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越明朝假太监 > 第170章:人口大迁徙

第170章:人口大迁徙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个时代的交通,实在落后!

    四川的周围,更是“难于上青天”!

    这样的地形防守起来,比平原地带容易多了!

    在王立看来,三个方向的入川通道,只需守住东边的长江,以及北边的汉中就行!

    东北方向的郧阳、白河一线,神龙架、武当山和秦岭山脉纵横交错!

    唯一的羊肠小道,几乎在原始森林中穿行!

    这条入蜀通道,秦汉时代的地图上就有!

    然而……

    三国时候的襄樊之战,吴军切断长江水道之后,关羽从麦城方向往西北而行,就是想从这条路退回蜀中!

    只可惜,他把这条路想得太简单了!

    就算是几百年以后,有了飞机和坦克的倭国侵略者,也没能从此路攻入四川!

    自始至终,倭国军队历经十四年,没能从任何一路攻入四川!

    在明末清初的时代,以四川之险,加上钢筋水泥和大炮,防住皇太极轻而易举!

    咦?

    刚才,武当山以南,那片大山叫啥来着?

    呃……好像……好像是神龙架!

    我去!

    就是神农架!

    一直没找到的大熊猫,很可能在这里!

    嗯,肯定有!

    那个谁,赶紧到这个位置去找,必能找到大熊猫!

    “厂公,你老是想找大熊猫,到底有啥用啊?”

    “蚩尤大帝的坐骑,不就是大熊猫嘛!

    有朝一日,本厂公也骑着大熊猫出征,岂不很拉风?

    三国时代的诸葛亮,出征时坐的是四轮车吧!

    四轮车跟大熊猫相比,哪个拉风?”

    “厂公啊,光是“拉风”有啥用?蚩尤和诸葛亮,不都败给别人了么?”

    “靠!”

    王立满脸铁青!

    宋哲见势不妙,赶紧寻个借口溜走了。

    ……

    如果历史没有改变,如果历史没被篡改,后世的史书上可能会写到,在崇祯七年(公元1634年)的五到七月,发生了许多大事。

    除了车厢峡围困流贼、皇太极第二次入关袭挠,还有一次史无前例的“人口大迁徙”。

    这次的人口迁徙,纯属偶然!

    几个月前,五万名来自山西的青壮百姓,押送着赈灾粮食,途经湖广与河南返回山西;

    这是五年之约到期,西厂履行当初的承诺,允许他们返回自己的故乡;

    这批返乡的百姓,虽然没有穿金戴银,但每一个都光鲜亮丽!

    在他们的“现身说法”中,四川就是人间的乐土——没有流贼,没有高额赋税,徭役非常轻松!

    最关键的是,人人都能吃饱饭,每月还有一两银子的俸禄!

    二十年后,还能领取养老金!

    这样的人肉宣传,山西的百姓,河南的百姓,湖广的百姓,全都无法淡定了!

    没被围在车厢峡的部分流贼,也不淡定了!

    听闻西厂的大船就在长江上,那些想要迁往四川的百姓,全都不淡定了!

    从五月开始,百姓们就三三两两往长江跑,拉都拉不住!

    到了五月下旬,长江边上黑压压的一大片!

    全都等着乘船西行!

    这样的聚集方式,与流贼没什么两样——数十万的百姓扶老携幼,全都没有路引!

    这架势,把各省的官员和驻军吓得不轻!

    消息传到王立耳中,乐得彻夜难眠!

    当即派出百余艘大船,满载粮食去迎!

    并要求沿途上行的船只,能装多少就装多少!

    尽可能的,把所有百姓速速迁四川!

    在王立的眼中,四川啥都不缺,就是缺人!

    廉价的劳动力主动迁来,没有拒绝的道理!

    接到王立的奏书,朱由检欣然同意!

    毕竟,迁走的多是西北的百姓!

    这几个省天灾不变,流贼肆虐!

    粮食颗粒无收,饿殍遍野!

    有人主动把饥民接到四川“暂时安置”,自然是求之不得!

    如果全都迁走了,也就没人作乱了!

    反正,朱由检是这么想的!

    最关键的是,没让朝廷拨付一个铜板!

    站在“箩筐岩”的山崖上,俯视长江,王立都有些震惊了!

    运送百姓的大船,一艘接着一艘往西而行!

    从早到晚,没有一刻中断!

    这架势,几乎要把大明完全“掏空”!

    “厂公,直到昨天,已有一百二十万百姓迁入四川,如果其中混有流贼……”

    宋哲的声音,竟然有些颤抖!

    “无妨!”

    王立吐出一口烟圈,满不在乎地笑道:“最大的几路流贼,不是被围在车厢峡嘛!

    余下那些小打小闹的流贼,只要有一口饭吃,马上就会变良民!

    四川有的是土地,养活两千万人都没问题!

    即便有流贼混进四川,他们除了服徭役就是打麻将,没时间去造反了!”

    宋哲的嘴角动了动,没有再劝。

    不过,指着东北方向的巫县县城,宋哲又说话了:“厂公,为何把拦江铁索部署在“下马滩”?

    如果往下游十二里,在“箜篌沱”和“羊圈子”截断长江,以临近的巫县做为据点,岂不更好?”

    “不!”王立摇摇头,自信一笑:“把巫县留给敌人囤兵囤粮,岂不更好?”

    宋哲苦思多时,逐渐理解了王立的用意!

    自巫县而下,九十五里之外才有一座“巴东”城!

    这一段的长江两岸,山石陡峭,陆路难行,几乎没有囤兵之所!

    这样的地形,不仅敌方无法囤兵,自己也无法囤兵!

