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网游小说 > 绣色倾城:乱世红颜的逆袭 > 第4章 名媛的诞生

第4章 名媛的诞生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周太太站在镜前,仔细整理着身上的绣花旗袍。这件旗袍是王师傅绣庄新做的,绣工精湛,图案也别具匠心。再过半个时辰,她要在府上举办一场茶会,上海滩的贵妇名媛都会来参加。

    \"夫人,客人快到了。\"管事妈妈在门外提醒道。

    \"嗯,\"周太太最后看了看镜中的自己,\"去准备吧。\"

    镜中的女人雍容华贵,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家风范。很难想象,二十年前,她还只是一个书香门第的小姐,对上流社会的规则一无所知。

    ---

    二十年前的那个春天,周家刚刚从苏州迁到上海。父亲周老先生是个文人,一生醉心于诗词书画,对商业往来并不擅长。但随着时代变迁,老家的生计越发艰难,他不得不带着全家来到这个新兴的商埠谋生。

    那时的阿韵——也就是现在的周太太,刚满十八岁。虽然家道中落,但她依然保持着书香门第小姐的傲气。每天除了读书作画,就是跟着母亲学习持家之道。

    \"阿韵,\"一天,母亲突然说道,\"明天随我去参加一个茶会。\"

    \"茶会?\"阿韵有些意外。自从来到上海,母亲很少带她出门。

    \"是啊,\"母亲叹了口气,\"咱们已经不在苏州了。在这上海滩,光有诗书传家是不够的。\"

    第二天,阿韵跟着母亲来到一座豪华的宅院。这是当时上海首富顾家的府邸,府上的老太太要设宴款待各家太太小姐。

    阿韵第一次见识到上海滩名媛的风采。她们穿着时髦的旗袍,言谈举止既不失优雅,又带着几分洋派作风。这与苏州闺秀的端庄内敛完全不同。

    \"这位就是周家的小姐吧?\"顾老太太打量着阿韵,\"听说你诗词歌赋很是在行?\"

    阿韵行了一个标准的闺秀礼:\"不敢当,只是略知一二。\"

    \"来来来,\"顾老太太招呼她坐下,\"给我们题个词如何?\"

    阿韵正要推辞,却听见角落里传来一声轻笑:\"现在可不兴这个了。周小姐,你会跳华尔兹吗?\"

    说话的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太太,穿着一身淡紫色旗袍,妆容精致,眼神中带着几分傲气。阿韵后来才知道,这就是当时最有名的交际花林太太。

    阿韵摇摇头:\"不会。\"

    \"那钢琴呢?\"林太太又问。

    阿韵再次摇头。她只会古琴,从没碰过那些洋玩意。

    \"这可不行,\"林太太笑道,\"现在的上海滩,没这些本事可混不开。\"

    阿韵涨红了脸,但她强忍着没有发作。回家后,她对母亲说:\"我要去学跳舞。\"

    母亲愣了一下,随即笑道:\"好啊,正好林太太开了个舞蹈学堂。\"

    就这样,阿韵开始踏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她不但学跳舞,还学钢琴、法语,甚至连化妆打扮的技巧都认真研究。

    开始时很辛苦,尤其是跳舞。她常常在练功房里摔得浑身是伤。但每当想起林太太那轻蔑的眼神,她就咬牙坚持下来。

    半年后的一个茶会上,阿韵再次见到林太太。这次,她穿着一身剪裁合体的旗袍,优雅地跳了一支华尔兹。林太太惊讶地看着她,目光中的轻蔑变成了赞赏。

    \"不错嘛,\"林太太拉着她坐下,\"想不到你还挺有天分的。\"

    从那以后,阿韵开始频繁出入上海滩的各种社交场合。她发现,这里的规则和苏州完全不同。在这里,一个女人要想站稳脚跟,光有诗书气质是不够的,还要懂得交际、懂得人情世故。

