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古帝真龙诀 > 第1章 小神医妙手回春 花甲者忘年拜师

第1章 小神医妙手回春 花甲者忘年拜师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轻风拂过婀娜的杨柳,直弄得远处刚抽嫩芽的杨树沙沙作响,远看茵茵的绿草,瞧近了却是一片枯黄。

    一个少年郎叼着草杆躺在地上,惬意的享受着午后的暖阳。忽的这少年一个鲤鱼打挺直起了身子,背起药篓,如捷豹般飞奔了起来。从山下到山上本有一条石阶路,可这少年却并不沿路而行,沿着潺潺的溪水,茂密的丛林,时而似猴般跃树,时而似虎般纵身跳跃,明明是穿梭在这山林之中,却如履平地。

    不到半晌功夫,便到达了几间农舍般的草庐中,而这农舍般的草庐当中时不时传出来阵阵幽香,仔细一闻,竟是药草的香味。

    “东有,回来啦。”一位身着粗布麻衣的中年人虽未抬头,却面带笑意的望着面前正在煮着的药壶,向少年郎招呼道。

    “师叔,您最近又在研究什么新药方啊,能不能让我先睹为快啊?”少年郎笑着回道。

    一听少年说要让他先睹为快,中年人的神情一紧,赶紧答道:“哪有什么新药方,只不过一些治平常疾病的药物”

    “嗯——”少年拖了个长音,用鼻子嗅了嗅“师叔啊——这三四十年的老参,二十多年的枸杞,再加上这三十年陈酿,可不像是医治平常疾病的唔唔唔唔”

    “嘘”那中年汉子见少年点头示意才松开捂住他嘴的手“小声点,莫要让大师兄听到了,说吧”

    “我要一株五十年的老参,嗯百年份的灵芝,还有,嘿嘿,三十年的陈酿一坛!”

    “你你你”中年男子面露难色,看到少年郎眼神又飘向了正在熬制的草药,虽然心里割肉般的疼,但是依旧不得不应道:“好!成交!”

    然后走向草庐内,拿出东西,面露痛苦之色:“拿了东西赶快走,快走快走!”

    少年郎嘿嘿一笑,拿着东西向后面的草庐走去。

    远远看去,那草庐前面似有一片田地,而一位老者正在其中躬耕打理,少年郎见状也不打扰,只是轻轻将身上的药篓和刚刚得来的药草放在旁边的一间草庐,然后便拿起水壶,走到田里浇灌起来。

    “又去你师叔那里打秋风了?”老者头也不抬,和声问道。

    “嘿嘿,偶有所得,偶有所得”。少年郎嘿嘿回道。

    老者也不戳破,只是和声与少年说道:“医者仁心,你下山济民得其道,也该是去凡俗历练了。”

    苏东有放下水壶,向着师傅一揖道:“谨遵师命。”

    却说这苏东有在十三四岁时常为附近山下的贫苦百姓治病救急,因此落得个“小神医”的称号。

    彼时有人上山求医,只见那人虽是仆人却着一身锦衣,虽面带急色却依然彬彬有礼,向苏东有问道:“久闻苏公子‘小神医’的名号,今日一见,丰神俊朗,果然名不虚传。”

    苏东有回礼道:“区区虚名不足挂齿,悬壶济世乃我辈之责。未请教贵府老爷所犯之症有何症状?”

    那锦衣仆人忙道:“不敢有瞒公子,日前我家老爷惧寒头痛,流涕不止,多方找寻却无良医可治。近日已神志不清,高烧不退,性命危在旦夕。闻公子盛名,特来相邀,求公子救救我家老爷!”

    苏东有见此仆人行状悲戚,言之切切,便说:“既然如此,我们即刻启程,早去一刻便多一分把握。”

    那仆人听后万般感谢,马上前面带路,二人乘车绝尘而去。

    到了府邸之后,见那门楣高阔,朱漆大门之上上书吕府二字,那字龙飞凤舞气势非凡,因走的仓促所以未见落款之处为何人,从中门进去之后便见一乌墙大照壁,而后庭院内假山错落有致,更有潺潺流水从中流出,气势可见一斑。二人走过重重回廊,终于来到了正房。

    这正房里还有许多医者,甚至有一些医官,俱在低声细语,摇头叹息。见到锦衣仆人领着一个少年郎踏入房中,不禁微微皱眉。一位身着九品医官袍的老者看都没看苏东有一眼,皱着眉直面那锦衣仆人道:“还道你请来何方圣手,却不想请来这么一位乳臭未干的少年郎,难道我等医道不精?请来这样一位少年郎来羞辱我等?”那锦衣仆人刚想回答,却被苏东有伸手拦下,对他摇了摇头,回道:“救人要紧,无须争辩。”锦衣仆人见苏东有为他解围,心中敬佩之情更浓,对老爷康复的信心又燃起了希望,谨声回道:“公子请随我来。”于是不理会那医官,径直带着苏东有朝卧房走去。而那医官瞧见少年郎无视他与锦衣仆人走向内屋,心中更是忿恙,身边的诸多医者也开始指指点点。

    却说苏东有走向内屋,见卧榻之上躺着一位面黄如土,嘴眼紧闭的老者,径直走上前去,坐在那锦衣仆人搬过的凳子上,开始为老者搭脉诊治。只见他搭过脉后,沉吟片刻,便取来金针,在老者的印堂穴、太阳穴两大穴位现行行针,那老者急促的呼吸渐渐平缓,又取出两颗药丸加在老者腋下,并在肺俞穴、天突穴、鱼际穴三个位置施针,此时老者平缓的气息忽然又急促起来,忽地翻身向地吐出了一大口脓血,而后咳嗽数声,便又晕厥了过去。

