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人在明末,八旗被我一顿黑打! > 第一百一十三章 还剩两万铁骑!

第一百一十三章 还剩两万铁骑!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躺在平虏侯府门口的第一天,

    高公公就像是猴一样,引得来往的行人驻足观看。

    若是放在后世,恐怕得有人在这儿立块招牌,然后运营成打卡地了。

    躺在平虏侯府门口的第二天,

    周围看热闹的百姓少了很多,更多的是转过头来看两眼。

    高公公的心里还算是有些平稳的。

    可到了第三天,

    一个围观的人都没了,路过的行人连看向他的都少了。

    高公公蜷缩在草席上,嘴唇干瘪,眼里噙满了泪水。

    身上的干粮和水都吃光喝光了,若是再继续熬下去,恐怕自己就得饿死了。

    杂家心里苦哟,但杂家偏偏还不能说!

    以往这种出宫宣旨的美差,大家可是抢破了脑袋去争的,

    为此,

    少不得上下使劲儿,甚至还得付出点儿银子来打点。

    但往辽东宣旨的差事,却是宫内诸多管事太监避而不及的事儿,王承恩实在没办法了,只得许下承诺,

    若谁能把这事儿办成了,陛下重重有赏。

    可赏赐跟小命比起来,还是小命重要,所以压根儿无人响应。

    最后,

    这差事才不得不落在高宇顺的身上,只因高宇顺有成功的经验,当然重赏的许诺也还是有的。

    现在可好,

    高宇顺在这儿住了三天,依旧无人问津。

    不得不说,

    高宇顺现在有点后悔了。

    早知今日,何苦当年给自己一刀,入这劳什子的皇宫啊!

    若自己真死在这辽东,谁会把自己的尸身送回京城和自己的宝贝团圆了再下葬呢。

    就在高宇顺兀自凄楚之时,

    一个年轻的倭国小伙提着一个食盒走了过来。

    嗯?

    高宇顺注意到,这人是斜对面珍宝店的老板,这三日就是借用他家的茅厕。

    店老板将食盒放下,将里面的菜肴一一拿了出来,还有一壶酒。

    “这是……?”高公公疑惑的看向这年轻的老板。

    有人托在下给公公送点吃喝。

    高宇顺不由一愣,然后喜极而泣,心中更是激情欢呼。

    ……看来,组织没有放弃咱家!

    此时的高公公也不再顾及形象,开始狼吞虎咽起来。

    良久,

    高公公将最后一杯酒饮下。

    “嗝~”

    高公公打了一个满足的饱嗝,然后摸着撑起的肚子,

    开口道:

    “敢问这位小哥尊姓大名啊,日后杂家也好报答你这一饭之恩。”

    年轻老板脸色平静道:

    “在下田川七左卫门,他们都叫我田川次郎。”

    高公公点头记下了。

    田川次郎面露犹豫,最后还是开口道:

    “那人让在下给你带句话,”

    “嗯?”高公公不由一愣,将目光看向了田川次郎。

    “那人说,你就好好在这儿住着,吃喝由在下给你供着,过不了几日,侯府内有了动静,这门,自然就开了。”

    高公公细细品味着田川次郎的话,目光坚定的点了点头。

    ……

    崇祯十六年,六月。

    伴随着平虏侯府内的一阵响亮而有力的婴儿啼哭声,平虏侯府的门,终于打开了。

    高公公并没有着急进去,而是站在侯府门口,像一条哈巴狗似的,看着一个个身着甲胄的将领迈步而入。

    当然了,

    其中也不乏一些如黄蜚、李若琏这样的熟人。

    不过高公公很有眼力劲儿的没有上前打招呼,看到人家朝自己点头示意后,他也躬着腰点头回礼。

    至于朝廷的旨意,所谓的圣旨,在平虏侯面前,甚至对整个辽东而言,还不如一副春联讨喜。

    侯府厅堂内,

    整个辽东的高级将领都到了。

    就连高丽的沈器远和林庆业也受到了平虏侯府的邀请,也在两日前赶到了东宁卫。

    清国这边,

    大玉儿不方便过来,所以就让索尼代为出席。

    他们之所以受邀前来,是因为最近这一个多月来,平虏侯府对朝廷的态度可以说已经到了冰点。

    但侯府依旧没有公开表态,致使很多人都在猜测。

    特别是高丽和清国,对此尤为关注。

    今日,

    侯府世子出生,

    这也就意味着辽东有了少主,有了传承。

    那么,平虏侯爷应该也会在今日表态了吧。

    张侯爷抱着自己的儿子跟众人一阵寒暄之后,便让奶妈把儿子抱了下去。

    接下来,

    就该定调调了。

    北面传来消息,

    清军顺利的拿下了沙俄在远东的雅库茨克城,斩杀沙俄士兵七十八人,持械探险者一百三十六人。

    并让城主带人回去传话,就说东方有一位侯爷想跟他做生意。

    另外,

    皇太极重病在床,时日无多,请平虏侯立太子福临为女真王。

    言外之意就是,

    主动撤去清国国号,改国为藩属,以求得平虏侯爷安心。

    代善、济尔哈朗、多尔衮等亲王的名头保留,带着所属兵马驻扎在雅库茨克城,为平虏侯爷镇守北境。

    对此,

    张侯爷欣然接受,并封高丽将领具仁垕为奴儿干都司指挥使,统率六千高丽兵前往,

    一方面是监视北面的多尔衮等人,另一方面也算是把努尔干地区正式纳入平虏侯府的管辖范围。

    每年向平虏侯府上供海东青、貂皮、马匹、珍珠等物,相当于上缴的赋税。

    敲定完北方诸事后,

    就是辽东这边的水师。

    由于登州水师提督黄蜚的投效,张侯爷将登州水师全员纳入辽东水师。

    施琅为辽东水师提督,统领辽东水师下辖的第一舰队;

    黄蜚为辽东水师参将,统领辽东水师下辖的第二舰队;

    在金州卫和复州卫的船厂建造的福船,以及从荷兰人手里购得的三桅盖伦帆船列装辽东水师。

    紧接着,

    便是陆军方面,

    辽东第一镇军,总兵吴国忠,兵力两万;

    辽东第二镇军,总兵徐安国,兵力两万;

    辽东第三镇军,总兵郑成功,倭兵一万;

    辽东骁骑军,总兵尤岱,骑兵两万;

    辽东骠骑军,总兵曹明胜,骑兵两万;

    满骑军,总兵赫舍里索尼,骑兵两万;

    蒙骑军,总兵毕力克图,至于统辖之兵力,张璟川还是打算按照两万的编制来整编。

    也正是因为毕力克图带着蒙骑军在草原上征伐,所以此次并没有来侯府。

    这样一算,

    加上自己扩编至两千的亲卫营,自己麾下成建制的骑兵也就只有八万余,距离十万铁骑的任务还有一小段的距离。

    其实一开始,

    张璟川不是没有想过给一些战马给吴国忠和徐安国,以及各卫城的守军,来充数。

    但是战马给过去了,可依旧没有系统的提示音。

    这不禁让张璟川甚为恼火。

    就在张璟川还在为剩下的两万骑兵而犯愁时,李若琏上前低声提醒道:

    “侯爷,京城来宣旨的高公公已经在侯府门口住了一个多月了,您看……”

    “哦,倒是把这茬儿给忘了!”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