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七零年代海岛恶婆婆 > 第947章 挣钱啦

第947章 挣钱啦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大妞就问,“都能买啥啊?”

    甘科长笑笑,那地方面包和罐头最便宜。

    几个孩子嘴巴就成了’o’型,罐头搁他们这算是高级食品了。

    甘科长告诉孩子们,别看青菜在海岛不值钱,可要是能卖到苏国去可就能挣上好大一笔呢。

    也就土豆,西红柿,黄瓜多一点,其他蔬菜的价格跟肉差不多。

    买菜只需要几分钱的孩子们再一次表示震惊,问那平时吃啥啊。

    甘科长叨叨就吃红菜汤,酸奶油,土豆泥,奶渣饼,还有加了糖浆的柠檬味汽水等等。

    像那边的炸肉饼,全是夯实的纯肉,裹上蛋液面粉和面包糠炸得金黄,还有鸡肉卷也是裹上了奶酪。

    大妞问:“叔叔,你都吃过吗?”

    甘科长心里有鬼,刚承认立马就后悔了,连带懊恼不该多提这些事。

    又想着小孩子纯良不会往深处想,结果大妞兴致勃勃的开口,叨叨苏国那地方有个列宁广场,上头有一个报喜石,是当年老祖宗跟老毛子签了条约,把自家的‘海兰泡’变成了布拉戈维申斯克,现在好像还没回来呢。

    既然能吃上那边的东西就证明去过了,小孩想问问那地方什么样的。

    甘科长都给镇住了,这还是普通小孩子么,这听谁说的啊。

    孩子们欢快的表示自家小叔在北方当过兵,还在西南干过仗,之前回家过年可没少说。

    这家咋啥人都有呢。

    甘科长感觉家底子已经跟筛子似的千疮百孔,发誓再跟这一家子多说一句题外话,他就扇自己嘴巴子。

    得不到答案,大妞善解人意的换了话题,说:“叔叔,你知道古代的铡刀都是分了类的么?”

    甘科长松了口气,问这有啥分的?

    大妞笃定的告诉人家,就是分有等级的,达官贵人判砍头用虎头铡,平民百姓用狗头铡

    牛建国搁边上叨叨又是何必呢,都是刀下鬼

    大妞表示得给皇亲贵族最后的尊严。

    小孩顿了顿,改了下说法,“不不不,那叫前朝余孽…”

    人问甘科长,“叔叔,有没有龙头铡,龙不应该是最高级的吗?”

    牛建国抢话,怎么可能有龙头铡,在想啥呢?想铡天子啊?胆子不小啊。

    甘科长依旧回答不出来,且很心慌。

    本来干的就是投机倒把的副业,结果老的为要不要脑袋,小的问你知不知道几种掉脑袋的方法,就问你怕不怕。

    大妞叹了口气,喃喃还是得靠自己,问是问不出知识的,还是得多看书!

    孩子们们的好奇最后还是回归到了那些吃的上头。

    也就土豆泥知道是咋回事吧,嗷嗷叫着要吃土豆。

    这也容易,煮饭的时候丢两个进灶膛里面煨着就成了。

    晚饭的桌子上就多了几个土豆。

    孩子们特意压扁了成泥了才吃,表示味道好像也就是那么回事。

    牛桂枝对土豆泥有点印象,“好像得往里头加牛奶。“

    那这算咸还是算甜啊,一直把土豆当蔬菜的老牛家人表示很不理解。

    甘科长多瞧了几眼面前平平无奇的女同志。

    牛桂枝搁家里头就只穿以前劳动布上衣还有宽大的萝卜裤,更不会涂口红,这会瞧着就是白皙一些的渔妇而已。

    饭后天确实黑了,不过买卖的都一门心思要去城里头。

    人多,牛进棚把生产队的小货车开来。

    人今儿压根没怎么说话,甘科长头一回正视这家沉默寡言的男人,居然还会开车?

    有车速度快还不累人,但得去跟人家拿钥匙。

    因为顺路,所以一车人去的。

    再来晚一点,人家就要出门遛弯去了。

    老牛家忙说谢,又约定好了等会把钥匙送回来。

    打开冷库,已经做了最坏打算的甘科长看着满冷库高品质带鱼,还挺恍惚,只觉似乎今儿一整天一直都在走眼。

    万万没想到这老太婆虽然精明,但至少不叫花冤枉钱,做人还挺厚道。

    甘科长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城里人也得省电,晚上九点十点前就得睡觉,瞅一眼没问题就得赶紧把钥匙还回去。

    这次职工再下来带了自家孩子和英语试卷,挺不好意思的表示孩子今年高二,能不能帮个忙。

    牛桂枝,那可是恢复高考后镇子头一个考上京都英语系的大学生,那是上过报纸的!

    甘科长就这么看着那平平无奇的女人拿过试卷,一口纯正英语腔念出了一大串英语。

    老牛家倒也不是没注意到甘科长的眼神,只是习惯成自然,心情都不大起波澜了,以至于甘科长要采购三千斤带鱼,表示明儿就签合同时都挺淡定的。

    一家子折返的时候顺便算算账。

    冷库里的带鱼大部分是出口级别的大带鱼,市面上三毛八一斤。

    黄水仙收购回来时是三毛钱,这回卖出去五百斤。

    海岛十多年没缺过带鱼,人家还半卖半送,一些品质差的带鱼进货价一毛钱不到。

    卖的主要是那些品质差一点的带鱼,按着台风前市面上一毛八一斤的三倍价格采购了两千五百斤。

    大人看小孩,叫小孩算算能挣多少钱。

    而且也知道,还得撇去下成本。

    黄水仙拉拔下儿子,“快给妈算啊,咱们进的是七分钱一斤。”

    期待感主要在大妞和牛建国上。

    两孩子眼神放空

    早知道就不跟来了,看个热闹还被考学业。

    特别是牛建国,早知道刚刚就顺路回学校得了…

    问题是平日里计算都有算盘,再怎么样都得给根纸笔啊。

    还没等开口要纸笔,两孩子就听黄水仙喜滋滋的说:“哎呦喂~瞧这两孩子能耐的~能心算呢~”

    到底还是徐春娇解救了孙子孙女,叫大儿媳明儿出趟远门,从哪个地方的海鲜公司收购来的带鱼,就去哪个地方的采购科问问要不要。

    一大家子从甘科长听明白了。

    公家的考量和老百姓不一样。

    老百姓吃不上带鱼,可以吃金鲳鱼,吃巴浪鱼或者鞋底鱼,但是公家要稳定市场物品种类,其中弯弯绕绕估摸挺多。

    这事还得抢时间,黄水仙心思立刻就转移了,到了家下了车就去收拾行李,惊得路过的秋玲多问了句要去哪。

    人一个月之前不是为了买带鱼才出了一次远门么?

    黄水仙着着急急的找粮票,说:“卖带鱼”

    秋玲:“…”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