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第 44 章
高太妃住在延福宫, 那是个清净的住处,宫里有宁贵妃代掌宫事,基本上没有什么劳神的事情能够烦扰到老人家。她就是宫里一个慈祥和蔼的老奶奶, 昭和帝又颇为敬重这个长辈,宁贵妃身为如今宫里分位最高的妃子,又代掌着宫事, 十分乐意做一个孝顺的儿媳妇。延福宫的一切用度都是精致而贴心的, 逢年过节的请安问候也不会少。
李辞到时, 延福宫来了一帮人, 除了宁贵妃外, 好一些都是脸熟的。这些衣着靓丽的贵女体静仪娴, 在高太妃问她们话的时候,礼数周到,妥帖地回答着,因为面对的是高太妃这么一个可亲又没有架子的老太太, 贵女们都不怎么拘谨。
李辞刚跨进门,就听到高太妃被逗笑的笑声, 她一进去就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给高太妃和宁贵妃行了个礼,周遭的贵女们再向她见礼, 然后才坐到高太妃下首的位子上去。她也是来得巧, 不过半刻中, 这些贵女便告退了。
宁贵妃也要告退, 高太妃说道:“你忙, 且先去。”这才依言退下。
李辞默默看着这一切,不知道最近宫里又准备办些什么大事。一般需要请来名门贵女过来说话的,可不是陪着老太太说话那么简单。
人走了, 老太太笑咪咪说道:“好些日子不见永福了,听说皇帝给你安排了差事,那你可得好好干,别辜负了皇帝对你的期望。”
李辞乖乖点头称是,她说道:“之前太妃斋戒礼佛,永福不便来打扰,一听您出关了,便过来跟您请安了。只是没有想到,您这里客人还真多,十分热闹。”
“都是一群小姑娘,青春活泼的样子可真是让人稀罕,这么一想,时间还真是过得飞快。”高太妃唏嘘道,转头看见李辞一脸思索样,又道,“哦,我都忘记永福你也是一个小姑娘了。”
李辞听了掉了满脑门黑线,知道老太太这是打趣她呢,显然老太太还没有打趣完,“人家姑娘家都是娇养,小时候便是规规矩矩的,哪像你,五岁就敢爬到皇宫北角那棵树上掏鸟蛋了,皮得不得了,结果上得去下不来,自己急得在树上哭。”
小时候的黑历史被翻出来,李辞一脸囧,庆幸老太太没有人任没走散之前说,不然她的面子和里子都要丢了。“太妃,这都是多久的事情了,早该忘了。”
高太妃适可而止,也不打趣她了,主动说起刚才的事情来。“再过不久就是中秋了,往年的中秋宴也要着手办起来了。皇帝怕我闷得慌,让宁贵妃找了一些小姑娘来与我说说话,说到差不多了,你就来了。”
李辞从这话捕捉了一些信息。父皇他老人家担心高太妃闷得慌,又见高太妃气色不错,打算继续以高太妃的名义举办,让她老人家高兴高兴。不过,老太太只是担了一个名头,剩下的具体事宜估计还是宁贵妃亲自主持,今日让那些贵女来不过是提前见见。
往年的中秋宴,皇室和宗室都有为子孙相看正妇之意,条件合适的情况下,昭和帝也会为朝臣的儿女们做个媒,赐个婚。总之,名义上是赏月,实际上与相亲差不离。
李辞心里一动,故作不在意地问道:“父皇今年又准备为哪家做牵线了?我记得,前头的哥哥和姐姐们都是已经娶王妃或是嫁了驸马的。”
“诶呀,就算我们皇家没有人要相看人家,中秋宴也不能不办啊。”高太妃嗔了一声,接着说道,“你还记得小时候一直跟在人家后面打转的小容倾吗?这些日子她从北地回来了额,已经出落成一个水灵灵的大姑娘了,那么好的容貌,谁看了都稀罕。”
李辞放弃计较那句“小时候一直跟在人家后面打转”,心里着急,她竟然忘了还有中秋宴这一茬,面上还不能表现出来,“您见过她了?”
“那倒是没有,这些日子我老婆子一直在念经,真正要见到怕是中秋宴那一天了。”高太妃十分高兴,笑起来眼角的皱纹也是和蔼的,“宁贵妃来与我说的,容倾那孩子小时候就长得好看,长大了更是精致了,她如今已是十七,该是相看人家了。”
李辞吃惊之余又有些恼怒,这次竟然是宁贵妃亲自出动了,上次是宁心,这些人怎么如此阴魂不散的,其心可诛。她心下恼怒不已,面上却显现出不赞同来,“不过是十七,何必如此着急?”
