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帝王的野望
秦皇宫,御书房中,年迈的秦皇在结束早朝后,方得以休息。
今日,商淼又因皇帝的恩旨,留在了宫中陪伴皇帝进膳。这在外人眼中,是令人嫉妒的恩宠,只不过商淼——商相国,却不是那么的受用。
“老了,吃不动了,润兴,这剩下的饭食,你来帮朕吃。”
润兴,便是商淼的字,家里有些学识的长辈给起的,不是什么大文豪、大学士所赠。
商淼潦倒时用得,当了秦国的相国后,也没改,倒是秦皇,每每这般称呼,都让商淼感到亲近。
“陛下,莫要妄言,知命之年,何谈老矣! 臣在家,每顿,尚还可以食半只小母鸡呢! ”
当皇帝说——自己老了,上了年纪时。
身为臣子的,是不能符合的,虽然很无奈,但也只好高呼‘万岁’,顺带赞扬一下皇帝的功绩,祝贺一下盛世的万代千秋。
好在,商淼不用,他和秦皇之间的关系,早就超出了一般谋士与主家、臣子与君上的关系。
下了朝,脱了那件象征着皇权的龙袍,此刻御书房中的秦皇与商淼,更多的,是两位上了年纪的老兄弟情深手足。
所以,商淼没有高喊什么‘陛下万岁、社稷千秋’,而是以自己未老,尚能食鸡的事例来激励自己的老兄弟。
“哈哈哈……”
秦皇看着商淼,发出了爽朗的大笑,笑的欢了,嘴角的口水不留神地溢了出来,丝丝拉拉地垂落到桌案上,引得一旁侍候的掌印太监——王震,也是忍俊不禁。
“你呀,你呀……”
秦皇手指点着同样咧嘴欢笑的商淼,想要佯装发怒,吓唬一下老兄弟。可当秦王看见商淼满脸的皱纹,以及那双因为长期案牍办公而渐渐不能视物的浑浊眼睛后,又放弃了玩笑的心思。
“陛下,奴才帮你。”
王震公公拿出一块干净的帕子,上前帮秦皇拭去溢出的口水,随即转手又将桌案上,秦皇剩下的膳食端到了相国大人的桌前。
王震是宫里的老人,几乎是和秦皇一个年纪的,不过大概是因为身下少了那二两肉,没了那么多的念想,这般年纪时,却比秦皇、商相国的身子要硬朗许多。
王震手脚麻利,办事妥帖,很是得秦皇的信任,日积月累的殷勤侍奉,临老了,皇帝念着情分,也就将他留在了身边。
再说秦皇,他倒不是在乎那么一点点的粮食浪费。秦国虽不如中原腹地的魏国那般资产富庶,但秦皇想奢侈一些,也是不成什么问题的。
可不成呀!
一国之君的他,饭食剧减,传到外边,那些心有不轨的宵小之辈,心里便会滋生出一些其他的心思来。
想要称霸中原、逐鹿天下,秦国的皇帝就不能病恹恹的,被拖死在病榻上。他要死,也得轰轰烈烈、也得在为这个国家统一天下的进程再舔最后一把子力气。
所以,尽管今天,哪怕今天便是大限,他也一定要扮演出一副,外人眼中老骥伏枥的模样。
家长里短的和商淼聊了一会,秦皇终于抿了抿嘴,把目光放在了桌上的一份奏折上。
那是一份请示的奏折,大致意思就是秋猎已然准备就绪,请皇帝按照日子,秋场开猎。
往年,秦皇都会亲自到场,射出秋猎第一箭,不管是不是年老体衰、力不从心,只要秦皇出现在猎场上,秦国的臣民心里就有了底——自家的皇帝,身子骨还硬朗。
当然,按当下秦皇的身体状况来看,显然是没办法参加今年的秋猎的。
“王震。”
“老奴在呢,陛下。”
秦皇合上奏折,唤了一声在旁边候着的王震公公,后者也是立马惊醒,赶忙回应君上。
“给礼部传旨,今年的秋猎就由太子负责吧,朕就不去了。”
“诺。”
吩咐完事情,丢下手里的奏折,秦皇大肆肆的靠在椅子上小憩,气势内敛,完全看不出这头发花白的老者便是往日里威严深重的皇帝陛下。
见皇帝这般,王震心里已然明了,他没有转身,而是放轻脚步,倒着身子退出了御书房。
接下来,御书房里,便只剩下了商相国,以及假寐的秦皇。
“陛下,臣吃完了。”
商相国放下了筷子,毫不在意地叫醒了假寐之中的秦皇。
后者一惊,做潜睡惊醒状,没有责怪之意,反倒是无奈地抱怨着自己的睡眠状态。
“睡眠浅了,夜里常常惊醒,精力、体力跟不上了。”
商相国不接皇帝抛来的抱怨话语,而是沉默着,眼神灼灼的,就这般的看着秦皇。
良久,秦皇被看得有些不自在了,心里也似乎想到了什么,才悠悠然地叹了口气。
“唉,润兴呐! 朕对不住你!”
