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肺腑之言
大衡朝堂之上都知道左司吏暗卫和他们的暗卫长邱番,却不知左司吏司职之所就设在如霜宫,如霜宫的地下设有左司吏地牢。眼下,这地牢里只关着一个人,一个白发苍苍、羸弱不堪且神志不清的人。
邱番来阙堂见安帝,所为正是此人。
一阵好眠过后的安帝精神了许多,全旺进来帮着幺一漠收拾停当,然后到安帝跟前小声说邱番来了,安帝点了点头,邱番入内,脚下无半点声响。
邱番施礼,未开口之前突然看向幺一漠所在的方向,而幺一漠颔首低眉好似入定一般。安帝平静地说:“不碍事的,你说吧!“
邱番不露声色地向前挪了一小步,然后压着声音说:“皇上,他说是个女孩儿!”
听到邱番如此说,安帝猛地看向他:“你确定,他说的是女孩儿?”
邱番郑重地点了点头。 之后,阕堂陷入一片死寂,安帝也好似陷入了某种情绪之中。良久之后,他幽幽地说:“如果那孩子活着,应该也有十九岁了吧,恰好与信王同年……”
同一时间,东胡王墨夷沙英正在王庭召开军事会议,参加此次会议的有世子墨夷勋、十六王子墨夷卢真、崇武将军格达比翼以及各部落大小军事头领,还有一直默不作声的大宰相于夯。
东胡各部的军事头领也是各部族长还身兼各部行政长官,虽然他们的管理手段通通是用刀子说话,但经过近二十年潜移默化的影响,也尝到了凡事要思考一下、商量一下、谋划一下的甜头,因为这样可以确保获得胜利果实且能保命,这种影响正是大宰相于夯带给他们的。
于夯到东胡的时间不详,为何到东胡不祥,但东胡人都知道他来自戈峻峰以西的大苍。认识他,是因为无论何时他一直都站在墨夷沙英的身后,直到墨夷沙英荡平各个部落正式称王。东胡人真正认可他,是因为他教会了东胡人耕种、教会了东胡人如何更好地抵御风寒、教会了东胡人打造泥房子,还教会了东胡人如何治疗疫病。
于夯身量不高,体格也不够健硕,偶尔还会佝偻着,但他经年穿一袭厚厚的黑衣,看上去整个人都很冷酷、很怪异,而且于夯家中美女无数却至今没有正式夫人。所以天不怕地不怕的东胡人居然有点怕他这个外来人,背地里说他一半是人、一半是戈峻峰上吃人心脏的山妖。而这都源于人们对未知的本能恐惧,而于夯乐得把这种神秘莫测的样子做到极致。
此次东胡的军事会议开得时间并不长,散会时上到世子墨夷勋、下到部落首领都显得异常兴奋,因为沉寂多年的东胡王终于决定要干一票大买卖。
这些年在墨夷沙英的统领下,东胡各部不似从前那般日日械斗、日日有人战死,也不似从前那般轻易被冻死、被饿死,但日子过得还是比不得戈峻峰以西那些生活在内陆的百姓。
如今,东胡王允许大家打过戈峻峰去,允许铁蹄马越过由里关,允许东胡人去关内烧杀抢掠一番,想想都令人心潮澎湃,而这其中最兴奋的当属墨夷勋。
墨夷勋已三十有八,确立继承者的地位已经有十年的时间了,他要通过这场战争证明自己才是东胡最勇猛的王,而父亲已经老矣。
墨夷勋趾高气昂地离开时,所有人都为他让路、向他低头,他心里不禁有些得意,同时又想放肆地大笑一场。他知道,很多人都说大宰相于夯才是东胡的救星,可他救的不过是那些贱民、奴隶。还有人说于夯给东胡带来了和平,可那和平不过是假惺惺的罢了,东胡人永远都要用刀子来证明实力。
想到这儿,墨夷勋不禁回头向于夯所在的位置冷哼了一声。
墨夷勋离开,其他人也鱼贯而出,大帐里剩下东胡王墨夷沙英和大宰相于夯。
墨夷沙英指了指身边的炭火,道:“坐过来吧,你最近害冷害得厉害。”
于夯没有谦让,而是像多年前俩人聚在一处烤火取暖一样。沉默了一会儿,墨夷沙英说:“已经过了三月,这里还是这样冷,你故乡那边的花应该已经开了吧?”
于夯搓了搓手:“那里花儿都是先开的,一簇一簇的,到处都是繁花似锦的样子。可惜维持不了几日,一阵春风、一场春雨,那些花便会零落成泥,从此满眼绿色直到百花争艳。”
于夯说完,墨夷沙英叹了口气,道:“哎,可惜本王从未见过!“
于夯微微一笑:”您不必羡慕,他们也从未见过漫山遍野的冰凌花,也从未见过东胡旖旎的冬日,他们若见了也定是要欢呼上一阵子,吟诗几首呢。“
这一次轮到墨夷沙英笑了:“你喜欢这里本王很高兴,可本王也知道你想念故乡。不管你曾经有多么厌恶、憎恨,但你始终牵挂那里。这一战不管胜负,你都过去看一看吧,但我要你和我的孩子们毫发无损地回到东胡!“
墨夷沙英说完浑身好似轻松了许多,于夯却拧紧了眉头,垂下的眼睑掩住了满心的失望。原来这世上真的是知己难寻,哪怕已朝夕相处二十余年。
于夯缓缓道:“你竟是这样想的?如果我说,我并不想回去;如果我说,此一战为的不是我自己,你可信?”
听得此话,墨夷沙英愣怔了一下,于夯继续道:“年轻时我以为大苍就是全世界,以为大苍的花是最美的,可阴差阳错来了东胡,我发现东胡的景致也是美的。这时我才知道,这个世界远比我们看见的要辽阔许多。如今,我的年纪和我孱弱的身体已摆在这里,我不能再去看别的世界了,可我想着东胡能够一日好过一日,可我的能力有限啊,所以才权利促成这一战。一是想看看世子的能力到底有几何?二是寻一个可以替代我的人。我不想等咱们死了之后,这数十年的辛劳付之一炬……“
这番话是于夯的肺腑之言。最后,他对东胡王说:“我不准备回去故乡了,如果我预料得不错,故乡很快就会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