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以琴论道
小丫头最终没有像往常一样,缠着要晨风搂着入睡。在母亲期待的眼神中,在晨风的劝说下,她回了自己的房间,母女三人今晚肯定有说不完的话。
“晩安。”姬礼向晨风拱手准备告辞。
“请等一下。”晨风突然说道。
姬礼半转身躯,不明所以地望着少年。
“你们姬家的麻烦解决了没有?”晨风问道。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姬礼轻叹口气,“姒、妘两家虽然被我姬家灭了,但依旧有不少强者逃脱。现在他们化整为零、潜于世俗,就像隐藏于黑暗的毒蛇,随时可能跳出来咬一口,变得更加难以对付了。”
晨风沉默垂首,许久抬头面向姬礼,脸上神色十分的坚决:“如果有一天,你听到我被人追杀或者被人抓住的消息,一定不要让姬婳知道。”
姬礼愣了一下,随即脸色大变,双眸充斥着震撼与愧疚。
“答应我。”晨风说道。
“其实你可以跟我们回姬家…”姬礼目光闪烁。
“答应我。”晨风声音再次提高。
深深凝望着少年,姬礼轻轻点头:“好,我答应你。”
还想说什么,少年已经挥了挥手:“我累了。”
姬礼郑重一揖到底,随即心情复杂地离开。
风雪宜走过来抱住心情低沉的晨风,轻轻拍打他的背心。
两行清泪自少年浑浊的眼中落下。
浼真城的梧桐山上,姬礼与姬姽诉说着什么,少女先是震惊地瞪大双眼,随即陷入长久的沉默。
第五天是以琴论道,这个项目历来是七国大比的重头戏,因为这一天比的不再是琴师技艺,而是各国乐府司资深乐官对琴乐的理解与成就,所以吸收了无数人前来围观,许多年轻的琴师可以及此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以及提升琴道感悟。
在相对和平年代,七国大比就是另外一种意义的国斗,往往有不少国家及此相互发难,充满了看不见的硝烟。
大唐帝国派出参加论道的人是乐府司总执事花尽欢、记名执事周曦月以及帝宫琴师毛子瞻。周曦月与毛子瞻于前天晚上才堪堪抵达,专门为了以琴论道而来。
论道的场地依旧是浼真城那座高台,二十一围成一圈,面前都设有琴案,案前是茶炉,有专门的茶伺服务。身后三个座位,可以携带三个弟子入场。
周曦月带的是花不语,毛子瞻带的是宋晚松,花尽欢则带上了晨风。
周曦月是花不语的师傅,大唐帝国有名的准圣琴师。说到周曦月,此人很有意思,虽说琴艺高超,但偏偏不喜受约束,更不喜朝堂之事,于是开了间百媚阁,过得逍遥自在。不得已,乐府司硬给她挂了一个记名执事,算是挽回一点官家面子。
琴师流派众多,有主张淡雅的、有主张跌宕的、还有主张悠远绵长的;有的流派主张指法细腻、有的流派主张自由奔放,不一而足。
论道开始大家还认真分享些琴技、经验与理解,偶尔某位琴师大家将自己的看法以琴演绎,以供大家参考与建议,但渐渐的画风开始转变成相互攻讦。
大风帝国的人意图最为明显,苗头竟然指向了一直坐在后方的晨风。
“我听说贵国琴风曾经以辅琴之法而著名,但琴家以弦为本、以弦为正,这些旁枝末节严重损失了琴意,教坏琴师,当不足取。”
晨风愣了一下,没想到自己只是看个热闹,反而成为被攻击对象。想来也是,当初柳闻香大传大风帝国暗杀晨风,是因为“七国大比,晨风必冠”。现在果真被晨风拿了桂冠,还提前狙击了本国的琴师晋级,这大风帝国暗恨在心。
花尽欢回头扫了一眼晨风,就连周曦月亦是好奇地打量少年,想看看他有什么样的反击手段,但晨风不为所动,静静坐在那里,完全没有与对方争辩的意思。
晨风不反驳,不代表着大唐帝国就接受这种无端批评,毕竟这本身还涉及到国家荣耀,自己人还是要维护的。
