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漆艺之道与乐器之理(4000字)
史霖又来到了三楼,漆乐器单凭讲述是无法准确地描述出来的,只有带大家一起去看看,古时候我们的漆乐器长啥样。
“这次直播这么短小嘛?居然直接往高科技屋里跑了!”
“确实,上次直播还送了东西,这次直播啥也没送!”
“我看你是馋人家的东西的吧!”
“你不也一样?”
“我馋小哥哥!”
“你怎么知道一定是小哥哥呢?万一是个大叔呢?”
“大叔那不挺好,正好你懂我也懂,一拍即合啊!”
“不是这破路都能开车?”
看着愈渐歪楼的直播间,史霖总觉得自己与他们格格不入,甚至于思维保守。
“已根据宿主想法生成回溯片段,本次消耗18000众生意愿!”
为了其他直播间观众的身心健康,史霖走进了三楼房间内,口袋中又出现了熟悉的遥控器。
“这次带大家了解的是漆乐器,主播手上漆乐器比较少,无法给各位观众朋友带来直观的感受,我们团队呢就将我之后会讲到的一些漆乐器用科技的手段展现出来。”
“同时呢,我们会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漆乐器,回到它们诞生的年代,去看看那个时代的人们,对自然与音乐的解读。”
“不过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什么是漆乐器?为什么漆会与我们传统的乐器结合?”
“大漆的品性是中国古代制作漆乐器的首选因素,大漆的黏性与防蚀,耐酸碱,防潮,耐高温等品性为制造古乐器提供物理依据。大漆之道与乐器之理的同构性,正所谓“道器不二”。
髹漆是制作古漆乐器时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漆面坚硬,漆膜可以保护乐器外体免受侵蚀;漆膜富有弹性,对于传音,共鸣皆有改善,更可衬托出乐器音韵悠长绵远;漆膜温润含蓄,不仅使乐器卓显高贵典雅,更能烘托乐器的炎黄传统韵味。”
随着史霖的讲解,房间中出现了一只黑底彩绘的排箫。
“大漆的黏性为乐器制作提供天然的“乳胶”,成语中的“如胶似漆”就道出了天然大漆的品性。漆乐器正是利用了大漆的附着力而使漆乐器更加牢固和美观,譬如战国时期彩绘竹胎排箫,各个萧管的排列边,就是利用大漆粘固的。
大漆良好的防蚀,耐酸碱,防潮,耐高温的化学属性,为古乐器存储,使用提供物理保障。
当然,最为重要的就是大漆漆膜对于古乐器音色的影响,漆膜对于古乐器的发音系统会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譬如排箫音色纯美,宛如自然流云清风,素有天籁之音的美称。
漆艺作为髹饰漆器外表的一门艺术,它具有音乐般的品性。
漆色光泽静幽典雅,具有排箫音色之美。曾侯乙墓出土的“彩绘竹胎漆排箫”,通体黑漆为底,用朱,黄色漆髹绘三角纹样,口沿髹朱色。”
“用我们现在色彩学中的知识分析,黑色与红色就是best match(最佳搭配)。红色波长最长,纯度最高,黑色波长最短,纯度消失。”
“可见我们古代的先民们,是多么的有智慧,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发现千百年后我们才发现的色彩学知识,并且将之搭配起来,绝大多数的古漆乐器都是采用朱,黑二色髹饰。”
“同时,大漆的黑与其他黑又有非常大的区别,大漆的黑有其他黑色所不能表现出来的含蓄,婉转,岁月流淌,沉寂谦和,更能烘托出漆乐器的典雅深邃的传统东方韵味。”
史霖抬手轻挥,排箫便消散的空间之中,随之产生的是三面有些不同的古琴。
