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安史之乱31
{李林甫可以说完全把控了大唐的朝政,科举这种人才选拔都能被李林甫暗箱操作,让来考试的人一个都考不上!}
{李隆基就没发现自即快被架空了吗?}
{架空还不至于,但是皇权已经不再在至高无上倒是真的!}
{在内,有奸相把持朝政,蒙蔽视听,在外,节度使们各怀鬼胎,天天想着自己坐上皇位,李隆基是真的一点都不担心啊!}
{李隆基担心什么,这些人都在哄着他呢,他还以为自己是至高无上,能够独揽大权的皇帝陛下呢!}
{李隆基没有正经被教导过帝王心术,虽然他自己很有天分,但是没有人引导还是很成问题!}
{就是,皇权是什么?皇权就是在不断地跟臣子们争夺权力!}
{我们现在学习历史,学的都是“封建王朝中,皇权与相权之间的斗争”!}
{这句话放在臣子中也是一样的,皇帝的权力大了,就会压缩臣子们的权力!}
{也不是压缩,皇帝强势,那么臣子们必然会受到制约!}
{所以雍正的改革才会那么艰难!}
{所以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直接把宰相这个职位给废除了!}
{李隆基的政治斗争天赋真的是点满了,但是最基础的君臣相处之道反而一塌糊涂!}
武则天时期。
“杨国忠?李隆基,你这个混账东西!之前还说你慧眼识珠,能够找出四位符合大唐国情的宰相!现在就给朕出幺蛾子!朕是不是应该庆幸,你小子没把安禄山提成宰相!!”
武则天保养的极好的脸上,随着她的暴怒,一道道皱纹显现出来。
大臣们看向李隆基的眼神都非常奇异。
这开元年间和天宝年间的李隆基,真的是一个人?这差别也太大了!
小少年李隆基涨红了脸,讷讷不言。
他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将来会变成这副德行!
“陛下,要不还是从现在开始,给各位皇子皇孙安排好课程吧!”狄仁杰出列。
这个李隆基,资质还是不错的,只是之前因为陛下迟迟不曾决定好继承人的人选,这才耽误了皇子皇孙们的学习。
现在就给他们安排上吧!
武则天听闻,沉吟片刻,看了自己爱女太平公主一眼,最终还是答应了。
太平公主是跟武则天最亲近也是最相像的孩子,若是可以,她当然想要将自己的皇位留给太平。
但武则天和太平公主同样清醒,她们都很清楚,大臣们不会同意大唐再出一位女帝的。
更不用说,武则天和先皇李治的孩子还有李显和李旦这两位皇子,除非太平公主能够狠下心,将二位兄长以及他们的孩子都弄死,否则,太平想要继位,可能性微乎其微。
现在,李隆基还算是个可塑之才,李显和李旦的孩子不少,只是现在都不知道其天资如何。
李显和李旦的资质都显而易见的不行,若是真的只有李隆基这一个选择,那也只能矮个里面拔高个了!
毕竟就像天幕所说,皇权与臣子之间的斗争从来都不曾停歇,至少李隆基早期还是能够遏制臣子的,若是个软弱无能的上位了,怕不是没登基几天,就该被架空了!
更何况现在有了天幕示警,想必李隆基之后也不敢再懈怠了!
秦朝。
嬴阴嫚气愤的挥挥自己的粉拳:“大人!这个李隆基真的是太坏了!这个唐朝是不是要换一个皇帝了?”
秦始皇嬴政微不可察的勾勾嘴角,看向自己的太子,出言问道:“扶苏,你觉得呢?你觉得大唐会不会换一位皇帝?”
扶苏上前行礼,然后恭敬的回答:“大人,儿臣认为可能不会换一位皇帝。”
秦始皇还没说什么,嬴阴嫚已经不满了:“太子大兄!这个李隆基都干了这么多错事,大家都知道他不是个好皇帝了,为什么不会换掉他啊!”
嬴阴嫚说完才反应过来,不好意思的看了看丹璧上站着的老父亲。
余下的公子们有些面露愤慨,明显是支持嬴阴嫚的,还有一些比较冷静,静静的等待着太子扶苏的答案。
“李家想要换皇帝,前提是有能够替换的人选,更何况李隆基早期干得很不错,如今有了天幕提醒,只要能够避免晚年昏庸,又何尝不是唐朝最好的选择。”
秦始皇满意的点点头,就是如此:“阴嫚,以后还是要多思多想啊!”
嬴阴嫚羞愧的低下头,小声说道:“知道了!”
开元年间。
杜甫的父亲杜闲抱起自己家这个奶娃娃,跟自己的妻子崔氏面面相觑:“诗圣杜甫,重名了?不会说的就是自己家这个臭小子吧?”
【天宝年间,除了奸臣当道,皇帝昏庸怠政之外,臣子们之间的斗争也很激烈。】
【比如说杨国忠就跟李林甫很不对付,甚至于在李林甫死后,杨国忠都要给他再安上一个谋反的罪名。】
【对于李隆基来说,臣子们谁会讨他欢心,他就向着谁,所以尽管杨国忠的这次诬告漏洞百出,但是李林甫还是被定罪,削了追赠的官职,改葬,被查抄了全部家产,子孙后代也遭到了流放。】
【杨国忠和安禄山也是针锋相对,争权夺利,西北派节度使哥舒翰与东北派节度使安禄山之间,也素来不睦。】
【君臣之间, 臣臣之间的斗争越发激烈。】
【另一方面,自从李隆基设立了九大节度使,并将军政财大权都放给节度使之后,大唐的兵力渐渐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
【唐初实行府兵制,整个大唐设置了六百三十多个折冲府,其中有三分之一还要多都是驻扎在关中地区,保卫京师。】
【随府兵制的瓦解,募兵制的兴起,边镇军力不断扩大。】
【节度使们拥兵自重,安禄山更是身兼三镇节度使,拥兵二十万,而此时大唐守卫都城长安的兵力,不足八万,还因为常年身处繁华的长安,质量极差,根本没有对敌能力。】
【大唐从原本的外轻内重转为外重内轻,边疆开始威胁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