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变革的秦
“我在!”
云丫头忍不住颤了一下,回过神来后,赶忙轻轻推开门,将早已备好,放置在旁边的热水桶提起,跨过门槛,如往常一般伺候剑圣大人洗漱。
云是她的姓,但林儿却不是她的名,或者说,这个名字是被剑圣捡回家后,给她取的。
她的剑道天赋很是不错,所以剑圣在捡到她以后就收了她做徒弟。没有拜师礼、没有广邀宾客,仅仅只是让云丫头磕了三个头而已。
师傅是第一的剑客,天底下各色各样的半大小子所崇拜着,就连剑圣手里所持的[天杀],也被那些半大小子所向往。
家里有木工手艺好的父辈,孩子往往会缠着要一把[天杀]样式的木剑。这样,再和小伙伴们演家家酒、扮江湖大侠时,自己便能更加和自己的偶像更加相像几分。
云丫头自是过了那个幼稚的年纪,但青衣仗剑、快意江湖的梦还是有的。
只不过,郁闷的是,被剑圣收做弟子五年有余,她仍未从自己那剑圣师傅那里学的一招半式。
剑圣好像从未将她当做弟子那般悉心教导过,带在身边,更多的是当做丫鬟一般使唤。不要说剑招,便是这天下闻名的[天杀],天天在云丫头面前晃悠,她也没能偷摸过一下。
可能唯一区别于普通丫鬟的地方,就是每隔一段时间,剑圣大人会将体内的气注入她的体内。
一开始,云丫头很是担心、害怕,但在接受气后,自己身体并无异样变化,她也只能默默接受。
怀疑肯定是有的,但云丫头明白,就算明白这件事背后的秘密,弱小的自己也做不到反抗剑圣的意志。
她只能一边暗中寻找真相,一边隐忍,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来摆脱大恶人——林哲宇的魔爪。
“师傅,擦脸。”
拧干毛巾,再转过身时,云丫头换上了一副讨好的笑容,笑盈盈地伺候剑圣洗漱。
“嗯。”
身为剑道魁首,剑圣的感知理所当然的敏锐异常,云丫头的小动作当然逃不过剑圣的眼睛。
只不过,剑圣并不在乎,只是不冷不淡的回应着,甚至连多朝云丫头方向多看一眼的兴趣都没有。
清洁完面庞,剑圣很是随意地将毛巾丢进了云丫头端着的铜盆里。起身、整理衣衫上的褶皱,随后拿起安放在旁边的[天杀],走出了房间。
自始至终,剑圣都是昂头挺胸,目光涣散,仿佛这间驿馆里的所有人,都如地上蚂蚁般渺小,不值得他低头,不值得他注视。
这种傲气,源于皇族身份,自小高人一等的地位,源于剑道,长时间处于拔剑无人、鲜有敌手的环境下浸泡出来的结果。
“切,这家伙的目中无人,一如既往的让人讨厌。”
被无视了。
云丫头不屑的撇了撇嘴,暗搓搓地落在后面,说着剑圣的坏话。“师慈徒孝”,这便是云丫头的日常生活。
“老邪,有消息了吗?”
走出房间门,剑圣稍稍驻足,他的那高高在上的目光终于落了下来,落在了效忠于于林家,兢兢业业几十年的仆人——老邪身上。
“还没有,不过公子,秦皇的旨意大抵这两天就能到,秦晋两国正值国战当口,这时候我们作为使臣来访,对秦国来说,也不见得是件不足轻重的小事。”
老邪吹掉残留在手掌中的花生皮,双手撑着地面,缓缓站了起来。
服侍林家两代人的老邪是有底气坐着回话的。再者,剑圣也不会为难他这个从小陪伴在身边,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老仆。
一切,只不过是老邪对于林家的忠孝、对于老主人的尊敬。
“饿了,先吃早食吧!”
