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其他小说 > 七零年代海岛恶婆婆 > 第941章 白玉包子

第941章 白玉包子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有蹲在门外听新鲜的小孩就嘀咕要吃白糖发糕。

    要不咋说新脑子就是好用,菜单上可不就又多了个新品种了么。

    徐春娇搁外地吃过锅边糊,也是米浆整的。

    人家正宗吃法就是虾油和熟鱼干,也就是巴浪鱼干,放花蛤的也有,这些原材料在生产队都找得着的啊。

    外地吃时1毛钱一碗,跟饭店办公室备案的时候照着来就行了。

    再往下想,小老太做酥脆大米饼也成。

    米饭煮熟了就反复揉搓成团团再压扁过个,整点酱油和蜂蜜搅一搅往米饼上刷一道,再撒点紫菜碎。

    生产队没有的老太太压根都不会提。

    队干部其他人只是频频点头。

    其实大家脑袋都空空。

    要知道能放心顿顿吃大米饭,严格来说去年有了苗头,今年刚刚实现。

    大多数人都处于刚吃饱的状态,哪有时间去翻着花样琢磨。

    最后这一场会议,几乎都是申素玲跟着徐春娇两人开的口。

    其他人虽然帮不上忙,但都给听饿了,回去多吃两碗大米饭。

    生产队也有好些陈粮,或者是发了牙短时间内没发解决的稻谷也都等着通过海鲜饭店销出去。

    倒不是故意坑城里人,像锅边糊不是陈米做出来的还不正宗呢。

    需要赶紧处理掉的粮食太多,最后还整出了米饭包子。

    没错儿,就是米饭馅的包子!

    徐春娇嫌弃不好听,叫大学生的闺女给取个‘雅’一点的名字。

    牛桂枝给取了个‘白玉包子’的名儿,谁听都得竖着大拇指来一句高大上。

    光折腾米饭也不行啊。

    队上干部寻思多卖点鱼丸汤吧。

    适合打肉糜的海鲜其实挺多的,而且避开了公家规定。

    别看离海近,现在也搞承包了,但公家对海鲜管控还在的。

    之前黄水仙收回来的带鱼,婆媳两也往海鲜饭店投放了一批。

    这样那样一折腾,整个海鲜饭店正常运营没有任何问题。

    这年头开饭店不能自己定价,还得去海鲜饭店备案。

    老侯家闺女接手海鲜饭店后头一回去公家单位,紧张得身子直打摆子,特意上老牛家问问黄水仙,能不能跟着一块去啊?

    黄水仙还和人叨叨迟早有这么一天,又安慰人没什么大不了。

    饭店办公室定价都有一套标准的。

    比如同样是馄饨,海鲜饭店卖的是鱼肉糜打成的馄饨,其他国营饭店是猪肉打成的馄饨。

    人家不管你什么馅的,

    主要是分什么粉,标准面的馄饨是一两粮票,九分钱一碗。

    当然,分量是小馄饨,就是没什么肉的那一种,大馄饨又是另外价钱。

    如果是富强粉的就是一毛一分钱一碗的小馄饨…

    反正人家自有标准,过去一趟不需要操心啥。

    老侯家闺女颤巍巍的就去了。

    人家也确实没有为难,看着新增加的品种对应着给定价钱,就是不明白那白玉包子是什么东西。

    如果是肉包子呢,最开始是一毛三一两包子,外加一两粮票  。

    一两包子大概是两个,个头不算大。

    如果是菜包子,定价当然就不一样了。

    最好定的就是馒头,五分钱一个,多少年不带变的!

    老侯家闺女赶紧给人说,就是米饭馅的包子。

    她觉得没毛病的,也不懂为啥工作人员要沉默那么久。

    人家还讨论这,这咋定价啊。

    首先排除不能按着肉包子来算吧。

    老侯家闺女小声蛐蛐:不能够吧,米饭里有虾米的。

    虾米也是虾晒的,咋不能算肉呢?

    她没敢争取,又听人家说米饭也不是菜啊。

    老侯家闺女还是觉得说得不对,那米饭里有香葱呢,咋就不是菜了?

    最后人家给定价七分钱一个,这事就拍板了…

    先锋生产队海鲜饭店营业那一天还挺多人张望。

    城里国营饭店和合作饮食社这几天食材缺得厉害,开始营业后一个小时几乎就卖空了。

    海鲜饭店还没到营业时间呢,陆陆续续就有城里人过来排队了,张望看着小黑板上菜都有啥?

    “那白玉包子,是什么啊?

    “不知道啊,七分钱一个,素的吧。”

    几乎都是没吃过的,而且不算太贵,好些人就放话等下一定买一个吃吃看啥味道。

    营业时间一道,食客呼啦啦的往里走,找到位置就坐下。

    这年头上国营饭店吃饭,进来之前就得想好吃啥,否则要被服务员骂的。

    好些人站窗口点名要买白玉包子。

    后面进来的食客一看排队,甭管卖的啥先排队再说。

    眨眼的功夫,队伍竟然直接排到了店门外。

    正是饭点,哪怕只是路过的都忍不住停下脚步问问里面卖的啥?

    头一个排上队的看后头人多,怕到时候好吃再排队买可就不赶趟了,按着家里人口,一下子买了六个。

    热气腾腾的包子整齐的码放在饭盒里。

    粮食的香味叫人口舌生津。

    还在排队的就吸溜着口水怂恿说:“同志,趁热吃一个呗,我们看看什么馅的。”

    第一个买着白玉包子的咬了一大口,腮帮子鼓了鼓以后无声的给其他人展示包子里的饭。

    队伍长度并没有怎么减少。

    前面的寻思排都排了,眼瞅就快到自己了,这时候走掉相当于浪费了时间又没吃到,老亏了。

    甭管什么馅的,队已经排了,今儿就必须吃到嘴!

    排在后面还能及时抽身离开,就有人问:“好吃吗?”

    “还行吧”已经吃着的人嚼嚼嚼的表示有点像吃锅巴。

    米粒挺硬挺有较劲,有虾米和葱。

    那还挺划算!

    后边就安心排队了

    也有失望离开的,要吃米饭回家吃不就得了,花着钱干啥啊。

    嘴碎的还得和后头的说:“那白玉包子别点啊,就是米饭馅的包子…”

    这又分出两种情况来,有的听劝,捂住钱包寻思不当冤大头。

    更多的人知道了白米饭做的包子后还是表示吃个新鲜也是好的。

    一个晌午真真卖出去几百个白玉包子。

    吃后又有不一样的反响。

    一线体力活的工人就挺喜欢,主食加主食多顶饱啊,而且还不用粮票。

    也有万分嫌弃的告诉所有亲朋好友,上海鲜饭店吃饭绝对不要点白玉包子啊,可难吃了,真是花钱找罪受。

    于是又有一部分反骨市民兴致勃勃的去买包子,看看能难吃到什么程度。

    先锋生产队的米饭储备肉眼可见的消耗着…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