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一生两世 > 第42章 弃财母逝叔侄冷

第42章 弃财母逝叔侄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那时候婆婆已经久病卧床,头脑正处在有时明白有时糊涂的状态,认识的人聊天没问题,不认识的人她肯定不爱理你,平时的爱好就是和小儿子一起数自己褥子底下存的钱。

    可想而知,你若直接问她,要不要老大的遗产七万元钱,她绝对不会说不要,因为平日里看得出她越来越喜欢钱,可是,刘焕爱人米金昌为了亲情常在,硬是拿着老人的手按了手印,替老人签了字,分文不要放弃了遗产,七万元钱转天就转账到大嫂的账户里了。法不容情,七万元钱违反了继承法,却没有换来一颗真诚的家族心,无私的善良换来的是肆意侮辱、袖手旁观,最后是恩断义绝!可怜可悲令人反省!

    不说刘焕爱人米金昌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就想问一问大嫂一家人,你们知道感恩吗?她们坐到一起,只会取笑谩骂,遇到了一个傻子,她们并不认为刘焕夫妻是为了亲情长久而放弃。

    刘焕是懂法律的,她知道这个钱应该是自己的,因为婆婆跟着自己是兄弟们签过合同的,生养死葬,一切收入和花费都由自己两夫妻管理,婆婆的收入就是自己的收入,婆婆的放弃,其实就是自己的放弃,为了亲情常在,为了儿子以后多一个姐姐走动,她妥协让步同意爱人去办理放弃。

    与此同时,为了以后这姐弟几人没有矛盾,刘焕心血来潮想借此融洽之时,把智障的弟弟安排好,就和侄女商量:“以后你们姐弟当中,谁赡养你们四佰,谁就继承他的财产行吗?你做大姐的表个态。”侄女爽快的说:“我不管也不要财产。让佳佳管吧!他是侄子,照顾方便些,可心管不管我就不管了。”

    刘焕信以为真,以为既然说了不要,像婆婆的养老问题似的,签了合同就没有矛盾了,不是更好吗?于是自己草拟了一份协议让侄女签字,结果,侄女恼羞成怒,不知为什么就是不愿签字,最后还是侄女女婿开明,极力劝说,侄女才给刘焕签了字。

    刘焕很不明白,自己七万元都不要了,当天就给她们转账了,她只是签个字而已,有何为难的?谁伺候、谁管理他的生活,谁就继承,不是天经地义的吗?她自己说过不侍候这个智障的伯伯,也不要遗产,怎么就不愿意兑现承诺呢?还在心里埋下怨恨,恼了婶婶。

    人们不是都说:“人聚财散,财散人聚”吗?所以,无论当时什么情况,在刘焕眼里,侄女就是个孩子,跟儿子有血缘关系的姐姐,刘焕并不计较她的态度,只要亲情还在,她什么都不在乎,早就不把此时当回事了,一转身就忘了。

    刘焕相信侄女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有文化,不会不知道伯伯婶婶在帮她,年节月礼还知道来看看她奶奶,还给刘焕这个婶婶,买来不错的化妆品,虽燃说用七万元换来了一盒二百元的化妆品,但刘焕认为这也是个好的开始。若不是有那个开始,或许刘焕现在脸上擦的还是“万紫千红”呢。

    侄女女婿也经常和婶婶开玩笑斗嘴说笑话,关系应该很融洽了,后来有了买房退税的消息,刘焕还第一个让米金昌通知侄女,她们居然退了一万多元税费,这就叫是亲三分向,是灰热过土,谁亲谁近人心都知道。

    而且刘焕经常让爱人和儿子去姐姐家大娘家拜年,大嫂见了兄弟也是泪眼汪汪,像见了亲人一样,无意中流露出来的亲情不应该是假的啊?可是,事情却不是刘焕想象的那么简单。这种亲情只是单方付出,只是自己的付出,没有一点回应的付出!