花尽欢沉思少许说道:“非也、非也,琴之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初世生琴,音小弦五无徽尾木沉,左手基本上无用武之地;几百年发展到音高弦七十三徽尾有共鸣,而左手亦是起到滑音等重要作用。所以,琴之一道并无止境,而在于理解、升华与创新也。晨风虽年纪轻轻,但琴艺高超,本次七国大比就是最好的明证,那一手辅琴之法更是开创先河,我认为这反而是一分进步、一种升华、一份荣耀,当推广而颂扬。”
“但是琴中趣,何劳弦上音?”大风帝国有人继续说道,“然琴中雅俗之辨,争在纤微。喜工柔媚则俗,落指重浊则俗,性好炎闹则俗,指拘局促则俗,取音粗厉则俗,入弦仓卒则俗,指法不式则俗,气质浮躁则俗,种种俗态未易枚举,但能体认得静、远、淡、逸四字,有正始风,斯俗情悉去,臻于大雅矣。古人已云,自不必说。”
花尽欢无言,一时不知如何解答。
晨风长叹口气,缓缓站了起来,向四周的前辈致礼,然后说道:“原来我是没有资格来说的,但恰恰话题有我,晚辈不得不站出来说句话。琴之发展,已与最初完全不同,这种不同不仅仅体现在花执事所说的琴物变化,其实还包括琴乐本身。”
一众人好奇地望着晨风,这位年轻的琴师桂冠,能够给出什么样的理解。特别是面对大风帝国明显的针对性,不知道他又如何化解。
“古人云琴以君子自修身,不必为人弹。但现在我们有乐府司,有七国大比,那么现在的听众还只是自己吗?他已经演变成为可能是自己、可能是朋友、可能是宾客、可能是君王,更可能是台下的听众。”
“‘但是琴中趣,何劳弦上音?’原本是诗人的一种寓事表达,并非指琴乐本身,但多被误解曲用,倒成了某些琴者的座佑铭,那么既然何劳弦,还要琴干什么?天天臆想不就好了?!”
满座哄堂大笑。
“俞伯牙尚需钟子期这知音,才能证明自己琴乐的价值,那么我们凭什么理由说我喜欢就好了。琴器变化代表着琴乐之进步,过去琴音小曲调少,故而需要极静、极深感悟甚至个人才听到、个人才理解弹的是什么。但现在琴器已经大大提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听得到、听得懂,琴之一道才得以发展。高山流水、阳关三叠之所以会流传至今,是因为它真的很好听,而不是它代表了谁的情操!”
“爱琴而弹,可以悦已;但琴师的责任,是悦人。如果你不能够弹出民众喜爱的琴乐,那么你就不是绝顶琴师;如果你不能够弹出文人墨客喜爱的琴乐,那么你就不是精通琴师,如果你不能够弹出帝王将相喜爱的琴乐,那么你连个琴师都不是!流传是因为他有流传的道理,而不是在这里把自己装裱成曲高和寡的模样,来掩饰自己的不思进取,甚至是无知。”
满堂震惊!但细细琢磨,又发人深省。
周曦月神色复杂地望着晨风,最终转回头默默端起了面前的一杯茶。
懂琴者十不存一,如果你偏说这是因为九人低俗不懂琴之一道,那么这道是不是只是你个人的道?要想说服九人琴道的高深,让他们认可这一点,那么你就要有说服别人的道理,拿出打动他们的琴乐是最直接的证明。
大风帝国的一众人脸色难看,但没有再行争辩,因为这个年轻人也触动了他们内心的思考与挣扎。
七国大比很快落下帷幕,以琴论道最终不了了之,一个年轻后辈甩下的话题引起了一番苦苦思索,失去了再继续争辩的兴致。
以琴论道之后是颂奖仪式,晨风如愿获得了破阶丹,一行人立即开拔返回大唐帝国。不过,这一次他们并不是分别返回各城,而是由乐府司总执事花尽欢带领着前往国都觐见帝君,后者还特别指定晨风不得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