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了断婚变创业难
然而,刘焕却不以为然。“知足者常乐”,或许是刘妈妈的长 寿秘诀,是老年人的座右铭,因为他们养儿育女,事业拼搏,忙碌了大半辈子,是否攒下金钱和阅历,都已是过眼云烟,如今,再去拼搏也为时已晚,更需要安度晚年,圆满人生。
于是,“看开”与“知足”,就成了晚年乐天人生,最好的座右铭。然而,年轻人则不然,倘若一念“知足”,则意味着停滞不前,失去斗志,所谓“更上一层楼”,才是年轻人的奋斗目标。
刘焕夫妻作为一对年轻父母,从没忘记生活需要蒸蒸日上,更上一层楼。有道是:“年轻受贫不算贫,老来受贫贫死人。”所以,刘焕夫妻二人,省吃俭用辛苦劳作,为孩子奠定基础,为自己打下江山。
想那时,连煤气都得省着用,平常都是用炉火做饭。爱人白天去上班,晚上等孩子们睡熟了,二人把孩子们锁在家里,就去马路边捡煤块扫煤面,有时一晚上扫两车回来,也常有孩子们哭醒的时候。
到了白天,刘焕把孩子们留在屋里玩积木,自己在院外打煤坯子。大人孩子都不容易。
有一次,孩子们玩烦了,为了抢积木打起架来,哭哭闹闹把积木扬了一地,刘焕气急了,进屋抄起笤帚吓唬孩子,佳佳是个非常聪明的孩子,一看妈妈急了,赶紧抱住妈妈的腿央求:“妈妈我错了,你别生气了,我捡起来。”
刘焕的眼泪刷的流下来,本来也怨妈妈没有陪着孩子们一起玩儿,才两三岁的孩子,刘焕放下笤帚,帮孩子们捡起积木,告诉他们:“妈妈在干活,妈妈很累,你们别让妈妈着急生气,妈妈干完活就陪你们玩,你们要听话,好好的在屋里玩。”
然后,又去干活。刘焕夫妻二人就是有这种艮劲儿,不偷不抢,靠着吃苦受累,一步一个脚印的往前走。
生活苦不苦,在于心态,刘焕夫妻并不觉得苦,顾着自己的小家,也不忘失明的母亲和弟弟。米金昌时常过去给母亲做饭炒菜,刘焕也是跑前跑后,帮他们去银行存钱取钱,去社区领低保办理日常事务,总之,忙的不亦乐乎。
不过,日子不可长算,天长日久,就会有些突发事件发生,刘焕也是不能省心了。幸好,刘焕嘱托自己的房客做眼线,有事情就打电话通知自己,那时流行座机电话,几乎每家都安装一台,刘焕也不例外,这也方便了刘焕了解婆婆的动态。
原来,刘焕把结婚时的房子租给了房客,房客很善良,经常关照婆婆母子俩,房客偶尔打电话说:“老太太又哭了。”刘焕就得过去哄劝开导,四弟喜欢到处跑着玩,婆婆一人在家,常常感觉孤独,难免有烦躁悲伤的时候,刘焕能够理解。
房客偶尔又打电话说:“四弟和大哥打起来了,正拿着刀追大哥呢!你快过来管管。”偶尔又给刘焕打电话说:“四弟跟二嫂吵起来了,满院子追着二嫂要打她。”
说来也怪,刘焕过来连嚷带闹,训斥四弟一顿,他就乖乖的进屋不闹了,谁的话都不听,就偏偏特别听刘焕的话,或许这就是缘分吧!也或许是平常日子里对他们的好,他们都记着了吧。“痴人认死理儿。”话糙理不糙,他们就认定刘焕夫妻不会害他们,所以特别信任,至于别人怎么想,谁也无能为力,刘焕也是啼笑皆非哭笑不得。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本书,一出戏,但是,谁也无法唱出独角戏,过客匆匆,总有你来我往的痕迹。正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刘焕租房生涯中,旧人走新人来,淳朴善良的人刚搬走,一个不带妻子的小单身,就去扮演故事的另一个配角。
其实生活中,“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虽然说得有点刻薄,却事实如此,“舌头底下垫死人,唾沫星子淹死人”流言蜚语吓倒了懦夫,阻止了无能之辈的前行。谎言穿上了真实的外衣,赤裸裸的现实再也不敢面对人生。
