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营长 一
独立团团部,政委丁得一捧着一本磨损严重快翻烂了的《三国演义》津津有味地读着。
陆团长从门外进屋,擦拭头上的汗水,拿起桌上的粗瓷碗,一口气把一碗水喝干。
“老陆,你又用了我的碗。”丁得一无奈何的纠正。
陆团长把茶碗翻过来仔细看了看,自从丁得一的搪瓷茶缸变成了风铃,这个用错茶碗的事情已经发生无数次了。
嘿嘿一笑:“我的政委,咱们独立团只有你一个人沉稳得下来。”
丁得一不解,抬头看勾起话头的陆团长,等着他的下文。
“高一刀和小丫头在外面扯淡呢,几个连队都暗地里叫开劲了。”陆团长故作幽怨地问丁政委,把手中的瓷碗放在桌上。
“让他们先扯着,等调研工作做完,再给他们上上弦。”丁政委一脸轻松写意的笑,不紧不慢地说。
陆团长心里还是挺美的,现在不仅是连级干部心思活跃,就连班排一级的战士们也开始预测这次健全建制的窗口期,谁有机会晋升为连长?
警卫员带回到团部的信息已经无法让陆团长解渴了,以为警卫排的小丙也是角逐连长的热门人选。
这个平日里高大威严团长,似乎在想不被注意的时候可以自动开启隐身功能,回团部灌了一碗水,出门又转了一圈,再次回到团部,冲着丁得一说:“老丁啊,出去转转吧,热闹的很啊,三连的潘柱子晋升连长的呼声很高啊,郝平要在他三连之内分出一支炮兵连呐。”
丁得一揉着头笑了,笑他这个为老不尊的搭档:“我看你是自己心里不定。”说着终于放下手中的书,把桌面整理干净,边整理边说:“来来,来,咱们参详参详,看看都准备给自己加官晋爵的,够不够组建一个师 啊。”
陆团长一愣,与丁得一两个人相视大笑。
“你这么一说,那还真差不多…”陆团长抓来一把筷子,要和丁得一好好摆摆龙门阵…
第一双筷子代表一连,吴严现在身体略有恢复,分开来一支,代表了大家都看好的铁柱。
丁政委叹,一连之前一战打得太惨了,现在只有一个排的兵力,可贵的是这些在战场上幸存下来的老兵,未来可以成为一个连队的中坚力量。丁得一若有所思的问:“下一批新兵都补给一连?”
陆团长颔首,“这样一来勉强就凑够一个连的建制了。”
吴严和铁柱还是一双筷子。
一双筷子代表二连,高一刀最近发展的很快,出任务带着一个满编连,三家集还能留下队伍看家护院。
陆团长感慨——这个高一刀也成长了,至少这一次在队伍建设上见到了人数增长。
丁政委感慨——人数是多了,可是整个二连也没有一个可以服众的连长候选人,其实丁得一不知道的是,二连已经没有一名过去的老兵。
“高一刀连个政委都容不下,要是从别的连队提一名连长到二连…我怕他是容不下啊。”陆团长看着代表二连的那双筷子。
丁得一内心同意,嘴上却说:“难不成二连不是独立团的,你也太惯着他了。”
第三双筷子代表三连,郝平养活孩子的能力也太出色了,短短的转眼间,三连又发展成了六个排,妥妥的两个标准连的人数。
陆团长分出一支,这个代表了呼声很高的潘柱子。
“一门小山炮就能成为炮兵连么?”丁得一问。
“一门小山炮就能成为炮兵连么?”陆团长反问。
何况这门小山炮还没有炮弹。“好高骛远。”陆团长给出个结论。
“也不能这么说,潘柱子也可以作为备选啊。”丁得一不是反对陆团长,但是工作的分工决定了他一定要有自己的观点。
老陆习惯性的颔首,政委说得对。
带着一个排战士在劳动的郝平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啊~嚏!”好像灰尘钻进了鼻孔…
一双筷子代表九连,这是独立团的小九,成立的最晚,人数一直最少。
“终于说到你的爱将了。”陆团长开玩笑。
丁政委不喜欢开玩笑。“哪个又不是你的爱将了?”
两个人说的是胡义。
分出一支筷子,
“哦,马良。”
“罗富贵。”
两位大领导同时说了话,两人又同时看对方,两人又同时笑。
陆团长对高大威武的罗富贵一直心存好感,平日会多看两眼,就像喜欢高一刀,哪怕身上有这样那样的小毛病,高大威武和善战似乎也就是团长选人的标准。
“这个罗富贵有不少光荣事迹啊。”陆团长以为政委不了解。
丁政委看人的角度要更全面一些,小到军容军纪,大到组织能力战斗素养,马良在整个独立团的排长中,都是出乎其类的。
“还说什么我的爱将,你这大团长还不是一样分个轻重。”丁得一后发制人。
“其实马良我也看中啊!”陆团长叫起撞天屈,说着他自己也笑了起来。
一只筷子代表了团警卫排,如果要健全建制,团警卫排肯定升格警卫连。
算算账不得了啊!原本就胸有成竹的陆团长摩挲着双手。
又摆上了一双筷子,面对丁得一询问的眼神,陆团长露出老狐狸般的笑。
“丫头的提议,不能完全说是臭棋吧。”陆团长说的是关于说服秋风游击大队的人员并入独立团的事情,他认真考虑过,此时又提出来。
“小丫头是下棋高手啊,这一提议不是臭棋。”丁政委也认真考虑过,很有可行性。
“如果操作得当,临县的游击大队,成建制地转入独立团,这是好事,”丁得一说出自己的想法。
“一方面对独立团的发展壮大有好处,敌强我弱,指的就是实力的对比,怎样扭转实力?削弱敌人,强大自己。一方面,对临县抗日形式更加有力,游击队的战斗区域,多在敌占区之内,这一特点也造成了人比枪多,枪比子弹多,装备落后,战士的战斗经验和战术素养不足。”
陆团长一拍大腿:“高!还是政委的境界高。你这么一说我也想到这么多好处。”
说完又长叹一口气:“可臭丫头这个不着调的,起个头就不管了,现在是每天和郝平、高一刀扯淡,再让她搅和几天,小丫头就快变成人口贩子了。”
丁政委听了不禁莞尔:“那就把她赶回酒站,她这个小猴子还能跳出你的手掌心?”
