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5章
壮安本身并没有太多搞副业的机会。
大多数山民没有文化没有手艺,搞副业就是出一把子力气。县里这些年基本上没有什么大的基建项目开工,他们要搞副业,必须“长途跋涉”去宁州。
就算去了宁州,他们也面临着极大的竞争。
去宁州搞副业找活干的人,可远远不止壮安县的社员。
至于比宁州更远的地方,他们压根没听说过,不敢去,也不知道该怎么去。而且去更远的地方,一路上车费,住宿,吃饭等等都要花钱。
这对山里人而言,都是很大的开销。
娃儿读书不方便,则包含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还是交通不便。
整个山区,只有二道拐有一个中心小学。
一道拐距离二道拐,算是很近的,也得走四五里地的山路。至于更远的麻石大队,小孩子走到二道拐,得有十来里地的山路。
而麻石大队最偏远的一个生产队,到二道拐中心小学,得走二十里以上。
所以,那个生产队的娃儿,几乎全都是文盲。
哦,应该说,整个生产队,都是文盲。
能认识一些常用字的,那就是“知识分子”。
其二,则是“太贵”,一个家庭,最多能负担得起一个孩子上学。多了,就负担不起。
这个负担不起,说的不仅仅是书杂费,更多的是“人工成本损失”。
山区的孩子,几岁就要干活的。
绝无可能和城市孩子一样,二十岁还可以在家里养着,无所事事。
到得十来岁,那就当半个劳动力在用了。
家里要是有三个孩子以上,如果全部去上学,单纯靠父母种田来供应,根本就不现实。能让一个孩子去上学,这个家庭的父母,已经算是很开明,很有“发展眼光”的了。
而且一般来说,就算上学,也就是上完小学。
上初中得去镇上。
这个负担就非常沉重了。
据队长说,这么多年,整个他们三队,二十一户人家,也只出过三个初中生。
高中生一个都没有。
而他们,还是距离镇上最近的一个生产队。
这时候,向导老杨开口说道:“刘书记,我就是麻石大队一队唯一一个上过高中的人,主要是因为我父亲会弹棉花,会打棉被,算是个手艺人,家里稍微有点积蓄……”
还有一点,老杨没说。
那就是他父亲走街串巷,有些见识。知道山里娃想要有出息,必须得读书。
因而老杨也就成了整个山区唯一吃上皇粮的工作人员。
听了这些情况,刘弘毅表情很沉重。但他是一个非常务实的人,从不轻易承诺,只是说道:“同志们,县里现在搞建设,需要很多工人干活。以后搞副业,在县里就能搞,工价方面,也不会太低。”
随即转向陈解放:“解放,这个工作,要由你们区里和公社统一组织起来。也不一定就要等到农闲时候,尽量先组织一部分山区群众去镇里县里搞副业做小工。”
搞副业做小工很辛苦,工钱也不多,但相比起土里刨食,那毕竟是“活钱”。
“是,书记!”
陈解放急忙点头,将刘书记的指示很认真地记在小本本上。
这个工作态度就很让人满意。
“刘书记,我这里还有一个问题……”
队长观察着县委书记的脸色,很小心地说道。
“请讲。”
“就是现在都单干了,队里的孤儿寡母怎么办?”
“以前队里是穷,但一个家里,只要出了劳力,就给记工分,年底能分点粮食,伴着野菜也能过。日子确实苦……现在单干了,家里劳力多的,能吃饱饭。孤儿寡母的,却连饭都吃不饱……也没有工分了,队里也不给分粮食了,怎么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