    锦衣仆人见状不敢大声喘气,生怕惊到了苏东有,见老爷晕厥后片刻便上前询问:“公子,我家老爷病情如何了?”苏东有擦了擦头上细密的汗珠,轻声道:“尚需施针三日便可无大碍,稍后我给你开个方子,你去百草堂照方抓药,每日早晚各一剂,正午之时我再来为你家老爷施针。”锦衣奴仆连声称是,接过药方之后吩咐身边的人去百草堂抓药,而后便随苏东有走出卧房。

    此时苏东有轻声相询:“你家老爷近日是否去过阴山临水之地?”锦衣仆人闻后神色一惊“公子如何得知?”苏东有答道:“此值阳春三月,正是冰雪消融万物复苏的时节,却比其他时节更加寒冷,昼夜温差较大,再加上阴山寒水之地有风寒湿邪的侵袭,得此风寒乃是意料之中。”仆人听闻后点头“其他医者也是如此说的,其中不乏治疗风寒的高手,为何老爷的病情未见好转却又加重了?”苏东有答道“你家老爷久居亢阳之地,本以风寒治之也无不妥,只是风寒入体,侵入肺腑,就不是一般的风寒了。既要治风寒,又要治肺腑,将肺腑之中的淤血排出,方能使其呼吸自如。因此我刚刚先以金针舒缓其气,使气顺,再以药丸置于腋下刺激肺腑,辅以金针理顺肺气,将淤血排出,你家老爷自然就无恙了。”仆人虽不懂医理,但见苏东有施针后老爷气息逐渐平和,面色稍有恢复,哪还不知老爷只是被病痛拖垮了身体,恢复只是时日的问题,因此对苏东有连连称谢。

    会客厅里各位医者见到仆人这幅神色,当即明白老者沉疴已被眼前这个年轻的少年郎成功医治,刚刚讽刺过苏东有的,有些人面皮稍薄就羞愧而走,而有些人则面露钦佩,刚刚那位医官更是走到苏东有面前连声道歉,随后遁走。当人群渐渐消散,却有一位年仅花甲的老者站在那里上前向苏东有长长一揖:“敢问前辈以何方式医治吕家主人?”自古就有医道不轻传的理念,这位老者的做法可以说得上是逾礼甚至是无理了,一时间会客厅内仅剩的三四个人都向他投来了鄙夷的目光。而这时苏东有却轻轻回礼,将刚刚的做法叙述了一遍,老者似有顿悟,闭目几刻,随后纳头便拜:“刘仲学医道钻研半生,今得师傅指点,解得弟子多年心结,又多进一步医道,感谢恩师!”苏东有连忙扶起老者口称不敢,老者却正色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今闻我师医道与微言大义,这个师傅不管师傅认不认,老头子我一定要拜!”苏东有面露难色,这时仆人上来解围“苏公子尚要在府中待上三日为主人治病,到时你有什么不解尽可相询,这样也让苏公子多了解你些,省得这样贸然拜师太过唐突。”老者哪能不明白仆人的意思,连声向他道谢,仆人也回礼,找来下人给他们安排了客房和晚饭自不用说。

    三日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苏东有的精心调理下,吕家老爷在第二天就逐渐转醒,终于在第三天恢复了神志,吕家老者苏醒后听闻施针救治自己的乃是一位少年郎,更是惊奇不已,待见到苏东有后纳头便拜,千恩万谢,吕家人更是对这位少年神医待若上宾,并未因苏东有的年龄有一丝轻视之意。而后更是奉上了丰厚的诊金,苏东有百般推辞无果只得收下,而后以礼相别。

    而苏东有也对老者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原来这刘仲学生在一个世代行医的家族,尤擅于以药石之力治愈沉疴重疾,百里一县之内也算得上富有之家,然而就在六年前,却因为父亲在一次寒潮来袭之时感染上风寒,最后感染肺疾不幸离世。这也坚定了刘仲学对于风寒类病症钻研的决心。在看到诸多医道好手都无法医治的风寒,却被一位少年治好之后,仰慕之情溢于言表,又因为他痴与医道的性格,因此才会向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郎拜师学艺。

    而苏东有在这三日刘仲学不断的交流过程中,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这位年近花甲的老人对于医道的赤诚,于是答应了他的请求,带他回到了山门。

    回到山门之后却没有见到师傅,料是下山云游去了,在师叔的见证下进行了入门仪式后,苏东有算是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弟子,虽然年龄偏大,不过好在他有着坚实的草药辨识基础和丰富的医疗经验,在治疗一般的病症方面也有独到的见解,而需要学习的是药庐的炼药术和金针运针术。

    苏东有给他安排了一间草庐后,就开始教他基础的金针术和基础的炼药术。而对于刘仲学而言,本身就具备一定的医理知识,学起这些知识更是如虎添翼,进步神速。苏东有乐得将自己所知倾囊相授,这位老者则将自己这些年所见的疑难杂症的病症症结所在分享给苏东有,无形之间两人相互促进相互学习,竟成了忘年之交。

    对于医者而言,半年时间转瞬即逝。在这半年里,苏东有和刘仲学不断的下山行医,方圆百里都知道了这对师徒,因此“老少神医”的名声开始在方圆百里之内逐渐闻名。为了让更多患病的人能够得到更好的医治,他们决定在县城里开设一座小医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