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六零:踹了白月光搬空家产下乡 > 第564章 想要招老师,领成绩单回来的顾长竹

第564章 想要招老师,领成绩单回来的顾长竹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这个时候的学校老师,都是需要公社那边的指标的。

    他们的工资是公社发的。

    公社不同意,他们就没有办法招。

    不过顾云阳却笑道:“公社不给指标,是因为咱们人少。且送去学校的孩子少,但咱们得充分的认识到,孩子读书是有好处的,您觉得呢?大队长?”

    不说别人,从顾云阳身上也能知道,读书是有好处的。

    再说了,读书识字明理。

    顾寒平也点头:“公社要是招工,那也肯定是需要有文化水平的。”

    这一点,顾寒斌也是走了狗屎运的。

    要不是顾云阳和谢伟杰交好,搞了个工作指标,顾寒斌根本就进不去。

    他没怎么读过书,就认得几个字。

    顾云阳一笑:“你看,大队长你也知道。读书是有好处的。咱不管别的,至少也要孩子们读过书,认得字。公社没有指标,但咱们大队可以自己请啊,就当是民办老师不就好了?”

    民办教师的产生和发展与国家的教育政策密切相关。

    新国家成立初期,由于国家经济条件有限,无法完全承担教育费用,因此鼓励群众办学,民办教师应运而生。

    在1950年代,民办教师数量迅速增加,但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教育体系的完善,民办教师的数量也有所减少。

    到了1960年代,由于人口增长和学龄儿童增加,民办教师数量再度膨胀,成为当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力量。

    民办老师没有编制,也不是从公社领工资,可以从大队领工资。

    “可是……”顾寒平下意识的就要说,大队没钱。

    看到顾云阳,顾寒平才想起来,如今的红旗大队和以前不一样了。

    制糖作坊的出现,让红旗大队每天都有五十多块钱的收入。

    区区一个民办老师,一个月也就是十八块,他们是可以支付的。

    “这样也好。不过咱们一个老师一个月给多少钱?还有,咱们招几个?”

    看看,顾寒平脑袋转过来了,不就产生了不一样的想法?

    之前还不想搞。

    现在就直接问要招几个老师。

    钱壮人胆啊,果然如此。

    顾云阳看水开了,将自己之前清洗了留下来的板栗红薯给倒入进去。

    大丫还奇怪:“舅舅,不是要蒸红薯吗?”

    她还想吃红薯干呢。

    红薯干好吃,是过年的时候,孩子们少数的几种零食。

    顾云阳轻笑,其实刚才那么说,只是想要把顾红兰他们带过来。

    免得回去知青点那边,还要被师君瑶和顾长虹看笑话。

    “倒蒸红薯,先要放在通风的地方晾晒5-7天,糖化一下,这样成品的口感会更好。吃起来会更甜。”

    顾云阳笑着刮了刮大丫的鼻子:“这个过程需要好几次的蒸制,需要一点时间。”

    说完,他转头对顾寒平说道:“咱们大队的小学老师我知道,都没有什么学历。我的打算是,让他们退下来做后勤,学校的老师,都换上知青。

    目前先选两个,一个负责语文,一个是数学。至于其他的科目,咱们也没有别的科目,咱们先让她们兼职一下。后面再看知青的情况定。”

    从国家的政策来看,知青下乡是无法阻止的。

    就算是红旗大队地处山里面,也不可能一直阻止。

    从顾云阳来到这里之后,红旗大队就不可能拒绝知青。

    他不来,红旗大队也扛不了多久,也是要接收知青的。

    乡下大队都不喜欢要知青,都是推来推去的。

    公社干部考虑到公平,也要考虑到怎么推进知青下乡的事情。

    红旗大队就算是再不好过,这种大势也是无法违逆的。

    顾寒平深知这一点。

    更不要说,如今的红旗大队条件好了。

    虽然细粮的数量不会增多多少,但红薯等粗粮多了。

    加上还有个作坊给红旗大队赚钱。

    红旗大队以前的借口,就都没有用了。

    顾云阳道:“先录取两个吧。以后再说,主要是后面来的这三个,很难评。”

    方新梅不好说,顾长虹和师君瑶肯定不是什么好人。

    虽然学校只是教授知识的地方。

    顾云阳也怕她们两个在学校言传身教,把红旗大队的孩子的心给教坏了。

    顾长虹的脾气不好,加上还做了不少明面上的坏事。

    顾云阳就不喜欢她。

    师君瑶要好一点,但白莲花绿茶的手段不少。

    这人坏在骨子里。

    顾寒平点了点头,师君瑶几人来了一段时间了。

    顾寒平从侧面观察,也知道这三人是怎么样的。

    “那就先招两个吧,到时候把条件给贴出去。”

    “嗯,一个月,咱们就给十八块吧。”

    当了老师,就不用下地干活了。

    一个月十八块虽然不多,但也够老师过下去了。

    再自己种点菜,种点粮食,至少比村里人好过。

    商量了一通,红薯也就煮的差不多了。

    顾云阳故意没有放太多水,红薯煮到后面,还糖化了不少。

    这是因为红薯富含淀粉,在这个过程中,分解成糖分,变得更甜了。

    “来,今天晚上就吃红薯吧。”

    顾云阳一人给分了一些,拿了个小的竹碗出来,给顾红兰她们装了一大碗的红薯出来。

    一个大概三两的重量,已经不小了。

    顾红兰几人已经帮忙把之前的那一筐的红薯都清洗干净,都去了皮,切了片,还给放在了屋檐下,准备风干几天。

    顾寒平也被送了一大盘的红薯,几人拿着下山。

    顾寒平犹豫了一下,还是安慰了一句:“你们几个,既然都分家了,立女户了。你们爸妈那边,就都不要管。不管他们说什么,你们过自己的日子就好。再不济,不是还有我这个当大伯的,还有……”

    还有弟弟在么?

    你们在村里也不是孤立无援的。

    不要担心。

    顾红兰听懂了,狠狠的点了点头:“大伯,你放心吧。我们几个肯定把日子过好了。”

    要不是年纪大了,顾寒平觉得把几个侄女送去读书也好啊。

    不像是自己的几个儿子,就老三好像有点读书的天分。

    顾云阳的读书天分这么高,几个姐姐也不傻,要是真能读书,没准比这几个下乡的女知青都要好呢。

    从知青点回家,刚走到门口,就看到了屋里的顾长竹。

    顾长竹一跃而起:“爸,你拿的是什么?闻着好香啊。”

    顾寒平手缩回来,没有让顾长竹拿到红薯,反而问道:“今天去领成绩单,成绩单呢?云阳考的怎么样?你考的怎么样?”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