催促着喝茶润嗓子的说书先生。讨论着林哲宛的结局,以及那些不如人意的遗憾。
“唉!”
说书先生悠悠叹息,为接下来的悲剧做出了铺垫。
“女罗刹呀! 女罗刹! 可那林哲宛终究不是女罗刹,她是人,是人就会有力竭之时。
当追出几十里,眼看枪尖就能碰到李继忠的后脖颈,接下来便能了结敌方大帅,将大局逆转时,远处射来的箭矢却是阻拦住了林哲宛的脚步 。
原来,来的人是望江东岸接应主帅的秦军部队到了。
双方于望江冰面之上展开厮杀,最终,林哲宛力竭不支,被秦军挑翻,坠入了江中。
此一战,莒东关沦陷,主帅林哲宛战死,最后的奋力一击,也只砍伤了李继忠身下坐骑,叫人好生可惜。
李继忠受此惊吓、耻辱,怒不可遏,下令全军,入关后可随意屠杀,三日不封刀。”
“啧啧啧——”
故事到了尾声,引得台下一阵唏嘘,一开始的奇兵突袭、高手惊世骇俗的对决,也压不住此刻的悲壮与凄凉。
情节是否被夸张、用词是否恰当,说书先生是不在乎的。
你非要追究人家言不符实的话,人家还会指着你的鼻子骂——
“林哲宛是不是出击了!
李继忠是不是没事!
莒东关是不是沦陷了……”
仔细这么一琢磨,这说书先生似乎说的并不错。不得不说,这也是一门技术,能够不离实际的胡编乱造。
林哲宛作为晋军统帅,才干是有的,但远远没有故事中那般洞察入微、料敌先机。她还是年轻了些,不然也不会殒身于望江。
至于魏国的说书人为何要过度美化林哲宛的形象呢?
目的很简单,魏国的朝廷,大抵是希望丑化秦国将领的手段,来恶心一下秦国。
好处,我们得拿,但那野心勃勃,入侵他国,毁家灭族的黑锅,得由秦人来背。
他魏国泱泱大国、礼仪之邦,怎会做出那种袖手旁观,任由野蛮摧毁文明的事情发生。(虽然,在魏国眼中,西晋,也算不得什么文明之邦。)
龙椅上的管家、朝廷里的诸公鄙夷秦晋,下面的臣民又怎会把他李继忠当回事呢?
秦匪的一个头头罢了,若敢犯魏,定让其有来无回。
“啪啪啪……”
掌声稀稀落落,大家深受感触,认同林哲宛的忠勇的同时,也不忘唾骂一番晋皇的胆小、无耻。
再想想自家的官家,他们也还是很有信心的。魏国富饶,军队强悍,举国百万雄兵,便是中原各国联手,也不能奈何魏国!
台下,魏国的民众如是觉着,心下安定,却早已迫不及待地吆喝着让说书先生下台,换那娇滴滴、粉嫩嫩地丫头们上台竞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