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样式雷
四九城里的人都知道,当今天下第一手艺人,应是样式雷的当家雷廷昌。
雷大当家一把年纪,本来一直都好好的。竟不知如何不小心,一夜咽了气。
……
俄国人在历史上很喜欢侵犯周边国家,他们是出了名的好战民族。
但他们的文化也非常深厚,尤其是美学方面。从康熙年间起,爱新觉罗氏和俄国沙皇就有联系。
因而宫廷之中经常会有俄国人进献的宝石饰品。满人除了对东珠厚爱,也会喜欢来自北国的宝石。
张海桐出手的这些东西,不一定会引来多大的主儿,但和他们有联系的人必然明白这个暗号。
要知道俄国人不会大老远跑来四九城做生意,大清可还跟他们打着仗呢。
夜里。
张海桐一行人下榻的客栈已经准备关门歇业。
他这几天出了一批比较好的软玉,于是拿着钱下楼点些酒菜,犒劳“伙计们”。
看掌柜的写了单子,跑堂的正去外面拿门栓。
一个穿着黑布马褂的人进来,说主家的当家大太太馋了,要吃这店里的招牌菜。
那人穿的简朴,看着是寻常家仆的模样。实际细节之处皆有斟酌,应是奴才里的领头人。
那掌柜明显认识这人,脸上带着谄媚的笑,说:“既然是大太太的说法,小的自然莫不敢从。可这招牌菜已然让这位小哥点了,不然您二位交流交流?”
张海桐便从善如流跟这人交流,大度的让了菜品。
那人连连作揖,一边说多亏了兄弟,一边说可算应了大太太的令。
等菜品出来,张海桐借故看上一眼,便寒暄道:“兄弟主家是贵人,若是要买宝石,可先看看在下这里。如今富贵人家虽多,识货的却很少。还请兄弟看在今日方便,帮帮则个?”
这人听完,立刻说可行可行。而后付给掌柜的钱,更是一边道谢一边走了。
掌柜的说:“这雷家声名赫赫,要不是近几年老佛爷和万岁爷没什么需求,恐怕还要煊赫好几年。”
人说上有鲁班,下有长班。紫薇照命,金殿封官。
正是形容样式雷。
能得这样的称赞,可见雷家工艺之巧妙,技术之精湛。
掌柜边说边摇头,好像十分可惜似的。慈禧晚年,清朝财政赤字,早就支撑不起如圆明园和皇陵那样的大规模土木兴建。
样式雷也自然而然沉寂下来。
堪称美学巅峰的建筑艺术也不再拔地而起。
张海桐来四九城,就是为了雷家而来。老佛爷不用他们,那是没钱。但张家用得起。
光是西藏储存的那些金子,就足够样式雷挥霍许多年。
但这老妖婆从张家人身上尝到了甜头,又对下面的人把控严密。样式雷倘若脱出,也是一种国朝衰败的暗示。
何况雷氏家族历经百年,他们不仅参与本朝宫廷建筑建设,还参与设计和建造皇陵。
历朝历代负责建设皇陵的工匠没几个有好下场。眼见着大事不妙,样式雷的地位又因财政问题逐渐势微,那当然是另谋出路。
既然要另谋出路,又不想根基断绝,那就要找一个不错的下家。
张家正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因为张家有一个大工程需要他们接手,这种作业一般的手艺人接不下。非当世之大家,绝无可能完成。
从古至今,张家古楼的修建都必然是当世高手。代表一个时代最高超的建筑艺术。请这种手艺人,也是防盗措施的一种。
越牛逼的人弄得东西,越难解开。
张海桐过来,就是给样式雷递个信,表示一切准备就绪,可以走了。
而走的前提,是要过明路。
雷家在四九城繁衍多年,悄无声息放走一批人必然不可能。唯有一件足够他们倾巢而动的大事,才能出城。
距离老佛爷七十大寿的日子不多了,各家各族都要进献珍品宝物以供天寿。样式雷也不例外。
这也正是一个不错的时机。
昨夜才让人介绍渠道销货,第二天一早就有雷家人来买翡翠,要嵌在烫样上做装饰。
而且一口气买了不少。
张海桐手上的货品至此出售完毕。
手底下的张家人当夜就打包东西,天一亮便找掌柜的退房,一行人恰如来时的样子,准备安安分分离开四九城。
仿佛真的只是来卖货。
街上来来往往车水马龙,满清贵族的车驾在其中尤其显眼。
商人在这个时代尚且处于社会底层,因而走路不敢太过放肆。前面过来一行十分华贵的车队,最前面两架最华丽。
从品级用料来看,前面应该是家主,后面那一辆则属于“女主人”。
女主人车驾后面,则是用料差不多但地位低一些的车马。
那些马车里的人明显没有这些满清贵族“矜贵”,他们撩起车帘,轻蔑或新奇的看着街道。
这些人都是外国使臣和他们的夫人,一头的黄毛红毛,都是些洋鬼子。
这样说,似乎就不难猜测前面坐的是谁。
果然,张海桐与那车队头车擦身而过时,女主人的马车拉开了车帘。
那是一张白皙婉约的脸,像现代水墨艺术画三两笔勾勒出来的女人。穿着宽大精美的旗装,一个小孩趴在她怀里,似乎在叫额娘。
正是福晋。
那小孩的眼睛张海桐看不清,被遮住了。
福晋那双漂亮的眼睛遥遥望着他,眉头似蹙非蹙,好像很不满意他又回到这个地方。小孩也跟着福晋的目光看过来,虽然看不见眼睛。
张海桐做了简单的易容,但福晋这样的人还是认出来了。他想这大概就是命运。
越不让人去做,人就越会做。命运本身具有必然性。
很快,他们的马车便远去了。
福晋也放下了车帘。
“额娘,他是谁。”小孩被福晋抱到身边,坐在座椅上。
福晋头上环佩叮当,繁复华丽的大拉翅垂下纤长的珍珠流苏,在小孩眼前晃啊晃。
“你见过的,但你太小了,过两年就不记得了。”福晋左手双指指尖轻轻点上小孩额头,仿佛昨日重现。
“额娘叫他小先生,他是曾经给你祝福的人。”
“我的孩子,你必将长命无极,万晦不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