    如果要部署拦江铁索和城池炮台,需要无数的火药开山劈石,工程量实在太大!

    如果在巫县的上游十几里,地势就大不相同了!

    两岸地势平坦,依山修建防御工事容易多了!

    更加宽广的巫县县城,百姓迁往奉节之后,原有的城墙已被炸毁,地势更加平坦了!

    可以囤兵囤粮,却又无险可守,很容易遭到上游来船的偷袭!

    这,分明是给敌人挖了个坑!

    “即将开过来的几条船,是不是从河南迁来的百姓?”

    宋哲举起望远镜,看清船头的旗帜,点了点头。

    “正好!就从河南和山西籍的百姓中,挑选三千名精壮百姓去往“将军滩”和“下马滩”;

    同时,撤回原有的三千徭役!”

    “厂公,这两处的工事建造,不是已有三千徭役么?为何要更换?”

    “哎呀,四川籍的百姓,身体素质比不上河南籍的百姓嘛!

    就比如身高,四川籍的平均要矮半个脑袋!

    用河南或山西籍的百姓修筑城防工事,必能事半功倍!”

    王立的这番谬论,宋哲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却又无法反驳。

    举起望远镜,在无数的来船中寻了许久,突然激动起来!

    “厂公,到了,到了!

    山西的铸铁工匠,终于到了!”

    闻言,王立赶紧举起望远镜。

    看清来船的旗帜,面色大喜,跌跌撞撞地冲下山崖。

    王立已有召回曹文诏的打算,只不过,要等到皇太极退兵之后!

    在这之前,原籍山西的铸铁工匠,被首先召了回来!

    随同工匠入川的,还有一整船的“蒸汽机”和“发电机”零件!

    王立来到“箩筐岩”,既是视察沿江工事的修筑,更是等待工匠的到来!

    因为,山西的铸铁工匠,技术就是比四川的好!

    在这之前,王立已经试过了!

    本想铸造几个轴承,临时征召了一批四川籍工匠。

    可是,以他们的技艺,连铁球都造不出来!

    ……

    巫山上游几十里的奉节县,在三国时代又称“白帝城”或“永安”。

    在这里,早就修建了铸铁作坊,并且准备了几千斤的铁锭!

    只要工匠一到,马上就能开工!

    山西籍的工匠,果然与众不同!

    船上卸下的“蒸气锅炉”和“蒸汽输送管”,竟然采用了螺丝连接的方式!

    套上牛皮做的“垫圈”,气密性非常好!

    最担心的“气缸”和“活塞”,打磨得非常光滑!

    气缸顶部的“进气口”和“排气口”,溜圆溜圆的!

    这些部位,从肉眼看去,基本没有瑕疵!

    组装完成,烧水通气。

    失败!

    意料之中!

    活寒与气缸之间,排气口和进气口的铁柱与缸体之间,全都在漏气!

    活塞与气缸之间的间隙,看起来只有头发丝大小!

    工匠们打磨得非常细致,已经是这个时代的工艺极限!

    但,就是要漏气!

    那么,问题来了!

    被瓦特改良的蒸汽机,活寒与气缸之间,到底用什么方式密封的?

    在活塞上套个环形的橡胶圈,应该可以保证气密性,不会妨碍往复运动!

    可是,蒸汽机在欧洲广泛应用的时候,橡胶还没有被发现吧!

    呜呜呜……

    隔壁的那个谁谁谁,穿越秦代的第二天,就制造出飞机和坦克了!

    那才是牛人嘛!

    我为什么就不行?

    难道,就因为我是学渣?

    可是,在初中物理方面,我不是学渣吧!

    “厂公,朱可贞到了!

    跟他一起来的,还有一个小女娃!”

    小女娃!欧也!

    我的长平小公主,可算等到你了!

    本想把你寄养在天音阁,后来想想,实在有些不妥!

    堂堂的大明公主,若是在妓院里长大,如果让朱由检知道了,肯定不会与你相认!

    四川的经济环境,或许比不上江南!

    但是,这里有青山绿水啊!

    而且,四川地区湿气重,没有京师的漫天风沙,对女娃的皮肤特别好!

    在这里生活几年,必能把你养得水灵水灵的!

    本想抱抱可爱的小公主,想想还是算了!

    等她长大成人,再慢慢地抱吧!

    这会儿,远远看上几眼就够了!

    “已经好几个月了,没有再哭鼻子吧?”

    “没有!”

    朱可贞往船上挥挥手,然后笑道:“有拙荆带着她,又有年纪相仿的小女陪伴,早就习惯了!”

    “对了,有没有……跟周皇后相认的办法?”

    “厂公放心,我跟周皇后约了七年之期,并有她的发钗为信物,她不会忘记!

    而且,拙荆给她洗澡的时候,注意到她的右臂有个红色的梅花状胎记,周皇后必会认得她!”

    “那就好!”

    王立如释重负,郑重地说道:“我在青城山脚下修了一座大宅,有锦衣卫暗中保护,非常安全!

    你们一家,可暂时住在那里!”

    “不必了!拙荆带着孩子去住就行!我……是返回京师,还是去往福建?”

    “福建那边有陈王廷、袁崇焕、曹鼎蛟、曹变蛟和宋義,已经足够了!

    休息几日,你还是返回京师更好!”

    “就依厂公之意!”朱可贞点头应允,突然凑到王立耳边:“厂公,南方兴起的“复社”,你是否注意到了?”

    复社!

    什么复社?

    难道,是第二个东林党?

    唉,管他呢!

    南方有魏忠贤呢!

    他的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

    一切的牛鬼蛇神,都只是浮云!

    不用我操心!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