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一生两世 > 第40章 久病床前无孝子

第40章 久病床前无孝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刘焕婆婆在众兄弟的见证下,跟了刘焕。说起婆婆的固执,真是让刘焕也哭笑不得。拆迁时,又要分家又要分户,都要去公正处公正,公正大厅里,米金昌的大哥二哥都争着要求跟老人一起生活,可是老太太当场就哭闹起来,一口咬定只跟着刘焕,否则就不公正了,原因居然是平常日子里刘焕爱给她包饺子吃,当场就耍起小孩子的性子来。

    这让大家都很尴尬很难堪。其实包饺子吃,只是刘焕的个人饮食习惯,谁赶上了就一起吃,也是刘焕的待人习惯,今天却成了老人的筹码,让兄弟间矛盾加深,刘焕真是啼笑皆非。

    大哥二哥气的够呛,谁还不会包饺子吃?只能说跟老人是讲不清道理的,大侄女女婿庄吉任,为了帮助岳父岳母办理好家庭财产分割问题,出面调解,他连哄带劝地对老太太说:“奶奶你不要哭闹,你愿意跟着老婶就跟公证员说,我们都不反对了,你不要哭闹了,人家公证员很忙,没时间陪着咱玩闹,咱还得继续公正呢!”

    老太太一听都同意她跟着刘焕才停止哭闹,这时才算平息了风波,也成了以后的定局。

    就这样兄弟们都签了字,分家分户终于有了结果。

    下一步就是预备拆迁出去租房了,说起租房来,刘焕可为了难,从前都是租给别人房子住。

    如今反过来要找别人家的房子租住,各种条款都是约束自己的,房东一听有一个七十多岁双目失明的婆婆和一个智障的弟弟,全都打了退堂鼓,不想租给他们。

    无奈,刘焕一家六口只能跑去农村租平房住。可是屋漏又遇连天雨,住了三个月就坚持不住了。孩子们升入初中后,每天上下学要坐公交车,每天晚上九点才回到家,有时还没有车,就得走回来到十点多,太辛苦了。

    为了改善儿女的交通问题,刘焕在二中附近高价租到房子,一交就是一年的房费,将近两万多,房东要求一次付清,这是刘焕当房东以来,从未有过的先例,别人给她交房租的时候都是两三个月预交,但是人家要求她交整年的,为了孩子们的学习,为了老人的稳定,刘焕自己给自己曾经的租房规定破了例。没办法,这就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现实,你不得不坦然面对。

    不过,不必烦恼,常言道,“家有一老,胜似一宝。”何况现在跟着刘焕生活的是两个有收入的宝,难怪许多人会羡慕嫉妒恨!哦呵!“红眼病”这是人间通病,不足为奇,只不过,人们只见其表不见其里。确实刘焕得一巨宝不假,他们是带着财产来的,而且还有升值空间,任谁都会欣喜若狂。

    然而,这是有生命的活宝,更需要爱心呵护,不然这宝贝会过期减值的。更何况,刘焕的婆婆,更是人间极品,不同寻常:固执愚钝、双目失明、老年痴呆、半身不遂,一步一个坎儿,外加一个不听话的智障残疾人。集其所有困难于一身,无论是谁摊上,也会欲哭无泪。

    不要说哪家媳妇贤惠孝顺,光一句“久病床前无孝子”,就够你研读二十年。双目失明的婆婆整整跟了刘焕二十年,刘焕说起婆婆生病的经历,就想坐在自己妈妈坟前大哭一场,她亏欠自己的妈妈,从小到大她从没有像照顾婆婆一样,耐心细微地照顾过自己的妈妈。刘焕对婆婆的好,大家有目共睹,可谁又知道刘焕的苦和辛酸?

    刘焕在娘家,也算是娇生惯养荣宠有加,自从嫁到婆家来,满腹委屈无处倾诉,只能打掉牙齿往肚子里吞。回想起来依然是历历在目,心潮汹涌不能平静。

    想想婆婆第一次中风时,社区已经禁止老人住土房(危房)刘焕就安排她们住在自己新盖的小砖房里。

    那时刚搭伙吃饭没多久,有一天,正好是个星期天,刘焕带孩子们去街里玩了一天,回来后听婆婆说,大哥跟她们叫嚷说:“这麽大的风出来干嘛?”不让他们出去溜圈,婆婆不听,还很生气的样子。

    刘焕一个劲的劝他们:“大哥也是为你们好,大风天的多冷啊!”然后就没在意,可是固执的婆婆,一直生大儿子的气:“他一个当儿子的凭什么这样嚷我闹我?管我干嘛!”,结果第二天就真的中风了,输液打针还好说,这吃药的事情,可急坏了刘焕。

    说起来话长了,原本婆婆根本不会吃药,几年前,婆婆得青光眼的时候,因为不会吃药,就让刘焕着了一回很大的急,后来无药可医也就不吃药了。可是,这中风需要终生吃药,不吃药就意味着生命危险。

    为了让婆婆正常吃药,刘焕买了料理机专门打药粉,然后拌上糖一小勺一小勺的喂给婆婆吃,如果别人家的媳妇,这就够贤惠了。

    然而,刘焕没有那么好命,婆婆根本不吃,一边骂刘焕要毒死她 ,一边往外吐,智障的弟弟在一边亲眼看着,也跟着搞乱,不但不让婆婆吃,还偷偷的把药扔了,虽然婆婆看不见,但是你想骗她们不是药,绝对不行,四弟就是婆婆的卧底,随时告密!