商相国没回话。
“朕不得不那么做!”
商相国依旧沉默不语。
“润兴,你且放心,你的家小,朕已做好妥善安排,一生富贵平安,朕还是敢保证的。”
这一次,商相国终于开口了。
“既如此,那臣便无憾了。”
商淼在晋国的家小,自然是被屠杀了个干净,现在秦皇所说的家小,指的是商淼来到秦国后再娶的婆姨以及婆姨给他生的孩子。
该说的,都已经交代好了,该准备的,都已经准备完毕了,君臣二人都陷入了沉默,他们互相注视着对方,忐忑着,等待死亡降临的时刻。
时至中午,驿馆中,秦皇接见来使的旨意终于到了。
“大秦皇帝陛下诏! 晋使跪迎。”
仪架摆开,高冠黑袍的大太监高声唱和,引着一众小太监进了驿站大门。
侧旁,早有晋国使臣早早迎了出去,待到进了驿馆内,那名晋国使臣才带着一帮手下的人调转方位,跪下请旨。
“外臣杨充领旨。”
传旨太监用余光扫了一眼毕恭毕敬跪迎圣旨的杨充,好好扬了扬国威,这才满意的缓缓打开上锈腾云黑龙旗帜,蚕丝、美玉所制的秦皇圣旨。
“大秦皇帝诏曰:宣晋国使者觐见!”
没有谥没陈词,没有先拉扯两国如今陈兵对峙的说辞,没有指责、威胁,先声夺人,大秦皇帝的诏书是那般的直白、简单。
只有一句话,可这一句话,确实又是这道本该冗长、繁琐旨意当中最后意义的一句。
杨充心里打鼓,忍不住抬头,偷偷打量传旨太监,见后者面不改色,好像习以为常,心里也就有了计较。
这秦皇的旨意,还真是……
一时间,杨充心里槽点满满。(假使他知道何为槽点的话。)
“杨使臣”
见杨充愣神,半天没有领旨谢恩,传旨的大太监尖着嗓子喊了一声。
杨充这才从跑偏的思绪中回过神来。
“外臣领旨谢恩。”
杨充接过秦皇圣旨,这才起身,引传旨太监后堂暂侯休息,同时奉上备好的礼品。
“小小心意,望公公笑纳。”
“嗯。”
传旨公公轻声应下。
“公公稍坐片刻,外臣更衣后,便随公公进宫朝圣。”
“别让陛下等久了,去吧!”
传旨太监挥挥手,算是答应了杨充的请求。
杨充所谓的更衣,当然是托词,他身为使团的负责人,自然是知道此行的目的的。
大秦虎视天下之雄心已显,欲征伐天下,晋国的半壁江山岂有不夺之理。
如今两国数十万将士于望江两岸对峙,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之时,秦皇又岂会因为晋国使臣求和而止戈停战。
所以,这次杨充出使秦国真正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协助剑圣,刺王杀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