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 第185章咱带你去三清山道歉

第185章咱带你去三清山道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交谈中,两人走向餐桌,朱小宝为马老头斟了一小杯酒。

    他对马老头的饮酒控制很严格,适量饮酒对身体有益,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但他绝不允许老爷子过量饮酒。

    朱元璋抿了一口酒,皱着眉头向朱小宝问道。

    “你认为现行的政治体系能否持久?”

    朱小宝摇了摇头。

    明朝中晚期,洪武皇帝建立的政治体系便已经开始逐步瓦解。

    例如藩王制度,现今看来似乎与国家体制相契合。

    这是朱元璋的英明之处,朱小宝也不得不承认。

    然而,这一制度在大明长达一百多年的历史中,逐渐变得强势。

    到了中晚期,许多皇帝因遵循祖制,不得不使用过时的体制来管理日益发展的大明。

    制度的冲突之后,产生了剧烈的反应,且制度已无法适应新的国家体制。

    “唉!”

    老朱叹息一声。

    “那该如何是好?”

    朱小宝笑着,随口回答道。

    “这道也并非无计可施。”

    “哦?如何?”

    老朱立刻目光炯炯地盯着朱小宝。

    朱小宝轻松一笑。

    “其实并不复杂,制度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啊!”

    “若是制度无法适应国家体制了,那调整制度便是了。”

    朱小宝对未来的趋势有着自己的见解。

    比如他能赶在大航海时代之前,比西方人更早一步入侵!

    比如他能在后金女真族崛起之前,将满洲八旗人彻底解决!

    比如他能改变大明儒家主导的局面!

    又比如他能在土木堡之变时,将瓦剌、鞑靼人彻底灭绝等等!

    这是他作为穿越者的独特优势!

    但朱小宝并不自负,他现在还缺乏对大明内部政体的深刻理解,这也是他的不足之处。

    尽管老爷子在教导他,但他认为自己理解的还不够!

    内部不稳,就无法实现任何宏伟的志向,他十分清楚。

    朱元璋竖起了大拇指。

    “记住你今天的话,别到时候丢人。”

    朱小宝腼腆地笑了笑。

    “我还得先向您学习一些本事才行。”

    这句突如其来的恭维,让朱元璋感到十分高兴,他面带红光地道。

    “那有什么问题?”

    外面又开始纷纷扬扬地下起了雪。

    朱小宝和朱元璋坐在门庭的八仙桌前,欣赏着外面的雪花,闲谈着未来的局势,分外惬意。

    不一会儿,桌上的绿菜咸肉就被两人一扫而空。

    在寒冷的冬天,能吃上几口绿菜,这让老爷子感到无比的舒畅。

    朱元璋拍了拍腿,站了起来。

    “走吧。”

    “啊去哪里?”

    朱元璋答道。

    “你和宁王在紫清道观所做的事,咱这个做长辈的总不能坐视不管吧?”

    朱小宝纠正道。

    “是宁王,我可没有!”

    “哎!”

    朱元璋笑着道。

    “你们都是咱的后辈,都一样,虽然宁王没有恶意,但你说得对,神明在上,咱不能亵渎了神明。”

    “宁王那家伙犯了错,也该去向道长们道歉,表达诚意才是。”

    “你不是说,你也曾被道家人收养过吗这是缘分!”

    朱小宝急忙道。

    “但是外面冰天雪地的,还下着雪,三清山虽然不高,但您老年纪大了……”

    朱元璋打断了他。

    “正是如此,才叫做有诚意,不是吗?”

    “傻孩子!你只是现在还没意识到道家的威力。”

    “你知道为什么咱皇帝要亲自为王费隐批注道德真经疏吗?”

    “掌握了宗教,用它们来治理百姓,有时会变得非常便利。”

    “你知道武则天是如何登基的吗?不就是利用佛教那些神神叨叨的东西,宣称自己是天命所归吗?”

    说到这里,朱元璋狡黠一笑。

    “多与他们亲近,对你只有好处,宁王可以不与道家打交道,但你不行。”

    “那小子的做法,你切勿模仿!”

    他语重心长地继续说道。

    “所以,只有咱出面,那些道长们才会看在咱的面子上原谅你,虽然你没做错什么,但宁王那小子却害了你。”

    “就像你经常说的,那个什么词来着……”

    “猪队友!”

    朱小宝答道。

    朱小宝叹了口气,有些内疚。

    “我犯了错,还要您这么大年纪的人去道歉,唉!”

    朱元璋却只是笑笑。

    “老了有什么用,不就是为了帮你们这些淘气鬼收拾残局么?”

    “好了!别自责,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朱小宝点了点头。

    “哦!”

    朱元璋接着道。

    “待会儿去道歉,你的态度一定要诚恳。”

    “不过,这些人都是追求隐世的,想要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可能不那么容易。”

    “若实在不行,那用钱砸便是!”

    朱小宝愣住了。

    “啊?”

    “有这个必要吗?”

    朱元璋颔首。

    “绝对有必要!”

    “他们的存在,使得诸多天灾之事,无需皇帝颁布罪己诏,他们自会找借口,将天灾归咎于神秘莫测之因,你认为他们是否有其价值?”

    闻言,朱小宝仍旧困惑不解。

    但多个保命的机会总是好的,马老头的话也确实有理。

    三清山。

    紫清道观。

    从山顶俯瞰,一片雪白,景色宜人。

    但李思松和张映安师兄弟此刻却无法感到喜悦。

    师兄弟俩眉头紧锁,忧心忡忡。

    宁王之事,在他们看来不过是件小事,根本不值得挂怀。

    眼下,有一场关乎紫清道观荣誉的危机,正悄然向他们逼近。

    “大师兄。”

    张映安叹息着说道。

    “这冰天雪地的时节,西疆的喇嘛为何能如此迅速地抵达应天?”

    “我总感觉这些喇嘛是冲我们而来的。”

    李思松冷哼一声道。

    “不用感觉,他们就是冲我们来的!”

    “师父刚西游不久,这些喇嘛便突然出现在应天府,他们恐怕不是现在才来的,可能早就潜伏在应天了。”

    张映安面露怒色,说道。

    “这些喇嘛究竟有何目的?”

    “我们是道教,他们是佛教,本无交集,他们为何紧咬我们不放?”

    李思松目光深邃,凝视着山脚下的小道。

    “西域的喇嘛与本土佛教早有往来。”

    “圣上近年来对我们道教似乎有所偏爱。”

    “多年前,师侄孤身一人挑战这些喇嘛,被对方用道教知识击败,那一战,我们道教耗费了近十年才恢复元气。”

    “师父已经仙逝,他的法术深不可测,在他生前,那些人自然不敢轻举妄动,但现在……”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