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仇敌 > 第46章 流言

第46章 流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沙秋明自叠翠宫出来时,心中还在暗骂。

    皇后着实愚蠢,其程度,甚至远超他所料。方才,在偏殿之中,她问他是否忠心无二,沙秋明应是之后,柳淑婵竟从怀中拿出一个小药包。

    那药包,沙秋明无比熟悉,正是先前他让人交给柳怀志,又由柳怀志塞给柳淑婵,让她去毒害萧远之的毒药。

    而现下,那剩余药物,便在这药包之中。

    柳淑婵捏着药包,半晌没有出声。她眼中血红,全是挣扎。过了许久,她的目光渐渐坚定了,她把药包塞到沙秋明手中。

    那小小纸包,此刻宛若烙铁。

    柳淑婵死盯着他的眼:“若要本宫信你的忠心,便把这物加在圣人饭食之中。此事若成,本宫和殿下,自不会亏待于你。”

    她话语冷肃。

    带着一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然。

    沙秋明瞠目结舌,望着手上药包,一时之间,几乎快要控制不住脸上的表情。皇后竟然这般堂而皇之,叫他去毒杀圣人!

    这般愚蠢心思,若不是在凛州时便同萧远之成了婚,在萧远之登基后,又顺理成章入主中宫,若是寻常选妃入了后宫,恐怕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不过这倒也是件好事。

    沙秋明在短暂惊愕过后,很快想明白这点。

    柳淑婵越蠢,对他来说,就越好控制。他当然不可能自己去毒杀萧静姝,但柳淑婵亲手把这样一个明晃晃的把柄塞给他,那日后,待萧子深登基,他还不是想怎么要挟柳淑婵,就能如何。

    傀儡越愚笨,他越好控制。

    想通这之后,沙秋明很快调整好了表情。他佯做不解:“娘娘,此物是……”

    “你莫要多问。”

    柳淑婵眼中尽是冷意。

    她抿唇望着那药包,神思不知到了何处。她眼眶渐渐红了,喃喃地,她似乎想到很久远的时候。她惨笑一声:“什么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她骇笑着,声音忽大。边上的萧子深怔怔看着她,半晌不曾说话。过了许久,柳淑婵脸色重新平静下来。她鼻头通红,对他低声吩咐:“这是本宫从宫外求来养身子的药。圣人近来忙碌,本宫忧心龙体,故而如此。沙公公,这宫中之事,向来诡谲,多问多错,多知多祸。不该说的不要说,不该问的,也不要再多问,知道吗?”

    “……是……”

    沙秋明梗了梗喉咙,跪在地上,恭顺应答。

    柳淑婵转过身来。

    窗外阳光刺入窗缝,在地上刻出道道瘢痕。

    柳淑婵的背影寂寥而浩大。沙秋明忍住心中纷杂心思,同她再磕了个头,随即告退。

    现下,那药包就火烫着,在他怀中。

    那药包上面,甚至还沾了一点柳淑婵惯用来染指甲的凤仙花汁。

    沙秋明面色嘲讽,有这样铁证在手……

    日后,萧子深只要想保住这位母后,就不得不唯他之命是从了。

    沙秋明回到养心阁后不久,傅行也从偏僻之处现身出来。

    他悄无声息,从后门回到养心阁寝殿之内。

    萧静姝正在此处,看着奏折。

    傅行将沙秋明行踪禀告于她。萧静姝放下手中朱笔,眼神讳莫:“……你是说,沙秋明去了叠翠宫,见了皇后,而后从里面出来,在无人处,面上有喜色?”

    “是。臣守在外面,不敢打草惊蛇,是以他和皇后在里面说了什么,并未听清。但沙公公出来时,脖颈上似有微小伤口,脸上,却是轻松的。”

    “……他恐怕是去求皇后的原谅了。”

    萧静姝嗤笑一声,敲了敲朱笔笔端:“他这般八面玲珑之人,又岂会让自己在后宫结仇?先前齐贵妃是没有办法,现下太子还住在未央宫中,沙秋明不可能这般愚蠢,再为自己树敌。而如今看来,皇后……竟是不知因为他说了什么话,就再次信了他。”

    她思索着。

    殿内一时沉默。

    傅行抿了抿嘴,忽然跪下。

    萧静姝转头看他。傅行脸色紧绷:“还有一事,臣要请罪。西五偏门金吾卫失职,原是因臣家中幼弟顽劣所致。长兄如父,幼弟犯下如此罪责,皆因臣教导不善所致。还望圣人降罪。”

    他眼神低垂。

    面上是一派肃然。

    萧静姝眯了眯眼,看他:“……幼弟?”

    “是。”

    “降罪于你?”

    “……是。幼弟心性未明,又刚来长安不久,不懂其中规矩。臣忙于公务,亦常常忽视于他……”

    “傅行。”

    萧静姝忽然开口。

    傅行止住声音。

    萧静姝从座位上站起,蹲下身来,看向他:“你知道,你在同孤说什么吗?”

    傅行手臂青筋,一瞬间有些紧绷。

    过了半晌,他抬起头来。

    萧静姝眼神看不出情绪:“……你跟着孤的时间也不短了。最是秉公执法,毫无偏私。你是孤手下最得力的一把利剑。一把好的剑,是不该有软肋的。”

    她顿了顿,继续:“而现在,你将你软肋示于孤,也示于了众人。”

    “……”

    “傅行。”

    萧静姝站起身来:“孤知道你是什么意思。你那幼弟犯下的罪责,该死。但你怕他性命不保,便宁可一力揽下,哪怕用自己的性命换他的命,也再所不惜,是吗?”