    刘焕每天喂三次药,急得哭三次,一边哭一边央求婆婆:“吃药吧!生病不吃药好不了,不然真的会死人的。你不怕死,你的小儿子怎么办?你不管他了?”

    老人就是牵挂她的智障儿子,刘焕只好拿他做筹码,才能说服婆婆。那时社区安排了家政服务员,专门给母子俩洗衣服,看到这种情况,都偷偷的跟刘焕说:“别管了,你自己别再急出毛病来,受累不讨好,哥们儿好几个呢都是大伙的事,你就别着这个急了。”

    可是,刘焕的爱人米金昌是个有名的孝子,他去上班之前,分配下任务,“别忘了给老太太喂药。”这差事就苦了刘焕,哄着、劝着、求着、甚至急了眼就嚷她一顿,想尽一切办法让她吃药,同时还得哄着智障的弟弟,别让他偷偷地把药给扔了,在他们的意识之中,所有的药都是毒药,吃了毒药不就死了吗?所以他们就想尽一切办法不吃药。

    庆幸的是,这是个小中风,吃完这些药就不用吃了,医生说,几个月给老人输一次疏通血液的液,进行维护就行,才算解救了刘焕。

    风波过后,生活终于又归于平静。要说刘焕的婆婆,除了吃药以外,平常也算让人省心,身边有个单身儿子,随时照顾着她,刘焕夫妻掌管大方向大事情就行了。

    可是,很多时候,计划赶不上变化,本来婆婆母子俩,拆迁时要了拆迁款,但是,居民区要验证她们的财产情况,为了保证他们的不动产不会减少,刘焕夫妻用他们的拆迁款为他们买了楼房,让她们有了安定的家。

    然而不巧不成书,刘焕也是刚租了房子,交了房租,她们也是一起住的,现在给她们买了新房,也不能违约去住自己的房子了,只能租给别人住。

    这样一来麻烦也就来了,俗话说,世事多变,好事多磨。虽然双方都签了合同,但是也避免不了突然的改变。房子租住的好好的,房东突然要卖房,不到期就要收房,刘焕好说话,说退就退给人家了。

    可是,刘焕的房客就不行了,不到期就是不退,刘焕明知道自己的房子出租出去还不到期,可是带着七十多岁有病卧床的老人租别人的房子太难了,怎么说也不如住自己的房子舒心,于是刘焕好言劝退,电话里商量了半天就是商量不通,赌气挂了电话独自生闷气。

    正在气头上,突然有人打来电话,刘焕以为是房客打来的,生气的说,“不行就打官司!”结果是外甥打来借钱买房。刘焕因为拆迁款都存了定期,拒绝了他。

    孩子也没讲清楚事情的缘由,要求刘焕给他贷款,刘焕一时没明白其中的意思,一头雾水,再加上刚跟房客生气闹得心情不好,当场就数落了孩子几句。

    也是因为之前借的十万还没还,现在又借,还特别硬气的要求刘焕去贷款,刘焕生气的说:“让你爸妈贷去,我凭什么给你贷款?难道还得我给你还贷吗?这下得罪了小外甥,他生气的说:“那十万我哥还,我借的我还。”但是,那时刘焕心情不好,什么也听不进去,更是理不清头绪低估了孩子,刘焕心想:“还没结婚的孩子,怎么可能自己贷款买房?不知又耍什么花腔?”

    然而,事实证明,小外甥真是早熟,没结婚就分清了家,以及一些家庭事物的责任,早已经不是当年围着自己屁股后面团团转的小屁孩了,这样看来,姐夫虽然挣钱没多大能力,但对教育孩子还是很明智的。

    刘焕后悔莫及,当年的乖孩子们都长大了,不是随便怎么训教都行了!儿大不由娘,何况刘焕只是一个老姨的身份,当初的爱之切变成了,比一张纸还薄,叫人痛心,这就叫爱多深,伤多痛。不知不觉中冷了亲情,刘焕还莫名其妙的不知所以然。

    无论如何日子还的继续,刘焕要回到自己的房子住,哪怕加倍退还押金也别无选择。后来终于如愿以偿,一家人住进了自己的楼房里,婆婆每天让儿子扶着上楼下楼,乐此不疲,一转眼就是三四年,相安无事。

