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致命杀招
“陛下,忍一时之辱,方能成就千秋霸业。”柳宗元语气沉重,“如今形势比人强,我们不得不做出一些牺牲。”
“牺牲?朕的祖宗基业,岂能任人宰割?”梁皇猛地站起身,在殿内来回踱步,内心挣扎不已。
柳宗元静静地看着梁皇,他知道,梁皇的内心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斗争。他需要时间,也需要一个让他下定决心的理由。
“陛下,”柳宗元再次开口,语气中带着一丝恳求,“为了大梁的江山社稷,为了大梁的黎民百姓,请陛下三思。”
梁皇颓然地瘫软在龙椅上,龙袍上的金龙仿佛也失去了往日的威严,无力地垂着头。
他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缓缓吐出,仿佛要将胸中那股郁结之气尽数排出。
殿内一片寂静,只有他沉重的呼吸声在回荡。
“朕……朕……”梁皇的声音沙哑无力,像是被砂纸磨过一般,“朕……准了。”
这三个字,仿佛耗尽了他所有的力气,每一个字都带着无尽的苦涩和无奈。
他知道,柳宗元和太后已经铁了心要他去做这个屈辱的国君,而他们,则可以置身事外,毫不担责。
可是,这也是最后能彰显自己国君地位的时候了,若是此刻不将和谈达成,日后自己怕是连这象征性的皇位也保不住了。
想到这里,梁皇猛地睁开双眼,眼中闪过一丝决绝的光芒。
他强打起精神,坐直了身子,努力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帝王:“柳爱卿,”
他的声音依旧沙哑,但却多了几分坚定,“可有和谈人选?”
柳宗元微微躬身,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梁皇已经做出了选择,而他的计划,也即将成功:“陛下,臣以为,李彦才识过人,且深谙谈判之道,是和谈人选的不二人选。”
“李彦?”梁皇皱了皱眉,他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李彦是朝中有名的能臣,但却一直与柳宗元不合:“他……合适吗?”
“陛下,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李大人虽与臣有些许政见不合,但在大是大非面前,臣相信他定能以国事为重。”
柳宗元语气诚恳,仿佛完全是为了大梁的江山社稷着想。
梁皇沉吟片刻,最终还是点了点头:“好,就依柳爱卿所言,派李彦为和谈使臣,即刻前往杨业军营,与之商议和谈事宜。”
“臣遵旨!”柳宗元再次躬身,眼中闪过一丝得逞的光芒。
…………
金陵城外,玄甲军营地。杨业身着黑色战甲,站在营帐中央,眉头紧锁,手中拿着一封信笺,信笺上的字迹娟秀,却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威严。
“王爷,”元朗站在一旁,神色焦急,“沈相带着陛下旨意已经入了南梁,最多五日就会来到这里宣读旨意。”
杨业将信笺放在桌上,揉了揉眉心,语气中带着一丝疲惫:“我知道了。”
“王爷,”元朗上前一步,语气中带着一丝担忧,“沈相恨透了咱们,一定会让我们撤军回大洪,到时候可就功亏一篑了!”
杨业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功亏一篑?哼,他想的倒是美!”
“王爷,那我们该如何应对?”元朗问道。
杨业走到地图前,目光落在金陵城的位置上,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既然沈相要来,那我们就好好招待他一番。”
“王爷的意思是……”元朗眼中闪过一丝疑惑。
元朗眼中精光一闪:“王爷是想……”
杨业微微颔首,目光深邃:“南梁朝廷内部并非铁板一块,金陵失守,主和派必然抬头,我们只需推波助澜,便可迫使梁皇在沈群到来之前签订和议。”
陈志一直沉默不语,此刻却突然开口:“王爷,如果末将猜得不错的话,您是打算在沈大人来到金陵之前,迫使南梁和谈?先下手为强?”
李成闻言,顿时惊呼出声:“先下手为强?南梁那群老骨头怕是一万个不答应!他们宁可丢了脑袋,也要保住所谓的‘祖宗基业’!”
郭大目瓮声瓮气地补充道:“就是!那些酸腐文人,最是顽固不化!”
李震也附和道:“王爷,末将也觉得此事不易,南梁朝廷内部错综复杂,想要在短时间内达成和议,恐怕难如登天。”
陈志却摇了摇头,目光坚定地看向杨业:“王爷,末将愿意入城劝说南梁皇帝尽快和谈,在沈相来临之前促成此事!”
此言一出,众人皆惊。
李成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看着陈志:“陈将军,你疯了?你本是南梁降将,如今再入金陵,岂不是羊入虎口?”
郭大目也劝道:“是啊,陈将军,三思啊!那些南梁官员恨不得将你生吞活剥,你这一去,怕是凶多吉少!”
李震虽然没有说话,但也担忧地看着陈志,显然也认为此举太过冒险。
杨业摩挲着下巴,目光深沉地注视着陈志,沉声问道:“陈将军,你本是南梁大将,如今归降本王,如今朝廷里记恨你的人怕是不少,这趟很可能有生命危险,你真的愿意去?”
陈志毫不犹豫地拱手,语气坚定:“王爷,末将愿意一试!为了大洪的江山社稷,末将万死不辞!”
杨业眼中闪过一丝赞赏,沉吟片刻后,缓缓说道:“好!陈将军忠肝义胆,本王甚为钦佩!只是此去金陵,凶险万分,你需万分小心。”
陈志再次拱手:“王爷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杨业点了点头,随即对元朗吩咐道:“元朗,你速去准备一份和议书,务必详尽周全,不得有丝毫纰漏。”
“是!”元朗领命而去。
杨业又转向李成、郭大目和李震,沉声说道:“你三人即刻整顿兵马,随时准备攻城!记住,只可虚张声势,不可真的攻城,以免激怒南梁朝廷,坏了大事。”
“末将领命!”三人齐声应道。
杨业最后看向陈志,语气郑重:“陈将军,此去金陵,你需记住三点:第一,务必在沈群到来之前促成和议;第二,若事不可为,切勿强求,保全自身性命才是最重要的;第三,无论成败,本王都会在城外接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