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周向明的苦恼,集装箱的国际标准
听到李铁锤的话。
正在抽烟的周向明手指头微微抖动两下,烟灰洒落在了地上。
他嘴巴张了张,想要开口,却似乎有什么难言的苦衷,夹起烟头猛抽几口。
李铁锤笑道:“向明同志啊,这可不像你的性子啊,咱们最开始见面的时候,你可是毫不客气的嘲笑了俺这个拖拉机手。”
“那是误会”提起前阵子的事儿,周向明显得有点尴尬。
他本来以为这拖拉机手只是个土包子,谁承想随着深入交流,却发现这小子的见识竟然不在他之下。
虽然这拖拉机手的理论功底相当薄弱,但是有时候却能提出一些看似简单却能有效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是周向明所不具备的才能。
也许这拖拉机手这次也能提点有用的见解。
周向明犹豫片刻,叹口气,缓声道:“铁锤同志,你知道集装箱吗?”
“不就是铁壳大箱子嘛,装在火车上能呼哧呼哧跑,俺的可拆卸营房就是借助了集装箱的设计呢。”李铁锤叼着烟,摆出一副你少看不起人的姿态。
周向明顿时哭笑不得,他觉得自己刚才想让这拖拉机手出主意解决麻烦,好像是有些高看对方了。
不过如此也好,李铁锤不是铁道研究所的人,跟铁道也没关系,就算是把心里的烦恼讲给他,也不会惹麻烦。
前些年的遭遇让周向明明白了一个道理——相比较那些文质彬彬的学者教授,像李铁锤这种大老粗更指靠得住。
“事情是这样子的,集装箱可是个好东西,十八世纪的时候就有了以有限容积的物体装载货物进行运输的方式,使用的容器就可以称为最早的集装箱了。
1845年,在小英家的铁路上开始出现了全封闭的货运车厢,箱体采用铁木结构。
1956年的时候,小美家的泛太平洋船运公司将一艘小型散货船改造为集装箱船。
”
周向明这种科班出身的研究员有个臭毛病,讲事情喜欢从头讲起。
现在李铁锤关心的是集装箱到底有什么问题,导致国内迟迟没有大规模推广,他却开始讲起了集装箱的历史。
就像是李铁锤关心的是面前这盘肉的味道如何,周向明却要从养猪的历史讲起来一样。
这种讲事情或者是讲课的方式,已经脱离了实际。
这让李铁锤想起了后世的一本c语言教材。
那本教材曾在国内广泛使用,曾让无数学生几乎丧失了学习编程的信心。
这本c语言教材的编写手法,跟周向明现在的做法几乎一模一样。
李铁锤冲着周向明挥了挥手,打断他的话:“老周,你就直说吧,你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不是来听你讲破箱子历史的。”
“你”
周向明正沉浸在讲课中,被打断后当时就想发火,不过旋即一琢磨,便意识到了自己的疏忽。
“也是你这种没上过几年学的人,哪能听得懂这些。”
李铁锤:“”
周向明为了照顾低学历人才李铁锤,把事情简单的讲了一遍。
事实上,国内从五十年代开始,便注意到了集装箱技术,铁道技术研究所曾经根据国外的资料制造出了一批集装箱。
但是因为缺乏配套设备,所以这批集装箱最后变成了工人的临时房屋。
到了六七十年代,国内的集装箱技术蓬勃发展。
海陆运输公司(原美国泛大西洋船公司)以经过改装的全集装箱船开辟了纽约至欧洲集装箱运输航线。
马托松船公司将“夏威夷殖民者”全集装箱船投入到小日子至北美太平洋沿岸航线。
国内的一些研究人员一直紧盯着国外的集装箱技术发展。
虽然当时是特殊时期,铁道研究所还是再次启动了集装箱技术的研究工作。
1973年,开辟了海上国际集装箱运输,津城接卸了第一个国际集装箱。
同年9月开辟了用杂货船捎运小型集装箱的魔都至横滨、大阪、神户航线。
此时按说集装箱技术已经发展成熟了,可以大规模使用了。
但是国内的铁道和水运部门迟迟没有大规模推广集装箱技术。
“铁锤同志,你说说,我们铁道研究所研究了十几年,已经研制出了一套完整的集装箱配套运输方案。
并且根据我们的计算,使用集装箱进行运输,可以节省百分之五十的时间,节约百分之二十的运输费用。
但是上面就是不批准!你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口气把压在心底的烦心事全讲出来,周向明此时情绪特别激动。
“老周啊,你别着急,因为你着急也没用。”
李铁锤点上根烟悠闲的抽着,说道:“一项技术是否能够大规模推广,取决于以下几个要素。
一是该技术是否具备先进性,是否能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这一点没问题!”周向明点头。
“二是大规模推广是否需要消耗海量的资金和物资。”李铁锤接着说道。
周向明闻言脸色顿时白了:“集装箱的制造花费并不多,但是要改造货运站和码头,确实需要花费很多。不过这都是值得的啊!”
