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这个风扇厂,建在壮安不香吗?
问题人家堂堂地委第一书记的面子,那也得给啊。
亏得慌!
“书记,我们没钱……”
这句话,是壮安县财政局长对刘弘毅说的。
眼下是培训班开课之后的半个月。
刘弘毅坚持把培训班开在壮安,而不是开在宁州市委党校,作用在这当儿就凸显出来了。他真的可以做到讲课工作两不误。
白天上课,晚上处理公务。
今天这个小会,就是在晚上开的。
与会人员有县长周宝山,县委常委、城关镇党委书记陶成秀,财政局长李明,以及其他几位相关的负责同志。
会议的主题,是在城关镇筹建“长城食品加工厂”。
顾名思义,这个长城食品加工厂,是为了军队生产野战口粮的。另外刘弘毅还打算建一个分厂,生产野战炊事车。
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产品,理论上不应该混在一起,而应该分开建成两个工厂。
但刘弘毅却暂时将它们合在一起。
这么做也是“迫不得已”。
至于原因,一句话就说清楚了:刘书记手里没人。
管理工厂,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
尤其在壮安这样的农业县,合格的工厂管理人员非常难找。凑齐一套工厂管理班子,已经让刘书记十分头疼了,更不用说两套班子。
现在刘书记只能一个人当成两个人来用。
一套管理班子,管两个工厂的事儿。
等人才培养出来,再分家好了。
至于刘弘毅亲自设计的野战工兵铲,打算交给壮安农机厂去生产。
说起来,这个农机厂也是一个手工作坊,工业化程度很低,基本是一堆“手搓大神”的集合体。这是目前大多数县级集体工厂的常态。
现阶段,我们的工业机床实在太少,价格不菲,一般的小工厂,可凑不齐那么齐全的家当。
县级农机厂,有一两台车床、钻床、磨床什么的已经算是很富裕的了。
更加精密一点的加工床具,基本上不用想。
买不起不说,大多数小工厂也没人会用。
楚州经过五六年时间的发展,也是到去年才开始组建“机床厂”,刘弘毅利用庆华工业园的对外关系网,多方联系,好不容易才帮他们从国外引进了一批较为落后的不知几手的工业母机,开始艰苦创业,准备生产自己的工业机床。
楚州的这个机床厂,被刘楚安刘弘毅父子以及司马武等其他主要地区领导人寄予厚望。
刘弘毅是这么说的:等这个机床厂发展起来,咱们楚州,才算是真正的拥有了重工业的基础。
就因为这个机床厂,在刘弘毅的建议之下,楚州还专门组建了一个“工业研究所”,不惜一切代价,从全国各地的高校、研究所和大型工厂“挖人才”。
没有自己的科研能力,楚州的重工业之路,想都不要想。
目前,刘弘毅亲自设计的野战自热食品,野战炊事车以及野战工兵铲,都已经生产出样品。
不是壮安生产的,是楚州那边帮忙搞出来的。
设计图纸和设计文件,刘弘毅还在庆华大学的时候,就已经抽空搞定,早就交给楚州去帮他搞样品。并且和楚州那边说好,必须保密,这是他带到新工作单位去的“礼物”。
楚州那边,可不能眼红,不能偷偷摸摸给“抢走”。
也就是他这个特殊的身份,才能如此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