    然而好景不长,有一年的大年初一,吃完饺子婆婆正准备下楼遛弯,刘焕的爱人米金昌突然发现母亲有一只脚抬不起来,拖着地拉拉着走路,情急之下,赶紧送进医院检查,结果是第二次中风“脑血栓”需要住院治疗。

    生病住院治疗,不足为奇,然而,婆婆住院就跟闹着玩似得,大年初一,吃饺子的时候,奶奶还高高兴兴的给孙子孙女发红包,吃完饭还没下楼遛弯,就安排去医院检查,这也是因为刘焕的爱人特别孝顺母亲,正赶上年假休班,感觉不太好赶紧去检查,防范于未然,总比严重了再去治疗要好得多。结果医生要求住院治疗。

    尽管是节日休班,但刘焕还是感觉人手不够,一住进医院,就得半月,夫妻俩着急上火,全都感冒了,有点吃不消了,就商量着找个人来帮忙。

    刘焕第一想到的就是姐姐,她认为姐姐最疼她,她和姐姐姐夫的关系最好。在这之前,他每次家来家去的,都是姐夫们接送,不管风天雨天毫无怨言。

    而且,在二姐家遇上孩子生病,刘焕毫不犹豫留下来伺候孩子,三姐家盖房钱不够,刘焕二话不说,拿着家里所有的钱给送去,虽然那时只有几千块钱,但是心热到不顾一切。

    姐姐姐夫对刘焕也是特别好,有什么好吃好喝的都拿给刘焕吃,想一切办法哄这个妹子高兴,对妹子的事特别关心。刘焕回想往事不由自主就更坚定了自己的决定。

    于是她拨通了姐姐的电话请求援助,结果,二姐说有人给孩子介绍对象脱不开身,三姐夫说儿子的岳父母来家串亲,一口回绝不留余地。

    刘焕想不明白,亲家来一两天就走了,怎么就不能让三姐来,固执相求,三姐夫向来嘴不饶人,奚落刘焕:“你那么有钱,雇个护工不就得了,要不我给你雇,不就是钱吗?”刘焕听着直扎耳朵,当时各种压力聚在一起,感冒难受加上没人帮忙,让刘焕思想混乱,一下子恼羞成怒,陈芝麻烂谷子都兜出来,对着姐夫哭诉埋怨?

    “找护工跟自己人伺候能一样吗?用钱了你找我,我求你们了就打退堂鼓,你们也太自私了,只认钱不认人,得了!我认识你们了。”刘焕一气之下挂了电话。怨气没消矛盾却自然而生。

    生气归生气,医院里的大事小事还的继续处理礼都没有,母亲生病了,怎么说儿子也该知情,毕竟是十月怀胎的母亲。

    还好,大哥二哥大嫂二嫂以及侄女女婿,全来看了一次,俗话说:“人到礼不差!”刘焕热情招呼,大嫂坐在婆婆床边鼻涕一把泪一把还哭了一报,不管是真情还是假意,毕竟是多年的媳妇戏份就是足。

    刘焕好言相劝却遭白眼,但她并不计较,常言道,血浓于水,一家人哪有深仇大恨,既然矛盾和解了,就不再耿耿于怀,一笑焉然。

    治疗在继续,刘焕一个人黑白守在婆婆床边,寸步不能离开,吃饭要等爱人送来,婆婆也不是省心的人,一般人还真伺候不了她,喂药你得哄着劝着央求着,甚至急眼了刘焕会嚷她,总之吃一次药,没有半小时完不了。

    吃饭吃水果都得央求半天,吃点梨片,她含在嘴里不吐不咽,急的刘焕直转圈。

    邻床的老病友,一个九十岁的老太太,自己吃饭喝水上厕所,自理能力特别强,看着刘焕一口一口的央求着喂饭喂药,气的老人家直骂街:“这不造孽吗?折腾媳妇干嘛?闺女也没这样伺候的,哪有这么好的媳妇还不知足,这不是缺德吗?你耍嘛?”

    婆婆噘着嘴嘟嘟:“我不吃,我不活了。”刘焕只有苦笑叹息,该咋样还咋样。站到刘焕婆婆的角度上看问题,就不难理解活着的无奈。

    老太太双目失明二十多年又得了两次脑梗,如今半身不遂,全不能自理,那种没质量的活着真的很痛苦,尤其是大脑思想半明白半糊涂的情况下,安慰都显得苍白无力!刘焕只能用没结婚的四弟做筹码,“你不管你小儿子了,你不活着哪行?谁管他啊?你得好好吃饭,好好活着,才能管好小儿子。”这才是请将不如激将,真就挺好使,老太太就是在乎小儿子,为了他自己才会顽强的活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