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一生两世 > 第46章 感悟人生轻装行

第46章 感悟人生轻装行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学如今儿女们大毕业了,刘焕开始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不断地自我分析自己的缺点,自我整理,忧虑的原因终于水落石出。问题就出现在总是悔恨昨天的差错,担忧明天的事而无法面对今天。

    有人告诉她:“今天是昨天所担忧的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没到来,只有今天是唯一可以控制的,应该尽量利用好每天的机会。”

    因此她努力照做,不去为过去和未来而烦恼。之所以今天刘焕会思潮泉涌,是因为,最近养老院里住进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钱爷爷。九十多岁的钱爷爷,有着不寻常的经历,这让刘焕心潮澎湃。

    钱爷爷年轻时也是响当当的人物,三十多岁创业,就赚到百万,四十多岁时,更是垄断商场,拥有几个连锁超市,佣金数百万,甚至上千万。可是不幸的是,到了五十五岁,它却成了忧虑的俘虏,充满忧虑和压力的生活,催毁了他的健康,据说他当时的样子,看起来就像手脚僵硬的木乃伊。

    那是他得了不知名的消化症,是他的头发不断脱落,甚至连睫毛都无法幸免,只剩下了稀疏的几根眉毛。

    他的情况极为恶劣,有一阵子只能靠酸奶为生。医生诊断他得了一种神经性脱毛症,不得不长期戴着假发,终其一生也没有摘下来过。

    本来他体魄强健,有宽阔的肩膀,迈着有力的步伐。可是,在多数人的巅峰岁月,五十几岁时,却已经肩膀下垂,步履蹒跚,简直就像一位老年人。

    无休止的工作,不停的操心烦躁,透支体力,夜晚失眠,缺乏运动和休息,终于令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他应该是世界上很富有的人,却只能靠简单的饮食为生,他每周的收入高达几万元以上,可是,他一个星期吃下的食物要不了几块钱,医生只允许他进食酸奶和几片苏打饼干。

    他的皮肤毫无血色,瘦的皮包骨头,只能付出昂贵的医药费,用钱买最好的医疗,才不至于他马上死去。

    他尽管很富有,却经常忧虑、惊恐、紧张、感觉压力大,事实上,是他自己把自己逼近坟墓的边缘。永无休止的追求目标,赚了再多的钱,也不过是高兴地跳跃一下,欢呼一声。可是,如果他赔了钱,他就会大病一场。

    有一次,他让员工运送一批货物,遇上了暴风雨,他担心货物受损,赶紧让人去上了保险,花了五百元钱,结果货物安然无恙,白白多花了五百元钱,这下他懊悔不止,居然把自己搞病了。除了赚钱他无暇游乐或休息,看见别人去游玩,他觉得他们是太奢华的人,浪费了金钱和时间。

    永远缺乏幽默,永远只顾眼前,是钱爷爷事业生涯的写照。

    当他躺在床上时,忽然有一种声音提醒他,“你的成功可能转眼成空。”这样的忧虑导致他夜夜失眠,即使作庸数百万财产,却永远担心可能随时失去财富,要说这样的忧虑摧毁了他的健康,是再正确不过了。

    从来没有过娱乐,从不玩牌从不参加任何宴会,简直就是一个为钱疯狂的人。

    他的合伙人和属下都极其畏惧他,讽刺的是:他也同样怕他们,怕他们泄露他的秘密,他如此多疑和寡情,对人性几乎没有丝毫信心。

    正逢他事业巅峰财源广进的时期,他个人世界却崩溃了。

    钱爷爷的健康开始恶化,他感到极为茫然和迷惑,失眠、脱发、消化障碍,这些生理症状已经不可否定,医生提醒他,再不休息,就是死路一条。

    他终于退休了,可惜太晚了,身体素质已经坏到了极点。

    医生竭尽全力挽救他的生命,要求他遵守三项原则:第一,避免忧虑不要为任何事情烦恼。第二,轻松生活,多去户外做温和的运动。第三,注意饮食,只吃七分饱。

    钱爷爷因此捡回了一条命。他决定提前退休,学打高尔夫球、从事园艺修剪花草、与邻居聊天、玩牌,甚至唱歌。

    在失眠的夜里自省,他开始想到别人。

    不再想着如何去赚钱,而想着如何用钱去换取人类的幸福,他开始把他的百万财产散出去,他捐钱给教会,捐钱给医院和学校,当他散尽百万财产以后,他回归本真,寻回了心灵的平静,他终于得到了真正的满足,他变得开心了,彻底改变了自己,已成为毫无忧虑的人。