陆团长露出一脸得意,又对丁得一说:“要不你去和孟队长唠一唠?只要你一点头,我立马让那个小猴子回她的花果山。”
丁得一摇了摇头:“我不合适啊,要我向师部打报告,申请调人还差不多。直接去挖人…”丁得一的头摇得更快了。
隔一会,丁得一又和陆团长说:“要不你和孟队长说一说?”
陆团长一脸为难:“说什么?拿官职和他做交易?要是那样我和小丫头还有啥区别。逼急了,我看,咱俩一起向师部打报告得了。”
两个大领导继续开小会,研究着独立团这块大蛋糕……
下午,陆团长偶然在训练场遇到了孟队长,为了这次偶遇,陆团长可是来来回回穿梭了好几趟。
“老孟!”
“团长,你叫我孟公岑,或者小孟就可以了。”孟队长有些局促,不知道是错觉,还是什么原因,他老是觉得独立团的两个主官一直在躲着自己。
陆团长看向孟队长的眼神,像是老财看见了元宝:“公岑啊!伤病员同志们陆续回来了,在这住得还习惯么?”
孟队长一凛,暗道:莫不是要下逐客令?顺口回答:“住的好,吃的也好,独立团的同志们对我们照顾得非常好。”
陆团长决定不再做战术迂回,给他来个短兵相接,因为陆团长自我感觉,已经从丁政委那,得到了最具说服力的理由。他轻咳一声说道:“公岑,我有这样一个想法,希望你能够带着秋风游击大队留在独立团。”
一句话,说得孟队长有些懵。
陆团长继续说:“你看,如果你们能留下,独立团可以增强实力,咱们对上鬼子,人多了枪多了,那时候谁打谁就不一定了。换个角度说,游击队的同志人数虽然多,但是装备太落后了,训练也不行,枪也少,子弹更少。留下来吧。”
看着无动于衷的孟队长,陆团长决定放下面子,抛出诱饵:“独立团要把营级建制补全,你留下,正好我这还缺个营长。”
孟队长涨红了脸:“这不合适,我们县的党委和政府都依赖我们保护,实在是……”
陆团长铩羽而归。
晚饭,应政委的邀请,孟队长单独和政委边吃边聊。
“老陆和你谈过了?”政委丁得一也是个直来直去的。
孟队长说:“陆团长希望我能留下来。”
丁得一颔首:“老陆也是为了独立团,为了抗战啊!我们挡在根据地的最前边,离鬼子最近,几乎就是贴着脸。我们两个县相连,我和老陆的想法一样,还是希望你能留下,这样在香磨方向驻扎一个营,即能打击梅县这个鬼子的重点防区,又可以策应临县的党委和政府。”
孟队长陷入纠结之中,用筷子慢慢扒着碗中的饭粒:“秋风游击大队是三七年成立的,去年给师里输送过二百人,现在的人员是在那之后加入的,我回去和战士们商量商量,但是我觉得太难,况且,我也不能胜任独立团的营长。”
小红缨整天上蹿下跳,勾搭连环,这不都天黑了,还在和通信员小豆交换情报呢。
小豆对丫头说了今天团长和政委对孟队长的说服工作。
小红缨嗤之以鼻,小辫子一扬,眼睛笑弯如月牙:“团长大叔和政委大叔可真逗,早就知道他们的办法不行。”
小豆惊讶了:“团长说得多好,政委说得也有道理啊,为什么就不行呢?”
小红缨说:“如果这是一场战斗,团长大叔和政委大叔连敌情都不知道,怎么能拿下孟队长?”
“敌情?孟队长的软肋你知道?”
小红缨故作神秘:“附耳过来,孟队长的软肋是他的队员。”
“哦?”
小红缨分析说:“经过这一战,秋风游击大队的人员必然要流失,有些意志不坚定的恐怕要吓跑。”
看着小豆无知的眼神,小红缨很有一种乐为人师的成就感:“临县坚定的抗日群众,能参军的早就在队伍上了,现在游击队里有拖家带口无法离开的,就近开展抗日游击,有意志不够坚定,尚未认识到战斗风险的经过这一战,已经闹着要退出了。团长大叔和政委大叔想通过说服孟队长一个人就把整个游击大队拉过来,怎么能够呢?”
“丫头是这么说的?”回团部的小豆面对团长和政委的追问。
“是啊!红缨同志就是这么说的,她还说现在可忙了,每天要挨个攻破一个个小堡垒,团长大叔和政委大叔都没念过她的好,她都伤心了,要不是为了狐狸,哦!胡连长,她都不想管了。”
陆团长说:“嘿!她还不想管了,给她能的,我看她敢。”
丁得一笑着对陆团长说:“老陆啊,这么看小丫头还真是功劳不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