“是否值得,取决于集装箱是不是真的必要。”
李铁锤见周向明还不明白,只能把事情讲清楚:“咱们国内的重工业大部分走的是老毛子的路线。
所以,解放后国内大量修建铁路网。
集装箱最大的优势是在海运方面,在铁路运输上的优势并不大”
李铁锤话说一半,没有再接着说下去,周向明已经明白过来了。
“据我所知,老毛子那边也迟迟没有发现集装箱技术难怪我们每次申请大规模推广的时候,已经将集装箱技术的优势进行了全方位的阐述,上面就是不同意”
周向明此时已经搞清楚了。
是否使用集装箱技术,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考虑,而是已经涉及到工业发展的路线了。
如果仅仅是从经济方面考虑,总有技术成熟的那天,总是有可能降低成本。
但是,工业发展路线却很难更改。
想明白后,周向明浑身一震。
整个人肉眼可见的颓废了几分,喃喃自语道:“原来我努力了十多年,最后竟然变成了一场笑话。”
对于研究人员来说,自己的研究成果就是亲生的孩子,现在孩子才刚生出来,却马上就要夭折了
周向明多年来的信念在这一刻彻底崩溃了,浑身颤抖起来,整个人沉浸在了极度的悲痛之中。
“未必!”
就在这时候,一道声音把周向明从悲痛中拉扯了出来。
他抬起头不可置信的看向李铁锤:“铁锤同志,你有办法?”
话刚出口,周向明突然苦笑着摇了摇头,否决了自己刚才的话。
“这怎么可能呢,这种事情已经涉及到了更高层次了。
就连我们的陈所长也没办法掺和,你只是一个拖拉机手”
李铁锤嘿嘿笑了笑:“向明同志,你难道没有听说过一句话吗,叫做人民群众智慧高。
像你这种自诩高级知识分子,看不上劳动人民的,迟早要栽跟头啊。”
“行行行,你又开始唱高调了,有本事你给个办法,让上面能改变主意。”周向明佯装有些赌气的说道。
“去去去,你这是想白嫖俺们劳动人民宝贵的智慧啊,甭想了啊,俺才不上当呢。”
李爱国压根没理会周向明的小心思,拍了拍身上的灰尘,背着手走出了车间。
等周向明反应过来,李铁锤已经开了车间,外面的阳光中飘来了一句话。
“今天中午俺媳妇儿给俺炖了王八汤,俺回去喝汤了,你就在这里啃白面馒头吧。”
“害,这小子,是故意的吧!”周向明这个单身狗感觉到被暴击了。
长辛店距离京城有好几十里地,一般来自京城的技术人员和工人都会留在厂里面吃饭。
李铁锤倒好,每天中午都要骑着自行车回去一趟。
更可气的是,这家伙竟然在自行车上装了个磨电轮,骑行汽车起来一点都不吃力。
不过周向明重新坐下之后,立刻皱起了眉头,小声嘀咕:“难道这大老粗真有办法说服高层?”