    “……圣人……”

    “你还真是个好哥哥啊。”

    萧静姝忽然嗤笑一声。

    她面向墙壁,目光看向上面挂着的那把佩剑。

    那是萧远之的剑。

    从凛州时,他就一直带着它。她清楚地记得,她第一次见到这把剑时,上面的剑柄,是镶满宝石了。

    宝石温润,在黑夜中也闪着荧光。那时,她初次见这样的宝物,眼中惊叹不已。

    次日,哥哥就送来一件金缕衣。

    那衣衫上,沾满了在夜光中也会泠泠泛光的宝石。

    而哥哥的剑柄,却光了。

    上面坑坑洼洼,是许多凹下去的镶嵌孔。她拿着那金缕衣,惶恐无措,哥哥笑着摸了摸她的头。

    他说:“男子不用这样花哨的东西。漂亮的宝石,要给姝儿,给我的妹妹。”

    他让她穿上那金缕衣。

    寺庙之中,少见这样的华丽。她里面还穿着僧袍,外面是金光闪耀,他望着她,眼里好像有光,比宝石更亮。

    他轻声说:“我的妹妹长大了,我的妹妹,也受苦了。”

    她那时突然就安静了下来。

    她望着他的眼,看着那张和自己有八分相似的面孔。她常常嫉妒,一般无二的脸,他却有世子之位,有众人宠爱,是凛州的王,也将是她的王……

    可这刻,她忽然再一次明白,他也是她的家。

    是在这个冰冷的,连生出自己的人,都不爱自己的世上,唯一对她有牵挂的存在。

    她的哥哥,如今不在了。

    而傅容的哥哥,仍在此处。

    萧静姝闭了闭眼。

    从她易名改姓,成为如今的圣人萧远之,从那刻到现在,她亦从未爱护过这把剑。

    人没了,剑又有何益?

    她转过身来。

    “沙秋明是否知晓此事?”

    “……是。”

    “他应当曾劝你瞒下,以此同你示好。”

    “是。”

    “既如此,傅行。”

    她看向他,眼中沉郁冷寂:“你便当做接受了他的示好,今日此事,你未曾禀报于孤,而孤,也从未知晓。”

    她话中的意思,竟是要放过傅容,也放过傅行。

    傅行愕然抬头。

    萧静姝道:“若有下次,再让孤或旁人看到你的软肋……”

    她冷漠一笑:“孤会亲自替你,将这软肋除去,让他人再无可乘之机。”

    “……是。”

    傅行低头。

    他心中此刻,如痛,如挣扎。

    他站起身来,同她告退离开。

    走出殿外那刻,他望一眼天上的阳光。

    云层层叠,似阴似明。

    ……她向来聪慧。

    可她不知,他从来不是一个没有软肋的人。

    在找到傅容之后,他有,在找到傅容之前……

    他也早有了,那被他小心翼翼,层层藏起的软肋。

    傅行走后,萧静姝独自留在殿中。

    她握起朱笔,朱笔笔端沁凉一片。

    眼前是堆叠的奏折。

    可她心中,却一派阴郁。

    方才傅行说,沙秋明去讨好柳淑婵。

    沙秋明惯来不爱得罪人是一方面,但她没说出口的,则是另一个在心中秘而不宣的可能。

    或许,是沙秋明担心陈王真的扳倒了她,萧子深会即位,因此,他才要着急同未央宫亲近。

    而陈王……

    他要谋反,想要用的,到底又是何种法子?

    按兵力来说,他的私兵,是绝不够的。

    而且,自古以来,想要掌权,最好的法子,便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没有风险,而却能实际大权在握。

    至于谋反,则往往是下策中的下策。

    谋反本就名不正言不顺。更何况,一旦失败,尸骨无存,名声尽毁。

    陈王蛰伏了这样多年,没有万全的把握,不可能如此行事。

    方才,从莲蕊房中出来之后,她便派人叫来韩兆,秘密吩咐他,让他出宫,去盯着陈王。

    陈王身边必然有高手。

    傅行是她身边的人,有许多双眼睛盯着,出宫必然引起注意。而韩兆武功不在傅行之下,相对又算个生面孔。他去盯梢,更为妥帖。

    而与此同时,她亦派人将太和殿内所有存着的奏折,全都拿过来。

    她细细挑选,选出所有和陈王有关的内容。

    陈王欲反,在不知他将用何种方式,何时进行的情况下,先发制人,便是最好的办法。

    藩王循例,每年都要上表,禀报朝廷封地相关事宜。

    她将陈王的奏章都拿出来,朱笔在可能能作文章,为难陈王的地方,都画了一番。

    如此,若能找到陈王的大错处,便能借题发挥,先行扣押了他,让他再无翻身之机。

    可惜,陈王实在谨慎。

    除去些无伤大雅的小事,他甚至其实将封地治理得极好。

    夜无鸡鸣狗盗之徒,昼无欺男霸女之事。

    萧静姝皱眉思索着。

    而在此时,殿门口有窸窣人声。

    她抬起头来。

    姜太妃不等侍卫通报,就急急从外进来。她竭力压低了声音,却还是掩不住话语中的焦急:“……皇儿,哀家听说,你在养心阁内,竟是活活玩死了皇后身边的贴身大宫女,让她不堪受辱,悬梁自尽?”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