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除灵者联盟之传说 > 第166章 贝加尔湖的资料

第166章 贝加尔湖的资料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我继续看着贝加尔湖的历史想要中间找到有什么跟那个发短消息人究竟想要跟我说什么!!!

    我看到一段公元前3世纪末,丁令被匈奴征服,成为匈奴奴隶制国家的被统治部族。

    阿巴干城和乌兰乌德城附近发现过中国汉代的宫殿建筑和城市遗址,出土的瓦当即有“天子千秋、常乐未央”,中国黄河流域产生和发展的商文化扩展到外贝加尔湖地区、叶尼塞河流域。

    1世纪,汉朝诛灭北匈奴,在汉朝帮助下南匈奴呼韩邪单于复立庭于今鄂尔浑河西岸喀喇巴尔嘎逊地方,统治匈奴及其所属各部,并上书朝廷自请“世世保塞”茹为汉守卫北方领土,匈奴成为汉王朝的属部,其统治下的包括贝加尔湖地区在内的北方领土是汉王朝的属地。

    4世纪中,拓跋鲜卑部进入黄河流域建立北魏政权,蒙古高原遂由柔然(即蠕蠕、茹茹)“转徙其地”。

    柔然的北面有高车(丁令),游牧在贝加尔湖周围的被称为东部高车。

    6世纪中叶,突厥在蒙古高原崛起,突厥部落和通古斯人是环贝加尔地区的主人。

    安卡拉河流域是统称为乌齐骨利于的三个突厥部落的混居地,在其北部勒拿河上游是通古斯人的故乡。

    7世纪中叶(646年),唐朝击灭薛延陀汗国。

    唐太宗于回纥地设六府七州:瀚海都督府,这是正式在贝加尔湖以东地区设置了行政机构,骨利干部的玄阀州(余吾州)傍贝加尔湖,奚结部的鸡鹿州、俱罗勃部的烛龙州和解薛部的高网州在贝加尔湖东。这是中国政府正式在贝加尔湖地区设置行政机构。

    公元10世纪至12世纪前期,外贝加尔大部生活着名为“嗢娘(斡朗)改”的部族。10世纪初,华夏的契丹族兴起,建立辽朝,一统治中国北部。

    贝加尔湖以东直到滨海地区,也在辽政权的管辖范围内。

    12世纪初,辽朝统治下的女真族完颇部兴起灭辽,建立金朝,继辽统治华夏北部。贝加尔湖以东直抵滨海地区,都在金朝的管辖范围内。

    中世纪蒙古史料证实,首批到达贝加尔湖两岸的蒙古部落有:伊希列斯人(埃希里戈人)、布戈加钦人(布拉加特人)和克罗人(霍林人),以后又有一些蒙古人融合到他们之中,例如,洪戈托尔人,他们最后定居在今伊尔库茨克州阿拉尔边疆区布里亚特共和国境内的扎卡姆、通金和奥金布里亚特地区。

    18世纪初,这里又融进了丛郭尔和萨尔杜勒人。

    1206年(泰和六年),铁木真称“成吉思汗”,建立政权,不久统一了贝加尔湖地区及石勒喀河流域,至此那里成了金朝属部的领地,在贝加尔湖东石勒喀河、鄂嫩河地区游牧的咀娘改(兀良哈)部也成了金朝的属部。

    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大都后,在大漠以北的蒙古高原和贝加尔湖地区设立“岭北等处行中书省”,省治在和林,岭北等处行中书省的辖地包括贝加尔湖以东地区,达黑龙江上游、大兴安岭市北的黑龙江巡北地区,东与辽阳等处行中书省的省界邻接。

    元朝政府在贝加尔湖东地区还有官牧场的设置,属中央政府的太仆寺领导。

    元朝时候贝加尔湖地区、石勒喀河一带土地的主人,除兀良哈(咀娘改)火里、秃靡外,还有不里牙惕部、茂明安(毛明暗)、部。

    14世纪元亡明兴后,元顺帝妥灌帖睦尔北逃,继续称元,仍然管辖着贝加尔湖以东直抵滨海地区。

    明朝末年,中国东北地区的少数民族满族崛起,他们的部族首领在没有入关统一全国之前即已统一了西至贝加尔湖、东至海的广大地区。

    15世纪,莫斯科公国“募万民合力以驱蒙古”,匡复故地,进而向西伯利亚扩张。

    其间,长期活动在贝加尔湖西的不里牙剔蒙古部逐渐向湖东地区迁徙。

    1643年,叶尼塞河区的哥萨克库尔巴特伊万诺夫来到贝加尔湖地区,1653年,由彼得·别克托夫领导的哥萨克分队在印戈达和赤塔河交汇处附近建立了贝加尔地区的第一座军事堡垒,1666年,在乌达河岸边建立木结构军事堡垒上乌丁斯克。