    人活一生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婆婆的突然离世,让刘焕的生活又一次乱了阵脚,跌入谷底。

    单纯的刘焕认为,大嫂告老退隐很正常,侄女和侄女女婿,肯定会全力以赴,帮助叔叔操办奶奶的丧事,毕竟叔叔以诚相待帮过他们不止一次。年节月礼经常去看望大嫂,关系处的也不错。

    然而,让刘焕夫妻没有想到的是,他们不但不帮助,连礼钱都没上,常听说礼尚往来,嫁出去的姑娘,回娘家来哪能没有礼,钱不在多少,有礼就好,如果是忘了也不必计较了。

    可是,当时她们一系列反常的状态足以证明她们是成心的,刘焕亲眼看见,侄女女婿在奶奶灵前跟侄女怄气,耍性子,他是感觉自己错了,无法面对叔叔婶婶,还有尸骨未寒的奶奶。本来人家孩子是一个讲究礼数的人,做这种无理取闹的事情就感到内疚,才跟自己妻子生气,又因为是她娘家的事情,才躲到妻子身后当了“耙耳朵”,赌气不吃饭。

    可是,侄女却安慰他说:“没你的事!你吃你的饭!”刘焕很恼火又不能发作只能生闷气。自己为他们付出了那么多,她们心里都应该明白,尤其是侄女和侄女女婿最让人伤心。

    事后刘焕爱人米金昌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对着电话那头的侄女气愤地说:“你从小我就疼你,看着你长大,你今天却这样对我!你父亲生病,我拿了一千,你父亲去世,我拿了一千,你父亲的遗产分割,应该归我的七万我给了你们,是我提醒你如何及时退取新房税费,你得了一万多元吧?这林林种种,哪一点不值得你感恩?你却听外人的,不上礼,你是要跟我断礼断道啊!你连祖宗都忘了是谁了,你对得起我吗?我白疼你了!”可是,训斥又有什么用,一切都已成为过去!

    婆婆的突然离去对刘焕本来就是一种打击,外地三叔家的哥哥突然来电话说:“我们赶不上车,没法子去了,那就不去了”这让刘焕心里郁闷压抑,明明是一天前就通知的,说好了要来的,三番五次的电话联系,始终说在来的路上,发丧前却说不来了,分明是已经来了,被二婶家的哥们儿拦下了没有过来。该给他们准备的孝服都准备了不说,这大起大落的心情,真的让人无法平静。更加难受了。刘焕不明白,上辈子欠了他们多少人情债,这辈子要如此折磨自己,难道老天又派小人魔来惩罚自己了?

    时间不等人,不明白也得继续往下走。“大了”突然说:“给逝者开光要给开光者发个红包!”“大了”根本没有提前跟刘焕说一声,刘焕本就没有心理准备,更没有提前包好红包,这是他们成心给刘焕难看。

    当家子哥们儿兄弟借机报复不帮忙,侄女和女婿也袖手旁观,这样一来大事小情都得刘焕夫妻处理,忙的一个头两个大的刘焕,被这突如其来的“要红包”,一下子弄蒙了,心里一颤不知要包多大的红包?为什么要顺着他们的意愿走?我自己也能开光!

    刘焕心想:“死者为大,既然来到死者面前,邻居都会上个礼,当孙女的居然不给奶奶上礼,还有脸要红包!这不纯粹找事吗?”

    刘焕心里当然不快,第一反应就是自己开光不用包红包,就连给逝去的婆婆擦身穿衣服都是刘焕一个人去做的,还害怕给她开光吗?所以她没想太多,一个人全应了。

    没想到,“后院起火”,当家子的哥哥在外面骂闲街说闲话,想闹丧,狐狸尾巴终于藏不住了,他本来就是闹丧来的,这回刘焕明白了,本来关系挺好的大嫂一家,突然变了脸色,都是他在背后兴风作浪,外地三叔家的孩子们不来也是他的淫威作怪,强行阻止,其实早就来到了,只是先去的他们家,结果一群贼子商量计谋陷害刘焕灵堂前闹丧,真不怕老太太地下有灵找他们算账。怕是做了这等坏事也不得好报吧!好人常在,坏人也不是那么容易得逞的。

    他想闹丧却被大家拦下了,大嫂在外面还把爱人训斥了一顿:“你就这么一个侄女,最后一次给奶奶开光还不让她开,你们做的对吗?”自己不让女儿给奶奶上礼的事却只字未提!

