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大孙朱雄英,老朱扶我春庭雪 > 第144章一个商人解读道德经,黄子澄天塌了

第144章一个商人解读道德经,黄子澄天塌了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夜晚,画舫在秦淮河中缓缓前行。

    刘三吾原本计划在乌衣巷酒家宴请各位风雅文人的,但最终改在了画舫。

    即便是在雅致的酒楼,也难免有些喧闹。

    画舫却别具一格,它漂浮在秦淮河上,很是清静。

    刘三吾对这次邀请朱小宝的宴会非常看重,他愣是包下了一艘画舫。

    船夫划着小舟来接两人。

    朱小宝和刘三吾站在船头欣赏着秦淮河的夜景。

    不久,他们便停靠在了一艘灯火辉煌的大型画舫旁。

    朱小宝率先登上画舫,然后伸手去扶刘三吾。

    刘三吾简直感动的不行,“多谢朱小郎君!”

    朱小宝笑道:

    “刘夫子不必如此客气。”

    在画舫的二层阁楼。

    一群儒生和学者已经聚集在此,等待着刘三吾的到来。

    黄子澄眼中显露出一丝庄严,提醒周围的翰林院学士们要遵守礼仪。

    毕竟,能提出道德经思想的人,定是值得敬畏和尊敬的。

    这是文人学者的典范。

    首次会面,无论如何也要给对方留下个好印象,礼仪必须周全。

    周围的翰林院学士纷纷点头,坐姿端正。

    主位和陪位此时也已经空出。

    陪位自然是为刘三吾准备的,今日是他主持宴会,陪位自然归他。

    至于主位,毫无疑问,是留给提出道德经学说的大学者。

    即便是孔讷这样的孔门领袖人物,也自愿成为陪衬,在另一个陪位上恭敬地坐着。

    “孔夫子,你认为此人会是何人?”

    “老夫思索了一整天,却始终未能想到大明竟还有如此的隐世高人。”

    在刘三吾到来之前,几位文人便已经开始交谈了起来。

    孔讷沉吟片刻后,回答道。

    “老夫听闻苏州府的徐先生隐居研究学问,会不会就是那徐先生?”

    黄子澄点头,后又摇头道。

    “徐先生已是七十高龄,让他长途跋涉到应天府,似乎不太方便吧。”

    “且从刘夫子的言辞中,似乎这位大儒就住在应天府呢!”

    听黄子澄分析完,众人都表示赞同。

    “两位夫子不必再猜测了,不久后刘夫子就会到来,我们届时便能亲眼见到。”

    今日在座的,不是翰林院学士就是国子监官吏,他们无一不是通过刻苦学习,通过科举考试的。

    并且,要进入翰林院,还需在科举高中后,从一甲进士中选拔继续深造。

    因此,在明朝,翰林院是所有儒生中地位最高的机构。

    即便如此,他们也并未因自己的高地位而表现出任何傲慢。

    他们深知此学说已在各地广为流传,那么撰写此学说的人,未来极有可能与孔讷一样,成为大明儒家的领袖。

    这样一位罕见的大儒,巴结一番,对他们只有好处。

    正说话间,画舫的门被推开了。

    众人急忙起身,转头望去。

    然而下一刻,众人都愣住了,甚至有些呆滞。

    刘三吾伸手弯腰,请朱小宝先进。

    朱小宝背着手走了进去,看到这些人后,也感到分外惊讶。

    他没想到刘三吾所说的同僚,竟是这群大儒。

    “是你?”

    黄子澄吞了吞口水,沉默片刻后,才对刘三吾说道。

    “刘夫子,今日的宴会非常庄重,无关人士还是不要邀请了吧?”

    孔讷站在旁边,也显得有些呆滞,但他并未发言。

    不久,孔讷似乎明白了些什么,胡须微微颤动。

    那道德经,难道又是……

    他对朱小宝也不敢过于放肆。

    不只是孔讷,翰林院的众人见到朱小宝,全都如同刺猬一般,身体变得僵硬。

    刘友德的死因,尽管他们尚未查明,但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判断。

    仅仅因为批评了这小子一句‘上梁不正下梁歪’,就被朱元璋给处决了!

    至于是否真是这个原因,他们并不确定。

    但他们实在想不出刘友德被杀的其他任何理由!

    刘三吾困惑地望向黄子澄,询问道。

    “谁是无关人士?”

    其他人不敢冒犯朱小宝,但黄子澄敢!

    他正气凛然地指向朱小宝说,“这不是无关人士吗?”

    刘三吾愣了一下,笑着对黄子澄解释。

    “黄夫子误会了,道德经的理论,正是朱郎君提出的。”

    话音刚落,四周一片震惊!

    黄子澄沉默了许久,才勉强继续说道。

    “刘夫子,你别开玩笑了。”

    朱小宝见黄子澄如此,也懒得再争论,径直走向主位坐下。

    刷!

    转瞬间,众人竟整齐划一地坐了下来。

    黄子澄看得目瞪口呆……

    这帮文人,简直虚伪至极!

    他们是不是疯了

    要不要这么懦弱

    别人让你坐,你就坐了?

    咱们文人的骨气呢

    刘三吾对黄子澄说道。

    “黄夫子,老夫哪里是在开玩笑?”

    黄子澄面露惊愕之色。

    这人……

    不过是个普通商人罢了!

    他能解读个甚子道德经

    他有学问吗

    难不成这小子与刘三吾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黄子澄仍旧满腹狐疑,但终究还是坐了下来。

    现场气氛十分尴尬。

    然而,尴尬的仅是黄子澄那些大儒,朱小宝却毫无尴尬之意。

    桌上佳肴琳琅满目,烧鹅、醉蟹、蒸鱼、炖羊肉等等,应有尽有。

    “请各位请。”

    朱小宝说完,便拿起筷子,自顾自地吃了起来。

    在场众人食不知味,全都难以接受这一现实。

    他们之前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心理准备,甚至还考虑到了苏州府七十岁大儒徐夫子。

    在他们眼中,能够注解圣人学问的,必定是饱经风霜的老学者。

    可朱小宝又是何许人也

    他不过是个乳臭未干的年轻人罢了!

    尽管孔讷等人内心充满疑惑,却不敢表露分毫。

    毕竟,没有人愿意得罪朱小宝。

    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又因为说错了话,而遭遇不测

    黄子澄向孔讷使了个眼色,但孔讷却视而不见,继续自顾自地吃着。

    饭桌上一片沉默。

    刘三吾也感到有些奇怪。

    之前这些人不是都很急切地想见朱小宝吗

    为何现在都持着这番态度

    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沉默后,黄子澄终于开了口。

    “小子,你说道德经的新解是你提出的,你有何凭证?”

    黄子澄话音刚落,刘三吾的脸色便阴沉了下来。

    显然,黄子澄这是在质疑朱小宝。

    刘三吾正要说话,朱小宝却泰然自若地答道。

    “没有!”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