秦皇传唤的旨意没到,纵然急切,剑圣也有些无可奈何,只好沉下心来,静静等待。
“师傅,驿馆准备的早食,我已经用银针试过了,没有毒,现在小厨房温着,我马上去拿。”
纵有千般不快,到得这个时候,云丫头也只好打碎牙往肚子里咽。她收回偷偷朝着剑圣后背示威的小拳头,颠颠的跟了上去。
[秦王宫]。
这座坐落于大秦腹心之地——北封郡的新都城是那般的恢宏雄伟。
北封郡,原本是晋国的领土之一。
只不过,二十年前的,秦晋两国之间的一场国战,改变了北封郡的归属权。
秦国地处中原北面,半数领地都是动土,不适宜耕种、生存。因此,国力在中原五大国之中一直处于末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上代秦皇时期。
那时晋国的一位地方小吏通过中枢给当时的晋皇上书一份变革方策。
这份变革方策中的内容十分大胆,不少条例都涉及到晋国世家财阀的利益,甚至于到达了动摇根本的地步。
于当时的晋国、晋皇而言,这便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晋国的皇室便是最大的世家、晋皇操持晋国的底气,便是这众多的,以世家为基底组成的势力。
实行这个不知所谓的小吏献上的变革方策,便是与世家撕破脸。这都不能算是自断双臂,简直就是引颈自刎。
当时的晋皇算不得英明神武的圣君,可也不是什么昏庸无道的暴君,所以,在一番嗤笑后,就驳回了那名小吏的方策。没有追究责任的同时,也不再关注事情的后续发展。
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件微不足道小事,会这般百转千回,会变得出乎意料,会成为日后秦国覆灭晋国的隐患。
按道理说,经过皇帝复批后,小吏的奏折会被直接发还地方官,也就是送回那个小吏手上。
若如此,顶多是一个怀才不遇的小人物黯然神伤。可事情坏就坏在这份奏折不经意流了出去。
当时主管地方上谏奏折的是中书省的右侍郎黄臻——黄士郎,其正是出身于世家当中。
且,黄士郎与当时的晋国宰辅汝相,还是儿女亲家。于是乎,这不起眼的小事就捅到了汝相那里。
作为世家砥柱、和皇权对抗的代表,汝相不得不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扼杀掉这些敢于挑衅世家威严的草根。
于是乎,几乎毫无悬念的,在世家的联合之下,一夜间,那个小吏便家破人亡。
只有那名小吏,在老父的拼死掩护之下,跳入渭河之中,逃得一命。
几经辗转,小吏带着仇恨离开了晋国。
而在当时国力弱小,饱受他国排挤、打压的秦国,小吏遇到了他的伯乐——当时还只是太子的秦皇。
两人相遇,便如久旱逢甘露,一发不可收拾,彻夜商议秦国变革之法。
一段君臣佳话,就此诞生。
后来的事情,也就更加简单了。
太子成了秦皇,在小吏的帮助下收拢了权力。小吏也在秦皇的提拔下当上了秦国的相国。
见时机成熟了,二人的变革方策,便在秦国展开了。
与晋国不一样,秦国的世家并没有晋国世家那般繁盛、那般根深蒂固。所以,在经历一阵剧烈的阵痛后,变革居然真的成功了。
往后,又经过数十年殚精竭虑、励精图治,秦国恢复了元气,且在[军户制度]的影响下,秦军越发强大。
斗志昂扬、意气风发,加之马肥兵壮,昔日羸弱的秦国,爆发出了惊人的潜力。
秦国需要发展,需要更多的领地,于是乎拔剑四顾,便看上了隔壁的晋国。
双方于边境线上展开国战,最终以秦国战败,皇帝西逃为结局,结束了这场国战。
老晋皇自知无颜,于西边重新建立新朝,为之西晋,传位于太子后,便遁了空门。
西晋向秦称兄弟国,割地、赔款、纳岁币,方的这二十年休养生息之日。
至于那个最不起眼的,也是搅动秦晋两国风云的小吏,叫做——商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