经过这段时间跟李铁锤的接触,周向明特别清楚李铁锤的性子。
他看似粗鲁,做事情却很严谨,从来不会夸夸其谈。
当然了,这人也不是没有缺点。
缺点就是喜欢贪小便宜。
要想让他出力,不给点好处肯定不行。
“要不,给他搞几包好烟?”想到这里周向明立刻站起了身,来到车间领导跟前:“老赵啊,我中午得回家一趟,车间里就由你招呼了。”
“周工,你放心吧。”车间领导拍着胸脯保证道。
周向明身为铁道研究所的高级研究人员,拥有调动长辛店小轿车的权力。
他跟厂里面的打了个报告,长辛店的领导见周向明竟然在中午回去休息,都感觉到稀奇,立刻给他调配了一辆轿车。
小轿车沿着公路朝着京城疾驰而去,周向明看到前方有个熟悉的身影正撅着屁股猛骑呢。
他摇下车窗,冲着李铁锤喊道:“铁锤同志,速度不行啊,就你这速度,怎么赶英超美。”
李铁锤正盘算着中午是先吃龟头还是先吃龟尾巴。
等他听到声音,反应过来的时候,却只能闻到小轿车的尾气了。
“害,这小子倒是拽上了!”
咱李铁锤是有媳妇儿的人,倒也不用跟单身狗计较。
当然了,最主要是虽然加了磨电轮,自行车骑起来并不费力,两个轮子也追不上四个轮子啊。
李铁锤抓住车子把,沿着七十年代的道路,迎着灿烂的阳光,冲着京城而去。
身为拥有天眼的人,李铁锤比谁都清楚,集装箱技术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
尤其集装箱对于小美家来说更加重要,因为它身为现代工业国家,需要大量的原材料。
在集装箱出现之前,要把原材料从材料基地,跨越大洋,运送到生产基地,是一件费时费力费钱的事儿。
集装箱的大规模使用,彻底改变了人类物流运输的方式,大大降低了运输成本。
要是国内能抢占先机,把集装箱技术所有的标准和专利都攥在手里的话
特别是集装箱这玩意制造简单,压根没有技术难度,真正的难点在于推广和标准的制定。
李铁锤越想越激动,忍不住打开了天宫空间站。
他沿着天宫站的走廊,挨个舱室寻找。
不多时。
就在最角落的舱室里看到一个长方形的集装箱。
“就是你了!”
李铁锤拿出了皮尺,缓缓靠近集装箱。
他用皮尺点击集装箱上漂浮的圆球。
几乎瞬间,跟集装箱有关的知识便化为星星点点的亮光涌入到了李铁锤的脑海中。
“集装箱的两种主要尺寸,40尺柜: 118米x213米x218米,体积为54立方米。
20尺柜:长度为 6096米,宽度为234米,高度为2393米,容积约为33立方。
集装箱吊装技术集装箱摆放标准
集装箱的国际标准《系列1集装箱分类、尺寸和额定质量》,《系列2集装箱代码、识别和标记》,《系列2集装箱装卸和栓固》。
集装箱的交接标准集装箱标记标准
”
检查着脑海里多出来的只是,李铁锤激动的攥起了拳头。
集装箱本身只是铁箱子,制造集装箱所需要的技术不值一提。
最重要的,难度最大的就是这些国际标准了。
这些标准并不是凭空设计出来的。
而是在后世,集装箱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使用集装箱的过程中、无数工作人员、船员、船主,甚至是货主从数以万计的标准中,根据实际经验筛选出来的标准。
技术可以研究,只要舍得投入资金,总能搞明白。
但是。
经验却需要时间的磨炼。
可以说,无论从方便些,还是规范性,安全性方面讲,这些国际标准都是先进的标准。
一流的企业卖标准,二流的企业卖品牌,三流的企业卖产品,四流的企业卖苦力。
要是提前掌握了这些标准,那么国内就能提升话语权、引领时代潮流当然了,最重要的是能够赚外汇。
李铁锤清楚的记得,在小美家,现在已经有人开始把集装箱的尺寸注册成专利了。
只不过那家伙并没有靠着专利挣到钱。
因为他设计出来的集装箱在几年后就被淘汰了。
集装箱的尺寸可以注册专利。
规范标准本身不能申请专利,但标准中采用的技术可以申请专利。
要是那这些专利都攥到手里,以后就不会缺乌龟汤了。
想到这里,李铁锤顿时来了精神,将自行车蹬成了风火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