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多谢燕王殿下的茶水钱
“罢了,罢了!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们都老了,管不住兔崽子们了。”
朱元璋端起酒杯又是感叹一句,竟真的有点英雄迟暮的感觉。
良久,朱元璋回头看了一眼二牛,放下酒杯低声问道:“藩王那边都是什么情况?”
“回陛下,估计三殿下的圣旨也差不多该到各位王爷手中了。”
……
北平。
“圣旨到,燕王接旨。”
燕王车队刚走出北平城不到百里,忽见一队军马快速奔袭而来,为首之人隔着老远便是高高举起一卷黄色圣旨,仰天大吼。
正在马上和姚广孝讨论着去了京城之后应当如何行事,需要拉拢哪些大臣和勋贵的朱棣忽然眼皮一跳。
不等他开口,就在两人身旁的朱高炽当即便是咧嘴笑道:“爹!圣旨来了,看来应该是要诏咱们回京给皇爷爷奔丧的,这下您就不用担心无诏进京了。”
说完他便是快步从马上跳了下来,快跑几步到车队最前方,双膝直挺挺地跪了下去。
“燕王二子,朱高煦替燕王接旨。”
他的声音很高,脸上还挂着浓浓的笑容,似乎是能替老爹接旨就意味着什么了不得的事情一样。
只是宣旨的太监从马上下来之后却只是看了他一眼,然后目光便投向仍在车队之中的朱棣。
这一幕给朱高煦尴尬得想要找条地缝钻进去,想起身却又是不敢。
“唉!王爷,接旨吧!”姚广孝皱了皱眉,悠悠叹了一声。
听闻此言,朱棣这才从马背之上跳了下来,又到马车旁将徐妙云搀扶下马车,这才走到传旨太监面前跪了下来。
瞪了朱高煦一眼,朗声道:“儿臣朱棣,听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宣旨太监这才展开圣旨开始念诵了起来,尖细的公鸭嗓如同刀子般飘进朱棣的心中。
尤其是当朱棣听到那句‘咱宾天之后,诸藩王不得回京奔丧,就地尽孝即可,违者剥夺王爵之位贬为庶民’之后,朱棣更是险些一口老血喷出来直接昏死过去。
我好不容易才下定决心回京好好个其他兄弟争一争,结果人马还没离开北平,就来这么一道圣旨。
父皇啊!您这是有多护着大哥一脉,护着您那位大孙啊!
儿也是您的嫡子啊!您怎么就如此偏心,儿难道还不如一个黄口小儿吗?
“王爷,领旨谢恩吧!”
姚广孝心里其实也非常疑惑,但相比起失落的朱棣,他还是要好上许多的,还知道提醒朱棣领旨。
朱棣从不甘中回过神来,尽管心中有再多不甘还是恭恭敬敬地领了圣旨。
“圣旨已传达,燕王殿下奴婢们就不叨扰了,告辞。”
传旨太监也不矫情,更没有什么讨赏的意思,将圣旨递给朱棣便是转身要走。
“公公且慢。”
姚广孝眼疾手快一把将欲要上马的传旨太监拉住,笑呵呵的不知从哪里摸出一沓银票悄咪咪塞进对方袍袖之中。
传旨太监不动声色的停下,回头时脸上表情终于是挂上了笑容。
“大师,有事儿?”说话也是客气了许多,没了刚开始的公事公办的意思。
姚广孝赶紧在朱棣背后用手捅了捅,意思是提醒朱棣抓住机会问问京城的情况。
他可以将人拦下,可作为谋士,总不能越俎代庖帮朱棣询问京城的事情吧。
朱棣也是终于回过神来,咬了咬牙后朝着传旨太监露出笑容。
“敢问公公,父皇是如何驾崩的,如今京城又是什么情况?”
说完又是笑道:“公公别误会,本王就是担心,还请公公如实告知。”
其实问话的时候朱棣心中已经基本有了答案。
前几个月回京时就见朱元璋天天将朱允炆带在身边,明显就是想当做储君培养,如今朱元璋更是在临死之前给他们这些藩王下令不允许回京奔丧,那不就是在赤裸裸地给朱允炆登基铺路吗?
只要等到朱允炆彻底登基坐稳了皇位,今后他们这些藩王哪怕就是再怎么起心思也无济于事了。
父皇啊!你好偏心,儿心痛啊!
传旨太监嘴角微不可查地扬了扬,面上却是不动声色道:“燕王殿下,恐怕心中已然有数了,又何必为难奴婢呢!”
果然!
唉!父皇你偏心眼子,而不服啊!
朱棣又是在心中哀叹一声,脸上却是堆起笑容,又悄悄给传旨太监塞过去一沓银票。
“劳烦公公了,这些钱是本王给诸位劳苦奔波的一些茶水钱。”
传旨太监没有丝毫客气,甚至拿将银票掏出来当着众人的面数了数,然后笑呵呵地转身交给身后一人。
“张千户,这是燕王给咱们的茶水钱,您拿好!殿下的交代咱不清楚,还是您来给燕王殿下说吧!”
说完他便是主动往后退了一步,将身后之人让了出来。
飞鱼服,绣春刀,不是锦衣卫又是谁?
而且听传旨太监的称呼,来人竟然还是一位锦衣卫千户。
朱棣和姚广孝都傻眼了,传个圣旨而已至于出动锦衣卫千户吗?
要知道锦衣卫可是不仅有监管百官的权利,就是他们这些藩王也在监视之中的。
这要是对方回去就告他们一个勾结、贿赂内侍的罪名,朱棣就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张千户,本王…本王就是……”
朱棣心中已经真的快要吐血了,心中不停大喊着‘父皇你太偏心了’,脸上更是尴尬到了极致。
张千户见状差点没憋住笑出来,心说‘殿下还是你会玩,瞧瞧燕王都吓成啥样了?’
当然脸上还是保持着严肃,对着朱棣拱拱手算是见礼。
“多谢燕王殿下的茶水钱,不过这钱太多了,我们兄弟可是不敢收,回去之后下官会如数上缴给朝廷的。”
咯噔~
就在朱棣咬牙切齿的时候,耳边再次传来张千户的声音。
“至于殿下想知道京城的消息其实也不是什么不能外传的秘密,就在陛下宾天的第二天,我家殿下便掌控了朝堂,而且获得勋贵和所有官员的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