    所有的枪口都指向刘焕,都说刘焕不让侄女给奶奶开光不对不给她发红包不对,可是不上礼却没人提起,刘焕忙里忙外的也没跟爱人说,对外面的事全然不知,大嫂不但不守灵,还去马路对面挖野菜,侄女和侄女女婿都跟外人一样看热闹,什么事、什么忙都不帮。

    所有的人都看着刘焕一个人忙得团团转,扯孝服,管账本,招呼客人,照顾亲戚,她没时间给奶奶守灵,没时间和爱人沟通,没时间到外面看看,这些乱臣贼子的阴谋诡计。等事后和爱人沟通时才了解情况,爱人才知道没上礼之事。

    这是早有预谋的乱心乱事之术,居心叵测成心捣乱啊!唉!一切都已成定局,无可更改。

    刘焕真后悔,为什么要听侄女的,通知了二婶家的哥们儿,没有他的搅和,侄女和侄女女婿,也不会避亲就远跟他一起闹自己奶奶的丧事,这不是忤逆不孝吗?让孩子们也背上了骂名!

    这个人也真是罪该万死!早晚会有老天报应!不被车撞死,也是老天还没来得及报应他!真得应该提醒他一句,小心下雨天遭雷劈哦!

    每个人都有出处,奶奶是谁奶奶是你父亲的妈妈,没有奶奶就没有你的父亲,没有你父亲哪来的你,所以对奶奶不敬更是大逆不道!希望世人警醒,尊老爱幼是美德,孝顺父母,替父母孝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也是应尽的义务。

    其实,“礼钱”二字,世人看重的大多是“礼”字而不是“钱”字,二哥和他的朋友们上的礼,刘焕全都还给了二哥,还管了饭。至于二婶家、三婶家的哥们儿,刘焕知道当初大嫂花出去了礼钱,如今收回的礼钱应该给大嫂,这无可厚非,刘焕还定了饭店准备了他们的酒水,可是他们却净出幺蛾子,一拍而散连个面都没见。以小人之心妒君子之量,她们就认为刘焕见钱眼开,不给他们了,其实,说是非者就是是非人,她们才是吝啬之人,一辈子也发不了财。俗话说的好,财找福人,有福之人不用忙。

    不过,还真是让刘焕想不明白的是,那么聪明的侄女和侄女女婿怎么会忘恩负义,成心不上礼呢?很缺钱吗?不管看在奶奶的份上还是伯伯婶婶的份上,都应该上礼!本来一直走动的很好,血管里流着相同的血液,说变就变了,亲情就这么廉价!用人朝前不用人就朝后了,即使不想走动,也不应该跑到丧事上来闹丧!

    刘焕重新认识了人性,人情不是等价交换,不是你付出多少,别人就会还给你多少,恩将仇报的人比比皆是,学会爱自己,才不会为别人的不爱而难过,刘焕学会慢慢释怀。

    假如当初都上了礼记入账本,刘焕肯定会把礼钱分开管理,通过谁收来的礼就给谁,大嫂的给大嫂,二嫂的给二嫂,还会准备酒席一起招待,本来是一团和气的事,人们总是自作聪明,把好人也想象的一无是处,一毛不拔,根本不想想,七万元是多大的付出,哎!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刘焕真是无话可说。

    如今,刘焕被情所困进退两难,她希望佛祖开示指点迷津,她心中默念:“阿弥陀佛!”她不知道前方的路该怎样走才是顾全大局。刘焕迷茫之际向佛祖靠拢,她开始信佛了,她不想再纠结这些烦心的往事,一念放下静心学佛,就让一切随缘,随遇而安吧!

    要说刘焕信佛,还真不是看破红尘,她没有摆香炉,供佛像,她的佛在心中,她不是封建迷信,更不是消极不负责任,在刘焕看来,佛法佛道已经不是过去的封建迷信,那是现代人追求美好的一种信仰,一种心愿和祝福,是慈悲善良的化身,人们口念阿弥陀佛!心念阿弥陀佛!必然会感觉心情平静,让当时想发脾气的心态就会缓和一些,进而达到祥和平顺的效果。那么,刘焕信佛后生活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呢?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