    二十岁那年,她嫁给了周家大少爷。周家是做丝绸生意的,在上海滩也算得上一号人物。婚后,她开始接触商业圈子,见识了更多的人情冷暖。

    \"夫人,\"有一次,管事妈妈小声提醒她,\"刘太太今天又来了,说是要借钱。\"

    阿韵——现在的周太太笑了笑:\"请她去花厅等着。\"

    这位刘太太是她的闺中密友,家道中落后常常来找她帮忙。一般的太太可能会因此疏远,但周太太却总是热情相待。她深知,在这上海滩,人情往来比金钱更重要。

    果然,没过多久,刘太太就在一次重要场合上为她说了话,帮她化解了一场风波。从那以后,周太太在上海滩的地位越发稳固。

    三十岁那年,她已经成为上海滩最有影响力的名媛之一。她举办的沙龙成为各界名流趋之若鹜的场所,不少商界政要都要给她几分薄面。

    但她并没有因此忘记自己的来路。每当看到有新来乍到的太太小姐,她都会伸出援手。正如当年的林太太虽然嘲笑她,却也教会了她在上海滩立足的本事。

    ---

    就在这时,管事妈妈急匆匆地进来:\"夫人,王师傅绣庄那个叫沈若兰的姑娘来了。\"

    周太太眼睛一亮:\"请她去花厅。\"

    她还记得第一次在绣庄见到沈若兰时的情景。那个年轻姑娘虽然出身农家,但举止大方得体,说话不卑不亢。最让她惊讶的是那双眼睛,沉静中带着几分锐利,让她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

    来到花厅,沈若兰正在欣赏墙上的画作。听到脚步声,她转身行礼:\"见过周太太。\"

    \"坐吧。\"周太太打量着眼前的年轻人。今天的沈若兰穿着一身素色旗袍,虽然款式普通,但穿在她身上却显得格外得体。

    \"听说你最近在学法语?\"周太太笑着问。

    沈若兰点点头:\"是,觉得以后可能用得上。\"

    周太太越发满意。这个姑娘不但有手艺,还很有远见。在这个中西交汇的上海滩,懂得一门洋文的确大有用处。

    \"今天的茶会,你就留下来参加吧。\"周太太说,\"正好认识一下各家太太。\"

    沈若兰没有推辞,只是平静地说:\"多谢周太太提携。\"

    周太太看着她的眼神,突然想起了二十年前的自己。那时的她也是这样,在上海滩这个大染缸里苦心经营,只为站稳脚跟。

    不知不觉间,客人们已经陆续到了。周太太优雅地招呼着每一位来宾,时不时把沈若兰介绍给相熟的太太们。她知道,这个年轻人将来一定会在上海滩大放异彩。

    茶会进行到一半,林太太来了。她已经六十多岁,但保养得宜,风韵犹存。看到周太太,她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想不到你现在也开始提携后进了。\"

    周太太笑而不语。她知道林太太说的是沈若兰。在场的太太们都在打量这个突然出现在周府茶会上的年轻姑娘,眼神中有好奇,有轻视,也有嫉妒。

    但沈若兰似乎毫不在意这些目光。她从容地与太太们周旋,既不卑不亢,又不失分寸。渐渐地,连一向挑剔的林太太也对她另眼相看。

    \"这丫头不错,\"茶会结束后,林太太对周太太说,\"比你当年强多了。\"

    周太太笑道:\"我也是这么觉得。\"

    送走客人后,周太太站在庭院里,看着华灯初上的天际。二十年过去了,当年那个不谙世事的苏州小姐,如今已经成为上海滩炙手可热的名媛。而现在,她要扶持一个新人,就像当年的林太太扶持她一样。

    这就是上海滩,一个处处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地方。在这里,无论你出身如何,只要够聪明,够坚韧,就一定能站稳脚跟。

    庭院的梧桐树上,一片叶子轻轻飘落。周太太望着那片飘舞的叶子,嘴角露出一丝笑容。她相信,沈若兰一定能在这上海滩掀起一番风浪。而她,将会是这个年轻人最坚实的后盾。

    就像二十年前的林太太,成就了今天的她一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