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他竟然会回答她!
“你爹娘在哪儿啊?”
沈清棠坐直了身子,巴巴地看着季宴时。
问出他爹娘所在,不就知道他的来处了?
季宴时长睫垂下。
沈清棠也不失望。
季宴时不回答是常态,回答才是意外。
她趁机闭上眼休息。
才合上眼,额头上又传来熟悉的微凉。
沈清棠干脆装死。
反正也没其他人看见。
只要自己不尴尬……也尴尬不到季宴时。
二楼四卡座依然爆满。
但,直到巳时过半,糖水铺子才有了第一笔外卖订单。
沈清棠强忍不舒服,点燃香开始计时。
秦征说,从小乞儿接到单子传回二楼,也就半盏茶的工夫。
在北川,一盏茶的工夫大约是指十分钟。
也就是说五分钟,沈清棠就已经拿到了顾客的点单。
东西不多,一杯奶茶,两个奶团子。
买家离铺子不远不近,正常走要两刻钟。
崔晓云麻利地用把奶茶和奶团子打包好,放进小冰箱,再装进背篓递给已经等着的乞儿。
这一步大概也用了半盏茶的工夫。
小乞儿飞奔下楼。
他们会用接力的方式,把甜点送到会员家里。
小冰箱也是沈清棠的主意。
冰箱在大乾说新鲜也新鲜,说不新鲜也不新鲜。
大乾没有冰箱,但是有种东西叫冰鉴。
把冰块放在一个木制或者青铜制的箱子里。
冰鉴箱体两侧有提环,顶上有盖板,上开双钱孔。
既能抠手也是冷气散发孔。
箱里可以冷藏食物,箱顶也能放食物。
沈清棠做的冰箱比大乾现有的冰鉴略微麻烦一些。
先是做一个略大的木箱,木箱里铺一层棉花,再垫上一层油纸伞用的油纸。
棉花是为了保温,油纸伞用的油纸可以防水。
有至少铺一层冰,再加一层用油纸包裹的棉花。
中间会放一大块冰。
冰和棉花中间放需要冷藏的甜品和冷饮。
垫两层棉花,一是保温隔热,二是为了防震。
古代没有柏油路,路况不算好,坑坑洼洼的。
即使人背着木箱,也难免深一脚浅一脚。
尤其沈清棠的外卖小队以孩童为主,比较活泼,喜欢蹦蹦跶跶。
纵使一直强调让他们稳着跑,也怕他们稳不住。
两层小棉被聊胜于无,求个心理安慰。
这是第一单外卖。
沈清棠有些紧张。
牢牢地盯着燃香。
才不过半炷香的时间,就传来一声竹哨。
这一声哨响,沈清棠听得懂,代表外卖已送到买家手里。
接到的订单都是通过竹哨传递。
竹哨传递消息用类似摩斯密码的方式,不同频率、不同节奏、不同长短的哨声代表不同的会员需求。
第一批外卖队员都是秦征从乞儿中挑选的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孩子。
如果会员家离糖水铺子过远,超出竹哨声音范围,就会用接力的方式传回来。
送外卖也一样。
小孩子的耐力往往不持久,但是爆发力强。
每条大街小巷都有小乞儿,他们可以自由搭配接力。
不管一公里、两公里还是更远的距离,他们都能用百米冲刺的速度飞奔过去。
其实沈清棠也考虑过用马车。
她没有马车,这是原因之一。
最重要的是路况不好,马车赶慢了耽误时间,赶快了,甜品在车上会被颠散。
且马车只能走大路,一绕远,时间就会耽搁。
得知订单送达的沈清棠松了口气,眼前一黑,再次晕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