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租赁费用
七月中旬的康城,白天还是相当的炎热。
随着步行街的开业期过去,人流量也逐渐降低了不少。
不过夏天的晚上,步行街依旧是人流量很高。
苏伊士快餐店的日营收情况,也逐渐慢慢往下落。
现在每天八千左右的稳定营收,这个日常收入,苏易还是很满意。
一个月20多万的收入,去掉成本开销,最少有40的盈利。
这还是承担了何华、黄海、张彩的成本。
如果后续分店多了,管理层和后台成本都分摊了,这个单点营收能保住50的利润。
虽然收入还不错,但大部分用户都是使用会员卡金额购买。
所以实际公司账户的流动资金,并没有每天增长八千。
除了最近陆续办卡的,每天的收入,大半都是从会员卡直接扣除,现金支付的也就两三千左右。
这个情况给苏易带来了警惕,之前考虑开分店,直接挪用会员卡储备金还是风险较大。
看来开新店,必须要考虑一部分贷款方式,不能全部使用流动资金。
贷款也是有好处的,商铺购买也是贷款。
除非了月供,只需要每月多支付贷款利息。
这对于投资者来说,就像是天上掉馅饼一样划算。
在张彩的建议下,公司和苏易签署了步行街的商铺租赁合同,这样公私资产有了明确的区分。
公司支付租金给苏易,只需要交很低的所得税。
现在地方对商铺租赁,还有适当的所得税优惠。
财务人员的脑子就是厉害,投资店铺后所剩无几,商铺月供和大学的经济压力大。
之前考虑苏伊士公司以发工资模式,但这部分自己需要交的税,远高于门店租金税。
现在使用合理的商铺租赁方式,签署三年四十万的合约,租金直接转给苏易的账户上。
这个租金的额度,缓解了苏易个人的资金问题。
刚好他还有个计划,需要手里有点资金去运作。
坐在新办公室的总经理室,苏易找到一丝上班的感觉。
现在办公室虽然在康城算不错,但相比大都市就差异很大。
总经理的办公室只有简单的老板桌和椅子,侧边有个沙发和茶具。
办公室是张彩介绍的,她上个公司就在这栋楼办公。
办公室是距离步行街不远的新康大厦,面积大约一百平。
设置了财务,总经理,执行总经理的独立办公室。
何华正式接任公司的执行总经理,目前步行街的店继续由他兼任。
苏易担任总经理,主要他是老板,实际大部分工作由何华执行总经理负责。
坐在沙发上,拿茶具一遍清洗,一遍听着张彩对最近的工作的汇报。
“苏总,目前我们所有的流动资金有一百五十六万,这里已减去支付给您的租金四十万。”
“根据何总前几天的计划,单个门店租金和装修,最少要预留四十万的资金。”
“三个门店最少准备一百二十万,其中三个门店首期租金已付完。”
“黄经理的配送中心,租赁和设备的采购已经确认。”
“扣除由步行街迁移过去的设备,资金需要准备十万。”
“关于配送中心的原材料和食材储备,何总和供应商谈延迟付款,暂时可能无法实现。”
“按四个店面前期预估,需要预留资金四十万元。”
“按上述各项预算情况,我们现在的资金缺口大概在二十万左右。”
听着张彩的汇报,还是缺钱,看来必须贷款。
前几天和工行郑哥吃饭,对方再次提出如果有贷款需要可以找他们。
苏伊士快餐的业绩,他们还是很希望找他们贷款的。
按照现在门店每天日收八千左右,估计之后会稳定到8000-9000的日收。
这种收入的门店,贷款一百万都没问题,何况资金缺口并不多。
“明天去银行,走个贷款模式吧。”
“把步行街门店流水做经营贷款,先申请五十万贷款吧,这样会稍微宽裕点。”
说着,苏易把泡好的铁观音,给张彩倒了一杯。
前世苏易在京都喝茶的次数不多,但因为他是南方人,做项目经常接触南方的朋友或生意人,也逐渐习惯了喝茶。
“好的,苏总,没问题。”
贷款流程对于一个财务来说,不要太熟悉了,简直是和吃饭一样的常规操作。
说着张彩拿出手里的一份合同递了过去。
“这是三个门店的装修相关的合同,和之前与您确认的内容一样。”
“需要您这签字生效,还有首付款是不是可以支付给对方。”
装修公司还是之前找的那家,包括室内的装饰桌椅都还继续沿用之前的商家的。
设计基本沿用步行街门店一样的,直接根据新的门店大小,调整设计装修就可以。
这次三个门店一起开始装修,较之上次价格压下大约10,周期缩短到十五天。
新的三个门店,都是两层的门店,面积250-350平米,分别是东城区340平,龙山区290平,乌市320平。
外市的门店选择还比较巧合,中介把楚省各地市的信息梳理一遍。
分别有三个市的商业街有适合的商铺,最终考虑距离选择了何华的老家乌市。
乌市是在康城和省城江城的中间,很接近江城。
从初期的经营把控性来说,距离近的会更适合。
而且何华本来每周都过去,刚好对那边也可以同时监督。
拿着手里的装修合同,看了下服务内容和款项,基本没什么问题,签完字递给张彩。
“付吧,这个没必要压着,之前有过合作,要叮嘱他们按期完工就是。”
“你新招的出纳叫什么来着,能给你分担工作么,像一些流程性的工作需要学习让下属去完成。“
“后续把财务统筹性的事情做起来,很有可能半年后我们分店又翻倍了。”
苏易这还是保守说的。
他准备先看三个分店情况,如果业绩都还不错,继续再开几个地市分店。
“她叫韩小琴,是财校的大专生,刚毕业一年多,之前在深市上班。”
“刚回老家找工作,做事经验还不错,后续工作上我也会不断的自我提升。”
“嗯,要多学,特别是学习一些外面私企大公司的财务制度、流程和方式。”
“如果有需要报培训班的,我们公司可以报销。”
“张经理,把行政的何雨也叫进来,我们对下招聘进展。”
自从公司搬到办公楼,苏易似乎找到了前世上班的节奏。
在公司内,大家的称呼逐渐按照职务称呼。
后续公司越大,人员也会更多。
自己私下的称呼没事,但作为老板在办公室不再适合公开的喊下属“哥”“姐”了。
这样给新员工会带来不必要的误解,认为公司领导都是老板的关系链。
前几天把公司的职务和薪资体系梳理了一遍,与何华这个执行总经理也达成一致。
公司设立配送中心、财务部、人力行政部、市场部、康城西城区门店、康城东城区门店、康城龙山区门店、乌市门店等多个一级部门。
所有一级部门负责人都为经理岗,岗位薪资最低两千元。
张彩、黄丽的工资会自动就涨上来了。
黄海此类的高端技术管理人员,薪资情况可以专人专设。
目前市场部暂时空置,人力行政部目前还没有主管。
暂时招聘了一位行政人员何雨,负责公司的杂务,同时兼招聘接待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