本来两好归一好的事情,却出了偏差。生活窘迫的二嫂,原本是好心帮助小单身房客做饭,小单身出门也不易,就当姐姐认了一个弟弟,搭伙吃饭收取饭费,本该是善意,无可厚非。
然而,却谣言四起,传的沸沸扬扬就连失明的婆婆都说的有眉有眼,也许是大嫂好心提醒婆婆,毕竟是自家的事,她跟婆婆说:“我看见,小伙子躺在她二婶腿上,她二婶给小单身揪白头发,俩人靠的很近很亲密的。”事情不大,却经不起人们的遐想。
刘焕这个房东,眼看就要成为,只认钱不顾兄弟糗事的罪人,好像被人强加了一顶绿帽子。为了阻止事态发展,只好割爱退租。
这样一来,既损失了自己的房租,也阻断了二嫂的财路。不明事故的二嫂质问米金昌:“为什么撵他走?”米金昌说了一句:“你知道邻居都怎么议论你吗?”引来轩然大波,后果严重,无法挽回。
她娘家人借题发挥,居然起哄离婚,二嫂自认受了委屈,二哥又不会表达信任,刘焕就成了苦行僧,来来回回接了她三次,苦口婆心良言相劝,讲遍人情事理。
二嫂是拔起萝卜带起泥,又嫌二哥挣钱少,又嫌二哥不能挡风雨,又说孩子上不上户口,无法上学,条件多多。
刘焕承诺许愿,大包大揽,大小事务全管,答应给她办残疾证办低保,解决生活困难,答应帮他跑派出所给孩子上户口,甚至承诺供养她们的孩子上学到大学毕业,就是这样也不能力挽狂澜。
最后二嫂无理取闹,居然要求刘焕去请二婶和大嫂来接她才回来,刘焕热脸硬是贴了她的冷屁股,不但不领情还寒了刘焕的心,她也是不自量力,以为别人都会像刘焕一样善良,去重视她的生活。
诸不知这是个天大的无理要求,刘焕做事也是有底线的,不可能什么都答应。明知道刘焕跟二婶大嫂不来往,提出这种要求纯属为难刘焕。刘焕说:“我可以尽我所能为你付出,但我不会再去求他们,再一再二不再三,我不会再面对他们而失去我的尊严!”二嫂固执地说:“他们造谣起哄闹成这个样子,必须他们来请我,我才回去,”“看来我的面子不够,那你就等着他们来请你吧!”刘焕扔出一句狠话,赌气返回,再也不管了。诸不知她会等到后悔莫及,刘焕也是嗤之以鼻,气到无语。
既然她执意不回头,别人也无能为力。笑看世人多愚痴,难道没听说过:“就坡下驴吗?有人给你台阶了还不赶紧下来?”再者说了“脚正不怕鞋歪”!既然不做亏心事,何必惧怕鬼敲门?不敢面对赤裸裸的现实,就是懦弱,赤裸裸既有坦诚也是自信,你不敢面对贫穷,你不敢面对议论和谣言,你不敢接受贵人的援手,你只会逃避,试问你如何抓住幸福?
听说后来嫁了一个大她三十岁的退休老工人,有个爱挑剔的大儿子,自己的孩子只能扔给姥姥,人家根本就不喜欢,她洗衣做饭侍候父子俩,怎么听都像个没有工资的保姆。
二哥这里,刘焕也得管着,帮着二哥理财管账,控制他胡乱花钱,又找人给他买了统筹养老保险,解决了后顾之忧,一直到二哥认识了新二嫂,刘焕才算卸下重负。
旧二嫂还没退位,还没办理离婚手续,新二嫂就要登堂入室,刘焕避之不及,新旧两个二嫂全都找上门来,新二嫂袒露心扉真诚表白,旧二嫂带着孩子赖在刘焕家里不走,要求刘焕出面办理财产分割问题。“到底如何帮二哥办理财产分割?”刘焕犯了愁。
关键时刻,当家户族没人管了,烂摊子硬是推给了刘焕,这真是让刘焕为难!既不能让手足伤财,又不能抛弃二哥的骨血,既要保全愚钝老实的二哥,那点微薄的拆迁财产,也要顾及新旧二嫂的面子。
刘焕苦思冥想,给律师提出了一个方案,律师暗竖拇指,连连称好全部照办,两位二嫂哑然无话。
其实二哥只有一套还迁房外加十几万元钱的存款,钱用来装修,就没什么好分割的了,旧二嫂企图分走一半房子的钱,刘焕夫妻肯定不会答应,二哥的房子坚决不能换成钱,因为那是二哥后半辈子的家,无论有没有妻子和婚姻,只要有房子在,就有地方安身,就有家在。
