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我不是君子
“我聪明啊!”阿满快速吃完手上的果子,随手扔在角落的泔水桶里,“谁跟你一样,傻傻看不清。”
“你说谁傻呢!”阿福一脸不服气。
“别气,我开玩笑的。”阿满笑着过去将阿福手上的菜盘接过来,“刚赶回来,还没得及吃饭,好阿福,这些饭菜给我吃吧。”
“你将事情都调查清楚了?”
阿福虽然同样和阿满都是沈淮序的贴身小厮,但二人的性格却大不相同。
阿福更适合留在身边做事,而阿满则更适合派去外面调查一些事情,二人各自都有自己的擅长的事情。
不过大部分人都不认识阿满,他除了前几年跟在沈淮序身边,后面这些年都在暗处做事。
“查清楚了,不过还差一点点证据,问题不大。”阿满狼吞虎咽地吃着手里的饭菜,抽空回了一句阿福。
五石散的事情闹得还不算太大,左右不过才死了那几个人,但是他调查的时候发现五石散只是那个团伙很小的一部分,他们卖出去的成瘾的药粉还有很多。
真正让人担忧的倒不是五石散,而是一种叫做阿芙蓉的一种膏状的东西。
阿满现在没法确定背后之人是谁,但抓一些小喽啰还是没有问题的。
只是他犹豫的是,这次涉及的人似乎太广了,若是真的抓了,恐怕自家公子又要得罪很多人了。
本来名声也算不上好,这下怕是又要变成遗臭万年的奸臣了……
“你这次待几日?”阿福看着随便用手背擦嘴的人,虽然面带嫌弃但还是递上了自己的帕子。
“还是你讲究。”阿满又重新用帕子擦了擦嘴,“估计挺久的,若是这个案子一直不了结的话,我得待到过年。”
阿满没说谎,五石散的案子不算什么,真正麻烦的是阿芙蓉的案子。
他查到一些官员家里也有,但是这样的东西,是真正的邪物,绝对不能碰!
他见过那些人,但凡是沾上过阿芙蓉的人,无一不是变得人不人鬼不鬼,场面极其惨烈。
若是真的有人想要用这个药来控制朝中官员,那效果将是不可想象的。
他如今已经将查到的东西全部交给公子了,全凭公子定夺。
最后的窝点应该是在京城,接下来恐怕还要去跟着追踪这个案子,不趁着这个机会吃点饱饭,可能又要饥一顿饱一顿了。
果然,才刚吃完饭,阿满就被叫到沈淮序的面前。
“说说你怀疑的人。”沈淮序面容严肃,虽然心中早已有猜测,但没想到这些人如此丧心病狂。
“公子,李家肯定是参与了这个事情,但是不知道是主谋还是共谋?”阿满话里的意思沈淮序自然清楚。
“他们选好的替罪羊是谁?”
这些世家的手段,他打交道打的多了,自然也很清楚。
“是……宋御史。”阿满说的时候也有些犹豫。
他最开始是不信的,毕竟宋立群一开始可是个纯臣,虽然也上过不少折子弹劾自家公子,可那些说到底都是些不关痛痒的事情。
为了避免误伤,阿满还特意去查了好几次,后来亲眼见到宋立群的时候,他才相信的。
“宋立群?他最近动作倒是不小,当久了御史,也有野心了啊……”沈淮序轻扣桌面,神情倒是不算惊讶,似乎早有预料。
“公子,那小的去宋府一趟,看能不能……”阿满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沈淮序抬手打断了。
“你将这些东西透露一点给宋老夫人,其余的不用管。”
“是!”阿满转身走了出去。
阿福此刻却是苦着一张脸,“姜姑娘,您这话说得,我家公子最爱吃您做得菜了,您的手艺是顶好的!”
阿福还以为是自己中午去满香楼被姜斓瞧见了,她觉得不高兴,忙开口解释:“晌午的时候,是我家公子回来的太匆忙,我想着不好麻烦姜姑娘才去满香楼买了些吃食,不是我家公子的吩咐,都是我自作主张!”
“而且,我家公子不满意那些饭菜,没吃几口!”
“阿福,不是我不愿意,是最近确实没时间了,过段时间我们要离开京城,现在还得整理些东西。”
姜斓委婉拒绝了,倒也不算说假话,她答应姜鹤年入秋之后就回姜家村看看。
阿福见状,也不好继续劝,只能苦着一张脸回去,如实和沈淮序说了。
“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沈淮序也不是什么愚笨之人,自然清楚现在她说的没时间不是真的没时间,而是不愿意。
为何不愿意呢?
是怕惹上麻烦吗?
沈淮序回想了之前自己带着她从府上离开时她的神情,似乎是懊恼也似乎是尴尬。
做事不喜欢拖拉的沈淮序,起身往院子里去,在竹树上借力翻身过墙。
刚落地,就和姜斓对视上了,二人一时无言。
姜斓看着没过她头顶的墙,在某人眼中就是个坎一样,一踩就过来了,有些无奈。
沈淮序原本行得正坐得端,只是想过来当面同她解释,但翻墙的时候被她盯着,也莫名有一丝尴尬。
姜斓硬生生从沈淮序的脸上看出了心虚。
“沈大人,你应当知晓,总翻墙不是君子所为。”
“我没说过。”
“什么?”姜斓闻言也是一愣。
“我从来没说过我是君子。”沈淮序看着姜斓,似乎在用目光描绘她的样子。
明明才几日不见,居然硬生生瞧出了她似乎比之前更加灵动美丽。
“沈大人,我如今不过是个农妇生的孩子,不是宋府大小姐,沈夫人知道你同我来往,恐怕会不高兴的。”姜斓有些受不了沈淮序的目光,干脆将话挑明了来讲。
她担心的倒不是那些虚无缥缈的名声,毕竟之前自己也没阻拦他和孟景行来自己这里。
她担心的是自己的事情会对姜鹤年有影响,沈家在京城的地位算不得一家独大,但也是举足轻重,要是想打压一个人再简单不过。
她不清楚姜鹤年的水平如何,但能在他这个年纪考取秀才,多少也有些真才实学,她不愿意因为自己的原因,辜负他十年寒窗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