“都十七了,哪能不着急,寻常人家十五岁就已经开始相看人家了。”高太妃嗔道,有瞧见了李辞略有些焦躁的样子,呀了一声,笑了起来,又开始打趣她,“人老了,我倒是忘记永福也有十七了,怎么皇帝还没有为你找个人家呢?”
李辞满脑门子黑线,木着脸说道:“永福还年轻着呢,不着急这件事情。何况我不一样,我是亲王,谁着急我都不会着急的,父皇也没提。”
“对对,我们永福不一样,身份贵重,哪是什么随随便便的人就可以配得上的。”高太妃依旧乐呵呵的。
李辞败退,再说下去,真是越扯越远了。她扯开了话题,询问了老人家最近的身体,再坐了一些之后便起身告辞了。
第二日,昭和帝正式回复了关于如何处置犯事举子的决定,让好一些人意外。襄王在任看不见的地方恨恨地怒视了周王一眼,他与平王交好,平王之前就派长史到他府上来说情了,他斟酌了一番往日的情形,才上了折子。
周王与他持相反的意见,这次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父皇竟然驳了平王叔的面子,也驳了他的折子,准了周王所奏。他心里忿忿不平,与属僚道:“父皇是如何想的,不过是一件小事情,竟也驳了平王叔,定是周王进了什么谗言。”
“殿下慎言。”属僚一惊,忙道,“陛下该是考虑到先前之例,两相不同的处置结果,难免会在举子之间引起不满。科举在即,务求不乱才好。”
襄王气恼过了,才恢复镇定道:“此事不成,明日便把平王叔的礼退回去。”他说完,一甩袖袍,肥大的身子一抖一抖的,直接离开了。属僚叹了一口气,转眼便看到人群中一派淡然出尘的周王,眼神暗了暗,才转身跟上襄王的脚步。
李辞听说这结果的时候也是好生愣了一下,甚至都有些怀疑自己听错了。她再问长史,“确定是准了周王所奏。”
长史摸不清主子倒底是个什么态度,这事情不是应该高兴的吗?他回道:“千真万确,礼部已下达了革除涉事举子功名的公文。”
李辞大感意外,“按理说此为小事,平王都亲自入宫去求了,父皇也能落了他的面子不允。”她摸不透她父皇到底怎么想的了。不过经此一遭,她倒是看到了平王那位新纳的王妃在平王心中的分量了,为救妻弟,竟求得平王亲自去求父皇。
长史斟酌了一下用词,“怕是牵扯上了周襄二王。”
长史说得含蓄,李辞稍作思索也明白了其中的含义。她脸色一沉,若是顾及到周王和襄王,那么父皇同意了周王的所奏,驳回了平王和襄王的请求,会不会是一个征兆,还有别的什么?
李辞想不出来,她父皇的心思太难猜了。
平王那边得了这个结果,吃了一惊,喃喃了一句“皇兄竟这点小事都不允本王?”又听人说是周王和郎尚书极力上奏,昭和帝才准的,顿时心中就控制不住的积了一层怒火。他以年过五十,面部皮肤上生了许多褶子,生起怒来不发,隐忍的模样就十分吓人了。
平王妃得了弟弟要被革除功名的消息又急又伤心,可她毕竟是一商户女子,又没有多大见识,只一张脸我见犹怜,哭啼啼地跑来。
平素宠着爱着她的平王这会也没有什么怜香惜玉的心思了,乍看她哭唧唧的模样还觉得心中有些烦腻。但他好歹控制住了,小声安慰,“不就是一小小的举人功名,他都有你这做了平王妃的姐姐做靠山,何愁什么没有。”
“那怎么能一样,阿弟他苦读多年才有如此功名,如今说没就没了。”平王妃依旧是很伤心,哭个没完,平王都让她哭得更烦躁了。
昭和帝为这事情拒绝了他,而且连个招呼都没有打就直接令礼部下达了公文,平王惊怒之下难免会开始猜疑些什么,又想到自己平日里与襄王最是亲近,更不怎么遮掩,难道皇兄这是在敲打他?
平王被自己的猜测吓了一跳,面色顿时就有些难看,看到哭啼啼的平王妃,不禁怒从心底生,怒斥道:“他有今天全都是他咎由自取,平日里就知道打着本王的幌子出去耀武扬威,别的地方也就罢了。洛都是什么地方也轮得到他来撒野。”
平王妃头一次受到平王的怒斥,吓得两眼无神,平王看她这样子,招手让侍女把王妃带下去。自己则是狠狠地抓住椅子的扶手,沉沉地坐了下来。
平王府那边如何情况李辞也不知道,不管过程如何,最终父皇允了周王和郎尚书所奏,也算是准了她的意见,心底无比的爽快。但这份爽快在礼部核查应试举子名单时,统统被击了个粉碎。
作者有话要说: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