刘焕给律师出的方案是:让二哥和孩子共有房产,一个房本两个人的名字,谁也不能卖房,孩子要保证二哥居住到百年逝去,存款用来装修,归二哥所有,这样就保全了二哥全部财产,也没有亏待孩子。
旧二嫂的孩子可以等二哥百年之后来拿走自己的份额,如果中途没有什么事情发生的话还可以享受继承,而新二嫂前夫的孩子,等同继子,如果对待二哥好,二哥百年后他也能得到继承权,感觉这就是个两全其美的决策。
旧二嫂见孩子将来能得到一半房产就不再计较,新二嫂得到长期居住权,无财有权,但还有二哥的一半房子,留作日后遗产待定,利害关系的几个人应该都会满意。
刘焕也是用心良苦,对与错任凭世人评说,面对良知,问心无愧!这是上天强加来的一份负担和包袱,容不得刘焕推卸责任,只好负重背起来努力前行,无论有没有人承认她的付出,她都在付出,为需要它的人,默默地奉献力所能及的一切所能。
很多时候,越是聪明的人就越容易背负重担,越是与众不同的人越容易孤独。“孤独”,是每个人的天敌,无论富有还是贫穷,日久思变人之常情,刘焕待业数年,虽然说,每天也有很多事情要处理,琐事繁杂,难免心生厌烦。
转眼之间,孩子们要上小学了,当初因为养女小可心没有出生证明,上不上户口,儿子佳佳出生时正好托人走关系,给小可心和儿子小佳佳上了个双胞胎的户口,这样一来,小姐俩就可以一起上学了,不论哪一个,脖子上带把钥匙,都已不成问题,外国人的育儿方式,从小就让他们学会独立成长,虽然刘焕没什么文化,但教育孩子独立,还是有先见之明的。
于是刘焕走出家门去工作,有时候,命运就是喜欢捉弄平凡人,天时、地利、人和,永远都是成功人士,炫耀的砝码,可悲的刘焕讲“天时”她错过了好年龄,严格要求年龄的招工时代,她总是要比招工年龄大一岁。
讲“地利”又遭遇眼近视,挺好的工作,却要高度用眼,汗水模糊了刘焕的近视眼镜,根本无法坚持。
讲究“人和”吧,却有太多虚情假意,真情难求,水火难容。从工厂到步行街,辗转几年也没什么发展,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地。
看似平淡的刘焕,内心也有过火热,看似低调简单却从不服输。都说:“人心不足蛇吞象”,到底是褒义还是贬义,笔者也一时难以解释。
就说刘焕吧,总想干一件蛇吞象的大事。她那颗躁动的心,依然不安于现状,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因为自己文凭有限,虽说文凭只是一块敲门砖,可是没有这块敲门砖,你如何能越过这道道门坎?何况自己体能也不够,也干不了什么大事业,不如就地取材,就靠自己的房子赚钱。
刘焕出门多年,知道出门在外有多不容易,多么需要家的温暖。于是,萌生了开单身宿舍的念头,几经坎坷,几间男女单身宿舍,在爱人强烈反对的情况下,还是成立了。
米金昌一听“单身宿舍”四个字,就火冒三丈,大骂刘焕:“你就是心术不正,弄一群单身光棍来住,好说不好听,不怕被邻居当做笑柄啊?”米金昌坚决反对。刘焕明志给他看,赌气不用他的工资,不用家里一分钱。
刘焕采用预定方法:先交钱再置办设施的方法,一分钱没花就成功挣到了八百元钱,八个小姑娘,是第一批入住者。刘焕贴出告示后,就有八个女孩前来交定金,爱人也是惊呆了,那时别人一间房,租一百元,刘焕一间房,达到一千元,有时达到一千二百元,真是奇迹。
宿舍里都是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又听话又可爱,一个床位非要求住两个人,因为她们是夜班和白班互倒,喊着阿姨央求刘焕说:“这里条件好,热水空调暖气都有,还有阿姨照顾,像家一样安心,我们按人数交钱,都是一起来的,喜欢一起住。”
看着像花一样的少男少女,刘焕都感觉自己年轻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