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盒饭小说 > 都市小说 > 救人牺牲后,他重生走上权势巅峰 > 第891章

第891章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下午,苏希和区委宣传部部长段明、区委办主任国海坤带着区发改局局长赵明达、区财政局局长周慎坤以及区科协的相关人员一同前往乾州精密仪器考察调研。

    这是苏希上任后的首个外出考察。

    其释放的意义非同小可。

    乾州精密仪器显然也没想到,他们接到通知时,厂里的领导层都意想不到。尤其是区委这边对接的人员还提出,苏希书记想见一见于万里教授,黄先志始料未及。

    但他认为这是一次机会。

    他这几年没少往市里区里跑,但领导们大多不重视,认为乾州精密仪器非但不能产生效益,反而是一个负担。他们甚至卖了厂里的一块地,现在都还没回笼资金。

    说是要妥善安置退休人员,说是要给合理补偿,甚至还提出主动邀请国内科技企业入股。

    但实际上,这么多年一点动静都没有。

    反倒是,他们看上了这些位于市中心的地皮。

    如果不是一些老科学家们有人脉,几次三番的往京城打电话。指不定哪天就强拆了。

    于万里不止一次和黄先志感慨:现在不比以前了,现在是一切往钱看。咱们这些人的思想跟不上时代,现在的这些官员们没有长期思维,他们就只想着自己任内把经济数据搞好看些。

    但没有科学技术,你盖再多房子有什么用?

    乾州这种地方,你盖房子卖给谁?

    现在是有矿,但总有一天是要挖完的。

    科技产业才是真正高附加值的产业,只有将科技产业做大做强,乾州这种小地方才有可能在未来有一席之地。

    然而,这些道理讲给那些官员们,他们是听不懂的。

    他们只看见这个企业不停的伸手要钱,而且早就资不抵债,没有任何成果出炉,只有一群老头守着一些自称价值不菲的机器仪器。

    苏希来到精密仪器厂的时候,门口站了一群老人。

    他们大多白发苍苍,衣着朴素,很多人戴着厚厚的眼镜。

    他们的表情里看不到名利,但是能看到强烈的‘求救信号’。

    他们并非因为钱而选择这里,以他们当年的学识,他们完全可以留在大城市,他们完全可以获得更好的生活。

    但是,他们却来到这个山沟沟,他们当年是为了保留希望的火种而来。

    如今,风烛残年的他们,却等不到新时代的船票,他们被这个世界遗忘了。

    苏希从车上大步走下来。

    他走向人群,连忙伸出双手。他紧紧握住黄先志的手:“您好,我是苏希。”

    “苏书记,你好。感谢你莅临我们乾州精密仪器,我们竭诚欢迎你的到来。”黄先志用力的握住苏希的手,他的手掌粗糙,此时的他就好像抓住最后的救命稻草。

    苏希也紧紧握住黄先志的手。

    两人握了好一会儿,黄先志才开始介绍其它老同志。

    “这位是我们退休的总工程师,于万里教授。”

    苏希伸手握住于万里,他太清楚于万里的价值了。他说:“于老师,您好。我是苏希。我母亲是苏梦瑜,我来晚了。”

    梦瑜?

    于万里听见这个熟悉的名字,他一时之间竟然有些错愕,他愣了好一会儿。他干瘦的双手紧紧抓住苏希,仿佛生怕苏希从手心溜走,他努力的将苏希往身前拉了拉,近视加老花眼的他凑近着看。

    “像!像啊!你这双眼睛像极了老领导啊。”

    于万里的眼眶都湿润了。

    他当年是苏明德亲自送过来的,他践行了自己的诺言,数十年如一日,他就守在乾州,无论外面沧海桑田,他从未想过离开。

    哪怕乾州精密到了现在这步田地。

    他原本以为自己再也看不到希望,但是现在苏希来了。

    老领导的孙子来了。

    “我等你很久了。”于万里说,他的声音甚至有些哽咽。

    苏希拍拍于万里的手,说:“让您久等了!”

    看着苏希和于万里的互动。

    无论是乾州精密的老同志们,还是跟在苏希身后的这些官员们,他们都意识到非同寻常。

    苏希和于万里聊了几句,在黄先志的带领下,他们一起往里面走。

    黄先志给苏希介绍乾州精密仪器的经营情况,很显然,这些的经营情况是非常不好的。首先,人员短缺,很多年轻人已经离职,他们去到大城市工作。

    其次,他们推出的很多产品已经跟不上时代,受到国外产品以及沿海地区产品的强烈冲击。再加上供应链这一块,以及地理位置,他们试图靠这些简单的产品存活,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

    事实上,苏希并不关心这些。

    他到座谈会的时候,询问道:“黄厂长、于教授,我听说我们乾州精密在七十年代末研制出了第一台接触式光刻机,当时被称之为国内半导体工业的重大突破。我们后续有没有进行相关的技术研究与论证?”

    苏希这话一出。

    黄先志和于万里的精神顿时就抖擞起来。

    黄先志说:“苏书记,我和于教授都是这方面的专家。最近还有沪都的公司邀请我们过去。我们推荐了一些学生,但对我们来说,还是对这个厂子有感情,而且年龄大了,不愿意离开。关于你说的光刻机,我们一辈子都是搞这个的,现在每天都还在讨论。”

    苏希点点头,他说:“我听说国外那边现在都在搞arf  duv光刻机,还有的甚至开始搞极紫光euv,咱们这一块有没有研究。”

    大家都有些惊奇,没想到新来的区委书记居然能说这些。

    以往来参观的领导,都是背着手大谈如何经营,如何打开销路,拓展经营。

    黄先志说:“我们一直都在看这方面的论文,而且我们有学生在国外就是搞这些的。苏书记对这方面很感兴趣吗?我们可以给你提供一些权威的论文数据。”

    苏希说:“我不看论文,也不看数据。我是想,如果咱们集中精力,能不能把光刻机搞出来,我指的是世界先进水平。”

    黄先志要说话,于万里拦住他,他说:“小苏。我建议不要搞这个,因为国外有先发优势。而且这个项目投入巨大,对整个清河、乃至乾州,都是一笔巨大投资。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我们能不问薪酬,只谈理想。现在……”

    于万里摇摇头。

    苏希说:“于老。钱的问题,我可以解决。包括人才引进,我也能协助。”

    苏希这句话一出,大家都惊住。

    …
<< 上一章 返回目录 下一章 >>
添加书签