    当他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他会对自己说,先睡一觉吧,明天或许就容易解决了,然后对着对方说,别放在心上,你也去睡一觉,明天一切都是新的。

    就这样,他乐观面对一切,让一切都慢下来,少吃慢动不是不动,他活了下来,而且,今天九十五岁了,依然健康,刘焕听完钱爷爷的故事,感慨万分,真是受益匪浅,不能不说,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或者说是一个传奇。

    所以说面对未经世事的年轻人,刘焕感言:“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地球本圆,终日自转。正立别娇,倒立不馁。人生无常,日月轮换。”

    正如经常听到的王朔老师的话:“年轻后生,何必嘚瑟?无非年轻,谁人不曾?笑问尔等,可曾老过?哈哈!哈哈!”

    大意所在,淋漓尽致。年轻虽好,老有内涵。千里马有速度,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怀揣不动声色的闲情逸致,静观事态变迁,修一颗与世无争的心,漫步夕阳西下。

    刘焕生活在这些有经历的老年人当中,每天都能听到新鲜的故事,有快乐、有伤心、有启迪、有教育、也有震惊和愤怒,然而最深刻的还是感悟。

    很多故事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一定要注重人品良好,年轻时风花雪夜,风流浪漫都无所谓,只因那是青春的潇洒,无可厚非。

    一旦选择了婚姻,生儿育女,就该负起责任,再不能脚踏两只船,或者到处献媚、烂桃花。

    尤其是一个女人,即使外面的男人比你男人优秀百倍,即使那些男人貌似崇拜于你,即使你丈夫带着绿帽子无动于衷,毕竟你自己还有孩子,多少也应该顾及儿女的尊严。

    作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应该行的正走的端,给子女言传身教,留下一个正面的好榜样。否则到老来,孤苦凄凉想必也是难免的。

    就像养老院里的方老太,老无所依,生病了也无一人来看望。多少也是自己造的孽,自己酿的苦酒只能自己喝,可悲又可怜。

    听说方老太年轻时,漂亮风流,眉目传情,举手投足,摄魄勾魂,可谓是十个男人见了九个晕,剩下一个肯定是个智障人,不会走心,不会走肾。

    方老太结婚三年生下一儿一女,丈夫有智商会挣钱,原本,幸福指数百分百。她丈夫的生意红红火火,难免会让妻子抛头露面,结果,性乱情迷红杏出墙,自导自演一出婚外情,曲终人散依然落下笑柄,丈夫一怒悔婚修红颜,方老太万般无奈,抛夫弃子另嫁大丈夫,只能安分守己过了几年苦日子。

    年轻的方老太,二次婚姻嫁给了大她十五岁的二婚丈夫,婚后也没再生产一个爱的结晶,虽然看似夫妻亲密无间,却毫无瓜葛,庆幸的是,离开了自己的亲生儿女,还有懵懂无知的少年继子,相亲相依,如若能够视为己出,母慈子孝也是一段人间佳话。

    可怜的孩子,弃生母而护之,枉费了心机。诸不知有后娘就有后爹,同样是逼着年轻人去独立,亲娘是鼓励支持做后盾,后娘却是义无反顾的抛弃,爹在家在,爹去家无,人心渐远,形单影只,这是常人所预料之中的。

    到了中年的方老太,芳韵犹存,不知收敛,狐媚的手腕还没丢,家里有个大丈夫,外面依然有无数个小情人围绕,社交场里如鱼得水,游刃有余,依然是个风云人物,三天两头去约会,丈夫也拿她没办法,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自己也要注重健康不能总生闷气。

    俗话说,要想活得长,就得把心放。自己开心长寿了,何必管她如何去作死!