    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中俄双方在涅尔琴斯克签署《尼布楚条约》,规定中俄在自额尔古纳河一线向东沿外兴安岭直至大海为中俄边界,黑龙江流域尽属中国。

    《布连斯奇条约》是中国和俄国于1727年(清朝雍正五年)订立的划分中俄中段边界的条约,条约规定中俄中段边界,从额尔古纳河开始,向西至沙毕纳依岭(即沙宾达巴哈)为界,以北归俄国,以南归中国。

    1727年(雍正五年),中俄在恰克图签订《恰克图条约》,规定自楚库河(俄称“Чnkon”)以西,沿布尔固特山至博移沙岭为两国边境。

    沿安加拉河地区和勒拿河上游地区出现了大片俄罗斯人的土地,导致了布里亚特人丧失了原来的土地范围,改变了土著居民的经济基础。

    比如,在18世纪布里亚特人改变了经济方式,西布里亚特人形成了农业一畜牧业经济方式,布里亚特人开始使用和俄罗斯人一样的农耕工具,学会了俄罗斯人的耕耘方式。

    1701年,哥萨克人列米索夫绘出了大体正确的贝加尔湖地图,这是历史上的第一幅。1729年,彼得大帝派德国人达·梅塞施米特考察西伯利亚,他对贝加尔湖进行了第一次科学考察。

    20世纪初,学者们绘制出贝加尔湖的第一张现代全图,并测量了湖深。17世纪初之前,前贝加尔湖地区的部落处于部落氏族体系解体的阶段。

    1740年,俄国开始为了控制布里亚特人建立“草原公局”,布里亚特人成为了一个信仰多种宗教的民族,佛教、东正教和萨满教。与俄罗斯农民毗邻而居的西布里亚特人被基督教化了。

    19世纪末伊尔库茨克省总督伊格纳基耶夫决定在西布里亚特人中撤销草原杜马,取而代之的是“异族管理处”。

    1782—1783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对俄国行政区划进行改革,在西伯利亚地区设置两个总督管辖区。

    外贝加尔大部都被划入伊尔库茨克总督辖域的涅尔琴斯克州内,并划分出若干县级行政区。

    这一建制体系一直持续到19世纪前期。

    1851年,沙俄在贝加尔湖以南、以东赤塔地区分别设省,在伊尔库茨克省设立外贝加尔州,并以赤塔为州首府,其州域范围涵盖了今后外加尔的大部分地区。

    最终确定了中俄两国在外贝加尔地区的边界。

    20世纪初,俄国进行土地改革,新的土地划分政策导致了布里亚特人的耕地,割草用地与放牧地的减少。

    由于俄罗斯殖民化与喀尔喀地区内战引起了布里亚特居民的迁移,使得布里亚特人移居到了前贝加尔湖和后贝加尔湖地区,并在内部形成了新的民族地区集团,巴拉甘斯克、伊达、基托伊、卡秋格、巴彦代、埃赫利特、巴尔古津、库达拉和其他的布里亚特民族地区集团。

    贝加尔湖地区是伊尔库次克少数民族聚居地,其中以蒙古族的支系“布力亚特”族人口居多。

    布里亚特人为蒙古之一部。属蒙古人种西伯利亚类型,又称“布里亚特蒙古人”,也叫“布拉特人”。

    布里亚特人总人口约436万,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蒙古国和中国的一些地方。

    俄罗斯境内的布里亚特人主要分布在俄罗斯联邦的布里亚特共和国,部分分布在外贝加尔边疆区、伊尔库茨克州等地,是西伯利亚地区较大的少数民族之一。

    布里亚特人使用布里亚特语,其内部可分东西两大方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18世纪起使用回鹘蒙文,于1931年创造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拼音文字,1938年改用斯拉夫字母。

    布里亚特人原信萨满教,后贝加尔湖地区的居民则多信喇嘛教,名义上信仰东正教,实际上仍保留萨满教残余。

    布里亚特地区被俄罗斯兼并后,居住在前安加拉河与勒拿河上游地区的布里亚特人,由于受到前来这些地区的大量俄罗斯居民的影响,形成了很大程度的俄罗斯化。

    前贝加尔湖布里亚特人由几个分支组成:布拉嘎特、埃赫利特、洪郭多尔和其他的小氏族和部落。

    布拉嘎特人和埃赫利特人是前贝加尔湖地区两个最大的部落,他们与洪郭多尔人及居住在后贝加尔湖地区的豁利人组成布里亚特民族的最主要的分支。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