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汉儒尊,诗成传世惊诸圣 > 第十六章 文运入书

第十六章 文运入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董仲抬头,冥冥中似穿梭时空,看到了虚无缥缈的天运长河。

    长河浩荡,纵横整个文士世界,无边无际。

    长河色彩缤纷,这种种色彩,正是百家文运之河。

    诸多色彩,其中又以九色,最为显著。

    兵家青河,法家红河,道家白河。

    医家蓝河,墨家黑河,名家橙河。

    阴阳家灰河,农家绿河,儒家黄河。

    九家文运之河,覆盖大半天运长河。

    其中多寡,一一递减。

    兵家为最,儒家为末。

    兵家文河,其文运之广,超越儒家文河两倍有余!

    再看其余,虽也有缤纷之色。

    但每一种颜色,所代表的文运都太少,难以成文河。

    这些色彩,代表着在时间中消逝的百家。

    “虽然儒家为末,但总比那些无法成文河的百家,要好上一些。”

    遥遥中看到天运长河,董仲心生感叹。

    人心不足蛇吞象,他虽是九家之末的儒家。

    但起码,不算最糟!

    只是,天运、文运太过缥缈。

    传闻,唯有读万卷书的博士,才有可能触及到那虚无缥缈的文运。

    唯有跨越那一道天坎,成为行万里路的行者,才能看到存在于现实之外,冥冥中的天运长河。

    董仲不过学子,按理而论,绝无窥探到天运长河的可能。

    唯一的解释,便是儒尊天书。

    是这本玄妙莫测的天书,让他拥有了感应运的能力。

    “天书是在我境界稳固之后出现的异变,它既然发生了变化,定然不会只让我看到运这般简单,恐怕仍有玄妙之处。”

    董仲暗想。

    百思不如实践,他拿起另一本儒家著作《尚书》。

    口中诵读,笔下抄录。

    天地元气被文字的玄妙,吸引而来,似无形蝴蝶翩翩起舞。

    一笔一划间,元气被转化,化作可供文士吸收的文气,沿着四肢百骸吸收入体,壮大体内文气之流。

    一遍一遍,董仲一心三用。

    在诵读抄录之际,也分神留意那冥冥中存在的天运长河。

    终于,长河有所变化!

    不对,变化的并非天运长河,而是那一条属于儒道的黄色文河。

    文河中,一抹黄色如被董仲的文字所吸引,偏离了它原先流动的轨迹,从天而降。

    黄河之水天上来。

    那水非水,而是一缕文运!

    一缕,本应行者才能掌控的文运!

    文运落下,董仲不喜反惊。

    因为,他能感觉到,一股无形的压迫感随之而来。

    压迫之强,让他有种窒息之感,连抄录的笔都为之一顿。

    文运玄妙,非行者不可掌控。

    董仲区区学子,连文心都未曾生出,哪能承受文运之威?

    飞来横祸!

    “若停笔,可制止文运下落。”

    董仲心中,生出一念。

    这是直觉。

    只是,即便在这压迫之下,他仍旧没有停笔。

    他相信,儒尊天书不会害他!

    果不然,当那一缕文运,穿越虚幻与现实的界限,出现在书阁之时,天书之上柔光大盛!

    这柔光,宛如鱼饵。

    将飞向董仲的那一缕文运,引到了天书之前。

    哗啦啦——

    天书翻页,这一次并非翻开第四页,而是直接到了最后一页。

    一缕文运,纳入其内。

    自此,最后一页存有两物。

    其一,是文运盘踞化成的古字‘儒’。

    其二,是才气灌顶时伴随而来的圣池之水。

    看着两者,董仲心有所感。

    只要他想,两者皆可为他所用。

    圣池之水,可助他修炼,为他提升境界。

    儒家文运,可融入神通,使其威力倍增!

    “连那冥冥中的文运都能牵引,天书果真玄妙。”

    董仲感叹。

    他抬头,看向天运长河的刹那,心生诧异。

    儒家文河之中,那一缕文运被他牵引,露出了文河之下。

    文河之下,竟是一抹紫色!

    这抹紫色,摄人心魄。

    它隐匿于文河之下,隐匿于天运之中。

    这一切转瞬即逝,儒家文河流淌间,已填补了那一丝空隙,再看不到那一抹诡异的紫色。

    “紫色……那到底是什么?”

    董仲暗暗心惊。

    他有种感觉,那紫色像一只毒蚕。

    隐于暗处,无声无息。

    蚕食着百家文运,蚕食着皇朝天运。

    董仲惊疑,将这一抹疑虑,藏于心中。

    他境界太低,能看到文运,全靠儒尊天书。

    即便紫色真有诡异,现下还轮不到他瞎操心。

    当务之急,仍是修习著作,提升境界。

    时间匆匆,董仲诵读抄录足有一个时辰。

    他的境界彻底稳固,就连那虚幻的第八环,也逐渐凝实。

    只可惜,这期间天运长河再无异样。

    董仲隐隐有所猜测,恐怕只有他每次提升巩固境界之时,才能引动那冥冥中的儒家文运,落入天书。

    这次生出如此大动静,压迫感让他险些窒息。

    想来,也与他境界提升过快有关。

    文运引动并非一次,而是足足七次!

    文士修文,诵读抄录间,文气自四肢百骸涌入体内。

    让人感到通体舒畅,不逊于寻欢作乐,并不枯燥。

    董仲修文已有一个时辰,不但未曾乏累,反而感到越发精神,更觉头脑通明,思绪通透。

    咚咚咚——

    可这时,门外忽有轻轻敲门声响起。

    董仲停下笔,说道:“请进。”

    门开,董成从门外进来,关切问:“小仲,境界稳固得如何?”

    “已彻底稳固,多谢三叔护法。”

    董仲拱手答谢。

    他修文一个时辰,这位耿直的三叔,竟也护了他一个时辰!

    董成笑了笑,让开位置。

    直到这时,董仲才发现,三叔身后跟着一位穿着朴素的老者。

    “晚生董仲,见过福伯。”

    见到老者,董仲躬身行弟子礼。

    老者福伯,名义上是族中管家之一。

    可实际上他是一位实力高强的进士,在董家地位超然,不在族中诸位长辈之下。

    董家众人,大多受过这位老进士指点。

    董仲,同样不例外。

    在他心中,福伯算是他半位老师。

    “小仲,你的事情我都听说了。董家能出一位状元郎,是福气。”

    福伯赞了一句,随后直入主题:“老头我今天过来,是奉命带你去后院竹林的,老太公想见见你。”

    后院,那是董家长辈居住的地方,平日里董鹏等叔伯辈可入内请示,董仲等年轻一辈,不得妄入。

    至于后院竹林,却是连董家长辈,都视为禁地!

    里面,住着董家最神秘的老太公。

    若无吩咐,即便是董家长辈,也不得入内。

    在记忆中,董仲前身也未曾见过,这位神秘的老太公。

    福伯地位超然,却仍以管家自居。

    正因为服侍之人,是董家老太公。

    “老太公向来神秘,他要见我是因为韩家婚约?还是因为我科举提名,成了状元郎?”

    董仲诧异,对于老太公的召见,亦有好奇。

    “福伯,劳烦您领路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