    这样一来,前任丈夫教育儿女不认生母,后任丈夫没有理由让继子尽孝,外面的崇拜者们,也是一夜之欢,扬长而去。到老来丈夫先逝,自己孤苦无依,幸好丈夫仁义,舍弃自己的养老不上,也给她上了养老保险,如今才有钱进养老院来,衣食无忧。

    只是让人遗憾的是,今天生病了,刘焕通知几个孩子,结果一个都没来,都客气的说,工作忙没时间来,让刘焕请个护工侍候她。

    刘焕也是不止一次的听见方老太唉声叹气,睡梦里呼喊几个孩子的名字。

    刘焕不无感慨,方老太做人做到这份上,刘焕也是无话可说,有句老话怎么说来着:“年轻受贫不算贫,老来受贫贫死人。”那“贫”字虽然说的是缺钱,可是,这老来缺乏儿女亲情比缺钱更贫穷,更痛苦。

    然而人生没有卖后悔药的,所有的足迹都是一次性的,没有如果,不能重来。还是奉劝世人,做人要认真点,检点自己的品行,别放荡了自己,忽略了亲情,孤苦了自己的晚年人生。

    人世间的许多道理,看似深奥,却简单易懂,只是人们常常容易忽略而已。总的说来,人这一生不外乎一个流程,从小到大在到老。

    每一个人一出生都拥有一份父母亲情,从那份亲情开始学习七情六欲,慢慢的长大变老。去寻觅爱情,去抓住友情,然后再回归本真,珍惜亲情,所有的情感都沉淀到亲情当中,到最后才会老有所依,才可以享受亲情。

    刘焕自从怀上孩子的那一刻开始,就加倍珍惜亲情,快乐的享受这份家的温暖,无论是酸甜苦辣咸,都是生活常态,即使有过纠结,也不过是长途跋涉的路上,走累了歇一歇脚,更方便养精蓄锐继续前行。

    无悔的人生,坦然接受着无限的考验,善良慈悲的后面即使麻烦不断,因为当你选择了爱情,同时也选择了爱人的那个家庭,和他们家的生活方式,终生难变。

    虽然刘焕忙于工作许多人事纠纷困扰着她的情绪,但是,她不能把什么事都装进心里,她需要随时放下,轻装前行。

    因为她还有自己的家,自己的亲人也需要她的关心,生病的胞兄需要安慰;人到中年,脾气见长的爱人需要忍让;亚健康的自己需要调理;朋友的感情需要维系;孩子的事情需要操心;越大越胡扯的智障弟弟,更是需要耐心管教。

    一个不注意,这不,智障弟弟就给家里惹了祸,得罪了人,被人家找到家里来告状了。人家说他,受人挑唆,跟人家八十几岁的老人吵嘴斗气,老人用拐杖吓唬他,他就找砖头想和老人动手打架。你说这还了得,幸亏老人还不糊涂,没有和他纠缠不清,这才没有酿成大错。

    真不知是谁,这么不开眼,干嘛挑拨事情?和谐的社会里,尊老爱幼是美德,一个弱智人的智商就如同一个幼儿,分不清对错,可是,却有着正常人的力气和鲁莽,你怎么能挑唆他去跟老年人斗气打架呢?老年人返老还童也如同孩子一般好胜,然而,却弱不禁风,倘若老年人生了真气,气出毛病,那还了得吗?

    我这里真心祈愿,阿弥陀佛啊请你警醒世人!同在一片蓝天下,善良为本,慈悲为怀吧!千万不要再挑唆弱智的人去滋事了,给无辜的人平添是非和麻烦,到时候,无论是哪一方劳民伤财,对你都没有好处,而且还会殃及池鱼。

    要说刘焕遇到这事也是头疼,爱人只会疼爱同胞兄弟,说话的分量根本没有力度,他也不服,也不听,对他又不能打,又不能骂,毕竟是五十来岁的大人了,用平常人的手法说服教育讲道理,根本不管用。

    你跟他讲的再多他也听不明白,他答应的虽然痛快,可是到了外面就不是刚才的他了,他还是要找后账,指责人家老爷子,老爷子挂不住面子,就又来告状,恶性循环,刘焕还真怕把老人气病了,不好收场。

    愁的刘和爱人米金昌直转圈,无奈,刘焕只好升任父母官了,虽然兄弟间的年龄差不了几岁,但现在只能以父母对待顽童的态度,立规矩,讲条件,采取强制措施。到底用了什么方法?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