“不仅仅是排箫,我们古代琴瑟髹漆也是如此。”
“就像这张,同之前彩绘竹胎排箫一同出土于曾侯乙墓的十弦琴,通体涂布厚黑漆。”
“这张万壑松风——仲尼式,是我们南北朝时期的古琴,表层髹薄栗壳色漆,中层涂厚实的黑漆。”
“这张隋代的万壑松——霹雳式,面就是黑及栗壳色间朱漆,底为栗壳色漆。”
“这些都能展现我们古代古代匠人们制器髹漆的智慧。”
“漆艺选材之道也跟乐器之理是想通的,材料的美是古代乐器工艺美自身的必然选择,譬如制作色漆,由于大漆含有漆酸,凡是含有锌,铜,铁,钙,钠等金属化合物与大漆漆酸是相克的,一旦与漆酸起化学反应而变黑,则不能入漆。”
“《淮南子·览冥训》中写道:‘慈石之引铁,蟹之败漆’,《淮南子·说山训》中也有过:‘漆见蟹而不干’,‘蟹之败漆’与‘见蟹而不干’意思都是大漆与蟹黄相克,现代漆化学研究表明,生漆主要有漆酚,漆胶,水分等组成,作为生漆主要成分的漆酚在遇到蟹黄后,甲壳素的水解产物壳多糖就产生了保湿作用,漆酚在遇到过量的水分时就不会很快的干燥。”
“由此可见我们古人对漆材料的认知可谓是相当的熟悉,这些认知促使了漆乐器的诞生。”
“对于乐器工艺而言,认识大漆材料对于制造乐器本身的适应性是首要的。”
“《梦溪笔谈》曰:‘琴材欲轻、松、脆、滑,谓之四善’,点出材料对漆乐器的制作是非常关键的。”
“《梦溪笔谈》又曰:‘材中自由五音’,说出乐器的音色很大程度上与材料的选取有至关重要的联系。”
“漆艺的天然性与乐器的美是完全匹配的,大漆,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上天赋予我们古代先民最好的天然化学材料。”
“漆艺材料与天然是一种‘天巧’,即不假雕饰,自然工巧,漆艺自古有‘天工’、‘开物’双重趣味,为漆乐器提供了天然的纹饰,独特的肌理。”
“自然美对于漆艺来说,是从材料到成品都具有的一种特性。”
“大漆永恒的颜色——黑,也是独一无二的黑,没有一种材料的黑能与大漆的黑所媲美。”
“大漆的黑,黑的含蓄,黑的深沉,黑的隽永,就如传世名琴‘大圣遗音’,通体漆黑,极致的素髹显得异常高贵与深邃。”
“大漆的红,红的厚重,红的沧桑,这是所有绘画材料都无法到达的高度,几千年不褪色,这更是任何绘画材料都无法做到的。”
“但是,仅仅是朱砂与大漆调和之后,就能产生如此神奇的效果,这就是自然所赋予的大漆神奇的自然之美。”
“‘漆黑一团’、‘漆身为厉’、‘以胶投漆’、‘乌漆墨黑’、‘黑漆燎光’、‘面如凝脂,眼如点漆’,这些无不在说明古人对大漆的赞叹。”
“天然的美是上天的赏赐,但大漆本身质地之美也不能否认。”
“不同材料的质地不同,所呈现的肌理特征也是大相径庭,漆艺材料的质地美是静寂的,厚重的,实用的。”
“古代漆乐器的漆黑之美,是现代化学涂料所无法到达的高度,浮于材料表面的刺目涂料,怎么都表达不出漆艺的厚重,质朴,沧桑的味道。”
“漆乐器在色彩、纹饰、髹绘等形式上具有大漆的装饰之美,足见大 漆与乐器静穆与神韵。古人对琴瑟的彩绘装饰始终没有停息,既有战 国时期的“彩绘楚瑟”出土,又有唐琴实物留传至今。唐瑟实物虽罕 见,但唐代诗人李商隐著名诗篇《锦瑟》给我们描绘出唐瑟面貌:“锦 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 鹃。”此诗标题就是以乐器“瑟”来命名,还加一个“锦”字加以修饰,可见,即使在李商隐所处的唐代,瑟也不是饰。可见,即使在李商隐所处的唐代,瑟同样不是素面素色,而是精心地加以装饰。”
“漆艺之“装饰”,中国古人称其为“髹饰”。”
“在春秋战国后期,青 铜器退位,漆器兴起就与当时人们认识到大漆可塑性是有关联的,温润如玉的大漆被广泛运用于生活器具上,漆碗、漆筷、漆杯、漆家 具、漆车、漆农具等生活器具是大漆的天地,漆乐器为娱乐器具也不 例外。”
“大漆能给予漆乐器的口感美、手感美,甚至光感美、听觉美的 享受。例如漆排箫与口接触,口感不凉而温润;与手接触,手感不冰 不糙而光滑;乐器与乐器的碰撞,声响不闹而宁静;磨漆器具,光可鉴人的视觉美是其他器物无法比拟的。”
“同样漆乐器上的漆画,也是环境空间中的天使,它们能带给我们精神陶冶与审美享受。此外,大漆 的红与黑色彩搭配也是美轮美奂。诸如此类大漆可塑性为漆乐器的装 饰提供潜质。”
“张岱在《陶庵梦忆·金山夜戏》中曰:“经龙王 堂,入大殿,皆漆静。”漆静,说的就是大漆的个性特质:静寂无喧、沉稳不闹、厚重沉稳。也见大漆作为装饰物的美学潜质与乐器本 身追求稳重、平衡与安静等物理元素是同构的。”
“当然,不同漆色给我们的心理重量是有差异的,譬如物理重量相同的朱漆排箫与黑漆排 箫,在心理重量上,黑漆排箫明显要厚重。说明大漆色彩有装饰的心 理与审美特质的差异。大漆作为器物的“表层”,形同衣服。”
“最妙的是“漆衣”道出大漆装饰实用与审美特质,我们把“漆皮”称为“漆衣”,也就道出大漆装饰特质:实用与美饰。漆乐器“漆衣”之用与 “漆衣”之美也就在于此。坚硬的漆膜就是保护漆乐器的“防护服”,美丽的漆纹也是手持漆乐器的“防滑剂”,厚实的漆皮就是很好的“防潮物”。”
“大漆作为装饰材料潜质与特质历来备受褒奖,尤其 是它的高贵品质与雅士风范。在宋代陶穀在《清异录·器具》中曰: “造赤漆小版,书其上,貨吏以蒙传去,…故又有‘漆方士’、 ‘漆雕开’之名。”鲁迅索性把黑墨称为“漆妃”,他说:“君友漆妃兮管城侯,向笔海而啸傲兮”,“漆方士”儒雅与“漆妃”高贵正好显示大漆作为装饰个性特 质。可见大漆作为古代乐器的材料与它本身高贵身份也是有关联的, 尤其是大漆欲流的光泽,有如音乐流动的节奏,漆膜温润含蓄、音韵悠长而绵远具有东方音乐的美学神韵。 ”
“漆画之韵是漆乐器之美的重要装饰选择。漆画的史料记载早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中就有“客有为周君画荚”的文字出现,即“客有 为周君画荚者,三年而成。……望见其状,尽成龙蛇禽兽车马,万物 之状备具。”这画荚者当是战国著名的漆画大师了,荚上漆画能使 “周君大悦”已昭示漆画的魅力与漆画家艺术之精湛。至汉代,漆画 在文献中频繁出现,如《后汉文·应劲》:“至作漆画屐,五采为 系。”《盐铁论·散不足》载“采画丹漆”、“采画暴干”等史实。北 魏时期《齐民要术·漆》曰“凡木画、服,……以布缠指,揩令热 彻,胶不动作,光净耐久。”其中“木画”,即漆画。“揩令热 彻”,当是“揩漆”。战国时期河南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的“彩绘漆 瑟残片”是现知我国最早漆乐器之“漆画”。漆的色彩远次于西方油 画水粉水彩材料那样亮而饱和,所以漆画在色彩表现上远劣于油画色彩的千变万化。但是漆画材料的表现力是由漆性决定的,即漆画家借助漆材料的质感及材料肌理的半透明性所产生装饰性与平面化的美,如生漆打磨推光能发出美丽的光泽。漆画的美不仅是材质的美,也是 工艺的美,这是其他画种无法替代的。漆画家刀光笔影、画形磨态、 粘金贴银、镶壳嵌箔、撒粉填漆、地气材美、天时工巧等工艺之美, 在国画与西洋画中是无法实现了。大漆的这些特点为漆乐器的绘画装饰提供理论上与实践上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